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型小城镇综合环境整治策略与模式探究
——以湖北省孝昌县为例

2022-10-25 03:43熊磊湖北澴川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部长培训部部长高级工程师
建筑与文化 2022年10期
关键词:镇区小城镇城镇

文/熊磊 湖北澴川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战略发展部部长 培训部部长 高级工程师 硕 士

胡汪琪 孝感市城乡规划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硕 士(通讯作者)

徐先勇 孝感市城乡规划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师

王鑫 孝感市城乡规划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引言

小城镇是城市建设与乡村发展的集中体现,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承接城市的部分居住、产业和休闲功能[1]。目前,我国正处于城乡二次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型的关键期,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小城镇的稳步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湖北省小城镇数量分布广泛,截至2020 年,10万人口以下小城镇数量约700 个①。省内乡村外流人口比例呈显著集聚且全域提升的态势[2],朝大城市涌入比例大,小城镇的“拉力”相较于大城市而言相去甚远。小城镇综合环境整治是我国城乡一体化推进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可实施性的重要举措和有益尝试[3],着力解决环境脏乱差、生产生活设施供给滞后、风貌特色缺失等现实问题[4]。其旨于补齐城镇短板,注重提升功能,增强城镇活力与对乡村地区的吸引力。

1 整治思路

小城镇整治工程中涉及较多的理论与工程实践领域,需要从城镇产业、历史文化、城镇建筑、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政府组织等方面深入考量[5]。针对湖北省“试点先行,分段推进”的三年行动方案[6],孝感市孝昌县积极响应政策,以问题为导向,着力研究并尝试三年内解决镇区内综合环境问题。笔者选取孝昌县镇11 个小城镇建成区为研究对象,分别是邹岗镇、卫店镇、王店镇、周巷镇、凤丰山镇、小河镇、小悟乡、季店乡、花西乡、白沙镇以及陡山乡,重点对规划设计、公共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城镇风貌等方面提出可操作的规划策略,同时提出产业与治理的相关建议,在空间上进行引导,充分预留发展空间。整治规划建设模式见图1。

2 现存问题

孝昌县位于湖北省孝感市东北部,山地丘陵相互穿插,这是导致各小城镇建设区呈不规则型发展的原因之一。2020年孝昌县顺利退出贫困县,经济效益快速提升,这与其小城镇的发展脱不开关系,如何顺应这一时代变化是目前小城镇亟须应对的现实问题。

2.1 前期入户问卷调研

以往整治规划对现状情况了解不深入,导致整治效果欠佳,因此对孝昌县11 个乡镇于2021年4月1日—4月10日进行十天的面访入户调查,总共采集816 个问卷样本,分别对居民的基本情况、城镇发展满意度、镇区及社区存在问题、公服设施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调研对象中七成以上居民长期居住在小城镇镇区,参与访问对象基本情况各不相同,覆盖面广,为分析乡镇存在的短板提供了依据,样本具有真实性与可参考性。调查问卷中“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选择“公共设施不足”(占比22.64%)、“交通设施滞后”(占比21.27%)较多;“公共服务设施最需要增加”选择“社区设施”(占比24.22%)、“养老院”(占比18.32%)较多;“从家中出发无法15 分钟步行到达的目的地”选择“公园绿地”(占比17.39%)、“养老院”(占比14.81%)较多;“绿化方面需改善”选择“行道树绿化”(占比28.35%)、街头绿地(占比24.07%)、“社区公园”(占比24.07%)较高;“环卫设施存在问题”选择“环卫设施维护不足”(占比25.53%)、“缺乏垃圾分类设施”(占比26.17%)较多;“交通存在问题”选择“交通较拥堵”(占比27.66%)、“停车困难”(占比27.06%)较多。

综上,笔者将根据入户调查与实际情况,反映孝昌县小城镇存在着交通不畅且停车场少、休憩空间与街道绿化稀少、缺乏环卫管理与环卫设施等问题。

2.2 现状问题

基于上述入户调查与实际调研,各镇区在公共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城镇容貌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共性与个性问题,根据实地调研与入户调查的情况分析,但大致整治内容不尽相同,归纳为以下几点:

