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乐正骨手法结合针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2-10-26 11:59曹坤燕郭珈宜李峰寇龙威张云飞张亦可伏玉龙冯亦冉
中国疗养医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正骨例数肩周炎

曹坤燕 郭珈宜 李峰 寇龙威 张云飞 张亦可 伏玉龙 冯亦冉

作者单位:450003 河南中医药大学(曹坤燕,张亦可,伏玉龙);471002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郭珈宜,李峰,寇龙威,张云飞);3198 新西兰中医学院(冯亦冉)

肩周炎是骨伤科临床中常见的疾病,好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且女性多于男性,自然病程长达1~4年,并具有一定的自限性,但少部分患者仍会有遗留症状[1]。平乐正骨认为本病的病机为五脏及气血平衡失调,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及怕冷等症状[2]。肩周炎患者的疼痛及活动受限主要是由于肩关节周围肌肉、韧带、肌腱、滑囊的粘连引起的[3],使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日久会出现肌肉萎缩,甚至肩关节脱位。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剧,肩周炎逐渐成为全民健康问题,严重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4]。肩周炎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中医药在治疗肩周炎具有独特的优势,具有简单、便捷、廉价、效果良好的优点。本研究采用手法结合针刺治疗肩周炎,对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等进行了评价,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骨关节病一科就诊的66例瘀滞型肩周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期间因疼痛难忍,选择退出试验,最终每组纳入31例。其中对照组男13例,女18例;年龄41~65岁,平均年龄(54.2±5.9)岁;平均病程(8.8±1.26)个月。观察组男14例,女17例;年龄46~65岁,平均年龄(53.4±5.8)岁;平均病程(8.4±1.24)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试验方案经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批准文号:KY2020-001-0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s)]

组别 例数 年龄(岁) 性别 病程(月)男 女对照组 3 1 54.2±5.9 13 18 8.8±1.26观察组 31 53.4±5.8 14 17 8.4±1.24 P值 0.562 0.799 0.872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肩关节周围炎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40~65岁;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MRI、肌骨超声等检测排除肩关节其他疾病。排除标准:合并肩部骨折未愈合者;诊断有外伤性肩袖损伤或肩袖撕裂者;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肺、肾及血液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精神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近1个月内使用过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药物者。

1.3 诊断标准

1.3.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新编实用骨科学》[5]《中医骨伤科学》[6]《外科学》[7],结合患者临床表现,MRI、肌骨超声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发病年龄在50岁左右,有外伤史或者慢性劳损史,复感受风寒湿邪;肩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周肌肉痉挛或萎缩,局部压痛,活动受限;影像学检查:初期一般无异常发现,后期有软组织钙化,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1.3.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部肌肉萎缩或痉挛,局部明显压痛,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中医辨证为瘀滞证,肩关节周围有固定部位,刺痛感,夜间加重,常常影响睡眠,肩部活动明显受限。舌质呈暗紫色,舌色较暗,瘀斑时见,苔薄黄,脉象细、弦或涩。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平乐正骨手法治疗,手法以轻柔缓和为主,用肩法、点揉舒筋法先将周围组织肌肉放松,然后用拔伸摇肩法、抖筋法将肩关节被动活动。1次/d,共治疗14 d。

1.5 疗效评定方法 ①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0~10分让患者进行疼痛症状的自我评价,0分表示无痛,10分为剧痛。在治疗前、治疗7 d后、治疗14 d后进行评价。②肩关节囊的厚度:分别在治疗前、治疗7 d后、治疗14 d后进行评价。③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包括疼痛程度15分、日常生活20分、肩关节活动度40分、肌力25分、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功能越好。分别在治疗前、治疗7 d后、治疗14 d后进行评估。④临床疗效:参照《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结合Constant-Murley评分结果,制定疗效标准。治愈:肩关节疼痛完全消失,活动自如,或Constant-Murley评分90~100分;显效:肩关节疼痛明显减轻,活动范围轻度受到限制,或者Constant-Murley评分70~89分;好转:肩关节疼痛减轻,活动范围部分受限,或Constant-Murley评 分50 ~69 分;无 效:肩 周 炎疼痛及活动范围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好转,甚至加重,或Constant-Murley评分<50分。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通过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率[n(%)]表示,采用X2检验或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或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7 d、14 d 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时,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时,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s) 单位:分

