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创造性游戏中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

2022-10-26 10:44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幼儿园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17期
关键词:被动次数同伴

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幼儿园 张 瑶

一、文献综述

(一)创造性游戏的研究

中外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对儿童游戏进行持续的关注和研究,根据不同维度,游戏有几种典型的分类方法。比勒按照儿童对游戏的体验形式将儿童游戏分为技能游戏、想象游戏、接受游戏、制作游戏;皮亚杰按照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将儿童游戏分为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性游戏、规则游戏。

1981年《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指出,幼儿园的游戏可分为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和娱乐游戏。

(二)幼儿在创造性游戏中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

随着学界对创造性游戏以及幼儿主体性地位的重视,在游戏中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受到了重视。

学者在观察研究后发现,幼儿、家庭、教师、环境都会对幼儿的解决策略产生影响。其中,幼儿园中的幼儿正处于前运算阶段,所以在同伴之间发生问题时,往往会采用互相控制、互不相让等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幼儿自身的气质类型也会影响幼儿在与同伴互动中的关系,影响问题解决的策略。除此之外,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存在着个体差异,语言表达水平发展也不一致,归因能力强、语言表达好的幼儿的解决策略往往更加有效。

家庭环境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父母的家庭教养方式和家庭氛围影响了幼儿的性格塑造,也影响了幼儿对待一件事情的看法是否积极。在幼儿园中,教师对幼儿的影响自然也是不言而喻的。对创造性游戏来说,教师的介入方式和时机尤为重要,若采取高控制水平,则不利于幼儿体验创造性游戏,也会大大影响幼儿在问题解决时的主导性。在遇到问题时,教师的认识观和幼儿的配合也尤为重要。

二、研究目的及内容

(一)研究目的

首先立足于创造性游戏这个背景,以创造性游戏中所包含的各类材料、环境作为基础,分别在表演游戏、搭建游戏、角色游戏中开展观察。其中,观察的层面分别为游戏问题与冲突问题两大类,分别就幼儿主动解决问题、被动解决问题、无策略三方面进行观察记录。

同时,利用数据分析法等调查研究当前中班幼儿问题解决的策略倾向及问题,并以此作为基础为提升幼儿自主解决问题能力提供相应的策略。

(二)研究内容

(1)提出中班幼儿创造性游戏中解决问题策略的基本结构。

(2)通过对当前中班幼儿创造性游戏中问题解决策略现状的调查研究,针对其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

(3)探讨创造性游戏中中班幼儿问题解决能力有效发展的策略。

二、研究过程与结果

(一)创造性游戏中问题解决策略概念界定

在本研究中,我们主要通过中班幼儿在园内的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搭建游戏、表演游戏)进行非参与性观察,主要的观察内容包括幼儿在游戏中主动解决问题、被动解决问题、无策略三方面。其中主动解决问题行为包括:主动与同伴协商、主动寻求解决方案;被动解决问题行为包括:被动服从他人安排、寻求教师或同伴帮助;无策略行为包括:忽视问题及放弃解决问题。

(二)创造性游戏中问题解决策略发展现状

1.创造性游戏中问题解决策略整体现状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共在2个中班班级开展了190次的观察记录,幼儿在创造性游戏中所出现的问题解决策略共出现1612次,见表1。

表1 中班幼儿创造性游戏中问题解决策略情况

2.创造性游戏中对同伴问题解决策略现状

通过整体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中班幼儿在创造性游戏中,当面对同伴问题或游戏问题时首先采取被动解决问题的策略,其次为主动解决。为进一步对幼儿问题解决能力发展进行系统的分析,我们根据角色游戏、搭建游戏、表演游戏的特征及中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将主动解决问题策略划分为主动与同伴协商、主动寻求解决方案,将被动解决问题策略划分为被动服从他人安排、向教师求助,将无策略划分为忽视问题、放弃解决问题。同时,对幼儿的每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了观察记录,以此作为分析基础。

首先,在主动解决问题策略现状方面,我们发现幼儿在面对同伴问题时能与同伴协商的出现次数为213次,主动寻求解决方案的次数为111次,中班幼儿在面对同伴冲突时多采取主动与同伴协商的策略。

其次,在被动解决问题策略中,中班幼儿向教师求助的次数为276次,占总比例的60%;被动服从他人安排的次数为181次,占总比例的40%,二者间存在明显差异(χ2=6.37,p<0.05)。而在三种创造性游戏中,也同时存在向教师求助次数高于被动服从他人安排的现状。这说明在创造性游戏中,中班幼儿在面对同伴冲突时会出现向教师求助的现象。

最后,结合前文中整体数据分析,中班幼儿在面对同伴问题时无策略比例较低,为11%。而其中,幼儿采取忽视问题及放弃解决问题策略差异性并不明显(χ2=1.37,p>0.05)。在创造性游戏中,中班幼儿忽视问题的次数为44次,比例为47%;而放弃解决问题的次数为50次,比例为53%。

3.创造性游戏中对游戏问题解决策略现状

首先,在主动解决问题策略现状中,中班幼儿在创造性游戏中面对游戏问题时能采取主动与同伴协商的次数为78次,比例为48%;能主动寻求解决方案的次数为85次,比例为52%,这两种策略并无明显差异(χ2=2.01,p>0.05)。

