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洪山菜薹产业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

2022-10-27 10:12冯军袁尚勇林处发李强胡正梅
长江蔬菜 2022年18期
关键词:洪山菜薹武汉市

冯军 袁尚勇 林处发 李强 胡正梅

张汉明 朱志坤 张甜 周国林

洪山菜薹在武汉市已有1 700年的种植历史,是久负盛名的地方瑰宝,有“金殿御菜”之美誉。洪山菜薹冠以“洪山”之名,因洪山区是洪山菜薹发源地。多年来,地方政府为保护洪山菜薹品种、延续洪山菜薹文化做出了很多努力,而随着城市开发的不断进行,洪山区可耕种面积不断减少,如何抢救、挖掘、保护和发展洪山菜薹这一千年品牌一直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1 洪山菜薹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业状况

目前湖北省洪山菜薹种植面积约989 hm2,武汉市约480 hm2,江汉平原和高山地区有少量种植。其中洪山菜薹原产区武汉市洪山区约66.7 hm2,武汉市种植面积最大的是江夏区,约346.7 hm2。江夏区历史上与洪山区同属武昌县,其与原产地土壤、气候环境条件相近,因此洪山菜薹种植基地多向江夏区转移。也有部分企业在原产地保护性种植的同时,在武汉市蔡甸区、恩施高山等地建立了规模化生产基地。

洪山菜薹主要品种有大股子和胭脂红2种,均为晚熟品种。其中品牌销售的主要是大股子,该品种薹基部粗壮、形状似喇叭、菜薹有蜡粉、植株高大、叶片开展,晚熟,品质好,抗病性强,具有文化和品牌优势,每1 hm2产值在15万元以上、纯收入约11万元,是其他菜薹收益的2倍左右,作为露地越冬蔬菜,效益显著。

洪山菜薹销售时间为11月上中旬至次年2月下旬,主要有精品蔬菜和礼盒供应2个系列。精品蔬菜系列主要销售渠道为商超合作,覆盖中百仓储、沃尔玛、大润发、家乐福、永旺、华联超市及武汉中商集团等全国连锁超市,供应价格接近于市场普通菜薹价格。礼盒供应主要销售渠道为消费者预定及与单位团体达成长期供应关系。以“洪山菜薹”品牌进行销售的主体主要是洪山菜薹产业协会内的5个主要会员单位,年产量可达8 600 t,年销售收入达1.3亿余元。在深加工产品方面已研制出干制、腌制、酱制洪山菜薹系列产品,市场前景广阔,急需落地,实现产业化。

1.2 品牌建设管理

洪山菜薹原产于武汉市洪山区石牌岭一带,北靠小洪山、南临南湖,冬季气温相对温暖,土壤中富含矿物质和中微量元素,为菜薹生长提供了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加上种植的是传统晚熟优良品种,生产的产品脆嫩、纤维少、味甜。“洪山菜薹”先后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鄂·洪山菜薹”证明商标、中国驰名商标、“洪山菜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洪山菜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是武汉市的一张名片。该品牌授权委托洪山菜薹产业协会负责品牌宣传与保护、发展和质量技术控制。

洪山菜薹参加中国武汉农博会

洪山菜薹产品包装

酱制洪山菜薹

干制洪山菜薹

近年来,洪山菜薹借助媒体、展会、赛事等平台宣传,提高了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一是通过媒体网络渠道,加强了洪山菜薹品牌宣传,2021年洪山菜薹成功入选央视“品牌强国工程”公益广告、2022年作为湖北省优质农产品品牌亮相央视;二是积极参加农交会、农博会等,策划菜薹文化节、美食厨艺赛等线下实体活动,面向大众多角度展示洪山菜薹品牌形象,将洪山菜薹品牌广而告之;三是通过参加比赛打造洪山菜薹知名度,2020年洪山菜薹获得湖北省地标大赛金奖、湖北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创新大赛金奖、“我喜爱的湖北品牌”电视大赛银奖等。

1.3 政策支持情况

近年来,湖北省及武汉市为了保护洪山菜薹品种、延续洪山菜薹文化,对洪山菜薹产业发展给予了政策和资金支持。针对洪山菜薹原产地面积被不断蚕食等日趋严峻的形势,从2004年开始市、区政府投入资金对原产地区域进行准确定位,实施红线保护,具体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及对园区挂牌保护,使原产地面积由不足2 hm2扩大到5.3 hm2;2019年湖北省将洪山菜薹等1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纳入保护工程项目,以加强地理标志种质资源保护和优良品质特性保持、规模化主体培育和产业融合发展、地标农产品品牌建设;2022年洪山菜薹进入湖北省蔬菜产业链,开展技术培训、标准制定、市场拓展和区域公用品牌宣传推广。

