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本土文化融于自媒体动画创作的研究

2022-10-26 03:25丁桢桢
声屏世界 2022年14期
关键词:民间文化动画重庆

□ 丁桢桢

21世纪已然是一个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与数字媒体的发展,给数字化跨界的传播带来了更多契机。受数字化跨界的影响,如今本土文化的传播寻找到了新的传播路径,不再局限于数字平面媒体的传播形式,逐渐转向具有视听艺术的数字影视媒体传播形式。尤其是随着当代互联网、移动网络平台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媒体工作者意识到文化传播的主体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主流媒介,网络平台的媒介开始成为重要着力点。不仅如此,受到传播媒介的改变,移动端传播方式的兴起,更是形成了“人人都是传播者”的传播态势,这在拓展传播群体范围的同时,也增加了文化的创作难度。而目前大部分传播者对于文化传播仍停留于对人、景、物的真实拍摄展现,忽略了动画这一既能实现“全龄化”,也能更好地作为跨越时空限制展现更多文化的载体。正如有学者提到:“如何在动画作品中表现民族风格、民族特征,繁荣民族动画的创作,更好地传播民族文化,将民族文化推向国际市场,是我国动画事业一直以来所面对和致力于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是实现我国动画产业走向民族特色化道路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动画势必成为当代文化传播的主要形式之一。那么,作为极具文化特色和城市特色的重庆,若能将动画元素巧妙地运用于当下热门的自媒体当中,且合理地结合本土文化特征进行制作,定能更好地拓展重庆本土文化和城市形象的推广形式。因而,探寻本土文化在自媒体视频动画中的创作方式,可谓有着较为重要的研究意义。

结合自媒体动画的独有特征

“自媒体动画的发展依赖于自媒体的发展和数字技术的进步,并且随着它们发展革新的变化而变化。”自媒体视频动画最初有着“画面的拼贴化、形象动作的简单化、热点性的故事内容、创作风格的多样化”这几大特点,而随着自媒体短视频的诞生,激发了自媒体动画领域的创新,开始将文化元素和教育功能并行,且着力于画面视听元素的表达以及风格特征的运用,让大众接受动画里所传递的社会生活、生态环境、现代文明等思考。一是如一禅小和尚系列的自媒体动画,不仅融入了中国古代人物、神话人物形象,也在内容中植入了对现代生活所提出的问题思考,运用“传统东方”与“现代思维”结合的方式,制作出具有时代底蕴、中国特色、本土气息的自媒体动画。二是如柳夜熙系列,更是突破了传统自媒体视频动画叙事模式,在背景和内容上不再局限于传统动画的故事蓝本,而是创作了具有“东方奇幻韵味+真实生活缩影”的元宇宙世界,运用了破次元墙、传统文化元素等,展现了独特的风格定位与故事内容,加强了剧情的戏剧性和思考性,提升了自媒体动画的视觉效果,揭示了人性的美好,颂扬了精神品质的重要性,达到了宣扬真善美、鞭笞假丑恶的目的。

结合重庆本土动画的特点,“其热衷于追崇真善美的事物,提供给孩子们单纯美好的世界,有助于儿童树立美好的人格和正确的价观值。重庆本土动画可谓遵循着有效传播的基本准则,强调传播内容的重要性,通过多样化的表现方式来展现动画作品”。自21世纪起,重庆动画产业受地方扶持以及数字技术的完善,陆续制作与发行了《麻辣小冤家》《可儿历险记》《月尘》《莫莫》《弹珠传说》《神魄》《女娲成长日记》《爱神巧克力》等风格各异的动画作品,其内容主要可归为家庭生活、科幻冒险、奇幻传奇三类。如果将这些类型融入到自媒体动画的创作中,既能通过自媒体视频对动画重新定位,得到更好地传播和创新,也能通过网络平台的互动,最大限度地知晓受众对动画内容的喜好和需求,进而拓展动画表现形式,丰富动画故事的取材,突破动画角色形象,构建生活百态和动画镜像的组接。那么在打造当代自媒体动画时,笔者认为除了满足受众视觉吸引和心理需求,尝试立足于真实世界的所见所闻和重组经典故事,兼具喜剧幽默但又不乏温馨的风格特征外,更需要有着独具特色的动画亮点。这就启示着动画自媒体人可适当通过对本土文化的植入,来提升其动画风格的定位,让动画具备本土特色、画面特色、人物特色和文化特色。

