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帕他胺治疗中国前列腺癌患者真实世界的临床观察

2022-10-25 10:36姜婧琦贺大林秦卫军杨增悦李恒平周逢海尹永生王玉杰0程永毅王志平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去势阿帕中位

姜婧琦,贺大林,李 磊,秦卫军,种 铁,杨增悦,文 彬,陈 鹏,李恒平,周逢海,尹永生,张 波,王玉杰0,程永毅,李 军,王志平

(1.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甘肃省泌尿系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00;2.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陕西西安 710000;3.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泌尿外科,陕西西安 710000;4.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陕西西安 710000;5.西安国际医学中心泌尿外科,陕西西安 710000;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7.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8.甘肃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甘肃兰州 730000;9.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泌尿外科,陕西西安 710000;10.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11.陕西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陕西西安 710000;12.甘肃省肿瘤医院泌尿外科,甘肃兰州 730000)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PCa)作为男性第二大常见癌症和第五大癌症死因,影响着全球数百万男性的生命健康[1]。目前PCa位于中国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第一位,其死亡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2-4]。PCa通常为雄激素依赖性,以手术与药物去势为主要治疗方式[5]。但几乎所有PCa都会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使得去势治疗失去原有的效果[6],通过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 AR)抑制剂阻断激动剂与AR结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策略。从传统的氟他胺(flutamide)、比卡鲁胺(bicalutamide)到现在的恩扎卢胺(enzalutamide)、阿帕他胺(apalutamide)等,AR拮抗剂的功效一直在不断提高[7]。阿帕他胺作为一种选择性、竞争性新型非甾体AR抑制剂,其可以竞争性结合AR,阻止AR复合物进入细胞核,抑制AR与DNA结合,阻断AR介导的基因转录,具有完全AR拮抗剂活性[8]。国外TITAN和SPARTAN三期临床试验均证明了阿帕他胺联合雄激素剥夺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 ADT)能给PCa患者带来更大的生存获益[9-11]。然而目前尚没有关于阿帕他胺在中国真实世界治疗效果的数据发表。因此, 我们设计了一项回顾性真实世界研究,首次对中国西北地区PCa患者使用阿帕他胺治疗前后体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影像学变化进行评估,旨在为阿帕他胺的临床疗效和PCa患者内分泌治疗药物的选择上提供数据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纳入病例为中国西北多中心20家三甲医院泌尿外科2020年4月-2021年10月期间使用阿帕他胺联合ADT治疗的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前列腺腺癌患者,需满足:①年龄≥18周岁;②ECOG评分0或1;③重要器官功能符合下列要求:肌酐清除率>40 mL/min,Child-Pugh肝功能分级A级或B级。排除标准:①严重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②动脉或静脉血栓栓塞;③癫痫发作病史。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原则,并通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项目编号为2022A-101。

1.2 治疗方案患者均接受最大限度阻断雄激素治疗:手术/药物去势+抗雄激素治疗(阿帕他胺240 mg,每日1次口服)。

1.3 随访与观察指标收集的临床数据主要包括临床分期、Gleason评分、诊断时的疾病负担、内脏转移情况、骨转移情况、既往治疗方案、基线PSA水平、使用阿帕他胺后PSA水平、影像学、不良反应等。所有受试者在内分泌治疗前需完成包括血清PSA、血常规、肝肾功能、前列腺B超、前列腺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骨扫描等基线检查。阿帕他胺治疗开始后每3个月检测1次血清PSA水平和睾酮浓度等, 每半年至少一次影像学(包括全身骨显像、盆腔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MRI,合并其他内脏转移时增加相应部位的CT或B超复查。其中PSA缓解[12]为治疗12周后,PSA值较基线值下降≥50%。并统计每次随访的PSA 50(PSA下降幅度≥50%)、PSA 90(PSA下降幅度≥90%)[13]及PSA下降至0.2 ng/mL及以下[14]的患者比例。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基线数据使用中位数(范围)比较,PSA水平为>100 ng/mL时按照100 ng/mL计算,PSA应答率用百分数表述患者比例。