(1)镇区功能尚待加强。城镇公共空间缺乏,镇区入口节点标识性不强,镇区内缺乏体育场、足球场等室外休闲活动场地。

(2)公共环境秩序差。沿街道路方面,局部和背街小巷有占道经营和乱搭乱建现象,沿街立面及广告店招不整洁、不协调;河道治理方面河道垃圾淤泥多,生态系统被破坏,长期无人治理。

(3)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缺乏。公共服务设施缺乏公园绿地、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有待完善,道路路面及人行道未刷黑或存在破损,部分道路停车随意。

(4)城镇风貌建设乱象。城镇容貌亟须整治。管线架空无序布置,“蜘蛛网”现象明显;道路两侧沿街立面形象老旧,造型效果不突出。

(5)产业发展程度低,项目及数据缺乏策划与管理。

3 孝昌县小城镇综合环境整治策略

不同小城镇存在的问题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共性可同步考虑,再针对不同小城镇的个性问题“对症下药”,以问题为导向,使不同的小城镇走向良性发展。为补齐上述各镇区的“短板”,分别提出补齐规划设计、治理与维护公共环境、补充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基础设施、重塑城镇风貌等策略,并根据不同镇区的综合环境整治内容为其他镇区作参考。

3.1 补齐规划设计

通过一定的规划设计手段,根据实际情况与需求,完善小城镇镇区各服务功能,缺乏公共空间的建成区拟建足球场、体育场或文化广场等休闲活动空间。把握小城镇的整体结构。以小河镇为例(图2),镇区围绕小河溪这一自然景观,打造一廊两带多节点,从而配置相应的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在不同的节点处设计公共休闲空间。

3.2 治理与维护公共环境

镇区居民生活的公共环境是小城镇综合环境主要整治方面之一,通过加强垃圾治理、拆除违章建筑、治理河道水体等方面能对其进行有效治理与维护。

3.2.1 加强垃圾治理

目前镇区内存在着垃圾分类不彻底、垃圾回收覆盖范围小、回收时效长等问题。为此从全镇统筹布局的角度合理规划道路清洗的区域,完善现有垃圾分类设施的投放点,有效引导居民做到正确的垃圾分类[7]。对镇区进行保洁全覆盖,加强对主要街道的清洗、垃圾的清扫收集、加大垃圾分类设施的投放点等环卫措施。

3.2.2 拆除违章建设

小城镇镇区内居民占用公共道路私搭乱建入户雨棚的现象司空见惯,主要为店铺门前违章搭建雨棚及附属用房,不仅影响城镇面貌,并且存在安全隐患,因此采取全覆盖式拆除镇区违章建设。如陡山乡,拆除平安路、新苑街等沿街违章搭建构筑物(图3)。

3.2.3 治理河道水体

小城镇环境治理不仅需要整治城市风貌与提高生活品质,还需要修复生态环境。河道治理是镇区生态修复的主要方向之一,河道水体长期未有效维护,造成雨污乱排、垃圾淤积、管道占用河道,以致河道荒废、水体污染干涸。针对镇区河道治理措施分为河道清淤、补充植被、创造开放空间、有效治理等方面。

小河镇内小河溪重点治理河段分为老法院至泉眼塘段(430 米)、岗边桥至政通街段(240 米)两段(图4),清理河段所存在的垃圾、废弃管道等,拆除私占河道的民房,并在河道驳岸种植水边植物,恢复原有生态系统;在视野开敞河段规划设计2 ~3 米宽的生态驳岸、构建亲水平台或廊道等设施,充分利用河道的滨水景观空间。此外需要对滨水空间进行长期管理与维护。

3.3 补充公共服务设施

缺乏公共服务设施是小城镇发展过程中长期以来存在“顽疾”。因此,应在一定的预算约束条件下,根据居民使用公共服务设施的出行总距离或总成本最小化,来配置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公共设施[8]。

根据前期入户调查内容,镇区内缺乏公园绿地小游园(占比最高,为17.39%)。以此为依据补充镇区内现状公服设施。

邹岗镇以500 米服务半径为依据,规划新增规模不等的1 处集镇公园、2 处景观节点、1 处游园,为居民提供全覆盖休闲游憩场所。为了集约利用土地及成本,在镇区内闲置空地布置入口节点(图5)。

3.4 完善基础设施

镇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是居民生活的基本保障,是小城镇综合环境的基础整治内容。根据“居民认为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查结果显示(交通拥堵与停车困难选择较多),镇区集中缺乏道路系统与停车场配置。

