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酰化淀粉多尺度结构及消化特性表征

2022-10-31 11:26汪芬芬姚轩王静周中凯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2年21期
关键词:羟基甲基葡萄糖

汪芬芬,姚轩,王静,周中凯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 300457)

淀粉是一种植物多糖,来源广泛,通常存在于谷物(如小麦淀粉、玉米淀粉)、块茎(如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以及根、果实(如葛根淀粉、豆类淀粉、香蕉淀粉)中,是地球上丰富的可再生生物资源之一[1]。淀粉作为人们日常饮食的主要碳水化合物,也是人体能量供给的主要来源[2],根据营养片段,可以划分为快速消化淀粉(readily digestible starch,RDS)、慢速消化淀粉(slowly digestible starch,SDS)以及抗消化淀粉(resistant,RS)[3]。由于淀粉具有成本低、资源丰富、可生物降解等特点,因此常被用于食品和非食品工业中,生产出来的淀粉中约57%用于食品消费,43%用于非食品工业[4]。在食品工业中,淀粉可用于增稠、成膜、封装、保湿和延长货架期等;在非食品工业中,淀粉可用于造纸、黏合剂、钻井液黏度改性剂、生物可降解塑料、纱线上浆剂、药物载体等[5]。然而天然淀粉的一些物理特性,如亲水性强、机械性能差[6]、保质期短、稳定性差[4]、成膜性能差[5]等限制了其在某些领域的应用。淀粉改性是克服这些特性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化学改性、物理改性、酶修饰以及基因改造[7],化学改性应用最为普遍。化学改性是将新的官能团引入淀粉分子,取代无水葡萄糖单元上的羟基,从而改变其物理化学性质[7],主要包括酯化反应、醚化反应、氧化反应、交联反应[8],其中酯化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改性手段[9]。与天然淀粉相比,酯化淀粉具有良好的耐热性、疏水性、成膜性,可用于乳液、药物辅料、疏水性材料等,如辛烯基琥珀酸酐酯化淀粉可用于药物和营养物质的包封、生物活性食品成分的载体和食品乳液稳定剂[10]。低取代度(degree of substitution,DS)的乙酰化淀粉比天然淀粉更适合作为增稠剂和稳定剂,而高取代度的乙酰化淀粉更耐消化,可以作为口服结肠剂靶向药物载体材料[11]。酰化淀粉中,丙酰化淀粉因其良好的抗消化性而备受关注,但对其研究较少。抗性淀粉在小肠中不被消化,在大肠中被微生物分解产生短链脂肪酸,丙酸是短链脂肪酸的关键成分之一。

研究表明,长期补充丙酸可以降低血糖,丙酰化淀粉可能为丙酸进入肠道提供一种新的载体[12]。因此本文制备3种取代度丙酰化淀粉,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核磁共振氢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hydrogen spectrum,1HNMR)、X 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等技术对丙酰化淀粉进行结构表征,利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淀粉外观形态的变化,并对其热稳定性、疏水性和消化特性进行探讨,为丙酰化淀粉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木薯淀粉(食品级):天津文星淀粉有限公司;丙酸酐、对甲基苯磺酸(均为分析纯):天津利安隆博华医药化学有限公司;胃蛋白酶P110928(≥15 000 NFU/mg)、α-淀粉酶 A109181(≥500 KNU-B/g)、葡萄糖淀粉酶 A107823(1×105U/mL)、中温淀粉酶A109181(1×104U/mL):阿拉丁试剂有限公司;葡萄糖试剂盒:长春汇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 仪器与设备

扫描电镜(JSM-IT500HR):日本株式会社;傅里叶红外光谱(Is50):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粒度分布仪(Better2600):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接触角(PGX):德国FIBRO公司;热重分析仪(Q50):美国热分析仪器公司;X射线衍射仪(X-ray-6100):日本岛津公司;烘箱(GZX-9146MBE):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

