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观察

2022-10-27 02:41余学龙许雪梅莫丽莎丁晓音王常康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330006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熏洗

★ 余学龙 许雪梅 莫丽莎 丁晓音 王常康(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 330006)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undylitis,AS)是一种原因并未明确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脊柱、骶髂关节及中轴关节等全身慢性进行性炎症,较多发于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骶髂关节、四肢关节等。其三大主症为腰背疼痛、晨僵、腰椎活动受限。我国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率为0.24%~0.33%,以男性发病为主,男女比例为3∶1,70%的患者发病年龄不到30岁,且男性平均发病年龄较女性提前约4~5年。本病起病隐匿,病程长,难以治愈,误诊、致残率高。如果不及早进行有效治疗,将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目前,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主要是借助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免疫抑制剂进行干预,但长期使用会产生较大副作用,热敏灸配合中药熏洗则更安全有效,是一种无毒副作用的绿色疗法,在治疗AS上有一定优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强直性脊柱炎患者5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男18例,女7例;平均年龄(28.41±6.13)岁;平均病程(5.1±1.4)年。对照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龄(25.16±4.52)岁;平均病程(4.5±1.3)年。两组患者性别组成、年龄结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以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诊断标准

参考美国风湿病协会于1984年公布的诊断标准[1]:(1)腰背疼痛病程3个月以上,疼痛程度在活动后减轻,然而休息后无缓解;(2)腰椎前屈、后伸和侧屈等活动明显受限;(3)胸廓扩展幅度小于同龄、同性别健康人的正常值;(4)单侧骶髂关节炎Ⅲ~Ⅳ级或双侧骶髂关节炎Ⅱ~Ⅳ级。当患者符合第四条症状,并附加其余3项中的任何一项时,即可明确诊断。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年龄 15~61 岁;(3)病情处于活动期;(4)经患者知情同意,且能很好遵从医嘱,愿意接受并配合3个疗程治疗。

1.4 排除标准

(1)与上述纳入标准不符合,有其他类型风湿性疾病或脊柱关节病;(2)温度觉缺失、皮肤有溃疡、感染、开放性伤口的患者;(3)对所使用的熏洗中药过敏患者;(4)妊娠或哺乳期妇女;(5)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患者。

1.5 方法

1.5.1 对照组治疗方法 采用“温阳通督法”[2]针刺夹脊穴、百会、大椎、腰阳关、太溪、三阴交、后溪、肾俞、足三里、脾俞,患者取俯卧位,调整至患者耐受舒适体位,充分暴露患者背部及小腿处皮肤,进行常规消毒,用华佗牌1.5寸(0.30 mm×40 mm)无菌针灸针,采用常规针刺法,平补平泻,使其得气,留针40 min,为防止出血及减轻疼痛,拔针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每天1次,每个疗程10 d,疗程之间休息2 d,连续3个疗程。

1.5.2 观察组治疗方法 采用热敏灸疗法[3]: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4~30 ℃,同对照组采用“温阳通督法”针刺夹脊穴、百会、大椎、腰阳关、后溪、脾俞、肾俞、太溪、足三里、三阴交。后医者在督脉、夹脊穴及膀胱经附近寻找热敏穴(距离皮肤约3 cm处按回旋灸-循经往返灸-雀啄灸的先后循序依次施灸各1 min,反复重复,至皮肤潮红,一般灸2~3遍,而后再施以温和灸手法,如果出现透热、传热、扩热、局部不热或微热而远部热,表面不热或微热而深部热,施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痛、压重、胀麻、发凉等非热觉中的任何一种时,该处即为热敏穴)。该穴位初始多在大椎、腰阳关、肾俞等附近或皮下硬结、条索状物处,选择其中2~3个敏感度最高的热敏穴进行单点温和灸,直至热敏灸感消失。其间,医者需随时询问患者热感,以温热而不灼痛为度,及时抖去艾灰,以免灼烧皮肤或衣物。灸量因人而异,以热敏灸体感消失为每次施灸剂量,每日灸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间隔休息2 d,连续3个疗程。

