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探析

2022-10-29 14:50康书红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摘 要: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紧邻黄河流域,是中原文化的发祥地,是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河南省作为我国的文化大省、农业大省,要充分发挥乡村文旅融合在乡村振兴中的带动作用,迫切需要将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将文化消费融入衣、食、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促使乡村旅游业实现转型升级。

关键词:乡村文旅融合;乡村振兴;河南乡村文化

一、乡村文旅融合的内涵

2021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要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让文化遗产保护助力乡村振兴。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了新平台,为发挥乡村文化优势、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一)文旅融合

文旅融合是文化、旅游产业及相关要素之间相互渗透、交叉汇合重组,逐步突破原有的产业边界或要素领域,彼此交融而形成新的共生体的现象与过程。在把旅游融入文化产业、把文化融入旅游产业的过程中,要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原则,使人们在旅游过程中感受文化魅力,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感。

(二)乡村文旅融合

乡村文化旅游主要是指在乡村区域内的文旅融合,即在乡村区域内,各方市场主体利用不同产业的不同功能优势所形成的产业融合新业态。乡村文旅融合是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农民四者共同塑造“一村一品”的乡村文化名片,能够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真正让优秀传统的乡村文化“活起来”,将传统乡村文化转化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效益,实现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二、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对于精神消费、文化消费、服务消费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受外部政策支持和内部市场需求的影响,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相互渗透、相互贯通。

(一)旅游产业为乡土文化提供了战略选择

从发展趋势看,文旅融合将成为日后新时期发展的新常态,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动力。《河南省“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提到“‘文化转向将成为后工业社会的标志性特征,‘文化跃迁将成为消费升级领域的必然现象”。借鉴各省拉动文化内需的经验,河南省越发重视文化建设。2021年河南第三产业同比增长8.1%。为进一步引领乡村高质量发展,河南省把乡村文旅产业放在重要战略位置,发挥乡村文化对乡村经济的反作用,促进文旅产业与乡土文化的融合,打造特色小镇、人文旅游乡村、全域旅游示范区。

从发展动力看,文旅融合是内外部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外部作用来看,《河南省“十四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中明确提出,农村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特色产业优势区。政策支持为乡村文旅融合提供了战略保障,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发展特色优势,树立文化优势,铸牢生态优势。从内部作用来看,乡村慢节奏的生活方式满足了城市居民的休闲需要。

从消费层次看,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人们的消费结构逐渐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进而向享受型转变。文化消费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并融入衣、食、住、行、游、购、娱等各个环节。而乡村文化旅游时间短,休闲性强,体验感十足,正好符合当下人们微度假、深体验的旅游观念。

(二)乡土文化为旅游产业提供了内容支持

从历史来看,乡土文化是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生活中形成的民风风俗、建筑文化、精神风貌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黄河流域是我们远古先民生存和繁衍的地方,农耕文明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河南省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是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可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以“黄河魂·古都韵·中国情”为主题,开展观赏性、体验性、红色研学等旅游活动,将中原乡村文化融情、融理、融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从结构上来看,乡村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其中,物质文化主要是指建筑、农作物等,非物质文化主要是指民风民俗、制度、精神等。河南省鄉村文化以非物质文化为主,包括焦裕禄精神、少林功夫等,这些非物质文化博大精深却晦涩难懂。因此,在传播文化时,要注意将无形的非物质文化转化为有形的、可观可感的物质文化。

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产业的灵魂支柱,同时,乡村旅游产业是乡村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乡村文旅融合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合理改造乡村的同时,要注重对乡村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有选择地沿承文化脉络。

三、河南省乡村文旅融合存在的问题

乡村文旅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当前,河南省乡村旅游以当地旅游为主,是集娱乐与教育于一体的休闲文化旅游活动。

(一)广度:区域联动效应不足,项目同质化严重

从整体布局上看,河南乡村文旅产业在地域分布上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城市,同时各地的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其中,文化资源越丰富的地区,文旅产业发展得越好。河南省共有136个乡村旅游特色村、50个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50个休闲观光园区和10个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这些产业大多分布在郑、洛、汴三市,在其他各市的数量相对较少,地区间联动性弱。部分城市对自身的文旅资源和核心文旅产业定位不清晰,导致乡村文旅项目重复化,特点不突出,可替代性强。在开展乡村文旅融合工作的过程中,要运用整体性思维,找准特色定位,整合文旅资源,发挥地缘文化优势,抓住发展机遇,协调一二三产业发展,以乡村文旅产业为着力点,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二)深度:产业后期发展弱,人口流失严重

河南省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有相当多的乡镇拥有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文化遗产,应当打造特色发展模式,深挖文化资源的价值意蕴,做好政策衔接,加强顶层设计,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打造文旅IP。近年来,河南注重文化资源的开发,开展了民宿热、黄河游、古都行等多种主题的乡村文旅活动,但文旅产业的发展整体动力不足,缺乏有效的宣传方式,同时创新点、吸引点不足,受众范围窄。另外,乡村受经济水平影响,人才流失严重,专业的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数量较少。《河南省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6)》中提到,河南省大量青壮年进城务工,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居多,存在“空心村”现象。人口流失严重,不仅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而且使乡村文化无法得到有效的传承与创新,造成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缓慢。但是近两年,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加上城市快节奏的生活,乡村人口呈现出回流趋势。

