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发展环境研究*
——基于ACRL2015—2021年《环境扫描报告》的解读和启示

2022-10-24 08:05海南大学海口570228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22年5期
关键词:图书馆环境素养

●周 珊 (海南大学 海口 570228)

组织环境是指影响组织活动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组织结构、内部流程、管理决策和组织发展等都与组织环境息息相关[1]。对组织环境进行分析,有利于组织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战略定位、战略规划,谋求长期稳定的发展。这不仅适用于营利性组织,同样适用于非营利性组织或公共服务组织[2]。组织“环境扫描”的概念应运而生,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Francis J A于1967年提出,其含义为“获取关于组织与环境关系的信息”,这些信息将有助于分析组织的发展趋势,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3]。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院校的文献信息组织机构,是高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其发展不仅受到高等教育环境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更广泛的政治、经济、科技等社会环境的影响。高校图书馆的“环境扫描”可以追溯到21世纪初期,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简称ACRL)每两年定期发布一份关于美国高校图书馆的《环境扫描报告》。ACRL下属的研究规划与评审委员会通过相关领域的专家访谈、协会成员调查和文献调研,对美国图书馆和高等教育的关键主题进行总结,形成环境扫描的研究报告,以帮助美国高校图书馆分析环境的变化、影响及发展趋势,为图书馆制定应对策略和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近年来,国内的图情界开始关注ACRL的《环境扫描报告》,一些学者对报告内容展开解读和思考。陈丽冰[4]、所丹妮[5]、杨玮[6]、朱小梅[7]、鲁宁[8]和朱蕾[9]等分别对2013—2019年的四份《环境扫描报告》进行分析,探讨了环境因素对图书馆的影响,为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提出了应对的策略。最新的一份《环境扫描报告》于2021年4月正式发布。该报告在ACRL2020年《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报告》和2019年《环境扫描报告》的基础上,对2019—2020年美国高校图书馆的环境状况进行分析,讨论了相关的主题,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10]。为更好地了解高校图书馆近几年的发展环境,本文对2015—2021年发布的四份《环境扫描报告》内容展开研究,并重点解读2021年的《环境扫描报告》,展望高等教育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给高校图书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我国高校图书馆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科学制定“十四五”规划以及促进高质量发展有带来启示。

1 系列《环境扫描报告》内容分析

ACRL最新的四份《环境扫描报告》分别发布于2015年、2017年、2019年和2021年,每一份报告围绕着美国高等教育和相关的主题展开,具体的环境主题内容不尽相同,大致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如表1所示。

表1 ACRL2015—2021年《环境扫描报告》主题内容

从上述四份《环境扫描报告》的主题内容来看,它们所涉及的环境主题既有图书馆外部的,也有图书馆内部的,其中高等教育环境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经费/预算/成本、师生人员结构、学生专业选择、社会和教育的公平性/多样性/包容性等。学生的学习环境主要包括评估学生学习成就、能力本位教育模式、开放教育资源应用、学生大数据分析等。学术研究环境主要包括研究数据管理、开放科学发展、“替代计量法”应用、图书馆的出版服务、学术科研评价、预印本发展等。信息素养培育主要包括《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的应用和实践、更广泛的文化素养的培养等。图书馆的资源/空间/技术主要包括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和管理的方法与模式、馆藏分析与评价、空间服务的新发展、资源订阅模式的改变、新技术的应用等。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环境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随着这些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迅速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高校图书馆提供的资源和服务在不断变化和调整,图书馆承担的角色也有所改变。高校图书馆面临着环境变化的挑战,也面临着发展的机遇,这些变化有助于提升图书馆在高等教育和社会环境中的适应性,进一步凸显图书馆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核心价值。

2 2021年《环境扫描报告》解读[10]

ACRL2021年4月发布的《环境扫描报告》详述了美国高校图书馆当前的发展环境及其对图书馆的资源、服务、教学等各方面的预期影响。

2.1 新冠肺炎疫情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虽然2021年的《环境扫描报告》在主题范围上和往年大致相同,但当前的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那就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带来的巨大影响。疫情给政府和社会的多个方面造成经济损失,从而影响到高等教育的资金来源和学费等收入。高校的入学率有所波动,因为许多学生放弃入学或选择费用较低的远程教学课程。在学费收入下降的同时,校园设施的关闭还导致了食宿费、餐饮费和停车费等辅助收入的损失。

