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挑食问题,从接纳孩子对食物的感觉开始

2022-10-28 05:21江苏太仓市艺术幼教中心南园幼儿园陆永芬
幼儿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小羽猪肝小山

江苏太仓市艺术幼教中心南园幼儿园 陆永芬

这一天,幼儿园午餐时吃炒猪肝。小羽苦着脸,把餐盘里的几块猪肝翻来翻去。终于,他把一块猪肝放进嘴里,皱着眉头嚼呀嚼,自言自语地说:“猪肝嚼起来像烂泥一样!”

我不止一次听孩子们说起过对于某种自己不喜欢的食物的感觉,比如:“菜叶长长的,会卡在喉咙里,我会想吐。”“鱼丸咬起来软趴趴的,有点恶心。”“胡萝卜有股难闻的气味。”最后,有的孩子会说:“我只要吃白饭就可以了。”

以往,我听到孩子们的以上描述常常会很恼火:“挑食还找那么多理由,太不懂事了!”然而这天,教师的午餐里也有炒猪肝这道菜,在教师餐厅,我遇到两位年轻教师正在打菜,一个要求“猪肝少一点”,另一个则说“我不要猪肝”。一起用餐时,我问:“你们都不喜欢吃猪肝吗?”她们都说不喜欢猪肝的口感。我说:“我们班有个小朋友说猪肝嚼起来像烂泥一样。”她们听了齐呼:“太真实了,就是这种感觉!”我忽然意识到,小羽并不是找茬,而是表达了他对食物的真实感觉。“像烂泥”“卡喉咙”“软趴趴”“难闻”……无论孩子们的这些描述在我们成人看来多么难以理解,都反映了他们通过视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对某种食物特点的独特觉察。

面对挑食的孩子,我们作为教师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要对他进行教育,纠正他的这种“毛病”,因为我们从一开始就认定“挑食”是不对的,是不能被容许的。于是,我们会想各种办法:讲道理、鼓励、督促、评比……孩子迫于压力,只能接受。这其实也反映了我们并没有平等地对待孩子,所以才会否定他们对食物的感觉。如果我们能改变高高在上的姿态,把孩子视作和我们一样的有独立意志的人,就会发现,其实我们对食物也有很多独属于个人的感觉。比如,我就不喜欢吃蛋黄,觉得容易被噎着,而我的搭班老师很喜欢吃蛋黄,觉得蛋黄很香。试想,如果我们觉得对某种食物难以接受,是否会经由他人的说教而轻易改变对这种食物的印象?如果他人强迫我们接受不喜欢的食物,我们在进餐时很可能会情绪低落、食欲全无。孩子亦是如此。

认识到了这一点,我决定从接纳孩子对食物的感觉开始,尊重孩子之间的差异,耐心引导孩子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1.引导孩子交流对食物的感觉,与孩子共享美食

对食物的美好感觉是产生食欲的重要基础。因为觉得某种食物好吃,所以才喜欢吃、想吃。每个人对食物可能有不同的感觉,教师应该引导孩子表达自己对食物的感觉,鼓励同伴之间相互交流。有的教师可能担心,如果让孩子来说自己对食物的感觉,孩子会说一些好的感觉,也会说一些不好的感觉,这是不是在纵容孩子挑食?孩子会不会互相看样学样,以后就更有理由挑食了?我觉得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这天,午餐又吃猪肝,小羽向在同一桌用餐的小山描述了自己吃猪肝时的感觉,小山听了之后一脸的好奇,马上学着小羽的样子,把猪肝放进嘴里嚼了又嚼。他对小羽说:“哈哈,真的!我也觉得猪肝嚼起来像烂泥,黏黏的,颜色也挺像!”小羽听了开怀地笑了,因为他感受到自己的表达被小山所接纳,并且小山也有同感。小山继续说:“我吃的时候是稍微嚼几下就咽下去的,就不会感觉像烂泥了。我觉得猪肝香香的,还挺好吃的!”小羽露出疑惑的表情:“稍微嚼几下?”小山点点头。我趁机鼓励小羽:“你要不要也来一点试试?”小羽有些迟疑。小山见状演示给他看:“就这样,嚼几下。”小羽犹豫了一下,说:“那给我一点点,小一点。”我给了小羽一小片猪肝,小羽学着小山的样子嚼几下后咽下。小羽发现,果然没有像烂泥一样的感觉了,味道还不错!他有点认同小山的观点了。

孩子愉快享用美食的样子,也会感染同伴。小乐不喜欢吃肉,所以从来不吃肉,但同桌的小林很喜欢吃肉。小乐经常看着小林大快朵颐,有一天,小乐问:“真的那么好吃吗?”小林说:“当然啊,太美味了!”小乐心动了,尝了一小口,说:“好像还不错!”

