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中的“傩”字字形及后世流变分析

2022-10-25 13:39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巫术字义图腾

赵 晨 斯

(贵州民族大学 社会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一、“傩”字的两种字形与意义

世界诸多语种之中,拉丁语系多为形合语言,而汉藏语系的语言则有相当数量的意合语言。汉语作为汉藏语系的一个语言大类,从记录其语言的汉字的造字的复杂性、意义的复杂性与词法句法的复杂性等多方面来看,在世界语言体系之中无出其右。造成汉字超强意合性的源头,恰是由于汉字系统精密的造字方式。从神话记载的角度说,古人以仓颉、伏羲等为造字之主,他们“远取诸物,近取诸身”,通过象形、形声、指事、会意等方式创造了大量的汉字。在中国传统的学术训练体系中,辨别字形是考索概念的开始。想要弄清“傩”之具体含义,也应从这一路径入手。

二、“傩”字两种字形的文化意蕴

从对两种“傩”字的字形结构进行分析出发,可以窥测商代傩俗之一二。而想要真正地认识到傩俗背后的心理机制、信仰动力等因素,则需要结合民族志论著以及当代中国民间信仰方面的著作之研究成果进行更为深入地分析。运用相关理论,结合古文字、古文献的记载,通过分析发现,商代傩俗的产生,来源于中国民间信仰趋利避害的心理。在这种心理机制的影响之下,产生了图腾崇拜、模拟巫术等信仰形式,是为傩俗产生的文化背景。

(一)图腾崇拜

图腾是原始社会的人认为跟本氏族有血缘关系而可以崇拜并用作本氏族标志的某种动物或自然物,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象征。图腾在印第安语中为“totem”,意思为“它的亲族”。在原始人的信仰观念中,认为本氏族人都源于某种特定的物种,大多数情况下,被认为与某种动物具有亲缘关系,于是,图腾信仰便与祖先崇拜发生了关系。在许多图腾神话中,认为自己的祖先就来源于某种动物或植物,或是与某种动物或植物发生过亲缘关系,于是某种动、植物便成了这个民族最古老的祖先。如商人认为其祖先是由玄鸟诞育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玄鸟便成为商代的图腾。从实质上讲,图腾崇拜是对于族群由来的溯源性思考,是祖先崇拜的早期形式。

人们对于图腾的崇拜,反映到傩祭上,集中表现为行为禁忌。在《周礼》中,傩者行傩仪时要身披熊皮,头戴面具,这些部件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面目可怖的猛怪形象。头戴面具,其上四目,尚是以人为参照设计出来的非人精怪,而身披熊皮,则明显地展示出了对熊本身的畏惧。慎子在其著作中记载道,“毛嫱、西施天下之至美也,衣之皮倛,则见之皆走也”[13]7。可见,由于熊皮是傩祭中的装扮之物,因而产生了与之相应的图腾禁忌。即使是像毛嫱、西施这样的绝世美女,一旦她们披上了熊皮,也将被视为鬼物,使得人们对其敬而远之。

(二)模拟巫术

西方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在其经典著作《金枝》中,将巫术分为两类,一为接触巫术,一为模拟巫术。两种巫术的分类标准是按照巫者与巫术、施行巫术的对象三者之间的距离。接触巫术,需要施法者同施法对象接触才能发生作用[14]15。如在民间信仰当中,搜集他人的毛发、指甲进行作法,认为这样就能够控制施法的对象,对其产生危害。模拟巫术,也即施法者通过远程的控制,对施法对象进行控制。常见的模拟巫术,如通过制作对方的偶像,用针刺之,使之受到危害。根据弗雷泽对于巫术的分类,商代之傩俗应属于模拟巫术。

从造型上看,傩者的造型是为了震慑鬼物。而震慑鬼物的方式,是通过制作异于生人的面具,通过身披熊皮,通过持有殳这种用于攻击的武器,通过率领百僚等方式,实现仪式的恐怖化、严肃化,从而从心理上安慰生人,在幻想中驱逐鬼物,以实现趋利避害的目的。

总之,从史前文化因素来看,傩俗之存在,基于史前的图腾崇拜与巫术实践,傩俗得以建立。这种介于宗教仪式、娱乐形式之间的习俗,从其产生之初开始,就孕育着戏剧的基因。从其发展的轨迹看,祛魅化趋势是渐次增强的。而作为这一趋势的滥觞,恐怖色彩浓厚的上古傩俗中之文化基因,对其进行分析无疑是必要且重要的。

三、“傩”字字形的后世流变

(一)“难”与“傩”

从周代开始,官方史书中有了傩祭的正式记载[1]17。但即使到了《说文解字》,我们也无法清楚地发现“难”与“傩”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许慎在解释“难”字时称,“,鸟也。从鸟,堇声”。对于“傩”,《说文》解释为“行有节也,诗曰‘佩玉之傩’”[15]368。从《说文》的解释来看,无论是“难”还是“傩”,都难以看出和作为仪式和巫术的傩之间有什么联系。至于为何出现了以“傩”字代傩仪、傩俗,一是因为作为“行有节度”之意的“傩”之义至汉代已经极少使用,二是“难”字至少在编纂《说文》时已经有了大量的引申义。也即,在“难”字字义指向渐多元,而“傩”字古意又已消失的情况下,“傩”字渐渐专指傩俗、傩戏。

(三)“傩”与“”

四、结语

从“傩”字形的解读与意义的阐释两个维度出发,我们可以发现其字义生发的规律。其一,字形从简单到繁复。“傩”字的发展,经历了从象形到会意、形声再到假借的发展历程,字形越发多变复杂。其二,从字义的维度说,我们可以发现其在发展的过程中,本字渐被淘汰,本义也只得假借其他字形进行传承,这是造成“傩”字在字形、字义追溯过程中存在困难的原因。

作为一种逐疫的仪式,“傩”的发展经历了从驱邪到娱乐的发展过程。从文明的发展轨迹来看,人类渐从蒙昧之中觉醒,从事神的实践之中领悟到了人的力量,感受到应该靠自身的力量去征服自然,让自然为己服务。即使是面对着未知的鬼物,人们也从恐怖性的原始巫术之中找到了一丝娱乐的气息。如河北武安地区的傩戏《捉黄鬼》,整个的表演过程精彩刺激,不仅仅有原始的捉鬼逐疫的仪式内容,还极具观赏性。“凡解释一字即是一部文化史”。[19]1657通过对“傩”字形、字义及其使用环境的分析,本文简要地分析了“傩”字在汉字史、汉语史上的发展情况,通过这种分析,提出自己在“傩”字源流方面的管见。笔者深知,这样浅显的关于“傩”字字形的分析尚显不够,想要真正地分析“傩”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蕴,还需要结合田野调查等科学方法以及大量的文献调研,才能得出更扎实、更富于创见的观点。

猜你喜欢
巫术字义图腾
《这条比较傻》等
再来一瓶
关注食品安全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多说一遍”字音字义大不相同!
查字典如何选择字义
浅析《北溪字义》“根原”范畴所存在的差别
沐浴喷头坏了怎么办
神秘的地索拉诺“巫术市场”
一把破扇引发的“憾”与“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