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推进“共享、共建”集团化办学“5533”模式探究

2022-10-27 00:45吴天军
辽宁教育 2022年20期
关键词:集团化资源共享教研

吴天军

(丹东市振安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深度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根据丹东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的工作部署,振安区教育局本着“因地制宜、分步实施,量质并举、以质为本”的工作方针,于2020 年底,全面启动区域集团化办学改革工作。集团管理以“共享、共建”理念为引领,采取“资源共享、管理共建、研训互动、质量同升”的发展思路,通过“五个共享、五个共建、三个统一、三个举措”的“5533”模式,全面提升我区集团化办学的实效性,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区域推进集团化办学的背景

丹东市振安区地处城乡接合部,地域广阔,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5 所。这些学校,既有城市学校,也有乡镇中心校、农村小学,学校布局比较分散。为了减小城乡差距、加强校际间的交流、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从2013 年开始,在振安区教育局和振安区教师进修学校的组织领导下,全区开展了“分区划片,校际交流”主题教研活动,即将全区的中小学按照地理位置和学校规模,采取就近、均衡的原则,划分为8 个“片区”,形成了“分片教研”机制,并连续七年召开“校际交流”教研活动。2020 年,丹东市教育局开始实施集团化办学改革,我区顺应形势,将先前的“片区”进一步整合,确立了6 个教育集团,并于2021 年上半年完成了集团挂牌,集团化办学正式开始实施。在振安区成立的6 个教育集团中,小学教育集团4 个,中学教育集团2 个,集团化办学覆盖面达到100%。

二、区域推进集团化办学的策略

振安区中小学的特点是“城乡结合,乡镇为主”,城市小学仅2 所,其他学校均分布于所辖乡镇。乡镇学校规模普遍不大,布局比较分散,既不具备依托名校建分校的条件,也不适合合并重组。因此,我区采取了“强带弱、城带乡、乡联乡”的集团组建方式。

一是由“强校”带“弱校”成立集团。如丹东市五纬小学地处市区,社会认可度较高,具有较好的教育资源,但校舍紧张。鸭绿江中心小学地处城边,生源萎缩严重,场地出现闲置。在此背景下,小学第一教育集团“强带弱”模式应运而生。

二是由“城市学校”带“乡村学校”成立集团。如丹东市经山小学作为一所易地换建不久的城市小学,发展势头迅猛,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独具特色,但由于生源增加,学校教师短缺,极大地限制了学校发展。同兴镇中心小学作为一所农村中心小学,由于前些年村小撤并,师资数量多有富余,但教学质量始终低位徘徊,提高乏术。于是“取长补短”,两所学校组成了小学第二教育集团。

三是乡镇中心校、乡镇中学统筹考虑社会环境、地理位置、比较优势等因素,联合组成教育集团,扩大学校规模,整合教育资源。如九连城镇中心小学与楼房镇中心小学组成小学第三教育集团,丹东市第二十四中学、丹东市第三十中学、丹东市第三十三中学联合组成中学第一教育集团等。

通过上述灵活的方式,达到了集团布局的科学合理。按照学校现行体制不变、法人代表不变、拨款机制不变的原则,通过“集团管理”实现“集团办学”。集团冠名采取了序列式命名的方式,即小学第一教育集团、小学第二教育集团、中学第一教育集团、中学第二教育集团等,更符合师生和社会的心理感受。

三、区域推进集团化办学的模式

(一)实现“五个资源共享”,发挥集团化办学的优势

1.课程资源共享

在集团化办学背景下,课程资源共享变得更加直接和方便。在统一的备课与教研制度驱动下,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推出集团精品课、优质课、观摩课、优秀教育案例、优秀教学课件、优秀教学片断、优秀教学反思等,让优质的课程资源在集团内实现共享。

除了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外,还有一些集团成员校的校本课程,经过多年实践,成为优秀的特色课程。集团对这些课程进行了遴选,开展“精品课程资源推广”活动,纳入集团的课程体系之中,使其发挥更大作用。如小学第二教育集团成员校楼房镇中心小学的足球课程实施十余年,该校的足球队在各级比赛中屡获佳绩,在省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同时也带动了学校的发展。集团就将这一优质的校本课程资源分享给同一集团的九连城镇中心小学。该校实施一年多来成效显著,课程深受学生喜爱,足球运动的成绩也显著提升。再如,丹东市五纬小学是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管乐课程是该校的特色课程,这样优质的课程在集团中共享,也给成员校带来了实惠。