用餐时,我允许孩子们轻声交谈,鼓励孩子们交流对食物的感觉,我也会和孩子们聊聊自己对食物的感觉。比如,我对孩子们说了自己不太喜欢吃蛋黄是因为觉得干干的、容易噎着,孩子们认真地听着,发现原来老师和他们一样,也会有自己不太喜欢吃的食物,有几个孩子还反过来告诉我蛋黄很好吃,教我怎么吃蛋黄才不容易噎着。教师不再是那个一听孩子说“不爱吃”就严肃地开启说教、批评的高高在上的教育者,而是与孩子们共同享受美食的伙伴。班级的用餐氛围因这样平等、坦诚的交流而变得轻松、自在。孩子们感受到他人的倾听与接纳、理解与共情,对某些食物的不好的感觉也似乎淡化了。听了同伴的推荐,孩子们甚至愿意尝尝自己以前觉得接受不了的食物了。有时,我还会在餐前或餐后组织孩子们进行专门的关于食物的交流。较之餐桌上的交流,此时的交流参与者范围更广,氛围更加宽松,孩子们可以了解更多同伴对食物的感觉。这些从同伴交流中得来的信息,有可能刷新孩子对某种食物的认识,使他们乐意去品尝,获得新的感受。

2.通过富有童趣的想象,让食物更有吸引力

在《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巴学园的小林校长希望孩子们用餐时注重营养的全面和均衡,他这样对家长们说:“请让孩子带来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海的味道”是指用来自大海的食材做成的食物——鱼虾等海味,而“山的味道”是指用陆地上的食材做成的食物——蔬菜、肉类等。家长们非常钦佩小林校长——能把想说的话如此简练地表达出来;孩子们每天用餐时都期待向大家展示自己饭盒里的“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也很好奇其他人饭盒里的“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是什么。伴随着丰富的想象,孩子们用餐时心情愉悦,由此也喜欢上了这些食物。

孩子的世界充满着想象。就像日本心理学家河合隼雄所说的那样:孩子有一个独特的宇宙。他们仿佛来自另外一个星球,因此,要与他们交流,就需要用适合他们的语言和方式。面对挑食的孩子,强硬地要求他们吃下去,苦口婆心地教育他们这些食物多么有营养,等等,都不是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绘本《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里是这样形容食物的:胡萝卜是“从木星上来的橘树枝”,豌豆是“从绿色王国来的绿色圆球”,土豆泥是“从富士山的山尖上飘来的云朵”,炸鱼块是“海底超市里的美人鱼常吃的小食品”,而故事的主角劳拉最不爱吃的番茄则是“喷水月光”。面对如此有趣的食物,怎么可以不尝尝呢?

在用餐时,我也带着孩子们大胆地展开对食物的想象。小希说西蓝花就像是绿色的头发,小乐说猪肝是巧克力的变身,小辰说香菜有魔法的味道,小萌说胡萝卜汤是“红掌拨清波”……在孩子们天马行空般的想象中,饭菜似乎变得更香、更美味了。我还鼓励孩子们把自己对食物的独特感觉画下来,呈现在班级环境中,或制作成绘本让孩子们翻阅。用餐时,沉浸在这种奇妙有趣的想象中的孩子们就愿意跨出第一步,尝试自己以往觉得难以接受的食物。尝试,是一个新的开始。有研究表明,人们不喜欢某一种食物往往是因为没有尝试过,从而害怕、拒绝;如果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并没有不良反应,就会慢慢喜爱上这种食物。