1.4 生产技术体系建立

2005年由武汉市洪山区农业局等联合制定发布了湖北省地方标准《洪山菜薹》(DB42/T 315),界定了洪山菜薹的地域范围、产地环境要求、栽培技术、良种繁育、产品质量要求等内容;2020年和2021年洪山菜薹协会发布了团体标准《鄂洪山菜薹》(T/HSCTXH 001)、《洪山菜薹种苗繁育技术规程》(T/HSCTXH 002),主要从品种、繁种方面进行了规范。随着洪山菜薹产业的发展,其生产体系建设正逐步完善,协会联合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和武汉市农业科学院等在汉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相关技术研究,正在制定洪山菜薹品种标准、产地环境标准、生产技术规范、产品标准和洪山菜薹区域公用品牌管理规范,构建洪山菜薹标准体系,加强洪山菜薹品牌保护和推动洪山菜薹产业持续稳健发展。

2 存在的问题

目前洪山菜薹区域特色和品牌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呈现“大品牌、小产业”的困境。

2.1 原产地面积严重萎缩

洪山菜薹起源于武汉市洪山区,2004年,在位于洪山区洪山街洪山村占地5.3 hm2特定区域设立了“洪山菜薹原产地”红线保护,2008年高峰时期洪山区洪山菜薹发展到约533 hm2。现洪山区已成为武汉市主城区,原有种植区域已逐步城市化,种植面积萎缩到66.7 hm2左右,其中发源地宝通禅寺不足0.33 hm2,传统的原产地石牌岭一带净面积不足5 hm2,且周边高楼林立、道路交错,生态环境受到极大影响。

2.2 品牌管理和保护不足

一是品牌使用泛化,部分未经授权的单位直接侵权使用“洪山菜薹”的品牌组织生产或销售。洪山菜薹区域公用品牌既包含了特定的品种,还包含了历史文化、产地环境、栽培管理、品牌销售等诸多内涵,虽然部分种植基地(公司或农户)种植的是大股子洪山菜薹品种,然而产地环境没有达到要求、农业投入品和生产管理没有完全符合品牌标准,仍打“洪山菜薹”品牌进行销售,产品销售价格相差几十倍,严重影响了“洪山菜薹”的品牌价值。二是超范围使用品牌,经授权的公司有的在空间上存在超出授权范围的现象,如使用的品种较杂、栽培管理未达到标准,导致产品质量不一,在一定程度上对品牌价值造成影响。因此,品牌管理和使用有待进一步规范。

2.3 标准化体系建立和实施有待加强

2005年制定的湖北省地方标准《洪山菜薹》仅适用于武汉市洪山区特定地域方位内种植的洪山菜薹,而该区域种植规模已急剧减少,洪山菜薹协会近年来制定的团体标准,主要从品种、繁种方面进行了一定的规范,且标准实施(贯标)力度弱,出现了品种混杂和退化、农业投入品难以控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情况。因此,原有标准有待修订完善,并增加标准化栽培标准、产品保鲜加工标准等。

2.4 行业聚集效应尚未形成

一是缺乏有实力的领军型龙头企业引领产业。目前从事洪山菜薹业务的企业主要从事农业“一产”,在研发人才、资金投入、品牌建设等方面尚不足以支撑洪山菜薹做大做强。二是洪山菜薹产业协会成员单位重合度高,代表性不全面,协会目前的5家会员单位,均有自己的菜薹生产基地,主打自己的商品品牌,进行独立销售,相对分散,难以形成集聚效应。三是在汉农业高校和科研单位技术力量在产业发展中的科技支撑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在汉开展与洪山菜薹相关的教学科研单位主要有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武汉市农业科学院等,主要开展洪山菜薹品种提纯复壮、抗病品种筛选等工作,少量开展品质评价、加工产品研发等,由于研发资金投入不足,尚没有专门的团队对洪山菜薹进行系统研究,且教学科研单位与企业联系不紧密,“产学研”合作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