对大学生而言,他们也因为疫情受到经济上的影响。一项对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1 500多名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40%的学生失去了实习或工作的机会。此外,低收入学生比高收入学生因为疫情而推迟毕业的可能性高出55%。在学习期间工作的学生,工资减少了31%,每周工作时间减少了37%,平均有61%的家庭成员的收入下降。对于那些有经济能力继续学习的学生来说,在线学习也是一种挑战。学生通常依赖校园资源来完成课程,但在线学习缺乏适当的技术条件和足够的空间设施,对学生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2.2 高等教育文化素养的扩展

虽然信息素养教育是图书馆的传统主题,但近年来图书馆已涉及更多领域的文化素养教育,如数据素养、金融素养和创客素养等。大学生掌握这些技能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条件。可以预期,高校图书馆将在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不仅能提高学生未来的职业能力,还能提升他们的公民知情权和参与权。

(1)数字素养。 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培养民众的数字素养是非常必要的。越来越多的民众已将社交媒体作为他们主要的信息来源,其中包括很多的大学生。教育者需要根据社交媒体环境的特点相应地调整他们的数字素养教学,这也是当前信息素养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传统的信息素养教学中涉及的评估在线信息内容的方法,已不完全适用于基于社交媒体环境所获取的信息。区别于人们常用的纵向阅读方式,教育者开始倾向于培养学生的横向阅读技能,鼓励学生超越特定的网站内容,并根据其他人的评价来更批判性地评估社交媒体的信息内容,从而判断所掌握的不同类型信息的可信度。高校图书馆在对大学生直接开展数字素养教学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教师的社交媒体信息评估能力的培养,因为教师在教学中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影响。

(2)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基本的文化素养之一,它与许多其他素养(如数字素养、数据素养)和整个信息素养的培养密切相关。对于新冠病毒的错误认知暴露了一些民众缺乏基本的科学素养。例如,戴口罩已经被反复证明可以减少病毒的传播,然而大约20%的调查对象要么不确定口罩是否有助于控制病毒的传播,要么认为口罩没有任何作用,要么认为口罩有助于增加病毒的传播。这种缺乏科学素养的现象与人们对科学的不信任以及对政府发布信息的态度相对应。包括科学馆员在内的图书馆员,在培养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将成为提升广大民众的科学素养的有力支持者和推动者。

(3)隐私素养。随着高校的科研成果正以越来越开放和多样的方式共享,信息搜索行为进入更加开放的发现环境,这就使得隐私素养成为热门话题。隐私素养的培育逐渐被整合到面向高等教育的信息素养教学框架中。许多高校图书馆已将隐私素养融入教学活动中,隐私素养将有助于学生了解日益复杂的信息生态系统,并激励研究人员采取措施增强自己的研究隐私的保护。

(4)数据素养。数据素养是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的研究热点,它主要集中在研究数据上,并在研究生课程中实施。基础数据素养和知识分析对每个人来说都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与隐私素养交叉的地方。高等教育机构掌握着大量的学生、教学、研究等方面的数据,这些数据变得越来越庞大和精细。许多高校正试图利用这些数据来支持和帮助学生,并与更多的其他机构开展合作。但是,数据的使用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比如,学生通常对被收集数据的可控性不强;第三方数据供应商的数据收集、存储和分析方式不透明;数据的隐私保护问题等。因此,高校如着手制定全面的数据治理和隐私保护的准则,图书馆将成为重要的参与者,特别是在涉及道德数据的使用方面,可以提供有效的帮助。

2.3 文献资源服务

随着高等教育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的馆藏建设、电子资源的访问服务方式等方面都在寻求适当的改变,以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发展、满足用户的需求。

