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防范视角下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策略

2022-10-28 11:11朱远欣百色干部学院
财会学习 2022年29期
关键词:部门财务事业单位

朱远欣 百色干部学院

引言

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是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两大方面,在充分剖析当前事业单位发展情况的基础上,给出相应的控制意见,能够确保资金管理的效果,形成健康的发展态势。目前,我国正处于事业单位体制优化与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做好内控管理工作成为当前重点研究主题,由此可见,要想降低因财务风险导致的运营发展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应当从财务风险防范的角度入手,提出有的放矢的管控策略。

一、财务管理含义及特点

财务管理归属于经济管理的范畴,其是通过组织并开展财务活动,理顺多方面的财务关系,从而达成既定目标。此经济学领域的重要活动,自十九世纪初逐渐被产业部门所重视,使得财务管理变为独立的学科。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变革,财务管理的方向和模式也有所变化,并逐渐成为内部管理的核心。通过对财务管理的水平加以评定,可确定企业和单位发展的近况以及成熟程度。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是:政策性强、专业性强以及风险性高[1]。由于事业单位自身的设立特点,其资金来源具备着政策性的特征,区别于基础的会计财务核算工作,项目建设和收费标准确定等工作均要在相关政策支持下实现。同时,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需要专业能力较强的人员,其应当具备全面控制管理活动和进行财务决算的能力,并且由于投资量较大,在财务管理中易存在较大的风险,提升了管理的难度。

二、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概述

(一)特点

内控管理是针对事业单位内部展开的管理活动,其具备非营利性、投资金额大和资金来源多样化的特征。事业单位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人民群众,所设定的管理办法均为提升服务质量,说明财务管理和成本收益具备非营利性的特征,并且由于其所开展的各类项目对城市规划和建设所起到的作用十分明显,所需要的资金量更大,从而具备金额大和投资来源广的特点。以上特征的显现也从侧面反映了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复杂化,应当通过对管理体系、制度和结构的优化达到精准控制的目的[2]。

(二)与财务风险防范间的关系

风险管理的基础是财务风险防范,通过识别并控制运营中所存在的风险消除资金损失事件,营造健康的发展环境。事业单位运行中,设计内控管理的细则,通过制定运营计划和流程强化内控质量。在其中,风险管理并非内控的核心,评估风险才是核心内容,通过形成风险防范的方案才能提升管理的水平,创设良好的运营体系。由此可见,财务风险防范是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起点和终点,应当提出与当前运营情况相符的内控管理办法才能定位风险要素,从而规避风险,助力事业单位的稳定运营[3]。

三、目前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资金来源的主要方向是国家财政拨款,这就凸显了非营利性的特点,经济效益的核算工作较少,但由此所引发的管理人员不重视资金使用效能的问题,使得相关人员无法提升自身财务风险防范意识的水平,工作中缺乏预测与评估财务风险的内容,容易带来风险隐患。在内控管理工作中,事业单位各部门所应用的模式和办法较为落后,难以在此种体系下应对财务风险。

除此以外,内控体系的生成要在相应机制的完善下实现,但事业单位日常管理工作将财务核算、报账和预算工作单独开展,缺少整体规划,使得各项工作间联系的紧密程度有待提高。对于有些事业单位来讲,并未制定相应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出现预算编制内容真实性难以界定和类目不完整的情况,对于项目的追踪也缺少对应的管理意见,这将带来监管工作难以落实的问题,无法综合评估资金的使用实效,如此将制约整体性统筹规划工作的实施,降低了资金使用的安全性[4]。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阶段活动决策缺乏理论支撑,对于物品的采购和使用所提出的管理意见较为随意,从而导致浪费,难以发挥出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由此可见,要想突破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所面临的困境,应当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理论,针对组织架构、管理制度、控制体系等方面提出有力控制举措。

四、财务风险防范视角下事业单位内控管理优化策略

(一)设计科学的组织结构

管理组织架构的设定将影响内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需要就现有结构予以完善,保证职责分离的效果。但实际情况是,事业单位领导将监督权、行政管理权、决策权等全权掌握,没能达到权利相互制约的效果。因此,在设计组织结构的环节,要将不相容的职权分离,做到权利相互制约,并设置对应的监督机制,在出现滥用权力的情况时及时制衡。设立委员会,统筹协调内部各部门,提出符合当前财务风险防范要求的制度,并与其他外部机构建立起联系,提升组织结构的完整性[5]。事业单位在开展各项工作前,要基于组织架构,在党委办公室对项目活动研究分析后,给出决策意见,由其他部门对决策意见加以细化,设定符合部门职责的工作流程和权限。财务部门要与其他职能部门紧密配合,执行决策意见,与此同时,纪检部门和审计部门要完善本职工作内容,做好监察工作,保障各项工作的开展均在相应的内控制度中得以明示。

部分事业单位缺少预算编制部门,可能引发资金使用上的危机,因而为符合科学管理的要求,需要设立预算编制委员会,精准定位各项活动在实施后可能存在的漏洞和隐患,健全预算管理的规范,以此作为预算编制环节的工作指导。事业单位包含多种类型,应当根据工作的作用点和实际带来的效果确定预算编制的办法和步骤,并利用先进的程序,将收支预算和基础数据报送上级管理部门和单位,确定经费支出的类别和限额,根据上级部门和单位的回复设计预算草案,在党委组织部批准预算编制后才可生成正式发挥作用的编制文件。一般采取“二上二下”的模式,规范事业单位各项活动的编制工作。预算编制过程要始终坚持严谨科学的原则,依据对活动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结果精准计算。例如:在基建项目中,要在设计环节完成计价标准和工程量计算标准的设定,实际施工中运用全过程监督的模式,管控项目概算落实的实况,强化监督预算执行的效果,如若出现违背原预算设计内容的情况,需要第一时间调整,充分将实际情况考虑在内[6]。