2.5 产业链不长

目前洪山菜薹主要是在春节前后作为礼品菜鲜销,其次是作为大路货销售,销售渠道较单一。由于缺乏采后净菜处理和精深加工技术,尚未进行功能性产品开发,产品采收后保存时间短,只有极少量的加工产品销售,因此,产品价格受气候、市场的影响波动大,一般仅在春节前一段时间进行品牌化销售的产品价格高,未打品牌销售的产品价格只比其他普通菜薹的略高,春节后菜薹价格急剧下降或滞销,严重影响了洪山菜薹应有的品牌价值。另外,洪山菜薹的文化品牌产业尚未形成,目前的品牌尚停留在菜薹产品品牌上,而菜薹文化品牌、旅游观光品牌、教育品牌等效益远未发挥。

3 对策

“洪山菜薹”作为湖北省及武汉市最具区域特色的品牌之一,其品牌建设和产业发展受到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2021年,湖北省出台了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实施方案,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22年“洪山菜薹”拟以单个品牌进入湖北省蔬菜产业链建设体系。洪山菜薹应坚持“大品牌、大企业、大市场”发展思路,突出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突出培育领军龙头企业,突出科技创新,完善品种培育和繁殖、基地生产、采后加工和品牌经营的菜薹全产业链体系,促进菜薹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培育成为菜薹产业的“单打冠军”。

3.1 规范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引进、培植和壮大龙头企业

构建“政产学研”共建模式,尽快制定完善洪山菜薹品牌管理和使用规范,优化运行机制,吸引生产端、销售端的企业加入协会,引进培植领军型龙头企业,通过集聚效应,形成大格局、大平台、大产业。统一种源、统一产品质量、统一包装规格、统一价格、统一宣传,形成宝通禅寺发源地、洪山区石牌岭等原产地、江夏和蔡甸等区辐射地、湖北高山合作基地等“塔尖—塔身—塔基”品牌分级包装产品,根据不同产地来源和产品质量确定产品价格,实现优质优价,提升品牌价值。

洪山菜薹宝通禅寺发源地

洪山菜薹石牌岭原产地

洪山菜薹获“我喜爱的湖北品牌”电视大赛银奖

3.2 建立标准体系,保障品牌内在品质

聚集在汉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团队,加大“原原种—原种—良种”三圃制和菜薹原产地基地建设和科技投入,开展以保持洪山菜薹原有风味品质的品种提纯复壮和创新、产地环境评价和土壤改良、适于高品质和安全生产的农业生产投入品筛选和使用、产品营养和功能品质分析和综合利用,制定洪山菜薹品种和良种繁育标准、产地环境标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产品质量及分级包装标准等,明确规定在指定的符合产地环境条件的基地、按照标准体系生产的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才能获得授权使用“洪山菜薹”区域公用品牌,确保洪山菜薹独有的品质和风味,保障洪山菜薹品牌质量。

3.3 加强菜薹保鲜技术研发和开发精深加工产品,延长菜薹产业链

开展菜薹贮藏保鲜技术研究,实现菜薹冷链运输,延长菜薹的保鲜贮藏时间,扩大菜薹异地销售区域范围;开发传统菜肴、精深加工产品,分析薹茎和花蕾保健性功能、开发菜薹功能性产品,在恩施等富硒带种植菜薹,开发富硒菜薹,引进加工型企业进行菜薹加工产品生产,以加工带动扩大菜薹种植规模,极大提升菜薹综合效益。

3.4 扩大菜薹范围,做大菜薹产业

在充分发挥“洪山菜薹”品牌作用的基础上,开展红菜薹、白菜薹、油菜薹等各类薹用蔬菜的生产,在恩施州等不同海拔高度、南北方不同纬度建立菜薹生产基地,延长菜薹供应期,力争实现菜薹周年生产和供应,更有利于菜薹企业的稳定发展,从而做大菜薹产业。

3.5 挖掘菜薹文化,打造三产融合样板

充分挖掘洪山菜薹千年历史文化,加强洪山菜薹原产地保护,洪山区要以打造洪山菜薹文化为主,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型信息传播手段加强品牌宣传,推进菜薹生产与旅游观光、休闲品尝、科普教育等深度融合,提升菜薹产业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丰富洪山菜薹区域公用品牌的内涵。

猜你喜欢
洪山菜薹武汉市
穿盔甲,慢慢爬
细雨
假如你没有吃过菜薹
百年洪山香 幽幽复异彩
一缕青烟 一味馨香
野鸡岭
假如你没有吃过菜薹
春来菜薹鲜
太阳“跟踪”我
坐井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