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线京绣小使者”教学实施报告

2022-10-26 10:44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何洪杰薛凤彩赵彦军郝左闪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17期
关键词:纹样技艺设计

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何洪杰 薛凤彩 赵彦军 郝左闪

随着“非遗+设计”文创产业快速发展,社会急需大量具有“传统手工艺+创新设计制作”能力的人才,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非遗传承与设计专业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在教学中对接市场需求,依据《非遗传承与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京绣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京绣产品制作为载体,执行规范、落实标准,融入工匠精神,培养德技并修的“非遗技艺+设计制作”专门人才。

一、教学整体设计——“双股线”教学思想

(一)深研专业特点,紧扣育人目标,创新教学思想

“双股线”源自京绣技艺中“线”的使用要求,“双股线”运用蕴藏着中国人的智慧。我们深研专业特点,紧扣育人目标,将文化与技艺的经典传承方式进行提炼创新,转化为“双股线”教学思想(图1)。其“双”表现在课程设计的四个相融:一是文化与技艺融合,二是素养与技能融合,三是生产与教学融合,四是教师与大师融合。

图1 “双股线”教学思想

作品在“双股线”教学思想引领下进行整体设计,实现学生夯实知识与技能、提升认知与实践、内化职业精神与专业技能的逐级发展。

(二)源于工作岗位,对接各类标准,整合教学内容

“京绣产品设计与制作”是非遗传承与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调研分析非遗文创企业京绣产品制作师岗位,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职业能力,参考专业教学标准、“非遗衍生品设计师”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进行课程转化,以“双股线”贯穿整合教学内容,构建5个项目化学习模块(图2),每个项目以京绣产品制作为载体,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京绣技艺、践行工匠精神和祈愿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的爱国主义情怀融入其中。

图2 课程体系

(三)精准分析学情,明确教学目标,确定重难点

1.基于平台数据,精准分析学情

本作品授课对象为非遗传承与设计专业高一学生。经过本模块前5个项目学习,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京绣知识、技能及初级产品设计思维。学情分析如下。

知识与技能基础:掌握一定的京绣产品设计知识,85%以上的学生具备运用部分单一针法制作京绣产品的能力。

认知与实践基础: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能熟练运用网络学习平台及相关资源;80%的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简单京绣产品设计与制作。具备一定的团队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协作、讨论交流不断深入;能较客观地评价自我和他人。

学习特点: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动手操作;疫情期间居家自主学习能力欠缺;注重个人体验但缺少深度思考,专注力和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2.明确教学目标,确定重难点

立足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紧扣课程培养目标,结合全过程数据分析,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图3)。

图3 教学目标

(四)应对疫情防控,调整教学策略,构建教学生态

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实时完成签到、随堂测试、分组研讨、任务下达、作业上传等;使用腾讯平台实现师生面对面交流、小组评价、提问解答等。通过平台交互使用,实现师生、生生深度互动,构建教学生态。

虚拟仿真平台,实现技能实践测评。通过“小使者游中轴线”虚拟仿真系统让学生身临其境,完成纹样提取;通过“纹样集结号”词云聚焦学生意见,挖掘成果;通过“京绣测评系统”学生随时可以独立完成纹样设计测评,直观量化评价结果(图4)。疫情结束后,返校集中实践,线上线下结合,有效实现学生的知行合一。

图4 学生利用平台实训实践

创设职业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依托非遗传承人、企业技术人员与文化公司的深度产教融合,将优质商业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编写活页式教材,制订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体化。有效分析数据,实现学生个性学习。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和仿真软件的数据反馈结果,即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质量。针对个别和共性问题,教师开展一对一和重点辅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发动学生结对学习,构建学习共同体。

(五)落实教学目标,围绕重难点创新教学模式

本作品以京绣产品制作项目为载体驱动教学,融入新工艺、新规范、新技术,按照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的逻辑排序,按照岗位工作流程,将明确任务、制订产品方案、纹样提取与绘制、产品设计与制作等进行一体化设计,创新“五段九步”教学模式:“五段”即纳、缕、创、习、承;“九步”即明任务、订方案、挖内涵、取纹样、创设计、绣实操、制产品、评成果、拓视野。学做一体,培养懂非遗、会设计、能制作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六)素养技能融合,促进能力提升,实施同步测评

实施以能力为导向的全过程同步评测。针对不同教学环节设计素养、技能指标,通过交互视频全程信息采集,记录学生行动表现,将隐性核心素养教学成果显性化,实现技能与素养同步提升。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传承人评,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学生职业行动过程分析报告》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诊断报告》,据此调整学案,实现个性化指导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自我提升。