(二)完善内控管理制度

在内控管理制度的完善方面要从基本制度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两个角度出发,强化管理效能。

首先,在基本制度的完善方面,要明确规定管理办法细则。项目与活动资金量的规模将影响管理的难度,针对不同的项目要分类管理,设置对应的管理意见。例如:对于需要资金量较大的项目,要通过设定牵头组织,将其作为各项工作的协调部门,全面负责内控管理的各项活动。并成立专家组织,针对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做好指导工作,运用横向协调的办法,联系其他部门与科室。按照岗位责任制和终身责任制的模式规范项目负责人行为,其作为事业单位开展项目的负责人,拥有的权利作用范围较广,为降低财务风险,要求其对项目质量负责,并提出内控管理目标,刺激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的产出,使得内控管理更为贴合灵活性的特点。

其次,要重视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7]。人力资源是风险防范办法的实施主体,其专业水平的高低以及思想意识的层次将影响实际作用的效果,因而为满足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要求,应当就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水平予以提高。具体来讲,在招聘阶段,要提升对实践经验和专业能力的看重程度,从组织管理和问题解决方面设置相应的考核问题,要求其对目前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要点和基本情况予以简述,判定是否能够精准把控目前财务风险防范的关键点和作用点。加大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与高校建立合作机制,引入精尖人才,配合单位发展设计培训内容,开展定期培训的活动。要求培训人员及时更新管理模式,掌握当前管理方法的升级进展,为培训工作注入具备时代性的血液,紧随国家发展趋势。配备专业的会计,由于财务工作的完成主体是会计,其自身的能力和对岗位工作的认知程度将影响财务工作的进程,因而要设置专职会计岗位,并储备会计人才,依据项目规模和资金量的大小调配人员,避免出现人力资源的紧缺和浪费。

(三)构建风险评估体系

风险评估体系的完整性受到基础框架和部门成员的限制,说明要成立专门的财务风险防范部门,直接负责管控财务风险,并设置资产、财务、审计等部门,形成风险管理闭环组织结构,由此开展风险管理和控制工作。要求风险评估体系中的各部门人员具备高度的沟通和协调意识,能够识别业务风险,及时将自身的看法与其他成员和部门进行探讨,以此形成健全的控制框架[8]。

财务风险防范要将评估风险作为重要工作,通过衡量不同环节的风险等级,按照事先防范的原则,消除资金受损问题,按照风险隐患的指引方向设定对应的决策意见,给出必要的应对举措。实际防范和应对风险的工作中,要从立项环节出发,判定目前是否存有廉政和组织层面上的风险,设置专职部门,充分借助集体决策的办法,在重大项目实施前统筹规划,并与专家沟通,说明项目的具体内容和开展方向,由其给出客观的分析意见,根据可行性报告提出决策意见。审批环节要联系纪检、审计和财务部门,把控项目的合理性,避免出现风险隐患转变为实际危害要素的情况。有些大型项目涉及招标,在此种环境下,要注重对审计风险的防范,实地考察投标单位,就其提交的投标文件确定是否满足真实性需要,同时考量其组织人员人数、设备先进性和信誉水平,从制度和规范两大方面确定是否与项目建设的初衷相符。重视审核合同文件,在合同订立环节,就招标主要条款、质保金期限与比例以及资金支付比例等予以核定,按照公开透明的审核标准就工程变更等是否记入合同中进行检查。图1为事业单位开展基建项目中各阶段风险防控的要点。通过该示意图可看出,要依据不同阶段工作的重点设定对应的风险防范要点,以此明晰财务安全隐患。

图1 事业单位开展基建项目中各阶段风险防控的要点

(四)强化内控管理关键点

内控管理工作的关键点是合同订立和并账工作的控制,为实现科学控制的目标,需要针对这两项工作的开展给出细化的管理办法。

就合同安全控制来讲,要在订立环节保证各部门人员到场后才能分析合同中的各项条款。要求资产、审计、财务、预算部门人员依照部门职责范畴就设计、采购、施工和工程清单等项目进行研判,确定各项条款是否科学严谨,细化各阶段工作的期限、质保金比例和付款形式,规范每个环节的实施计划。明确变更项目的审批流程,避免出现程序不规范的问题,防止出现经济纠纷。

就并账工作来讲,其将影响资金的规划与统筹效果,因而为达到高效并账的效果,真实反映出预算执行等财务信息的控制成果需要完备的数据资料。将各项目中的数据信息准确详尽地记录在事业账中,并入基建账,有助于随时查阅相关数据信息。同时要引入信息技术,分析往来分录,生成归纳资料,对其中不明晰的部分给出并账意见,提升并账工作的真实性。

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细则的完善要在财务风险防范的角度下设定,从组织架构的设立出发,构建风险控制体系,并明确控制要点和具体制度,科学分配各类资源,提升管理水平,降低财务风险等级。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正处于变革与业务升级阶段,相关人员要在提升专业素养水平的基础上,提出更为契合单位健康稳定发展的优化意见,如此才能营造满足市场经济体制运行需要的良性环境。

猜你喜欢
部门财务事业单位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探究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
89家预算部门向社会公开
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