(1)电子教学资源。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许多高校都开展了在线远程教学。图书馆努力为在线远程教学提供相应的电子教学资源。在应急情况下,虽然许多供应商提供临时免费的电子资源,但远程教学的需求激增仍然造成资源服务的缺口。同时,需要关注教师在线共享的课程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版权问题。美国和加拿大高校的50多位版权专家签署了一份公开声明,鼓励图书馆在为应急远程教学提供课程资源时,必须注重合理使用权,并指导图书馆如何在更广泛的时间和资源的限制范围内对资源进行合理的使用和开展相关的服务。另外,图书馆购买电子教科书也受到出版商的一些限制,从而影响图书馆的资源服务。

(2)开放教育资源。开放教育资源是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上发起的一项计划,具体指“通过信息与传播技术来建立教育资源的开放供给,用户为了非商业的目的可以参考、使用和修改这些资源”[14]。这项计划的实行长期以来一直是许多高等教育机构降低学生成本的有效方式。开放教育资源提供即时、免费、不受限制和永久的教育资源,是危机时期推动公平教学的有效工具,甚至可能成为高等教育模式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政府和许多机构大力支持开放教育资源,比如开放教科书资助计划、完全开放教育学位项目等。开放教育资源不仅能降低教育成本,还有助于学术成果的推广,甚至能为高校带来积极的投资回报。

(3)受控数字借阅。2018年受控数字借阅首次以白皮书和立场声明的形式出现,它允许图书馆可以合法地以受控的方式发行数字化的图书来代替馆藏中的实物图书。只要图书馆合法地拥有一种图书的实体副本,就可以将该图书数字化。图书馆可以保持数字借阅适当的“自有/出借”比率,同时使用数字版权管理软件来限制数字借阅的持续时间,并防止进一步复制和发布数字化图书文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图书馆以各种形式提供受控数字借阅的服务,但要合理地平衡资源版权和用户访问的问题。

(4)电子资源订阅模式。长期以来,很多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采取包库订阅模式,主要目的是提供更广泛的学术资源。但其采购费用占据了图书馆大部分的经费预算,而且每年的采购成本持续增长。随着不断发展的资源许可原则、增加的开放获取内容、成本因素以及订阅影响分析工具的推动,很多高校图书馆取消了这种电子资源订阅模式。在预算削减的情况下,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和管理方式都在发生转变,包括改变常用的包库订阅模式。还有一些图书馆和联合会通过与出版社合作,采取各种新的开放获取模式和“转型协议”,从而加速向资源开放获取的过渡。比如,加州数字图书馆联合订阅模式、阅读和出版协议模式、集团采购模式和开放订阅模式等。合作的出版社不仅包括Elsevier、Springer Nature等大型商业出版商,还有大学出版社、社会出版商和纯OA出版商,如剑桥大学出版社、美国计算机协会、美国生理学会和科学公共图书馆等。此外,图书馆电子信息联盟等联合组织也与出版社签署相关的协议,向全球范围内的更多国家提供资源免费订阅和开放获取出版。

2.4 学术研究服务

尽管高等教育面临着持续的财政和行政方面的挑战,但科研环境的不断优化也为研究人员和图书馆带来新的机会,图书馆在学术研究服务领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1)高等教育研究支持。尽管不同学科领域有其独特的研究背景、研究手段及研究生命周期等,但研究人员都掌握和管理着大量的研究资料、数据和其他信息,并希望展示其研究成果,以及衡量他们的研究影响力。图书馆可以为研究人员提供相应的研究服务和支持,也需要通过变革来帮助研究人员面对当前和未来的研究挑战。比如,图书馆参与到研究项目的协作中、建立数字学术中心等,为项目的研究内容、方法和过程提供各种支持。同时,图书馆与其他研究支持机构的合作协调也很重要,主要涉及一些新的服务领域,如研究数据管理、研究信息管理、研究分析和ORCID(开放研究者与贡献者身份识别码)应用等。图书馆和这些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将为学术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推进其发展进程。