2 结 果

2.1 各组患者基线资料截止至文章撰写时(2022-03-04)中国西北地区多中心使用阿帕他胺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PCa患者共37例(只有1次随访数据的患者也可纳入研究),包括局限PCa患者5例(中位年龄67岁,中位基线PSA 91.23 ng/mL),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hormone-sensitive prostate cancer,mHSPC)患者17例(中位年龄73岁,中位基线PSA>100 ng/mL),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non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nmCRPC)患者1例(年龄81岁,基线PSA>100 ng/mL),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14例(中位年龄75岁,中位基线PSA30.5 ng/mL)。88.9%的患者Gleason 评分为 8 分及以上(32/36,缺失1例数据),近一半患者伴随其他疾病(表1)。

表1 中国西北多中心三甲医院使用阿帕他胺治疗的37例PCa患者基线资料

2.2 阿帕他胺治疗后患者PSA反应率本研究37例患者使用阿帕他胺1月后,有26例(70.3%)患者PSA相比基线下降≥50%, 15例(40.5%)PSA相比基线下降≥90%,4例(10.8%)PSA≤0.2 ng/mL。其中局限PCa、mHSPC和mCRPC患者PSA 50的占比分别为100%、94.1%和35.7%, PSA 90的占比分别为40%、70.6%和7.1%(图1A)。

共有30例患者有3个月的完整随访资料。24例(80%)PCa患者在使用阿帕他胺后PSA相比基线下降≥50%,可以被认为达到PSA缓解。20例(66.7%)PSA相比基线下降≥90%,10例(33.3%)PSA≤0.2 ng/mL。其中局限PCa、mHSPC和mCRPC患者PSA 50的占比分别为100%、100%和45.5%,PSA 90的占比分别为100%、92.3%和27.3%(图1B)。

共有15例患者有6个月的随访资料。11例(73.3%)PCa患者在使用阿帕他胺后PSA相比基线下降≥50%,9例(60%)PSA相比基线下降≥90.0%,10例(66.7%)PSA≤0.2 ng/mL。其中局限PCa和mHSPC患者PSA水平全部下降至0.2 ng/mL以下(图1C)。1例mHSPC患者PSA已经降至0.2 ng/mL,然而因其基线PSA较低(0.67 ng/mL),所以PSA下降幅度未达到90%。

2.3 阿帕他胺治疗后患者影像学反应mHSPC中共9例患者有影像学随访结果,8例(88.9%)在治疗3个月后的骨转移灶显著减少。mCRPC中共4例患者有影像学随访结果,1例(25%)在治疗6个月后的骨转移减少。

3 讨 论

以ADT为基础联合以AR为靶点的药物治疗是目前PCa治疗的新思路。传统的AR靶向抑制剂不能抑制肾上腺及瘤内来源的雄激素的作用,且当肿瘤微环境适应了更低的雄激素水平,反而会促进肿瘤进展。因此新型AR靶向药物的研发使用逐渐成为临床治疗PCa的热点[15-16]。与传统抗雄药物相比,阿帕他胺在药代动力学和作用功效方面针对抑制AR转录和PCa细胞增殖进行了优化,不仅与AR结合的亲和力较比卡鲁胺高7~10倍,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活性,而且避免了长期治疗后由抑制剂转为激动剂的缺点[17]。

在新型内分泌治疗药物中阿帕他胺同样存在优势。MORI等[18]通过网状Meta法对mHSPC患者的药物治疗进行分析,发现患者对阿帕他胺的耐受性最好,且新型内分泌药物都比多西他赛更有效。与治疗剂量的恩扎卢胺相比,阿帕他胺的稳态血浆浓度和大脑药物水平均较低,癫痫发作的不良事件较少,安全性更强[19]。而达罗他胺的体内药动学参数较阿帕他胺差,其适宜口服剂量为每日1 200 mg,是阿帕他胺的5倍[20]。与阿比特龙对比,阿帕他胺使用时无需与类固醇类激素共同给药,减少了激素引起的潜在副作用。ACIS三期临床研究还证明阿比特龙联用阿帕他胺可以延长晚期PCa患者的放射学无进展生存期(radiographic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rPFS)[21]。