2.人力资源共享

正所谓“名师成就名校”,优秀的教师是行走的学校品牌。义务教育学校发展不平衡,很大程度上是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数量存在着校际差别。以前,由于环境、条件、待遇等诸多因素,人员的交流和共享极难完成,学校发展面临各种瓶颈。集团成立后,不仅缩短了人员交流的距离,而且可以采取待遇编制不动,教师集团内部交流,使人力资源共享成为现实。教师由“学校人”变为了“集团人”,之前在这个学校任教,来年交流到另一个学校上班变得容易且自然。在集团内实行人力资源共享,推行专业特长教师跨校兼课,可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如一所学校的专业美术老师可以到集团内的其他学校参与课后服务中的“社团活动”教学工作。开展“师徒结对”活动,推进一些名师资源、骨干教师资源“跨校收徒弟”,建立“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团”,举行骨干教师与新任教师定期课堂教学交流活动,定期开展集团内跨校教研组备课,开放骨干教师的课堂,开办教师讲坛等,让教师队伍活起来、动起来。

3.物质资源共享

打破“学校观”,建立“集团观”,实现集团内的设施资源共享与流动。区教育局对资金投入、设施调配和使用管理进行统筹,在各集团内部推行图书资料、仪器设备、体育器材、专用教室流动共享机制。集团成立后,各学校的优质硬件条件,如体育场馆、仪器设备等实现共享,有效解决了各校物质资源不均衡的矛盾。如2021 年,中学第一集团和小学第四集团利用体育场馆优势,举行了集团艺术节、体育节和校园足球赛等大型文体活动,提高了场馆的利用率。部分教育集团还开展了“图书漂流”“实验室交换”等活动,让集团真正成为“兄弟一家”。

4.研训资源共享

集团校变“单兵”为“团队”,建立研训资源共享的平台。过去的研训活动受学校规模限制,质量参差不齐。集团成立后,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无论是对外邀请知名专家,还是对内开展平行年级或学科教研,都变得更加方便易行。如小学第一教育集团先后多次聘请省市专家来校讲座,集团分校教师也都参与其中。

以前一个学校搞教研活动,把三个学年的教师都集中起来也不到十人,有的学科甚至只有一两名教师,研讨效果非常有限。如今,以集团为单位开展活动,一个学年组就有二十几人,一个学科组也有十几人,活动的针对性和效果自然得到大幅度提升。两年来,各集团每学期都召开大型研训活动,不但活动规模增大了,而且活动质量也提升了,教师受益匪浅。

5.成果资源共享

日常的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中形成的成功经验和研究成果,在集团内部得到复制和共享。如小学第四集团的“三次备课模式”是五龙背镇中心小学“十三五”期间的优秀科研成果,即“第一次分工备课”,是将一册教材有计划地分工,进行精细备课;“第二次探索备课”,是在分工备课的基础上发挥每位教师能动性,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本身、本班实际,对同伴的备课进行科学探索,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第三次反思备课”,是在教学结束以后,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的一种评价与思考,教学中的得与失,教案的可行性、适用性都通过反思积累下来,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所借鉴。这一成果在集团校汤山城镇中心小学得到实践共享,带动了学校备课模式的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推进“五项管理共建”,凝聚集团化办学的力量

1.“思想启蒙”平台共建

集团化办学实施的首要问题是目标的认同,在完善机制之前,解决领导和教师对集团化办学的认同至关重要。通过建立集团刊物,分享活动信息、交流思想认识、畅谈工作心得,促进了集团的文化融合。小学第一教育集团创办的集团刊物,每月一期,每期由一所成员校主办,面向集团各校征稿,开设“集团新闻”“教研窗口”“教学分享”“反思交流”等栏目,成为集团的核心刊物。此外,集团校还可以通过开办“集团论坛”,建立“集团公众号”,举办“集团文化节”等方式,提高对集团办学的认同感,交流思想,增进友谊。

2.“人员共享”机制共建

集团校建立“中层领导轮岗机制”,定期实行中层领导岗位轮换,不仅在学校内部实行“轮岗”,还定期开展校际间的“挂职交流”,并将其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条件,同时在集团内部开展“教师交流活动”,即在原单位保留编制和待遇,到集团校进行交流轮岗,其成为教师职称评聘的重要条件。