(2)开放科学和研究数据服务。许多商业出版社和集成商在意识到学术界的开放趋势后,迅速收购和合并了以前的一些非营利开放项目,并向研究机构销售新开发的研究支持产品。比如 Springer Nature的“开放研究”项目、ExLibris的Esploro项目、EBSCO的“研究工作流和数据保存”项目以及Elsevier的“研究平台”项目等。与此同时,非商业性的开放科学和开放学术正面临严重的可持续性挑战,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薄弱,缺乏资金投入和具有可行性的实施计划。近期,全球开放科学服务可持续性联盟(SCOSS)成功地为开放获取期刊目录(DOAJ)项目筹集到资金,这是非常难得的。开放科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开放技术和系统的发展,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在全球范围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续努力制定开放科学标准,向其成员国和公众发布关于开放科学的建议初稿,并供成员国审议。该文件敦促成员国在促进和支持开放科学的多个领域采取行动,最终定稿将广泛影响世界各国关于开放科学的法律和实践。

研究人员在了解开放科学的概念、原则的基础上,才能在其学科领域实施开放科学的有效实践。在研究数据共享方面,通过出版社、资助者和相关机构的推动和支持,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制定研究数据管理计划。为避免数据滥用和规范数据质量,全球研究数据社区合作,指导研究人员进行有意义、合乎道德和开放的数据共享,以及选择值得信赖的开放数据平台。有调查研究显示,高等教育机构的研究数据服务应有更广泛的延伸,包括高性能数据计算、生物信息学、数据统计服务和一般研究数据管理服务等。研究人员的教学和研究生态系统需要人员、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协调、参与和支持。

(3)预印本服务。近年来,预印本服务越来越受欢迎,已扩展到地球科学、心理学、图书馆学和信息科学等多个学科。许多预印本都是在开放科学中心的预印本平台上托管的,但一些出版商也开始了预印本服务的开发或收购计划,比如Elsevier的SSRN项目、Taylor&Francis的“F1000研究”项目和IEEE的TechRxiv项目等。预印本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很多便利,包括快速传播、开放获取、版本控制、非正式反馈的机会以及优先权的确立等。但是,研究人员也对预印本服务有所担忧。未经正式编辑和同行评审程序的预印本的广泛提供,可能会导致传播不准确的信息、未经审核的材料被其他文献引用、信息过载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审查筛选机制、元数据标准、版本控制方法、吸引利益相关者以及预印本和已发布版本之间的双向链接等方面来对预印本服务进行改进。为了保障预印本服务的可持续性,预印本机构通过资金资助、集体筹资、与图书馆合作等方式来解决成本和服务平台问题。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预印本服务在推进研究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更加突出,其需求增长更加快速。可以预见,预印本很可能仍然是学术交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同行评审期刊变得更加开放,预印本仍将发挥作用,因为它们加快了成果的传播速度,确立了研究的优先地位。

2.5 新兴技术的发展

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信息科技方面的新兴技术给图书馆带来了更多的技术革新。

(1)图书馆系统。近年来,图书馆陆续从集成图书馆系统(ILS)向基于云的图书馆服务平台(LSP)过渡。目前,三种主要的LSP产品,Exlibris的Alma、OCLC的WorldShare Management Services(WMS)和基于开源的FOLIO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美国和加拿大的许多大型图书馆系统和联盟都采用了Exlibris的Alma系统,从而加快了该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加强了其在图书馆系统解决方案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高校图书馆的OCLC的WMS系统用户数量也在增加。不同规模的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始实施FOLIO项目。作为一个开源项目和共享社区,FOLIO为图书馆提供了与其他用户和开发人员合作的机会,在系统集成的基础上,创建满足本地需求的新功能和新特性。