中药熏洗疗法[4]:独活寄生汤加减,具有祛风除湿、宣痹止痛、补肝肾、强腰膝、调养气血的功效,方药组成:桑寄生、杜仲、牛膝各30 g,细辛10 g,熟地、赤芍、川芎各20 g,羌活、独活、防风、秦艽、茯苓各15 g,将装有药物的纱布袋和2 L水放入中药熏蒸箱(斯蒙达SMT-014)的药盒内加热。患者坐于中药熏蒸箱内,露出骶髂部及脊柱,将档位调至患者感舒适的档位,定时为30 min,30 min后用药箱中的药液擦洗痛处,使药力能够充分渗透至患处。熏洗时防寒避风邪,每日熏洗1次,10日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休息2 d,连续3个疗程。

1.6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提及的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标准[5]。临床缓解:病变处痛感消失,关节功能活动恢复正常,指地距、枕墙距正常,胸廓活动度>3.5 cm,ESR、CPR正常;显效:病变处痛感消失,关节功能性活动正常,指地距、枕墙距较之前分别减少20 cm和10 cm,胸廓活动度3~3.5 cm,日常活动正常,ESR、CPR基本正常;有效:病变处痛感缓解,关节功能性活动度改善明显,指地距、枕墙距较之前分别减少10 cm和5 cm,胸廓活动度2.5~2.9 cm,基本日常生活能自理,ESR、CPR有一定程度改善;无效:病情缓解未达标或症状加重者。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体征及实验室指标比较

经过治疗后,两组指地距、枕墙距、胸廓活动度、ESR、CRP均显著改善(P<0.05),而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体征及实验室指标比较(,n=2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体征及实验室指标比较(,n=25)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指地距/cm 枕墙距/cm 胸廓活动度/cm ESR/(mm·h-1) CRP/(mg·L-1)观察组 治疗前 34.90±12.23 11.24±3.05 2.37±0.56 47.63±15.21 33.40±8.81治疗后 17.12±16.11*# 3.56±2.14*# 3.42±1.14*# 23.21±9.12*# 16.45±10.23*#对照组 治疗前 33.72±11.32 10.23±3.24 2.74±0.83 46.26±25.12 32.47±10.12治疗后 22.43±15.13* 5.87±3.44* 3.12±1.05* 27.37±13.23* 22.32±9.03*

2.2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治疗疗效比较(n=25) 例

2.3 典型临床病例治疗前后对比

治疗后水肿大部分吸收,范围明显缩小。见图1。

图1 治疗前后水肿情况比较

3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展型炎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现代研究认为其与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关。本病主要累及脊柱、脊柱旁软组织,以及骶髂关节和外周关节等,严重阶段可见脊柱强直和畸形。目前治疗主要以减轻僵硬疼痛症状,保持姿势良好、心理健康为主,暂且无法完全根治[6]。经典古籍《素问·痹论》曰:“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脊柱和髋关节的相关症状特征有形象的记载,属于中医“痹证”范畴,是因为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后天调养失当,外感风寒湿邪,导致经络瘀阻不通,日久痿弱。

热敏灸是临床广泛应用的中医外治法,其通过艾条产生的艾热悬灸于热敏态穴位之上,传导经气,激发灸感。同时,根据不同人所需灸量施以饱和消敏灸量,以奏温经通络、祛风散寒、益气固表之效。热敏灸激发经气直达病所,可有效缓解患者腰背疼痛和晨起关节僵硬等症状[7]。中药熏洗是中医学常用的外治法,具有药物治疗和热量治疗的双重优势,利用祛风除湿、温经散寒、强筋壮骨的药液先熏蒸后淋洗、浸泡患者全身或局部患处,以使药力层层渗透,进而达到促进患者局部血液循环、温通经络、镇痛的目的[8]。

综上所述,针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热敏灸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此方法安全简便,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强直性脊柱炎熏洗
推拿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经验体会
中药治强直性脊柱炎有优势
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8例
退黄熏洗方药浴预防新生儿黄疸60例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28例
混合痔术后熏洗方坐浴与中医护理
中医外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7例
壮督除痹汤内服联合活血化瘀膏外敷治疗强直性脊椎炎64例
皮损点状切除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肛门瘙痒症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