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广播电视音像资料档案数字化管理与版权探讨

2022-10-26 19:42河北音像资料馆程巨僧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2年18期
关键词:音像广电广播电视

■ 河北音像资料馆:程巨僧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省委十届二次会议指出,要增强历史自信,传承文化基因,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

河北是覆盖最广泛的宣传舆论主阵地,担负着政策宣传、舆论引导、信息传播、科教娱乐等重要职责,也是我省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多年来,全省各级广播电视部门围绕宣传河北这个主题,拍摄制作了很多好的文艺作品,保存下来众多珍贵的广播电视音像资料,这些资料是展示我省历史文化,记录我省各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有效载体,是世界认识河北、河北联系世界的特殊媒介。因此,加强对全省广播电视音像资料的保护和管理,对于增强新闻宣传效果,打造河北特色文化品牌,提升河北知名度、美誉度,扩大河北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意义重大。

1.推进广播电视音像资料的数字化管理和内容开发,是建设文化大省的需要,是提升河北广电竞争力和文化影响力的需要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河北有着特殊的地位,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华文明从这里走来,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燕赵儿女在这片热土上,既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也创造了彪炳史册的红色文化。既有长城、承德避暑山庄、明清皇家陵寝等享誉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也有西柏坡、李大钊纪念馆、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因此,我们一定要把这些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挖掘好、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切实把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广电事业产业发展优势。

1.1 广播电视资料是广电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提升主流舆论引导能力,做亮特色文化品牌具有重要作用

广播电视音像资料是记录我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成果的生动载体,也是广电内容生产的重要元素。充分利用好这些珍贵的广播电视音像资料,对提升主流舆论引导能力,做强特色文化品牌具有推动作用。

纵观全国广播电视业的发展,河北与江苏、湖南、上海等发展“成熟型”的第一阵营,以及山东、安徽、广东等“成长型”的第二阵营相比,无论是思想观念、运行机制、人才支撑还是品牌影响、经营创收等差距还比较大。河北广电要加快赶超,要出影响、上水平,就必须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要充分利用本省的资源优势,在做强主流舆论宣传,做强特色文化品牌上下功夫。要深入挖掘我省文化资源丰厚的内涵,提炼独具河北特色的文化元素、文化符号,不断用新的创意去激活文化资源,通过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文化品牌,不断提升主流舆论引导能力,扩大广电媒体的文化影响力,确保在竞争中抢占有利位置。

据调查,我省各级制作播出机构和社会影视制作机构等保存了总量约70万小时的广播电视音像资料。这是我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积累起来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可以说,每一份广播电视音像资料都诉说着一段声情并茂的历史,每一个画面都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真实记录和反映。它是广播电视系统的重要资产,是广电新闻宣传和打造特色节目品牌的重要支撑,是广电可持续发展的必备资源。全省各级广电机构要切实提高对广播电视音像资料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认识,采取有效手段加以保护。要改变传统的影视资料保存、检索、利用模式,引进现代科技手段,把广播电视音像资料的内容管理、版权管理、开发利用纳入数字化建设的轨道上来,加快建设数字化媒体资源管理和综合业务平台,切实让广播电视音像资料为我省事业发展服务,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服务。

1.2 加强广播电视资料的数字化管理,是媒体融合发展环境下广电产业发展的需要

数字技术催生了新媒体,也使整个传媒产业链上,从内容生产模式、媒体信息分发、受众的媒体接触和消费习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目前,新媒体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国内一些大的新闻网站、视频网站发展势头强劲。优酷网、酷6网、乐视网、凤凰新媒体已经上市,强大的融资能力,使得视频网站在带宽租赁、高版权内容交易方面不惜投入重金。大批受众涌向互联网,大笔广告资金投向互联网,这在很大程度上挤占了传统媒体的空间,对广电媒体的未来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新的媒体竞争格局,要求广播电视必须主动适应新传播技术的特点和受众需求,加快发展新媒体业务。

广播电视资料数字化保存和管理,是开展新媒体业务的前提。无论是IPTV、移动电视,还是开办网络电视台,都需要有强大的数字内容做支撑。因此,加快对全省广播电视音像资料进行数字化转存,搭建一个广电媒体内容集成、分发和运营平台,对开展新媒体业务至关重要。全省各级播出机构、影视集团、音像资料馆,要尽快实现对广播电视音像资料的数字化管理,为我省广播电视向全媒体发展打好基础。