(2)沉浸式(XR/VR/AR)技术。沉浸式技术,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扩展现实(XR)技术已被应用到高校的教学和学习中。随着这些技术的出现,从简单的虚拟现实眼镜到更精细的头戴式显示器(HMD)和外部传感器,以及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能力的结合,虚拟环境被纳入跨学科高等教育的潜力不断增加。许多公司正在创建基于XR/VR/AR的教育内容,预计这些新兴技术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在以科学为基础的学科中,学生参与度和学习结果之间的关联性更强。这种教学对虚拟学习环境有更高的依赖性,因为基于虚拟环境的工具可以增强学生记忆信息的能力,并在使用这些工具时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沉浸式教学和学习工具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字素养、协作能力、创造性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也需要进一步探索这些工具的整合是否适合他们的课程和教学方法。因此,随着沉浸式学习探索的深入,那些在高等教育中使用VR/AR工具和应用程序的教师需要更加完善的课程和内容设计框架。随着学术利益的增长和技术的普及,高校图书馆也越来越多地将XR/VR/AR技术融入它们的协作空间、馆藏和服务中,并围绕着技术实施、课程开发、经验交流等问题对沉浸式技术的相关成本和持续发展展开积极地研讨。高校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建立VR/AR的数字资源库来支持各种课程的教学,未来与教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机会也会不断增多。

3 环境扫描对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启示

2021年《环境扫描报告》的主要内容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外,还涉及高等教育的公平性、多样性和包容性等。在通常情况下,高等教育的变化是比较平稳的。但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许多高校不得不快速地适应环境的变化。疫情导致了高等教育预算经费的减少和其他资金方面的不确定性,也严重影响了图书馆的文献采购费用、采购方式等。此外,远程教学的需求使得获取图书馆资源的方式,特别是电子教学资源、受控数字借阅和开放教育资源的使用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高等教育中的信息素养教育已从传统的信息素养扩展到数字素养、科学素养、隐私素养以及数据素养等多种文化素养,图书馆将在这些教学环节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随着开放科学的不断发展,图书馆也将有更多的机会来提供跨图书馆的研究支持。同时,图书馆将进一步应用新兴技术来支持图书馆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支持高校课程教学。

ACRL的《环境扫描报告》在图书馆行业中被视为了解行业所处环境、寻求和调整自身发展的风向标和指南针[8]。2021年,我国高校图书馆刚进入“十四五”的发展时期,业界和学界都在探讨和布局“十四五”战略规划。对《环境扫描报告》进行分析研究,从报告中获得的启示,有助于我国高校图书馆在后疫情时代的发展环境中,面临挑战、发现机遇,积极地适应环境的变化,科学地制定“十四五”战略规划,从而更好地把握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

3.1 强化应急管理服务能力,提供资源持续保障服务

全世界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还在持续中,疫情对经济、教育等带来的冲击不容小觑。高等教育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在改变中寻求发展。为适应这些改变,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也在随之变革。图书馆在应急管理中的服务能力需要不断加强,从而帮助图书馆应对突变的环境。特别是电子资源的远程访问服务,目前已成为师生的一种常态需求,也是图书馆提供持续性资源访问的重要保障。国内的高校图书馆利用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多种电子资源远程访问方式,包括VPN系统、CARSI系统、电子资源管理平台等。其中CARSI系统作为教育网资源共享服务,支持高校师生在校外直接访问国内外需要身份认证的海量在线资源,帮助师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在线资源的不间断访问、为学术科研活动的有序顺畅提供便利[15]。

目前,国外的一些图书馆机构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还开展了新兴的数字访问服务,如虚拟阅读空间(VRR)和虚拟教学服务(VTS)[16]。这样的远程服务方式,不同于传统的直接提供数字化资源的远程访问,是以人为媒介,在物理环境中的高分辨率可视化设备上使用实时流媒体,由工作人员对这些馆藏资源进行定位,学者、教师或公众可以查看馆藏资源,并以数字方式与之互动[16]。这种定制服务提供了一种用户响应式的馆藏访问方式,在技术复杂性和资源需求方面也有特定要求[16]。

在复杂多变的环境影响下,为保障高校教学科研的顺利开展,图书馆需要强化应急管理服务能力,通过资源的远程访问和创新性的资源获取方式,为广大师生提供文献资源的持续保障服务。

3.2 加强综合信息素养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近几十年来,提升用户的信息素养一直是图书馆教育职能的重要体现。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和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公民具有科学素养(或科学素质)、数字素养等,将成为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2021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指出: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对于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7]。《纲要》中关于“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的部分,其内容就包括推进高等教育阶段科学教育和科普工作,加强科学素质课程建设[17]。在《纲要》的指导下,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将稳步开展,既定目标是: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2025年超过15%、2035年达到25%[17]。高校图书馆也将响应《纲要》内容,充分履行教育职能,积极参与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行动。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数字素养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公民若要有效参与数字化社会的发展,必须具备数字资源的使用和研发能力[18]。网络社交媒体在数字化时代成为信息传播、信息交互的重要手段。良好的数字素养将有助于人们在社交媒体环境下进行信息的甄别、评估,从而更好地适应数字信息环境。