3.用心研究适合孩子的食物烹饪方法

色香味俱全的食物是任何人都不会拒绝的。因此,我们需要从孩子的感觉入手,在食物的烹饪上下一番功夫。比如,有的孩子可能会拒绝一些颜色特别、味道特殊的食材,我们可以将这些食材榨成汁、打成泥,与其他食材混合在一起,或者将汁和到面里做成面条,或者将泥做成包子、饺子或馄饨馅;可以通过不同的烹调方式刺激孩子的味蕾,增进孩子的食欲;可以搭配孩子们喜欢的餐具,让孩子们爱屋及乌……

虽然幼儿园的厨师在烹饪技巧上可能不一定比得上某些高档饭店、网红餐厅的大厨,但我们的优势在于能从专业的角度考虑哪些食物是孩子成长所需要的,什么样的食物加工方式符合孩子的特点。比如,牛肉很有营养,但不少孩子因为咬不动而不喜欢吃。根据孩子的咀嚼特点,我们在选材时就尽量挑牛筋少的牛肉,烹饪时掌握好火候,保证孩子们咬得动、嚼得烂。又如,有的孩子不太喜欢胡萝卜的味道,我们利用模具将胡萝卜切成小星星等形状,吸引孩子们品尝。有一天,一个以前不太喜欢吃胡萝卜的孩子开心地告诉我:“老师,我今天吃了五颗小星星!”再如,同样是猪肝,有的孩子偏爱水煮,有的孩子更喜欢爆炒,我们通过多种烹饪方法让不同的孩子都能得到满足,享受美食。

有些孩子的家庭在饮食上过于精细化,导致孩子咀嚼能力弱化。幼儿园是专业的教育机构,不能一味迎合孩子的要求而无视其发展需要。比如,大排、牛肉等可以进幼儿园食谱,但烹饪时需要注意大小、软硬适中。我们也要结合孩子牙齿的生长变化,在食物的切配和烹饪上做出相应调整,鼓励孩子挑战更为大块的、硬一点的食物,教孩子正确的咀嚼方法,以发展孩子的咀嚼能力。这还能激发孩子对于长大的自豪感:“我长大了,我的牙齿也变得更厉害了!”

4.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烹饪过程

有的孩子拒绝某种食物是因为不熟悉这种食物,不敢轻易尝试。我选择让孩子们参与力所能及的烹饪过程,以增进他们对食物的认识及兴趣。比如,某一天午餐吃蚕豆,就可以让孩子们来参与剥蚕豆。孩子们自己用小手剥开豆荚,体验到剥豆过程的有趣以及成功剥出豆子的喜悦。胡萝卜切花片也可以让孩子们来参与完成。把胡萝卜切片后,使用不同的模具按压,一颗颗小星星、一只只小蝴蝶出现了,孩子们十分欣喜。用餐时,孩子们想象着:“这颗小星星是不是我做的那颗呢?”“我做的小蝴蝶飞进我的嘴里了!”孩子们在劳动的过程中与食物有了亲近感,自己做的食物吃起来也特别香。

我们还通过让孩子参与种植、收获等活动,使之更好地了解食物的由来,与食物建立感情。比如,我们在种植区种植了红薯,孩子们全程参与,投入了情感,付出了劳动,在分享丰收的果实时,以前不爱吃红薯的孩子也激动万分,满心欢喜地进行品尝。

挑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每个人对食物的感觉是不分对错的。我们应耐心倾听和接纳孩子对食物的感觉。倾听与接纳,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了解孩子挑食的真正原因,也才能找到真正适宜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值得注意的是,习惯的养成有一个过程,时间跨度有长有短,因人而异。改变原有的对某种食物的印象,迈出尝试接受的第一步,每个孩子的进程有快有慢。我们也要接纳孩子的这种独特性。因为只有接纳,我们才会了解孩子。接纳,会是改变的开始。

猜你喜欢
小羽猪肝小山
宝宝补铁辅食
——猪肝泥
小山小水
《寻找獾小山》围炉点评
寻找獾小山
猪肝怎么煮才安全健康
猪肝熟透食用才安全
燃烧吧!小羽宙
小山小山
燃烧吧!小羽宙
漫画:燃烧吧!小羽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