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小鱼际小汗腺汗孔瘤伴真皮导管瘤1例

2022-10-29 05:18刘容秀洪于静胡云峰邓列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50期
关键词:真皮汗腺表皮

刘容秀,洪于静,胡云峰,邓列华

(广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暨南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30)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2岁。左手小鱼际红褐色结节10年,再发1年。患者10年前左手小鱼际无明显诱因出现一个红褐色结节,无自觉症状,逐渐增大。2016年于我科门诊行手术切除结节送病理,组织病理诊断为汗孔瘤,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1年前皮损切除部位再发黄豆大小的红褐色结节,2021年7月于门诊就诊要求行激光切除,同年12月再次长至原来皮损大小,遂来我科就诊,再次手术切除后送病理。患者既往体健,否认家族遗传史及类似病史。皮肤科专科查体:左手小鱼际可见一红褐色结节,黄豆大小,界限清楚,表面光滑,质地稍硬,无糜烂,无压痛(图1)。皮损组织病理:肿瘤位于表皮下半部及真皮内(图2),与正常的角质形成细胞有明显的界限(图3),肿瘤细胞为大小一致的立方形细胞,核似椭圆形,嗜碱性,胞浆小,细胞排列紧密,可见细胞间桥,周围细胞不呈栅栏排列,肿瘤团块内可见导管分化(图4)。治疗:手术切除,切口愈合良好,密切随访中。

图1 左手小鱼际可见红褐色结节,是典型发病部位

图2 肿瘤团块位分别位于表皮下半部及真皮内。(HE,x25)

图3 肿瘤细胞间可见细胞间桥并与角质形成细胞之间形成清楚的边界。(HE,x200)

图4 肿瘤团块内可见导管分化。(HE,x200)

2 讨论

小汗腺汗孔瘤(Eccrine poroma)是一种来源于小汗腺导管的真皮上部或表皮内部分的良性肿瘤,临床表现为孤立的、外生性的、红褐色或肉色的、有蒂或无蒂的结节,可因摩擦而破溃出血。本病好发于手掌或脚掌,其他部位比如眼睑、头顶也有相关报道[1,2]。真皮导管瘤(Dermal duct tumor )起源于汗腺导管的真皮部分,与小汗腺汗孔瘤细胞起源相似,所以组织病理学特点亦相似,均属于良性小汗腺导管瘤,不同之处是真皮导管瘤瘤体完全存在于真皮,瘤体无囊性结构且不与表皮相连[3],本例患者病史有10年余,2016年于我科行手术切除并送病理,组织病理学示:肿瘤位于表皮下半部,诊断为汗孔瘤,1年前复发并行激光切除,激光切除后,皮损再次复发至黄豆大小。不排除因为手术过程中牵拉或激光治疗的光热刺激,使位于表皮下半部的肿瘤延伸到真皮内。所以进行标本深切,标本深切后,组织病理提示位于真皮的肿瘤团块并不与表皮相连,且无囊性结构(图5、图6),证实皮损同时存在小汗腺汗孔瘤与真皮导管瘤,这样的病例临床上较少见。无论是小汗腺汗孔瘤还是真皮导管瘤,其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需要与化脓性肉芽肿、血管瘤、黑色素瘤、脂溢性角化病等疾病鉴别,确诊需要依靠组织病理检查。治疗上以手术切除为首选,同时注意密切随访。

图5 肿瘤团块完全位于真皮内,与表皮不相连。(HE,x100)

图6 肿瘤细胞为形态单一的小立方形细胞。(HE,x100)

猜你喜欢
真皮汗腺表皮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转录因子MYCs调控番茄表皮毛萜类化合物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汗藏哪儿了
车内零部件VOC挥发情况及管控和改进建议
杜仲提取液对紫外线照射下真皮成纤维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
人也会“蜕皮”,周期为一个月
别给真皮汽车座椅穿“马甲”
天热时,为什么狗会吐舌头?
真皮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尴尬的腋下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