融入巴渝历史的人物故事

如同提及水乡就能想到江南,提及东方明珠就会想到上海,提及山城就会想到重庆,每个城市都有其城市形象的标识,但一个城市的形象是通过从古至今的本土文化沉淀而来的,而怎样更好地通过当代媒介传播本土文化标识,这不仅要立足于当今的城市文化,更应去探寻历史的足迹。在重庆的本土文化中,川江号子、龙门阵、山城火锅等都是其显著的形象符号,除此之外,还有巴人故事、巴国历史,这启示着人们在创作本土动画时应具有的视野,应对历史故事进行动画创作,进而更好地形成本土文化的内核形象。对于重庆历史文化的刻画,以四川美术学院周宗凯教授和牟莉萌共同编绘的《大舞之城》为例,它的创作对本土文化和重庆动画产业而言,是一次地域新题材的动画创作挑战,也是一次对重庆历史文化的追溯,讲述了遥远时代里巴国的神秘故事。这部绘本作品围绕历史题材展开故事,在背景构架上遵循了巴人迁徙的历史故事,参照了古代巴国建国的故事,用漫画故事脚本展现对先人们精神的敬仰,同时也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资源的获取与整合”“忠诚的定义”“尊重的概念”等表达集于内容中,可见他们并未把《大舞之城》做成一个与现实无关的故事,相反是要找到当代大众与先祖能够共鸣的情感,故想要通过这个古老故事为载体,承载一些当代精神。因而,这些故事内容所产生的思考试图联系着当下社会生活,也试图传递出这片土地上人们留下的特有的精神文化。

在人物塑造上,《大舞之城》描绘了神秘聪慧的君后、勇敢坚强的甘辛、骁勇善战的族人、美丽温驯的弥菲等,人物的性格设定有着我们当代受众的影子,没有过于将他们进行神化。同时,不同于当下大量学习日本动漫画风的人物外形,《大舞之城》里的人物外观是基于对古时巴人部族生活在峡江一带的环境分析而设计的出来的。考虑到他们必须面对艰险的自然环境,洪水、泥石流的袭击、严寒以及猛兽巨禽威胁等,因而巴人形象的设计不同于往日追求唯美主义的画面风格,而是刚与力的双重展现,设计出的甘辛等人刚毅的面部轮廓、黑色的头发、健硕的身躯、独特的服饰,这些形象都让受众能够通过画面感受到一种既粗朴又坚定的力量,亦可以成为真正印上了本土符号的形象代言。因此,笔者认为,《大舞之城》对我们鲜有耳闻的巴国历史刻画,是对巴渝历史文化的初探,它所承载的不仅是故事本身,亦是重庆人民不忘寻找先祖历程的使命。通过自媒体的平台,以动画作为载体将巴人迁徙历史再现,并加入儿女情长、部落存亡、英雄气概、神秘悬疑等多元元素于故事里,既有利于当下受众心理的接受,也为创作重庆历史文化的动画作品奠定了基础,尤其是为今后巴渝历史题材带来了新的表现空间,更是对今后本土动画创作的启示。

传承本土记忆的民间文化

李普曼在《舆论学》中指出,在某种意义上,大众媒介把“外在的世界”变成了“我们头脑中的图画”。动画里传递的内容,会对受众感知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对于本土题材的运用,创作者大多止步于宏观视角下的中国文化、山城文化、地方特色,做到了对中国精神文明的宣扬,对地方剪影的展示却忽略了地方区域的民俗文化。尤其当下人们生活在大都市里,时刻感受到的都是来自都市的繁华,很少有机会对过去的记忆进行回味。此外,外来文化大肆入侵,人们已经被西方的节日、风俗等裹挟,而渐渐淡化了本土的民间文化。近年来,重庆视美动画公司等陆续推出了《麻辣小冤家》《缇可》《弹珠传说》《可儿历险记》等动画作品,提升了重庆动画产业“技术与艺术”的创作能力。同时,《秦时明月》《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画江湖之不良人》等带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动画作品也赢得了一众好评,也让受众从这些作品当中感受到了传统的中国民俗文化。可见,将具备本土风情的传统文化融入国产动画中,已成为当代动画创作的发展趋势。