注:VAS=视觉模拟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7 d 治疗14 d对照组 31 4.57±1.62 3.71±1.50* 2.50±0.58*观察组 31 5.00±0.82 3.00±0.82* 1.25±0.50*△t值 0.67 1.11 3.27 P值 0.547 0.289 0.017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囊厚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肩关节囊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分别治疗7 d、14 d后肩关节囊厚度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14 d后,肩关节囊厚度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肩关节囊厚度的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囊厚度比较(±s) 单位:mm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囊厚度比较(±s) 单位:mm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7 d 治疗14 d 治疗前后的差值对照组 31 31 3.43±0.60 3.15±0.54* 2.83±0.48* 0.60±0.22观察组 3.33±0.34 3.03±0.26* 2.30±0.35* 1.03±0.21△t值 0.289 0.413 1.777 2.847 P值 0.782 0.694 0.126 0.029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7 d、14 d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s) 单位:分

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7 d 治疗14 d对照组 31 57.00±8.29 65.00±8.37* 71.25±8.54*观察组 3 1 57.75±4.19 67.50±2.08* 83.75±4.43*△t值 0.162 0.580 2.599 P值 0.877 0.598 0.041

2.4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分别在治疗14 d后进行临床疗效的评价,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87.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n(%)]

2.5 随访 对具有治疗效果的患者在治疗后进行3个月的随访,在随访时间内症状与体征有轻度复发者9例(14.52%,9/62),其中观察组3例(占9.67%),对照组6例(占19.35%),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未见重度复发者;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6 安全性评价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心、肝、肾功能及局部皮肤情况等安全指标检测均无异常,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肩周炎属于中医“筋痹”范畴。肩关节活动范围最广,其关节囊松弛,周围的肌肉、肌腱及韧带是维持肩关节稳定的重要组成结构[9]。平乐正骨认为筋骨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和骨骼逐渐会出现退行性改变,加之肩关节日常活动比较频繁,则易发生慢性劳损性疾病[10]。《素问·痹证》曰:“七七任脉虚……天癸竭,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肾脏衰……形体皆极”“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痹者……在于筋则曲不伸”。平乐郭氏正骨认为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其核心病机为五脏及气血平衡失调,主要表现为肝肾亏虚,从而导致气血的化生及运行受阻,肝主筋,肾主骨,筋骨平衡失调,气血运行不畅[2],最终形成“不荣则痛,不通则痛”。筋骨与脏腑密不可分,因此在治疗上既要注重调整筋骨平衡,又要注重调理脏腑之间的平衡,来达到脏腑和筋骨的动态平衡。

手法结合针刺是肩周炎常用的治疗手段,可以祛风通络、活血化瘀11]。寇龙威等[12]采用中药配合通络活关手法治疗肩周炎急性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在疼痛及活动度改善方面效果优于六味祛风活络膏外敷。本研究以整体辨证、标本兼治为指导思想,以筋骨并用、因人制宜为思维方法,以扶正祛邪为原则,采用活筋理筋手法,通经活络、整复筋骨、调节失衡,最终达到脏腑及筋骨之间的平衡[13];手法可以改善局部血流、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有一定的镇痛及组织修复功能[14]。针刺局部穴位既可以激活痉挛肌肉,抑制炎性因子水平[15],又可以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机体的平衡。配合功能锻炼可以调畅气机,疏通经络,松肩止痛,促进功能恢复,并且减少复发[16]。三法相结合可以重新平衡肩关节的生物力学,改善局部微循环达到筋骨平衡,从而达到脏腑之间的平衡,最终改善肩关节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本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经过平乐正骨手法、针刺和功能锻炼治疗14 d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通过VAS评分、肩关节囊厚度、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评估,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说明平乐正骨手法结合针刺可以缓解肩周炎的疼痛及活动受限等症状,改善肩关节功能,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临床长期结果随访,患者在3个月有轻度复发者,观察组仅3例占9.67%,虽然单纯针刺也可以改善肩周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但远期疗效不如平乐正骨手法结合针刺,且患者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平乐正骨手法结合针刺,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疗效确切,可以缩短疗程,减少复发率,改善肩关节功能,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正骨例数肩周炎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经支气管镜灌洗对提高耐药肺结核诊断阳性率的价值分析
图说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中医针灸联合正骨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超级秀场 肩周炎复发
讲述正骨人的故事
你的肩膀担着你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