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柏子茶”小考*

2022-10-27 11:15
农业考古 2022年5期
关键词:松花孔明隐者

陈 强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中不乏对“茶”的描写,但学者对其研究并不充分,特别是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目前仍缺少深入考究,“柏子茶”就是其中一例。“柏子茶”在《三国演义》中仅出现一次,在为数不多的研究该小说茶文化的文献中,“柏子茶”无一例外被认为是一种茶饮,而且是“小说中出现的唯一表明品类的茶饮”。但“柏子茶”究竟是何种茶饮,小说并未具体指明,我们也未发现有此茶制作方法的记载。“柏子茶”真的是一种茶饮吗?本文尝试对此问题进行探究,借以抛砖引玉,并求教于方家。

一、《三国演义》中的“茶”描写

《三国演义》全书总一百二十回,“茶”字在书中共出现十八次,分布在其中的十三回之中。为完整准确理解小说中的茶文化,首先需要全面梳理书中对“茶”的描写,现按其出现顺序整理成下表1:

表1 《三国演义》中“茶”出现的回目、频次及原文

整体来说,《三国演义》对“茶”的描写比较简单,饮茶一般遵循基本固定的礼仪规范:第一步,客来相见;第二步,来客施礼;第三步,给客上茶;第四步,茶罢议事。在《三国演义》中,“礼”和“茶”往往同时出现,相互交织在一起,茶是待客、敬客礼仪的重要媒介,“茶”与“礼”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礼仪交际是小说中茶的最主要功能。值得一提的是,《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中有“茶泼于地”的描写,说的是金祎不知耿纪、韦晃在试探自己,生气地将侍者上的茶泼在地上,韦晃看到后假装吃惊地说金祎太薄情寡义,因为“泼茶”在当时人们看来是一种严重的失礼行为,这一描写从侧面说明了茶事的礼仪作用。总而言之,《三国演义》中的茶不仅是饮品,更是礼仪的载体。

二、《三国演义》中的“柏子茶”之疑

在《三国演义》对“茶”的所有描写中,“柏子茶”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独特个案。现有论及“柏子茶”的论文,如《解析〈三国演义〉中的茶事与人物性格塑造》《茶文化在四大名著中的表达形式浅谈》《浅谈四大名著中对茶运用频率的差别及〈三国演义〉中的茶》《〈三国演义〉中的饮食描写》《名著中的茶文化大观》等,都毫无例外将其作为一种饮用的茶品,但细读《三国演义》文本并结合语境不难发现,这一看法存在诸多可疑之处。

第一,进“柏子茶”不符合小说中的礼仪惯例。如上所述,《三国演义》中的饮茶遵循固定的礼仪程式,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四个步骤,小说中前十几次饮茶大抵如此,但进“柏子茶”却是例外。进“柏子茶”出现在《三国演义》第八十九回,讲的是诸葛孔明率军远征孟获,结果军士误饮哑泉之水中毒,孔明受老叟指引前去拜访隐者,为军 士 们 寻 找 解 毒 之 药。隐 者“邀 孔 明 入 草堂,礼毕,分宾主坐定”之后,孔明说明来意,隐者让其童子带军士们饮溪水解毒,军士们解毒完毕,“隐者于庵中进柏子茶、松花菜,以待孔明”。按照常规惯例,如果“柏子茶”是一种茶品,进“柏子茶”作为一种待客之礼,应在孔明见到隐者并行礼之后;而小说所描写的,却是在隐者帮军士们解毒之后。这样的顺序安排完全不符合书中一贯的饮茶礼仪。

第二,“柏子茶”与“松花菜”同食不符合小说中的饮食习惯。从字面上看,如果说“柏子茶”是一种茶饮,而“松花菜”是一种菜食,小说中隐士用“柏子茶”“松花菜”招待孔明显然有违书中饮食习惯,因为书中前十几次饮茶都是一种独立的礼仪行为,茶饮与餐食截然分开,茶品从未与菜品搭配共食,可为何偏偏饮“柏子茶”时却要与“松花菜”一起进食?这令人费解,共进茶品与菜品在《三国演义》整部小说中也仅此一例,这完全不符合书中所描写的饮食习惯。