其次,在被动解决游戏问题方面,中班幼儿表现出了明显差异性(χ2=6.37,p<0.05)。其中,中班幼儿在面对游戏问题时被动服从他人安排的次数为161次,比例为40%;而向教师求助次数为238次,比例为60%。这一差异同样体现在角色游戏、搭建游戏、表演游戏中,幼儿向教师求助的次数均多于被动服从他人安排的次数。

最后,在面对创造性游戏中所出现的游戏问题时,中班幼儿忽视问题行为次数为69次,占总数的39%;放弃解决问题的行为106次,占总数的61%。通过数据分析,二者间存在明显差异(χ2=4.48,p<0.05)。这一现象同样存在与角色游戏、搭建游戏及表演游戏中,中班幼儿放弃解决问题的比例明显高于忽视问题的比例。

(三)创造性游戏中问题解决策略存在的问题

1.幼儿主动解决问题存在一定的比例,但大部分选择被动

在创造性游戏中幼儿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诸多问题,但在观察中发现,近半数幼儿选择被动解决问题,遇到问题时仅仅是等待其他同伴或教师发现问题并给予支持,甚至放弃,这些幼儿缺乏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在游戏中也必定缺乏适宜的策略。

幼儿家中,图图的角色是爸爸,雅淋的角色是妈妈,诺诺的角色是宝宝,他们原定的晚间计划是爸爸陪宝宝玩、妈妈做饭、宝宝玩玩具,可按照计划进行了两项活动之后,图图和雅淋就拿起玩具自顾自地玩起来了,诺诺看看计划又看看玩具,想提醒他们却欲言又止,也没有其他“事情”可做,最终自己拿起书看了起来。直到图图提醒雅淋要按照计划和角色进行游戏,游戏才恢复原有角色应做的事情。诺诺始终没有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2.面对同伴冲突,幼儿多采取协商或教师和同伴帮助

观察中发现,同伴之间发生矛盾时,幼儿均有解决问题的意识,可是方法较为单一,多是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对事情发生的原因和对错没有深究,是表面层次的解决。当有教师或社会性能力较强的幼儿介入时,部分问题才得到真正解决。

在表演区中,惠惠和小淘因为一句台词内容起了争执,双方都表示自己说的是对的,对方是错的,争论不休,表演暂停。“算了,这一遍按照我的说法说,下一遍按照你的说法说,好吗?”惠惠说。小淘同意了,表演活动继续开始了。

3.面对游戏问题,多寻求教师帮助或放弃

当幼儿游戏中遇到瓶颈时,活动效率就会受到影响,活动水平也会有所影响。在观察中发现,面对游戏问题,幼儿主动思考的较少,大部分幼儿多是寻求教师帮助,如果不寻求帮助,则主动放弃游戏,进行其他内容,不利于幼儿形成主动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在搭建区搭建楼房时,贝塔、壮壮、明昊、辰辰想要创造性地搭建梯形楼房,尝试了多次之后,发现总是找不到平衡点且第二层较难搭,容易倒塌,尝试了三次之后,壮壮说:“我们还是搭长方形的楼房吧!”其他三名幼儿随即同意,收拾好玩具之后又搭起来之前就会的长方体楼房。

(四)创造性游戏中问题解决策略发展的指导方法

1.鼓励+放手,提升幼儿解决问题自信心

教师可鼓励幼儿发现问题,勇敢地面对问题,挑战问题,感受自己解决问题的成就感。首先,教师要充当幼儿解决问题的引导者,而不是解决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产生的矛盾。其次,教师要注意随机教育,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处处渗透自主性的教育内容。再次,引导幼儿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解决的能力是一种综合的智力技能,不仅需要思维能力,而且需要技能、技巧,将思维能力表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中。最后,做好家园联系和交流工作,确保教师与家长教育思想、行为一致。心理主动性的培养不是一时一事就能见效的,必须循序渐进、因势利导地进行培养。

2.提升教师指导水平,适时、适地介入

指导是以幼儿现状作为依据,因此在指导前,教师需站在客观的角度充分观察幼儿的行为,在了解幼儿某一行为的过程后再选择是否介入、介入的时机与介入的方式。在指导方式上,教师需着眼于幼儿活动的不同情境区别对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前期观察的经验分析所采取的指导方式。但无论是何种指导,教师都应耐心、细心,引导幼儿分析问题所在,鼓励幼儿自寻解决方法。

角色游戏中教师需进行适时地介入。利用多样化形式丰富幼儿的经验,结合幼儿的活动进行恰当的评价。搭建游戏教师要观察为先、共同合作。皮亚杰指出:“在游戏中,儿童是自我主宰世界。”教师观察不仅是用眼睛去“看”,更重要的是“思考”。最后,表演游戏的开展离不开儿童文学作品,教师必须引导幼儿深入了解文学作品的情节、角色形象、特征。在表演中,教师可结合声画表演、角色情境代入等方式。

3.合作、协商、尊重,不断提升幼儿社会性发展

在现如今,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占据交往很重要的地位,教师需要引导和带动幼儿互相协作,互相帮助,共同参与、共同分享。交往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未来社会每个人最重要的素养。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具备足够竞争力的前提是善于合作,学会尊重、重视协同努力与自我表现的统一。所以,教师应参与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以合作的态度,教会幼儿合作,为将来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被动次数同伴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最后才吃梨
俄罗斯是全球阅兵次数最多的国家吗?
蔓延
寻找失散的同伴
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