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地区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及中医证型研究

2022-10-26 03:32张金梅刘鑫琦王立琴闫子惠
山东中医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证型肾虚血瘀

张金梅,夏 京,刘鑫琦,银 艳,王立琴,闫子惠

(潍坊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山东 潍坊 261041)

骨质疏松症是与增龄相关的疾病,其主要发病机制以骨量减少、骨脆性减低为主,影响公众健康。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病早期症状隐匿,临床难以识别,故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和预防可以减少骨折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中医药在慢病防治方面具有优势,潍坊市作为山东省人口数量较多的地区,多年来一直缺乏完善的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数据,本次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分析,为本地区中西医结合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一定的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采用多中心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潍坊市中医院骨质疏松联盟单位门诊就诊患者,通过问卷调查符合条件者来医院行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检测的中老年患者500例。

1.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专家共识(2015)》[1],依据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进行辨证,分为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肾虚血瘀证、脾胃虚弱证和血瘀气滞证。具备主症中的2项及次症2项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①肾阳虚证。主症:腰背部冷痛,酸软无力。次症:弯腰驼背,活动受限,喜暖畏寒,遇冷加重,下肢症状明显,小便数,舌淡苔白,脉弱等。

②肝肾阴虚证。主症:腰膝酸痛,手足心热。次症:下肢抽筋,弯腰驼背,双目干涩,形体消瘦,眩晕,耳鸣,失眠多梦,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③脾肾阳虚证。主症:腰膝冷痛,纳差,大便溏泄。次症:腰膝酸软,行走无力,驼背弯腰,喜暖畏寒,腹胀,面色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等。

④肾虚血瘀证。主症:腰脊刺痛固定,腰膝酸软。次症:下肢痿弱无力,行走艰难,耳鸣。舌质淡紫,脉细涩等。

⑤脾胃虚弱证。主症:腰背部酸痛,形体消瘦,肌肉瘦弱。次症:神疲倦怠,面色萎黄,食少纳呆,大便溏泄,舌质淡,苔白,脉细弱等。

⑥血瘀气滞证。主症:骨骼关节刺痛,痛有定处;次症:既往多有骨折病史,筋肉挛缩,痛处拒按,舌质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脉涩或弦等。

1.3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2]中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采用法国MEDILINK公司OSTEOCORE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骨密度,受试者测得骨密度低于同性别人群峰值的平均值2.5个标准差(T≤-2.50)为骨质疏松症。

1.4 纳入标准

①符合以上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②女性年龄45岁以上,男性50岁以上;③在进入本研究前6个月内未曾服用糖皮质激素、氟化物等药物;④无糖尿病病史;⑤具备正常交流、理解能力,可以配合研究;⑥自愿作为受试对象,依从性较好。

1.5 排除标准

①使用激素、抗惊厥药物治疗超过6个月以上者;②有较严重的冠心病、高血压、中风等慢性疾病及骨关节病,影响辨证分型者;③伴有成骨不全、畸形性骨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库欣综合征者;④有活性维生素D治疗史;⑤合并慢性肝病、慢性肾病、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及影响骨代谢的肌肉、神经疾病者。

1.6 问卷设计

主要从被调查者的背景维度、生活维度、生理维度、躯体维度四个方面考虑。

1.7 相关检查

被调查者测量腰椎骨密度、身高、体质量等体格检查。

1.8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为保证所收集资料准确、真实、可靠和完整,制定了整个调查过程中所有流程的标准操作规程。

双人实时录入保存所有调查数据,剔除缺失、不合逻辑的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应用卡方检验。取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患病率统计

调查结果提示人群平均年龄为(60.12±5.67)岁,潍坊地区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患病率为20%,其中男女比例约为1∶5。见表1。

表1 潍坊地区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

2.2 中医证型分布及与骨密度、维生素D含量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潍坊地区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患病率约20%,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候排名依次为肾虚血瘀证(41%)、肾阳虚证(19%)、脾肾阳虚证(19%)、肝肾阴虚证(11%)、脾胃虚弱证(5%)和血瘀气滞证(5%),且患者的骨密度及维生素D含量与证候排名呈负相关。见表2。

表2 10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统计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目前面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通过流行病学调查,2016年中国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为36%,男性为23%,女性为49%[3]。青岛市城阳区曾进行调查发现,该地区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约29.83%,男性为15.13%,女性为38.97%[4]。现代研究发现,骨质疏松症患者中肾虚血瘀型较其他证型骨密度及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降低,Ⅰ型胶原C端肽水平检测值偏高,提示骨吸收程度高于骨形成,且性激素分泌明显减少[5]。