第三,“柏子茶”作为一种茶饮不符合正常逻辑。如上文图表所示,《三国演义》中对饮茶的描写极为简洁,对饮茶所用的茶具、茶器及如何饮用等茶事一笔带过,几乎没有任何细节描写,这可能与三国时期饮茶多限于宫廷贵族而鲜见于寻常百姓有关,也可能与作者罗贯中本人对茶的认知有关。但让人难以理解的是,罗贯中为何在忽略其他基本茶事描写的同时,却又专门提及一类所谓的茶品“柏子茶”?这在逻辑上存在矛盾之处。

由此可见,视《三国演义》中的“柏子茶”为一种茶饮令人疑点重重,它与整部小说反映的茶文化氛围格格不入。此外,即使今人查遍中国古代的茶书,也没有找到此类茶的相关记载,这不能不令人更生疑窦:“柏子茶真的是一种茶品吗?”

三、《三国演义》中的“柏子茶”是一种菜食

“柏子茶”之所以被今人认为是一种茶,关键在于其中出现了“茶”字,一般学者认为,“茶”是指茶叶或用茶叶做成的饮料,但是否所有带“茶”字的事物都指茶叶或茶饮?对此问题,前人已有论述。清代学者魏崧在其所编的考探事物起源的类书中认为,世人对“茶”字的误解由来已久,他说:“世谓古之茶即今之茶,不知茶有数种,惟茶槚之茶即今之茶。茶经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由此可见,古代的“茶”字有多种所指之物,而今人所认知的“茶”只是其中的一种。如果用今人常用的饮品之“茶”去解读古代的“茶”字,就会以偏概全,甚至误入歧途。

古代的“茶”字有哪些所指之物?这就需要对“茶”字本义作一考辨。古代最初并无“茶”字,“茶”字一般写作“荼”,《说文解字》曰:“荼,苦荼也,从艸余声。”南唐人徐铉注解曰:“此即今之茶字。”可见,荼本义为一种苦菜,后演变为“茶”字。直至唐代,“荼”字才被写作“茶”,但二字常混用于古代文献之中。对“茶”字做出明确解释的是《尔雅》,清代学者徐灏在《说文解字注笺》中已有详尽考述,他认为《尔雅》中的“荼”有三种所指之物卷1下。第一,指苦菜。《尔雅·释艹》中有“荼,苦菜”,《诗经·邶风·谷风》中的“谁谓荼苦”、《诗经·大雅·绵》中的“堇荼如饴”是也。第二,指白色的茅草花穗。《尔雅·释艹》中有“蔈、荂,荼”;而“蔈”“荂”,即白色的茅草花。《诗经·郑风·出其东门》中的“有女如荼”、《国语·吴语》中的“望之如荼”是也。第三,指可饮用的茶。《尔雅·释木》中有“槚,苦荼”,即今之茗、荈也,俗作茶。至于“荼”字为何会演变成“茶”字,学者陈波先在《“茶”字产生的原因探析》文中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考述,兹不赘论。由此可见,从字义上看,古代“茶”即“荼”字,可指称苦菜、白色的茅草花穗及茶饮品三种事物。

结合以上对古代“茶”字三种所指之物的考释,《三国演义》所提及的“柏子茶”中的“茶”字可能指称两种事物:其一,一种茶饮,即“茶槚之茶”;其二,一种带有苦味的野菜,即“苦菜之荼”。而根据今义仅将“柏子茶”看作一种茶饮,则属于望文生义的解释,脱离了小说中的茶文化语境。从整本书的描写来看,“柏子茶”中的“茶”字极有可能指的是一种带有苦味的野菜,“柏子茶”也即“柏子荼”或“柏子菜”,指的是一种菜食,非今人所谓的饮品。小说中隐者招待孔明的“柏子茶”与“松花菜”一样,都是可以供人食用的菜品,如按此理解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在《三国演义》中“柏子茶”要与“松花菜”并用,同时,上述对“柏子茶”之所有疑问也会随之而解。