3.“合作发展”框架共建

集团校建立“集团校长磋商机制”,定期开展一把手校长磋商会议,研究集团发展战略,完善集团发展制度,强化集团的领导力;建立“理事会议机制”,定期召开集团校理事会议,研究制订工作计划,落实集团发展目标,完善各项活动方案。从组织架构、运作方式、运作机制、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拟定集团章程,制订集团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同时从集团管理、办学条件、教师发展、教学改革、督导评价等方面作出长期规划。

4.“课程实施”体系共建

集团校全面实施“三级课程管理”,落实国家课程开齐开足的要求,推进地方课程保质保量、校本课程科学规范,建立以集团为主的审核、考评制度,对课程实施进行过程性管理和评价。

5.“教研联动”模式共建

以教学副校长和教务主任组成的集团教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集团教研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改变散兵游勇、单打独斗的教研方式,有计划、有质量地组织开展教研活动,聘请学科专家、教研部门进行指导,提高教研质量。

(三)落实“三个内容统一”,构建集团化办学的管理体系

1.规章制度统一

集团校在集团章程的指导下,建立统一和完善的学校规章制度,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现代化治理体系的构建,提高学校的人文管理水平,建立民主、科学、开放的管理机制,实现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有机结合。

2.考核评价统一

集团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和评价体系,科学控制考试次数,落实“双减”政策要求。实行等级制评价,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全面实施学生发展性评价,集团各校统一制定和完善评价方案,并作为课题开展实践研究。

3.主题活动统一

振安区教育局要求各集团统一大型主题活动,建立“五节一营”集团活动制度,即集团每年要组织成员校开展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社团节、传统文化节和冬(夏)令营。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加速集团文化融合,为学生搭建多元的发展空间。

(四)实施“三个具体举措”,推进集团化办学的健康发展

1.集团决策举措

在一些涉及学校发展和教师利益的大事上,执行集团统一决策,增强集团的权威性。如在职称评聘中,方案要以集团为单位保持一致;在评优评先、福利待遇方面要以集团为单位保持一致,缩小差距的同时,化解了矛盾,增强了集团的认同感。

2.集团评价举措

振安区教育局对学校的年终考核实行集团一体化评比,即以集团为单位,将集团内各校的工作完成情况累加在一起,以集团名义进行评价,充分调动集团的协同互助、抱团发展、荣辱与共,有力地促进了集团工作的开展。

3.特色发展举措

在集团化建设中,推崇“精神统一,文化特色”,不断凝聚集团的先进文化,同时也要保留和发展各自的文化特色,防止“同化”;在普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确保“优势特长”得到巩固和发展,防止“稀释”;在学校管理上追求“大同”,同时也允许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制订适合自己的规章制度,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在集团内构建校园文化的共享平台,用“大文化”促动“小文化”,达到“合而不同”。

四、区域推进集团化办学的成效

(一)发挥集团规模优势,均衡发展得到提速

集团成立后,我区教育的整体状况发生了改变,由“散状”到“块状”,由微观到中观,在资源的配给、重组上更加注重区域的均衡。两年来,在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统筹人员调配等方面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有效控制差异系数;在不断推进优质资源升级改造的同时,缩小了城乡学校差异,加快了均衡发展的步伐。

(二)发挥集团辐射作用,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集团成立后,教研、集备、授课、测试、反馈、评价等教学环节实现了一体化,有效的管理制度、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优秀的学科教师都由一所学校辐射到集团的其他学校,对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如小学第一教育集团的鸭绿江中心小学便在集团化办学中尝到了甜头,在小升初考试中,学生的平均分同比大幅提高。

(三)发挥集团联动效应,办学活力得到提升

集团成立后,各项活动均采取校校联动的形式开展,成员校之间群策群力,优势互补,主动作为,提高了活动的质量。以前的教研活动都是从上向下布置任务,教研员反复督促各校完成,现在则是集团校主动开展活动,主动邀请教研员参与指导,活动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的办学活力得到大幅提升。

总而言之,在集团化办学理念下,按照“实事求是、优势互补、均衡发展”的原则,丹东市振安区推进的“五个共享、五个共建、三个统一、三个举措”的集团化办学“5533”模式,不仅促进了集团内部学校的主动发展,同时激发了集团之间的良性竞争,促进了教育优质均衡、和谐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集团化资源共享教研
双轮驱动型军工企业集团化协同营销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集团公司人力资源共享中心模式探索
新时代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困境及其优化
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人力资源共享服务模式研究
甘南藏区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实践探索
针对大数据背景下工程造价信息的资源共享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