基于WSR系统方法论下“冰雪+”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分析

2022-10-24 08:59胡祖尧李金玉杨文华
少年体育训练 2022年9期
关键词:冰雪维度应用型

胡祖尧,李金玉,杨文华

(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体育部,云南 昆明 650000)

应用型人才作为产业项目发展的重要基石,对快速发展的冰雪产业亦如此。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我国冰雪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等政策的颁布,进一步加速了我国冰雪产业的发展,冰雪产业市场发展规模可期。《2018中国冰雪产业白皮书》中指出,目前冰雪旅游、冰雪赛事、运动培训、冰雪营销、冰雪装备等方面人才成为冰雪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以“冰雪+”与冰雪产业紧缺型人才对应,探索“冰雪+”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选取培养冰雪类人才高校、俱乐部等,以其培养方案作为主线,已有研究作为理论基础,以冰雪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及“冰雪+”应用型人才长期发展需要为目的,以高校人才培养定位及发展目标为需求,从物理—事理—人理3个维度分析“冰雪+”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以实现冰雪产业人才与冰雪产业需求相对接,实现培养过程的有机统一、协调配合,为后冬奥时代“冰雪+”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智力支持,丰富冰雪运动理论,为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可操控性建议。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吉林省图书馆等搜集与本文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 为本文研究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参考。

1.2 访谈法

针对“冰雪+”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关问题,制定访谈提纲,咨询相关教授、专家及教师。

1.3 实地考察法

对相关人才培养单位的高校、冰雪俱乐部进行实地考察。

1.4 物理—事理—人理(WSR)系统方法论

WSR系统方法论是具东方文化传统的系统方法论,是研究解决复杂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需要考虑所研究对象的3个方面,即物理维度(W)、事理维度(S)、人理维度(R)。物是指独立于人的意志而存在的物质客体,事是指人们变革自然和社会的各种有目的活动,而人的系统则要加上人理进行说明。WSR系统方法论基本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WSR系统方法论基本内容

2 基于WSR“冰雪+”应用型人才培养影响因素分析

对高校而言,“冰雪+”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涉及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如专业设置与冰雪产业市场发展的匹配度、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场所、人才培养目标与之相应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规格、合理配置资源的教学组织规章制度、师资队伍及所培养主体、认知水平等。因此,本文从WSR系统方法论的视角出发,将影响培养“冰雪+”应用型人才的要素划分为物理维度、事理维度和人理维度3类。(图1、表2)

表2 基于WSR系统方法论“冰雪+”应用型人才影响因素

图1 基于WSR的“冰雪+”应用型人才影响因素分析框架

2.1 “冰雪+”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物理维度影响因素分析

物理维度主要是指物质运动规律,需要回答物是什么,能够做什么。“冰雪+”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物理维度是指冰雪人才培养路径所需考虑到的物质基础,也是作为培养“冰雪+”应用型人才的基本保障机制,如相关的硬件配套设施情况、冰雪产业市场的发展环境等是前提基础。一方面,《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明确提出,要促进冰雪运动繁荣发展,则需要提高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在《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中也做出了要求,到2022年,中国冰场、滑雪场的建设目标分别为全国滑冰场数量不少于650座、滑雪场数量达800座。而《2019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中显示,2012年全中国有348家滑雪场,但截至2019年已增加到770座,增幅达124%。另一方面,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背景下,冰雪专业招生规模也在逐年扩大,冰雪蕾专业的专业设置、场地建设等也在不断优化,冰雪人才的能力培养也更趋向于应用型人才,与冰雪产业市场的发展更为吻合。由此可知,物理维度是“冰雪+”应用型人才培养重要的前提与保障。

2.2 “冰雪+”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事理维度影响因素分析

事理主要是做事道理,主要指如何安排与处理好物的关系,回答怎样去做的问题。在“冰雪+”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中主要考虑的是如何制定科学有效的培养方案并协调好人才培养方向与市场需求的衔接关系,处理从“人—物”的关系以及如何高效利用现有的物质基础,保障物理维度和人理维度的协调运转。关系到冰雪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的开展方向、培养规格、课程设置、教学组织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完善。“三亿人上冰雪”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我国向国际社会做出的承诺,而后冬奥时代,冰雪产业的大力发展及推动全民健身运动都需要大量的懂得冰雪运动知识的专门性人才作为支撑。发展好运动产业,需要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冰雪运动学院和冰雪运动训练基地,全面提高冰雪人才素质和保障好人才培养质量。

2.3 “冰雪+”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人理维度影响因素分析

人理维度主要涉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处理任何事物都离不开人去做,认识问题、管理与决策都离不开人的方面(人理)。人理维度主要回答应该怎么去做,以产生最佳效应。在“冰雪+”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中主要考虑的是培养主体、培养单位与用人单位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以及如何合理配置物理与事理的资源关系,包括培养主体的认知水平、师资力量的配置、对冰雪产业发展市场的观念认知水准及处理与解决问题的意识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目前,冰雪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北地区,受地域环境影响较为明显。另外,我国冰雪文化相较于其他体育项目发展也较为滞后。因此,冰雪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就需要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多元化冰雪文化供给模式。这就关系到处理物理维度和事理维度的人理维度,作为培养主体来讲,“冰雪+”应用型人才要积极学习冰雪技能与专业知识,对冰雪产业文化有深刻的认知,在国家的积极号召下身体力行。作为培养单位而言,高校应做好相关顶层设计,从冰雪文化的普及、师资力量的完善配备、校企合作等方面统筹规划。因此,在“冰雪+”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方面,要重视好人理维度的影响因素,教师建立科学的组织管理意识,具备良好的认知水平,才能促进“冰雪+”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的统筹发展,满足冰雪产业发展市场对冰雪人才的需求。