目前尚缺乏阿帕他胺治疗中国PCa患者的效果和相关影响因素的数据,潜在生存获益的证据大多基于循证医学研究。因此我们建立了基于中国西北临床随访数据库的PCa诊治和研究体系,首次对中国西北地区PCa患者使用阿帕他胺治疗前后体内PSA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影像学变化进行评估,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根据目前的随访数据,我们的真实世界研究与TITAN三期研究对比,患者中位年龄(73岁vs.69岁)和中位基线PSA水平(>100 ng/mLvs.5.97ng/mL)均较高,大多数Gleason评分≥8,符合我国目前mHSPC患者的 “三高”普遍现象(Gleason评分高、PSA高、分期晚)[22]。有学者研究结果显示,阿帕他胺组治疗mHSPC患者的PSA缓解率显著优于安慰剂组[9],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mHSPC使用阿帕他胺后第3个月随访达到PSA 50、PSA 90及PSA≤0.2 ng/mL的患者分别有13例(100%)、12例(92.3%)和7例(53.8%),符合该学者研究中阿帕他胺组第3个月随访89%、58%和51%的数据。第6个月随访达到PSA 50、PSA 90及PSA≤0.2 ng/mL的mHSPC患者分别有8例(100%)、7例(87.5%)和8例(100%),同样符合TITAN研究中阿帕他胺组第6个月随访90%、67%和61%的数据。在降幅方面,我们的研究从基线开始的最大降幅的中位数为99.67%(n=17),符合TITAN研究97.74%(n=525)的结果。

mCRPC由于其去势抵抗性一直是晚期PCa患者需要克服的致命难题。根据日本研究人员对阿帕他胺治疗mCRPC的临床研究结果发现,mCRPC患者(n=6)在使用阿帕他胺联合ADT治疗3个月后PSA水平有明显下降,4例(66.7%)患者达到PSA 50,2例(33.3%)患者达到PSA 90[23]。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mCRPC患者在阿帕他胺治疗3个月后达到PSA 50和PSA 90的患者分别有5例(45.5%)和3例(27.3%)。可见阿帕他胺对mCRPC患者的治疗也有积极的前景。

SPARTAN及TITAN研究中最常见(≥10%)且阿帕他胺组发生率更高的不良反应为疲乏、关节痛、皮疹、食欲下降、跌倒、体重降低等[9-11]。在我们的研究中服用阿帕他胺的患者总体耐受性较好,部分患者出现皮疹、乏力、易跌倒等不良反应,均为1~2级,给予对症治疗或不治疗后症状消失,对患者的生活无重大影响。目前尚无3级及以上重大不良反应反馈。

本研究结果初步显示,中国西北PCa患者绝大多数能够从阿帕他胺联合ADT的治疗中获益。本研究的局限性之一是虽然它是一项多中心回顾性临床研究,但是目前病例数少,随访时间短,可能存在病例偏倚。疾病因素(如 Gleason 评分、疾病负担等的存在)可能是影响结果的关键区分机制,需要我们接下来的进一步分层分析。

综上所述,阿帕他胺联合ADT治疗PCa患者效果确切,PSA反应率与国外三期临床研究一致,有较高的PSA缓解率。我们会继续随访观察阿帕他胺联合ADT治疗PCa患者的生存获益,期待进一步的真实世界随访结果支持和改进PCa内分泌治疗领域的临床实践。

猜你喜欢
去势阿帕中位
去势方法及其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
不同去势程度对筠连黄牛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和瘤胃发酵的影响
真相的力量
注重活动引领 凸显数学本质——以“三角形的中位线”为例
铁蓄积对去势骨质疏松家兔骨代谢生化指标表达的影响
跟踪导练(4)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直线运动热点与易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