1.3 加强广播电视音像资料数字化管理,有利于节约存储空间,降低管理成本,提供高效服务

目前,我省绝大部分音像资料多以磁带形式保存,占用库房存储空间较大,资料的信号质量也会因磁带的寿命、保存环境及管理手段受到影响。而各级媒体、影视制作播出单位每天都在生产大量的音像资料,如果不进行数字化保存管理,那么各单位的资料库将始终面临扩容的问题。对广播电视音像资料进行数字化保存和管理,实际上就是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将音像资料以数字信号保存在数据流磁带上,而且保存时间长,信号不会衰减。如果再通过数字化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对其进行管理,就可以方便地实现对资料的检索、浏览、编辑和下载,大大提高节目的制作效率。目前,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西班牙语频道、数字付费频道和高清频道等就是以库存音像资料为主要素材,重新编辑制作的节目占播出总量的65%。因此,加强广播电视音像资料的数字化保存和管理,必将对广播电视快速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2.数字化管理与版权管理现状

通过对全省各级广播电视机构的调查发现,各级广播电视单位,在音像资料的数字化保存管理、版权管理及内容开发方面,存在着与广播电视发展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管理严重滞后

目前,我省各地广电系统在音像资料管理方面大部分都处于将原有音像资料分类上架,进行仓储式管理,难说是科学的编目和规范管理。在浩瀚的历史资料中寻找精彩的瞬间,往往需要看几十本资料袋。这样,查找一个镜头需要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查找一组资料多则需要数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严重影响了电视节目的制作效率。

2.2 开发意识弱,开发能力不足

目前,全省的音像资料开发少有成功案例。音像资料的数字化存储开展还不广泛,利用效果也不明显,存在很大发展空间。一方面,应用标准不统一,目前全省音像资料管理系统与各类应用系统之间没有形成双赢的业务流程,制约了广播电视音像资源的充分利用;另一方面,目前我们还缺少科学、有效的方法对音像资料进行价值评估和定价,制约了节目、素材及二次创作的音像资料产品面向市场的销售。

2.3 存量不足,规范管理水平低

据数据统计,全省音像资料存量没有想象得那么多。省台库存的影视资料约20万小时,且大都是1990年以后的。省电台只保存了不足1万小时的老音频资料,其中只有6000小时进行了数字化存储,其他节目资料也只在播出系统中保存三个月,然后被自动清除。11家市级台影视资料存量不一,保定台存量约11万小时,沧州台约3万小时,唐山台约2万小时,承德台约8000小时,秦皇岛台、衡水台约3000小时,邯郸台和邢台电视台各有2000小时的资料存量。全省融媒体中心(广播电视台)的音像资料存量平均在2000小时左右。而且相当一部分台因资料库的搬迁损失了不少,有的保存在编辑记者手里无法收回,导致库存资料损失断档严重,库存资料总量与建台历史极不相称,这与新形势下的广电事业产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3.广播电视音像资料事业发展缓慢原因分析

一是思想上不够重视。目前,行业中对音像资料的历史价值和重要性没有形成普遍共识,部分领导从思想上对音像资料事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往往只重视前期的节目生产和播出,而忽视对后期音像资料的保管、开发和利用。据调查,省电台自采取数字化网络化制播之后,所有播出节目只能保存三个月,之后自动清空。也就是说,近十几年来,省电台的音像资料存储量基本为零,大量珍贵音频资料流失,损失惨重。

二是资金严重不足。从行业发展情况看,县级广电机构音像资料管理部门的投入平均每年在1万元左右,最少武安市1年投入仅0.3万元,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有的单位为了节约资金,重复利用磁带,造成已拍摄节目素材的丢失,有时甚至会有意无意把一些耗巨资拍摄的珍贵素材镜头和历史资料清洗掉。由于无力购置抢救陈旧资料的专业设备,对年代久远的音像节目资料,无法进行重新修复,致使其因音质、画质较差而无法继续发挥作用,造成音像资料的流失。