3 “冰雪+”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

3.1 “冰雪+”应用型人才物理维度培养路径

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我国冰雪产业进入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等政策的颁布、“三亿人上冰雪”目标的提出,对冰雪产业迈入新阶段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目前我国冰雪体育人才有待加强培养,冰雪运动培训、冰雪教育、冰雪运动装备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存在质量短板与数量缺口。因此,加强对“冰雪+”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数量与质量的提升,了解冰雪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对激发冰雪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我国冰雪运动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根据冰雪产业发展及国家对冰雪人才的需求,在利好政策下以培养“冰雪+”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应加强对冰雪产业、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培训、冰雪赛事、冰雪营销、冰雪装备等人才的培养。高校作为培养单位需要与冰雪产业需求相适应,满足冰雪市场人才需求。从专业设置、培养过程与监督等方面做好系统规划,制定人才培养实践方案。

应用型人才是具有一定专业素养与专业技能,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备创新学习能力的人才,仅仅依靠理论知识是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实践应用能力是应用型人才的主要能力,建设足够的高质量实践基地是培养“冰雪+”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条件。基本的硬件设施是“冰雪+”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物质基础,高校在建设场地资源时一方面会消耗大量资金,另一方面短期内也难以完成。通过校企合作方式,能让高校与用人单位形成有效对接,让“冰雪+”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技能、参与工作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也让高校、人才与企业之间形成一个有效的连接,更好地满足冰雪产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同时,高校应依据自身发展目标和特点,充分利用和整合好社会资源,满足“冰雪+”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应用实践需求。

3.2 “冰雪+”应用型人才事理维度培养路径

培养方案作为人才培养关键点,对人才培养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培养目标是培养单位制定培养方案的依据,也就是培养什么样人才的关键点。伴随着冰雪产业的快速发展,冰雪产业人才结构趋向于多元化。冰雪产业发展要不断进取,对于冰雪产业人才的要求也需要不断改变。而培养目标不能一成不变,高校要依据冰雪产业发展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主动适应人才要求,同时要紧密联系实际,适时关注冰雪产业发展所需,重基础、宽口径、强应用,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培养出合格的“冰雪+”应用型人才,完善冰雪产业人才配套升级。

课程结构是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也是课程实施顺利开展的依据,它是根据已制定好的人才培养规格,规范课程内容的基本框架。培养“冰雪+”应用型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应以应用为导向,围绕冰雪产业对职业的要求,注重课程结构的应用职业性。着力解决通识课和专业课的内容单一、陈旧、重复交叉的问题。“冰雪+”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性提高应该与社会所需人才接轨,一方面,应用型课程可以对冰雪专业课程结构进行及时优化与调整;另一方面,应用型课程能够随着冰雪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变动而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优化。同时,高校作为培养单位需要完善好顶层设计,学期目标规划,设置符合“冰雪+”应用型人才的课程结构体系,加强应用型课程开发,提高“冰雪+”应用型人才的应用导向能力。

人才培养规格是不同专业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制定的对本专业学生培养质量的要求规范,是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性步骤,也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实践操作。高校应对“冰雪+”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素质、能力进行科学合理规划,从源头上对“冰雪+”应用型人才的职业能力进行设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互为支撑,包括“冰雪+”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知识、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结构能力。在培养过程中,高校应将基本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融合,层层递进,对不同类型的“冰雪+”应用型人才提出针对性培养规格,使其符合冰雪产业发展导向所需。

3.3 “冰雪+”应用型人才人理维度培养路径

师资队伍的结构对人才培养质量走向有着重要作用,单纯高学历并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冰雪+”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多地需要“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如一个高校除了全职教师外,可以聘请合适的有实践经验的讲师,将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带入教学。高校要积极与用人单位合作交流,明确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与如何培养合格的“冰雪+”应用型人才等问题。加强培养主体各种课外实践实习活动,在保证冰雪教学的同时,也要保障“冰雪+”应用型人才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知识的效率。

“冰雪+”应用型人才的自身发展与家长的期望在培养过程中对培养目标起到了一定的影响。高校所培养人才最终是被用人单位所用,而所培养的“冰雪+”应用型人才对于冰雪专业的认可度与学习投入度是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教学资源的合理搭配有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入学教育,使“冰雪+”应用型人才明确未来发展规划,正确引导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另一方面,高校应宣传冰雪产业文化,提高其专业认知情况,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发展前景与方向等。

3.4 基于WSR系统方法论下“冰雪+”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

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为市场服务,以人才引入产出导向为理念,作为培养“冰雪+”应用型人才的路径,首先,应确定好“冰雪+”应用型人才专业培养目标导向,课程体系做好顶层设计,继而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能力培养要求确立课程教学方法;其次,应注意教学过程中的反馈对课程体系、培养评价及教学方式方法的调整指导,形成“冰雪+”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最后,在整个动态培养过程中,需要建立评价和持续改进制度,加以创新。(图2)

图2 “冰雪+”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分析

4 结 语

随着冰雪产业的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与储备要求较高。对高校而言,需要科学把握好冰雪产业的发展机遇,做好“冰雪+”应用型人才培养设计工作。通过WSR系统方法论对“冰雪+”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进行研究分析,从物理维度完善专业设置、教学实践基地、课程设置是培养“冰雪+”应用型人才的前提和基础;事理维度是对培养的“冰雪+”应用型人才的智力支持;人理维度应需要协调好“冰雪+”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物理维度”与“事理维度”的统筹协调,构建和完善有效的“冰雪+”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

猜你喜欢
冰雪维度应用型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独立学院考试管理策略研究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