因此,为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应该更加广泛和丰富,高校图书馆需要不断完善包括科学素养、数字素养、学术素养、数据素养、隐私素养等一系列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综合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同时,图书馆也要和院系、专业教师等展开深度合作,共同开展相关的教育实践,促进信息素养教育的新发展。

3.3 丰富教育资源服务内容,满足课程教学需求

随着开放、共享教育资源的理念在全球的传播,很多国家的教育机构、高校纷纷加入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行列,逐渐形成了全球“开放教育资源运动”[19]。国际图联在2019年发布的《开放教育资源与图书馆》简报中,倡导和鼓励全球的图书馆支持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发展[20]。开放教育资源将成为一种更公平、开放和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教学手段。高校图书馆应该在传统的教育资源服务基础上,成为开放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学校和社会机构开展广泛合作,共同建设和推广开放教育资源,并推动其持续发展[21]。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保障在线远程教学的顺利开展,电子教学资源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国内的高校图书馆主要通过自建、采购、试用、开放获取等方式开展电子教学资源服务,但在平台建设、资源内容、服务特色等方面还有很多不足需要改进[22]。电子教材、电子教参书、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也将成为高校图书馆的必备资源,高校图书馆应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协同合作,加强电子教学资源的建设和日常储备,以及版权使用管理,从而更好地为线上和线下教学提供课程、教材和教参信息服务。同时,国内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借鉴国外高校图书馆的经验,围绕课程教学与学习提供系统的课程服务或课程导航服务。这种课程服务通常是引入教学管理系统来整合电子教学资源,服务功能比较完善;课程导航服务则是学科导航的优化升级,以服务学科课程为主,针对学科课程的资源进行整合和揭示[23]。

3.4 创新学术研究服务体系,提升科研支持能力

服务于教学科研仍然是图书馆的核心职能。科研支持越来越需要图书馆提供定制和灵活的服务方式,拥有学科背景和专业知识的图书馆员人才队伍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科研支持需要图书馆超越传统的资源发现服务,将服务扩展到支持研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研究人员需求,包括研究工作流程、数据管理和分析、各种学术产品的传播等,从而形成嵌入式服务模式。因此,为更好地提供科研支持服务,高校图书馆应适时考虑内部组织的重组,包括文献、人员、机构的重构,同时与外部的科研支持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更好地整合图书馆内部和外部的资源,助力高校科研水平的提升。

在兴起的数字学术的推动下,开展数字学术服务也将是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国外许多高校图书馆通过建立“数字学术中心”为研究人员提供相关的服务,主要内容包括数字技术、开放存取、数字加工、数字人文、数据服务、数字出版与版权、项目计划与管理等[24]。国内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学术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服务内容、服务团队和服务空间等方面都有待加强,同时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此外,高校图书馆还需要利用文献计量服务为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提供科研评价和学术影响力评估。

高校图书馆通过嵌入式科研服务、数字学术服务、学术影响力评估等新型服务体系的构建,进一步提升科研支持能力。图书馆将要承担的角色和功能,已不仅仅是为用户提供基础的信息服务,而且要在用户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参与、给予支持甚至指导,也就是提供一种“全周期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图书馆自身也不断得到改善和提升[25]。

3.5 参与学术交流生态系统,推动开放科学发展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积极推动下,为开放科学建立统一的愿景,以及共同的总体原则和价值观[26],全球范围内开放科学的发展势在必行。开放科学将构建新的学术交流生态系统。研究数据和研究成果的开放获取、开放科学基础设施建设等是开放科学中的重要内容。