三是专业人才缺乏。一方面,目前广播电视系统的音像资料管理人员一般都不是专业出身,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更加缺乏对音像资料的汇编和开发能力。另一方面,电视媒体在录用工作人员时,偏重记者、编辑和网络制作等技术专业人才,对从事音像资料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性未引起足够重视,导致音像资料档案管理人才短缺,影响了音像资料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4.对策建议

4.1 成立音像资料数字化联合体,资源共享,统一管理

以河北音像资料馆为依托,建立广电系统、党政机关系统、行业系统三大音像资料收集联合体,统一收集整理全省广电系统所有原始素材及节目播出带,全省党政机关及各行业有保存价值的珍贵音像资料,最大范围最大限度记录和传承河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及优良的文化传统。

与各音像资料持有单位签订保存协议,注明双方权利及义务,建立定期不定期的音像资料往来制度。采取目录收存和实物收存两种收集方式。收集过程中,对有价值的珍贵资料进行抢救性修复、数字化转存。对音像资料持有单位,其所在地同时开展所有音像资料的数字化编目存储工作。所有音像资料实行“版权不变,增值分成”的共享方式,使之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2 加强版权管理

版权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立相应的规范。1、完善的版权信息管理;2、版权管理应贯穿于电视业务全流程,包括节目立项阶段、制作阶段、审查阶段、入库阶段、播出阶段、节目(素材)开发阶段等;3、制定详尽、规范的版权合同。例如,除了所有权外,版权使用还要考虑到地域限制,传输和传播方法,传输和传播时间,使用期限等因素的影响;4、版权保护与维权机制,追踪版权合同的使用情况,发现侵权行为及时采取措施处理;5、不断提升内容资产的版权价值。内容资产的版权价值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内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值或贬值。另外,针对不同的用户、不同的市场可制定不同的版权价格。

4.3 重视版权问题研究

广播电视产业是版权产业,版权管理是解决广播电视产品和服务进入市场流通的前提,是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版权价值和竞争力的手段,是形成行业竞争秩序的基本要素。广播电视要在新的传媒格局下大力发展,就必须重视对版权问题的研究。

1、加快培养版权管理人才。版权是广播电视音像资料的核心,版权管理应该成为广播电视事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业务。央视在总编室下专门设立了版权处,英国BBC有两万职工,版权部有300多人,美国的NBC版权部有150个人。我省应加紧培养广播电视版权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为事业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2、重视节目制作过程中的版权管理。在影视剧拍摄方面,由于投资较大,参与的各方在签订合同时,都对版权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约定,相对比较规范。但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常常忽视对节目版权的保护。例如,有嘉宾参与的综艺类节目、评论类节目、访谈类节目等,在节目拍摄制作时,制作方在与嘉宾签署协议时,往往忽视对节目版权作约定,这就意味着,生产的节目只能在频道播出,当节目一旦进入交易市场,或进入互联网新媒体播放时就存在版权方面的隐患。因此,各级广播电视机构要从节目生产的全过程加强对版权的监管。

3、重视新媒体领域的版权管理。传统媒体要发展新媒体业务,必须重视版权管理。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尤其是大量视频分享网站的出现,使得视频产品不再是电视媒体独有的资源,而成了以视频分享网站为代表的网络新媒体获得点击率的有力武器,甚至有的网站采取盗版的方式使用其他媒体的内容,在这种方式下,电视媒体的内容虽然出现在了互联网上,却给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带来了利益上的损失。因此,电视媒体要加强网络传播中的视频产品版权管理,要出台制度限制网站新媒体免费使用电视媒体的视频节目,维护电视媒体视频节目的独创性优势。在这方面,可以参考路透社、CNN等国外知名媒体的做法,比如可以发展付费订户来订购电视媒体视频,可以与网站签订协议形成网络视频联盟来共同分享视频盈利、也可以与网站达成视频或稿件交换协议等多种合作方式,这样既能够保障电视媒体节目的版权,又能取得经济效益,实现双赢。

猜你喜欢
音像广电广播电视
同心守“沪”上海广电人在战“疫”一线
广电5G网络股权结构尘埃落定,“全国一网”整合在即
一起坐上神奇音像时光机
广电车盒子全国首发广电车联网项目同期启动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An Exploration of the Theme in “Paste” by Henry James
音像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