重庆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浓厚的巴渝历史文化,使其不仅有着像巴蔓子、铜梁龙等可歌可泣的故事传说和极具地方特色的火锅等山城文化,也有传承已久的民间文化,正因这些历史传奇和本土特色才塑造出了重庆的独特气韵和巴渝人民的不凡精神。那么,对重庆本土文化的动画创作,就不能局限于对历史文化的传播,可尝试立足于对民间文化的传播,从而丰富本土文化的内容,让大众更加多元、多维地了解到重庆这片土地上的文化。但值得一提的是,自媒体动画创作者们在进行某一本土民间文化的动画创作时,其创作点不能只为表现动画的外在设计感和多样性而刻意去改变民间文化本身,理应是对民间文化的折射,让动画符号成为古今民间文化的象征,能够由内到外地展示出本土特色文化的传承。如重庆梁平的木版年画、竹帘制作、灯戏,重庆荣昌的陶瓷制作、折扇工艺、夏布织法,重庆市区的土家楼、吊脚楼等,它们都是重庆民间文化的象征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文化要素,其存在对于现在的社会也具有一定的意义,故将其融入于自媒体动画创作中,不仅能彰显民间工艺的伟大和魅力,也能强调民间文化的传承精神。因此,在自媒体视频动画创作中融入传统文化、民间工艺文化的特色风格,结合自媒体动画的特点进行设计,能够引导受众感受到本土民间文化的特色,也能够加强自媒体动画的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

形成属于本土文化的传播形式

当代文化传播的方式,除了书本化的记载和博物馆的展示,也开始运用这些略带大众娱乐且能真正依附于大众当下生活的影视产业,而动画产业作为我国影视行业里的新型产业,也逐渐成为文化传播的一种新载体。可以说数字化时代下的动画作品,不再只是简单的视觉元素的载体,亦是对某种思想文化的传达,能让受众在观看的过程里感受到本土社会里的主流价值理念。因而,在人们意识到动画能成为当下文化传播的一种方式后,对于动画作品的传播,或者说发行平台就更需考究。随着互联网用户规模持续扩大,使用互联网的受众年龄层也越来越广,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特别是在智能手机普及后已成为网络视频的第一移动终端。由此,一个由电视机、PC、手机、移动设备等多屏参与的生态系统构建起来了。面临多屏时代,动画作品的投放趋势也开始走向更多的选择。传播媒介作为传播行为得以实现的手段,是自媒体动画生产的过程里必备的定位因素。

如今,当代受众更倾向于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文化的传播方式也随着传播媒介和传播群体有所改变,“纸媒——电视——网络”的传播嬗变,促使自媒体的盛行,很多大众开始对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进行创作。早期的自媒体平台多立足于微博、博客,这也使当时的自媒体内容多以旅游、美食、生活分享等有关,网络动画作品的创作也多以文字配图、生活趣事和原创故事为主,内容上纯粹围绕本土文化宣传的甚少。而随着抖音、快手、秒拍等短视频平台的发展,人们发现除了除了城市外在形象的展现,也开始探寻一些更加具有城市记忆和引起共鸣的内容,这无疑为当下文化传播开启了新的途径。如部分抖音自媒体创作者,有通过扮演历史人物形象来讲述历史故事的,也有受李子柒的视频创作启发,开始用家乡的方言讲述家乡美食,或者回归乡村生活进行日常见闻的记录等,这些都在催使自媒体动画加入本土气息,用更加具有特色的方式进行着文化传播。通过网络平台的交流互动,一方面产生了用新的形式推广文化传播,另一方面根据大众的反馈,成为大众与历史文化、城市文化、本土文化间的枢纽,达到了文化传播与当代媒体的融合。

结语

总而言之,自媒体动画创作者应当突破以往动画的传统创作模式,可适当加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或结合当下的社会现象,根据本土真实的社会生活,设计一些带有浓厚的本土风情的情节,这样的故事情节才能更加生动形象,促进多元化的文化形象传播。纵观重庆本土动画,需要创新当下的制作内容,善于去发现本土地域的民俗风情,将铜梁龙、荣昌夏布、武隆神话等本土民间文化大胆地进行改编,将重庆人豪迈、直爽、勇敢、正直、重情义的性格融入到创作中,真正地刻画出具有本土标识化的人物形象和独具本土风格的动画作品,并通过传播范围更广的自媒体平台,将重庆本土文化以新的形式呈现到大众视野中,以此更好地传播重庆本土文化。

猜你喜欢
民间文化动画重庆
“一带一路”背景下沿线的民间文化档案保护
重庆客APP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我的动画梦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吉林民间文化作家采风活动掠影
在这里看重庆
我是动画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