(七)根植中国文化,渗透课程思政,感悟劳动智慧

京绣是国家级非遗项目,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教学项目紧抓文化素养脉络,将思政教育贯穿始终。京绣技艺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要在技艺学习中融合劳动教育,弘扬工匠精神。从个人品质、到社会责任、再到民族情怀,实现学生素养攀升。

二、教学实施——创新“五段九步”教学模式

(一)创新“五段九步”教学模式

“五段九步”教学模式(图5)对接实际工作岗位,以企业5段工作流程为导向,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将真实的京绣产品制作流程转化为9个教学环节。

图5 “五段九步”教学模式

“组建教师+非遗大师+企业导师”团队,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手段,设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活动,如线上教师发布任务、提供学习资源、非遗传承人示范、企业导师点评、学生在线展示交流;线下学生完成作品、收集信息、拓展任务等,并将立德树人贯穿始终,融入疫情防控、职业道德和劳动教育,力促学生达到德技并修、知行合一的目标。

(二)实施“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学习

1.课前温故知新,阅读订单明任务

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推送学习资料、测试题等资源,通过数据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基础。同时关注先行组织策略,把学习任务以产品订单方式下发,学生需提前阅读订单,初步明确工作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效果。

2.课中5段导学,重在“纳缕创习承”

课中紧密对接工作流程,实施“纳、缕、创、习、承”5段导学:“纳”,了解需求,明确任务;“缕”,把握内涵,提取纹样;“创”,创意设计,确定制稿;“习”,刺绣纹样、制作产品;“承”,多元评价、传承文化与技艺。

3.课后巩固拓展,开阔视野树自信

课后教师会在网络教学平台发布拓展任务,引导学生完善思维导图,巩固重难点。同时立足于文化和技艺的传承,推送资料和经典作品,引导学生拓展学习,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并为下一项目学习做铺垫。

三、学习效果——德技并修,知行合一

(一)学习目标高度达成,薄弱环节有效提升

通过对模块二4个学习项目职业行动过程效果图分析可见,学生综合成绩均达到85分以上,学习目标已全部达成。薄弱环节通过小组讨论、一对一结对子、非遗大师现场示范、企业导师点评等策略,学生全部提升到75分以上,整体在定方案、取纹样、创设计、绣实操等环节提升最大,说明学生的设计思维和京绣技艺有效提升(图6)。

学生个体薄弱项提升明显,如个别学生在设计纹样环节薄弱,经分析存在客户需求不明确、设计逻辑不清晰等问题,教师通过重点关注辅导、案例解析、对比分析等方式,引导他站在客户角度思考问题、深挖纹样内涵,一步步理清思路,通过纹样初稿测评环节数据可以看出已然掌握。有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缺乏互动,分析问题能力弱。教师采用生生互动方式提升了其学习能力,薄弱项显著改善。

(二)学习动力显著增强,缤纷作品彰显创新

分析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资料学习、讨论互动、随堂测试、任务完成情况后,直接生成诊断报告、工作方案、设计稿、京绣作品等可视化成果。与常规教学相比,通过线上线下深度互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加强,课程参与度大大提升,学习积极性极大提高。透过学生提交作品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创新设计思维,有80%以上的作品,成为“丰华蕙制”营销产品。

(三)综合素养大幅提升,“五品”并举卓有成效

本作品设计与实施坚持教学内容含“臻品”、教学资源聚“佳品”、教学策略现“妙品”、多元评价促“尚品”、学生素养显“材品”等“五品”并举。学习内容源于企业真实项目,教学资源聚焦企业成功案例,教学策略因材施教,爱国主义情怀、优秀传统文化、工匠精神、劳动教育全面渗透,实现知行合一、德技并修培养目标。

四、特色与创新——寻根究底全面复盘

课程思政浸润文化血脉。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及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思政。通过制作蕴藏着博大文化内涵的京绣产品,建立学生的中国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了以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为己任的职业荣誉感。

技术创新反哺行业企业。依据京绣非遗传承人多年的工作经验,通过分析、研究、测量大师典型京绣作品得出量化标准,形成一整套京绣技艺的测评方法,破解了非遗技艺口口相传、标准不易判断的难题,反哺行企,被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纹样技艺设计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唐代官袍兽纹纹样的美学意蕴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平遥漆器植物纹样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