“柏子茶”真的是一种菜食吗?无独有偶,笔者通过文献检索发现,除《三国演义》外,“柏子茶”与“松花菜”还同时出现在其他中国古典小说中。清代人王羌特在《孤山再梦》第二回“美情郎陡遇美娇娃 妒心人暗施妒奸计”中有这样的描写:“拜毕,父母拈香酬愿。诵经已完,山僧供柏子茶、松花菜,用饭完,宵娘同侍女喜儿自去游玩。父母在僧舍闲谈,且按下不提。”小说此处讲的是主人公宵娘随父母到山中寺庙烧香还愿,之后在山寺中吃饭,吃的正是山僧提供的“柏子茶”与“松花菜”,从小说《孤山再梦》所描述的“用饭完”等语境来看,“柏子茶”与“松花菜”都应是山寺供给香客的菜食。由此可以推断,《三国演义》中的“柏子茶”“松花菜”也应是两种菜食。王羌特在《孤山再梦》中对“柏子茶”与“松花菜”的描写是否参考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现已难以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柏子茶”作为一种菜食,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存在不是孤证。

“柏子茶”不是茶饮,而是一种菜食,那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菜食?宋代诗人杨万里在《拾柏子》一诗中曾言:“皱壳倾来紫麦新,中藏琼米不胜珍。胡桃松实何曾吃,却嚼秋风柏子仁。”(清代文人高士奇在《北墅抱瓮录》中记载:“松花可服,松节可酿,松脂可热,松子可餐,松涛可听,松阴可坐,霜干烟姿,亭亭千尺,真山居胜友也。”可见,进食柏子仁、松花在中国古代十分常见,特别是对归隐山林的隐士而言,这类食物能够就地取材,深得山中隐士喜爱。由此不难推测,《三国演义》中的“柏子茶”亦称“柏子荼”或“柏子菜”,可能是由山中柏树上的柏子仁和野菜简单烹制而成。事实上,在古代隐者、高士、僧人的山居生活中,松柏类植物往往必不可少,而且用途最为广泛,作为朝夕相伴的自然物,松柏还逐渐成为隐士高洁人格的象征,食“柏子茶”“松花菜”既是隐士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其身份的表征。《三国演义》在隐者出场前,就对其生活环境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入山谷小径,约行二十余里,但见长松大柏,茂竹奇花,环绕一庄……”其中的“长松大柏”为后文隐者用“柏子茶”“松花菜”招待孔明埋下了伏笔。

《三国演义》中出现的菜食名称并不多见,可为何隐者招待孔明的“柏子茶”“松花菜”却偏要被提及?清代学者毛宗岗在点评《三国演义》此片段描写时已道出其中玄机:“百忙中却偏叙出隐士清冷之况,令人烦襟顿涤。”毛宗岗在这里所说的隐士不仅指孔明所拜访的隐者,还包括孔明本人,因为孔明在刘备三顾茅庐前也曾是隐士,现虽为蜀国丞相远征南蛮,日理万机,可隐士风度犹存,而食“柏子茶”“松花菜”正是隐士隐逸之风的具体体现。一位曾经的隐士与一位正在隐居的高士惺惺相惜,暂时抛却世间纷争与烦扰,在草庵中共进“柏子茶”“松花菜”,这一细节描写细致入微地表达了他们的风神隽秀与高士风范。

四、结语

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其他经典相比,《三国演义》对茶的描写相对较少,因而未能引起学者足够的重视,其中的茶文化尚待深入发掘。笔者通过梳理《三国演义》对茶的描写发现,传统观念中认为“柏子茶”是一种茶饮的观点存在诸多疑点,今人对其仍存在着字面上的“望文生义”式的误解。上文在深入考辨“茶”字多重字义的基础上认为,“柏子茶”并非茶饮,而是一种菜食,它可能由柏子仁和野菜之类烹饪而成,而食“柏子茶”“松花菜”正是隐居山林的高士隐逸风范的体现。当然,以上也仅为一孔之见,敬请方家指点。

桃园结义画

猜你喜欢
松花孔明隐者
我爱孔明锁
《寻隐者不遇》的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检查(短篇)
两个“隐者”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八吉集团
履职尽责:为松花石鼓与呼
谁下的
松花鸡下松花蛋
孔明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