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乡村振兴,社会组织当仁不让

2022-10-25 02:40苗青李韶仪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至爱 2022年9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助力攻坚

文|苗青 李韶仪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提出,要在乡村振兴中坚持和完善社会帮扶制度。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局、民政部印发《关于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通知》《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方案》,动员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搭建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平台。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必由之路;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必须汇聚强大的社会力量,动员引导更多社会组织立足自身宗旨和业务范围,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实 践。

一、社会组织重任在肩、大有可为

以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为主体的社会组织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社会组织能够整合社会力量协同发力、激发乡村特色内源发展,助力乡村走上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治理有效的共同富裕道路。

产业发展是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社会组织是城乡要素流动平台的重要枢纽,在促进城乡要素有效配置方面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一方面,社会组织能够将先进的资金、科技要素引入乡村,助力乡村地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经营主体的快速培育,形成城市资源“引进来”—乡村力量“走出去”—城乡共融共享的发展局面。另一方面,社会组织能够成为拓展乡村多种功能的第三驾马车,顺应产业发展规律,有效挖掘产业特色,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助推当地产业个性化发展和差异化布 局。

人才培养是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的根本基础。乡村人才队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决定性因素,然而,大批农村精壮劳动力进城务工,技术能力逐渐与时代发展要求脱节,这削弱了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末全国农民工总量达2.93亿人,较2020年增长2.4%。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社会组织应当吸引乡村人才回流,通过促进产业发展吸引人才回流,引导在外务工人员、创业能人和社会贤达返乡助力实业;应当帮助脱贫人口就地就近就业,通过发展家庭农场、帮扶车间、提供公益岗位等方式多渠道扩大就业;应当推动技术培训,大力培育农业科技、科普和管理人才。

有效治理是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的文明风尚。乡村振兴是一项艰巨复杂的战略工程,既要在物质上输血,又要在精神上补钙。社会组织作为参与并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应当与当地政府合作联动、协同共治,帮助政府解决治理工作中纵向延伸不够和横向范围不足的问题,形成多层次的乡村治理体系,共建包含矛盾调解、特殊群体关爱的公共服务提供模式。同时,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社区社会组织等还能够通过志愿服务和各类宣传普及活动,既“盘活存量”、加强当地文化传承保护,又“带来增量”、提供健康文明的精神文化产品供给和科学知识普及,承担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使命和任务,在社会力量进乡村的过程中充分发挥道德引领作用。

共同富裕是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的宏大目标。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必经之路。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要加大帮扶力度,加快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缩小地区、城乡差距;要发挥好在第三次分配中的积极作用,推动资源进一步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欠发达地区倾斜,扎实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二、社会组织前路漫漫、挑战重重

近几年来,国家就社会组织推动乡村振兴颁布了多条政策,营造支持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但社会组织目前的发展状况对比时代期望仍有所不足。

社会组织的社会关注度较低。目前全社会支持社会组织发展的氛围还未形成,主流媒体的关注和宣传还不够,围绕社会组织的法律规范、政策体系、战略规划、发展路径等方面的探索仍然不足,导致公众对社会组织存在诸多误解,不利于社会组织获得城乡居民认可、推动乡村振兴实践。

社会组织的人才吸引力薄弱。社会组织具有规模小、经济回报率低、回报周期长的特点,薪酬水平低,社会认同度不高。这对社会组织吸引高素质人才提出了难题,也难以保证持续化的员工培训。根据浙大《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课题组的调查显示,有超过七成的社会组织全职取薪人数在3—6人之间,当前的社会组织仍以小型机构为主。

社会组织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作为乡村振兴的推动者,社会组织需要根据乡村当地特色与发展规律不断扩展服务领域,不断开发服务项目,不断创新服务手段,这对社会组织的专业知识与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社会组织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6万多家社会组织实施了9万多个扶贫项目,投入1245亿元,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促进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社会组织可以发挥更大作用,而这需要多方力量的配合。

政府健全参与机制、增强资金保障,助推社会组织可持续地参与乡村振兴促进工作。一是加强建设政社互动平台与合作机制,推动五社联动,使政府与社会组织在乡村振兴促进工作中形成合力。二是加快形成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行为标准,在严格要求、明确指导的同时鼓励社会组织灵活创新。三是加速建立社会组织资金保障体系,设立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基金,在项目经费方面向末梢型社会服务组织倾斜。四是坚持党建引领,加强阵地建设,推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考核体系,激励社会组织服务社区公益品牌建设。

市场鼓励人才建设、建立专业智库,助推社会组织可持续地参与乡村振兴促进工作。人才是行业发展的基础,人才是企业转型的关键。应当加快形成“人人参与慈善”的社会风尚,运用市场化手段,鼓励高校研究国内外社会组织案例和运作模式,培育同时掌握社会组织与乡村振兴知识的交叉人才,注重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提升;鼓励专家学者和学术机构聚焦社会组织发展痛点和乡村振兴发展现状,建立行业发展战略智库和组织孵化平台。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助力攻坚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助力成功七件事
企业慈善行为、第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小果蝇助力治疗孤独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