(三)难度:服务接待能力低,产业形式单一

乡村旅游往往是一种自发行为,是借助旅游景区、农产品加工而衍生出来的休闲旅游方式。乡村文旅融合是一种有序状态,它强调的是一种全方位、全领域、全产业的融合发展。相关数据显示,游客的体验感大多会受到基础设施、接待能力的影响。乡村文旅产业作为一种独特的区域产业,必须围绕“特色”二字,与城市文旅产业区分开,依托文化优势、生态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区域性特色产业,逐步扩建,由点到面,打造河南文旅产业发展范式。从模式上看,河南省乡村文旅发展模式主要分为六种,即生态观光型、果蔬采摘型、农家体验型、研学教育型、科普探险型、革命旅游型,但各地往往只有一种发展模式,文旅产业模式单一。河南省乡村文旅产业以生态观光型为主,缺乏农家体验型活动,导致游客的互动感、参与感较差,也难以提高乡村的知名度。

四、河南省乡村文旅融合实践路径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明确提到,促进乡村振兴应当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河南省作为我国的文化大省、农业大省,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牢牢把握发展机遇,筑牢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着重解决当前乡村文旅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以农业为基础,各个要素融合发展

河南省是一个农业资源丰富的大省,而农业资源是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的优势。要抓好乡村旅游发展优势,继续聚焦农业生产活动,打好农业根基,以农副产品为主,开展特色活动,增加产业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打造一批具有地理标志的农产品品牌。例如,洛阳西工樱桃沟依托樱桃种植、采摘等农业生产活动吸引城市游客,又举办花海节、电音节、美食节等一系列衍生活动,提升了游客体验感,提高了知名度。

(二)以文化为抓手,加强产业多元融合

河南省为盘活文化资源,赋予古城魅力,应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实现人文与自然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打造“文化+生产”“旅游+研学”等产业形式。第一,创新现有文化资源,打响传统文化品牌,将文化内涵融入各项旅游服务。民宿管家是指提供客户住宿、餐饮以及当地自然环境、文化与生活方式体验等定制化服务的新型职业。河南乡村文化可利用新职业的发展,将文化融入服务,将文化传播融入日常生活。第二,充分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聚焦游客心理需求,打造特色化、定制化文化产品,创新下游产品形式,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竞争力。在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非同质化的产业和产品会拥有更大的竞争力。第三,打造一批新型乡村文化旅游消费业态,引导度假乡村、非遗文化集市等独特的文化消费业态汇聚发展,推动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以政策为导向,把握融合发展方向

好的发展离不开政策引导,要推动有条件的乡村进行政策衔接,牢牢把握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立足农业资源,展现乡土人情,形成品牌优势。第一,统筹规划文化资源,优化空间布局,突破原有地域限制,构建“一区两带三山”空间发展布局,形成合力,实施全域旅游建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积极发展红色旅游,打造“红+绿”的休闲旅游基地,培育一批高质量的美丽乡村示范村。第二,优化组织建设,持续加强对基层一线的改革赋能,兜实民生保障,加强对基层的思想教育,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区治理体系,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治理体系现代化。

(四)以科技为契机,推动文旅智慧发展

互联网的普及要求不断开辟新的市场。新一轮科技革命为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第一,积极打造文旅数字治理平台,实现数字技术与农村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本土电商服务体系,助推农业转型,打造乡村精品网货,以科技梦助力共富梦。第二,拓展发展空间,宣扬非遗文化,传播主流文化。2021年河南卫视相继推出《清明奇妙游》《端午奇妙游》等节目,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创新文化传播形式,在推动河南传统文化迅速“出圈”的同时,也掀起了一波乡村旅游的“热潮”。

(五)以人才为动力,推动各方协同发展

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素。第一,相关部门要加大人才培育力度,优化管理体制,完善服务体系,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推动人才回流,进而留住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第二,企业要树立社会责任感,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积极参与乡村文旅产业治理,构建新型旅游线路,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第三,社会组织要发挥公益服务职责,推动河南省乡村文化旅游在新的歷史起点上实现全区域统筹、全领域互动、全要素利用、全产业链接,构建齐抓共管新格局,促进新时代农业发展现代化。第四,农民要积极参与乡土文化深挖,始终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积极参与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共享治理成果。

参考文献:

[1]乔宇锋.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及模式研究:以河南省陕州地坑院景区为例[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27-34.

[2]傅才武,程玉梅.文旅融合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机制与政策路径:一个宏观框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6):69-77.

[3]何璇.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衔接问题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21(5):155-157.

[4]孙以栋,俞强.长三角地区乡村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策略[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20(5):36-41,48.

[5]韩荣鹏.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下城乡文旅融合发展[J].社会科学家,2021(12):70-75.

[6]李眉洁,王兴骥.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旅融合发展模式及其路径优化: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反思[J].贵州社会科学,2022(3):153-159.

[7]杨矞,范周.文旅融合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作用机理和实施路径[J].出版广角,2021(19):37-40.

[8]李文婷,陈丽琴.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的思考[J].农业经济,2022(6):15-17.

[9]龙井然,杜姗姗,张景秋.文旅融合导向下的乡村振兴发展机制与模式[J].经济地理,2021(7):222-230.

作者简介:

康书红,中国计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