3.4.1 道路规划

各镇区的道路情况各不相同,以白沙镇道路为例(图6),针对镇区道路质量差、容易造成车辆堵点的路段,分不同情况的路段进行新建拓宽、道路刷黑硬化、两侧增铺1.5 米人行道、行道树与路灯等内容改造提升,改善交通状况。

3.4.2 停车系统

通过实地调研,停车场的配置尚未满足现状需要,以致车辆占用步行道。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各镇建成区内规划不同数量及位置的停车场,达到全覆盖式停车位以供使用。以周巷镇为例,在停车集聚处以500 米服务半径全覆盖式规划新增6 处停车场,预计占地2.6 平方千米,可配置880 个车位,并按20%的车位预留充电桩,方便镇区居民以及未来外来游客停车。

3.5 重塑城镇风貌

此次研究的镇区城镇风貌主要从街道立面整治与道路亮化工程两方面入手。

3.5.1 街道立面整治

对小城镇街道立面进行全覆盖翻修提升,拆除沿街电线杆、杂乱电线,采用弱电入地方式,并统一管控店铺的主体色彩、墙面、门窗材质、广告招牌等。现实成本考虑采取成本低、耗时短、收益高的方案,以达到实施过程简单易操作,使商家的接受程度高。

街道立面色彩控制主要以白、棕、灰色为主;墙面方面进行清理后整体刷白,屋顶改造为坡屋顶形式的青瓦屋面;门窗方面底商大门与二楼窗户的材质统一采用玻璃橱窗,门框、窗框采用黑碳钢材质,色调以棕色为主,墙体的美化装饰以棕色真石漆线条勾勒;广告招牌控制以棕调的栅格栏为招牌底、以白色哑光金属作为店铺名称材质进行统一布置;地面统一采用黑色柏油路(图7)。

3.5.2 亮化工程改造

加强小城镇镇区内的沿路空间景观亮化,控制建筑立面的风格、引导街道的整治要求,是展现城镇风貌的有效途径之一。以丰山镇的发展大道为例,对道路沿线绿化带进行优化,每隔10 ~15 米布置路灯增强沿线亮化工程,道路增加步行空间,整治占道停车现象。

3.6 产业发展与治理水平

各小城镇镇区发展的产业类型各不相同,治理水平亦参差不齐。从规划策略的角度上,产业发展方面利用综合镇区现有产业资源,合理划定产业区,形成生活空间与生产空间有效结合,融合第三产业发展,积极引进生态企业入驻,形成地域特色生产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治理水平方面,合理地按道路划定治理区间,形成网格常态化管理,正确规范引导“五小行业”,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居民文明卫生意识,打造人人参与的氛围。

3.7 建立项目库

湖北省通过“擦亮小城镇”这一行动计划,对省内小城镇进行彻底的综合环境整改,对所涉及的重点整治任务构建总项目库,为进一步承接国土空间规划起到重要作用。总项目库中每项明确建设地点、用地指标及投资预算等具体内容,有利于形成系统性的项目流程与综合环境整治的建设模式,为未来小城镇环境整治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结语

整治规划方案首先需要基于详实的实际调研与入户调查,才能真实反映居民对城镇发展的需求与民意。其次,以小城镇镇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通过探究补齐规划设计、补充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基础设施、重塑城镇风貌等规划策略,同时提出产业与治理方面的建议,以便“对症下药”式解决现存问题。

本文以问题为导向,通过“七补齐”手段探索规划设计、公共环境、公共服务以及城镇风貌等方面规划策略,提出产业发展与治理水平相关建议,并构建项目库。从建筑风貌、基础设施与城镇节点等方面进行的规划方案将进一步指导建筑、市政以及景观等方面的设计施工图,促进项目的建设实施,旨于建设湖北省美丽城镇,同时以期探求“擦亮小城镇”的规划建设模式。

注释:

①数据来源:https://www.sohu.com/a/215038568_355684。

猜你喜欢
镇区小城镇城镇
易地搬迁学生与镇区学生在行为习惯上的差距及对策
“十四五”时期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研究
文化边城镇远
分析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三)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一)
镇区规划用水水资源论证实例分析
简述我国城镇老年群体轻体育运动的常态化开展
义务教育城镇化率5年升至72.55%
提高镇区财政管理成效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