随着数据科学成为新的科研范式,对于研究数据的管理已逐渐成为科研工作中的必要环节。研究数据包括研究人员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所使用和产生的各类数据,包括实验数据、调查数据、分析数据、测量数据、信息系统产生的数据等[27]。2021年3月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中明确指出:高校应通过技术手段,促进研究数据的收集、存储、管理和共享利用。高校图书馆在参与学术交流生态系统的过程中,应积极构建研究数据的服务环境,通过机构知识库、学者库、研究数据管理平台等相关的体系,将研究数据等学术信息作为重要资源进行管理、挖掘和整合,并提供长期保存和开放获取[27]。

预印本服务则推动了科研成果的开放获取和学术交流。近几年,我国也开始建设预印本服务系统,其中包括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的“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28]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29]。预印本服务有利于鼓励研究人员公平竞争,保障优秀科研成果首发权的认定,促进更大范围的学术交流。高校图书馆应利用自己的专业和技术优势,参与预印本平台的建设及预印本服务的宣传推广,与研究人员保持密切的沟通,为其研究成果的优先发布、开放获取及研究人员的学术自治创造服务环境。

解决开放科学基础设施问题需要区域和国家联盟,甚至是全球倡议。可以利用高校图书馆现有的区域、国家和国际网络,在多个层面加强构建开放科学基础设施的能力。在开发开放科学项目时,研究人员及其专业组织或协会、提供计量统计服务的研究支持人员以及教授开放科学/开放数据技能的教师,所有重要的利益相关者都可能成为高校图书馆的潜在合作伙伴,共同致力于开放科学的发展。

3.6 应用新兴技术研发手段,加强智慧平台建设

科技的创新和发展给图书馆带来了技术的变革。目前,业界的智慧图书馆建设也是在各项计算机、信息科学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先进技术基础上开展的。图书馆的行业优势之一体现在善于追踪科技行业的发展动向,并将新兴技术应用到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场景中,从而推动图书馆行业的技术变革。

图书馆的管理系统从最初的自动化系统(LAS)、集成系统(ILS),发展到当今的图书馆服务平台(LSP)[30]。LSP是构建在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平台之上,利用云计算、Web技术和发现系统,实现全媒体的资源管理,全流程的业务管理和全网域的资源发现的新一代图书馆系统[31]。国内已有高校图书馆引进国外技术比较成熟的LSP商业产品,如Exlibris公司的Alma系统。而国内自主研发的LSP产品还不够成熟,在国内市场还未得到推广和应用[32]。近几年,EBSCO公司推出的FOLIO开源项目受到国内业界的关注。目前,国内有些图书馆已经开始采用FOLIO的服务架构和技术标准,开发和实施LSP本地化应用项目,并取得一些进展[32]。高校图书馆需要利用先进技术手段,进一步加强服务平台的建设,这也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兴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扩展现实(XR)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个领域,在高校图书馆中也有较大的应用前景。比如,图书馆在阅读空间、学习空间、创客空间等环境中为读者提供沉浸式体验,有助于吸引读者的关注度、提升读者的感知力以及增强读者和环境的互动性。科技的不断进步为图书馆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动力。高校图书馆需要顺应时代发展进行技术革新,将先进科技和新兴技术应用到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中,加快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进程。

4 结语

从近几年ACRL的《环境扫描报告》内容可见,高等教育环境的发展变化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挑战,包括经费预算调整、教育教学模式改变、学习环境/科研环境变化、科技创新变革等。为应对这些挑战,高校图书馆的资源结构需要优化,服务内容需要调整,服务方式需要创新,服务功能需要拓展,这些挑战有利于高校图书馆在变化中寻求发展机遇,规划未来的发展路径。

结合国内的发展现状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33]。由此可见,国内的高校图书馆也将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34]。经济、文化、科技等社会环境因素对高等教育和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在后疫情时代和社会数字化转型时期,高校图书馆需要在空间、资源、服务、人员、技术等各个方面制定全方位的发展战略,通过角色转变和服务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高校图书馆应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发展同步,通过转型变革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25],开辟未来的发展新路径,以科学的“十四五”战略规划为指引,推动图书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图书馆环境素养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第二单元·素养测评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强化家庭教育 提升家长素养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图书馆
漫观环境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