骨质疏松症在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群中多发,多与肝脾肾三脏病变有关[6],病性本虚标实,以肾精亏虚、骨髓枯减为本,以瘀血痹阻、骨络失荣为标,兼见脾虚、肝虚[7]。年老肾衰精亏,气虚血脉运行不利导致血瘀,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血不化精,肾精不足以濡养筋骨,以此形成恶性循环,导致骨质疏松症逐渐进展[8]。有研究表明,运用熟地黄、补骨脂、杜仲、独活、当归尾、没药、红花等补肾活血的药物进行督脉隔药饼灸,可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血液动力学,改善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患者的症状和骨代谢指标,而且可以减轻疼痛[9]。本研究结果显示,肾虚血瘀型在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占比最高为41%。

肾主骨,肾中所藏之精是骨骼发育的物质基础,“肾充则髓实”,骨髓充实则骨骼健壮。《难经·十四难》曰:“五损损于肾,骨萎不能起于床”。肾阳乃肾精运化,肾气所达,肾阳缺失则运化失职,易发骨痰;且肾阳缺失可导致肝藏血功能不足而发虚劳[10]。研究表明肾虚会影响体内磷、钙、锌等微量元素的代谢,导致骨密度下降,影响骨结构及功能[11]。脾肾二脏相互资生,脾主运化有赖于肾阳的温煦,肾中所藏精气也需要脾所运化水谷精微而化生。肾阳不足可伤及脾阳,精微难布,亦损肾阳,导致骨肉失养,而发骨痿[12]。脾肾相辅相成,协同作用,脾肾阳虚证也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证型之一。研究表明,应用白术、杜仲、淫羊藿、续断、骨碎补、桂枝等温补脾肾、强骨通络药可缓解症状,增加骨密度,改善骨代谢生化指标,对防治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作用[13]。

肝主筋,筋病可累及骨[14],肝藏血,濡养脏腑,促进全身筋脉骨骼的生长和发育。肝肾同源,精血互生,肝肾俱虚,则骨髓生化不足,骨骼失养,而致骨质疏松。绝经后女性随着雌激素水平的降低,骨吸收与骨形成失去平衡,因此绝经后女性多发骨质疏松症。肝肾阴虚型也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常见的证型之一。临床数据显示,随着年龄增长和病程逐渐延长,肝肾阴虚的病理状态对人体的影响时间比较长,人体的精血不足,骨髓不充,长时间不能有效的濡养骨骼筋脉,故骨质更加脆弱,血红蛋白水平偏低,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概率与10年髋部骨折发生概率相对较高[15]。曾文泓等[16]采用二至丸治疗肝肾阴虚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后发现可以抑制骨吸收,促进骨细胞生长。药理研究发现,组成二至丸的女贞子和墨旱莲含有与雌激素结构类似的化学物质,有雌激素样作用,增加雌激素水平,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提高骨密度,改善症状[17]。

气滞血瘀也是引起骨质疏松的常见病机。《灵枢·本藏》曰:“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气血精微濡养全身筋骨,部分绝经后女性肝血不足,加之情志不畅,肝气不舒,气滞血瘀,不通则痛,骨骼之气血不足不能濡养筋脉而出现骨质疏松症。研究证明血瘀可加速骨质疏松的发生,而且是独立危险因素,同时血瘀既是骨质疏松的病理基础,又是病理产物[18]。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血不足以化精,精亏不能灌溉骨髓,而发骨质疏松症。广义的讲,中医脾的功能不局限于消化系统运化水谷精微,脾胃还可通过影响机体免疫、造血、内分泌、体液调节、神经等系统功能以及物质代谢、机体解毒抑制骨形成,促进骨吸收[19]。脾主四肢,脾主肌肉,可通过血液循环、神经系统、线粒体系统等影响骨骼形成生长或退化[20]。脾属土,肾属水,土旺则乘肾水,肾虚则导致骨髓枯减,骨骼失用,而发骨质疏松症。研究表明,八珍汤气血双补可以拮抗环磷酰胺对小鼠造成的骨髓损伤,促进骨髓细胞的增殖能力,减轻环磷酰胺对骨髓的抑制作用[2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病因、病机复杂的全身性疾病,潍坊地区尚未进行大规模的中老年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本次研究结合中医证型因素,对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建立潍坊地区骨质疏松数据库,可进一步指导骨质疏松症的中医防治,发挥中医药的先进性优势。但本研究仅观察了本医院及骨质疏松联盟单位部分就诊患者的临床信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还需进一步扩大研究目标人群,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性。

猜你喜欢
证型肾虚血瘀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身痛逐瘀汤治疗血瘀型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补肾8大误区 让你越补越虚
岭南地区冠心病中医证型及证素分布的地域性特征研究
膝骨性关节炎的证候分析及辨证用药研究进展
不同证型慢性支气管炎穴位贴敷的疗效比较
自测是否肾虚你中招了吗?
补肾八大误区
自测肾虚10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