1.3 方法

1.3.1 丙酰化淀粉的制备

参考Filippo等[5]的方法并稍加修改制备丙酰化淀粉。将完全干燥的10 g木薯淀粉与30 mL丙酸酐混合,置于智能磁力搅拌器加热,然后将用丙酸酐完全溶解的对甲基苯磺酸加入溶液,分别在90、100、120℃下反应4 h。反应完成后,待反应溶液冷却至室温25℃,用4℃蒸馏水反复洗涤,除去多余的酸酐和催化剂,并通过布氏漏斗真空过滤分离得到固体产物。固体产物于45℃烘箱中干燥24 h、粉碎、过100目筛,即可得丙酰化木薯淀粉,并命名为NTS(天然淀粉)、PTS-1(取代度为0.81的丙酰化淀粉)、PTS-2(取代度为1.53的丙酰化淀粉)、PTS-3(取代度为2.67的丙酰化淀粉)。

1.3.2 丙酰基含量和取代度的测定

丙酰基含量和取代度根据Tupa等[13]的方法测定。称取1 g淀粉置于250 mL锥形瓶中,加入30 mL 75%乙醇,然后置于50℃、150 r/min摇床上预热30 min。依次加入3滴酚酞和0.02 moL/L NaOH,使溶液呈微碱性,然后加入30 mL 0.05 moL/L NaOH,于25℃、150 r/min条件下反应4 h。反应结束后,以酚酞作为指示终点,用0.05 moL/L HCl滴定剩余的碱,并记使用的HCl体积为VS。天然淀粉作为空白对照,所用HCl体积为VB。丙酰基含量和取代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Pc和DS分别为丙酰基含量和取代度;m为样品质量,g;36.5、57和162分别为盐酸、丙酰基和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

1.3.3 淀粉的形态观察

淀粉颗粒的表面形貌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干燥的天然淀粉和丙酰化淀粉用导电胶带固定在圆形铝板上,并涂上一层薄薄的金箔,以避免成像过程中静电积聚。将镀金后的样品放在显微观察室中,对其观察并拍照。

1.3.4 红外光谱分析

将干燥的天然淀粉和丙酰化淀粉分别与KBr按1∶150(质量比)混合并压片1 min。在波长范围为4 000 cm-1~400 cm-1、分辨率为 4 cm-1条件下进行 32 次扫描,采集所得光谱即样品的光谱图。

1.3.5 X射线衍射分析

天然淀粉和丙酰化淀粉的X射线衍射谱图可通过X射线衍射仪分析获得。扫描范围为5°~45°、扫描速度为 2°/min。

1.3.6 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称取天然淀粉和丙酰化淀粉各10 mg于1.5 mL离心管中并加入0.5 mL二甲基亚砜,在85℃下水浴10 min使其充分溶解。然后将溶液全部转移到核磁管中,在25℃下进行32次扫描。

1.3.7 消化特性测定

称取天然淀粉和丙酰化淀粉各200 mg与300 μL唾液淀粉酶(60 μL α-淀粉酶溶解于 5 mL CH3COOHCH3COONa缓冲溶液,pH5.0)混合,在 37℃、100 r/min条件下搅拌反应5 min,模拟口腔消化;然后加入15 mL胃蛋白酶(胃蛋白酶溶解于0.02 moL/L HCl,浓度为1 mg/mL)持续反应30 min,模拟胃液消化;之后再加入15 mL 0.02 moL/L NaOH、25 mL CH3COOH-CH3COONa缓冲溶液和10mL复合酶(由2 400 μL中温α-淀粉酶、400 μL 葡萄糖淀粉酶组成,CH3COOH-CH3COONa缓冲溶液定容至200 mL)继续反应。在0、20、120min分别取1 mL水解液,煮沸10 min使酶灭活。在10 000 r/min、4℃条件下离心10 min,用葡萄糖试剂盒测定上清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计算RDS、SDS和RS含量公式如下。

式中:FG为游离葡萄糖含量,mg;G20和G120分别为水解20 min和120 min后的葡萄糖含量,mg;TS为样品的总淀粉含量,mg;0.9为淀粉与葡萄糖的转化率。

1.3.8 热稳定性分析

天然淀粉和丙酰化淀粉的热稳定性通过热重分析仪测定。称取5 mg样品放置在已去皮的铝盘上,在25℃~600℃、加热速度20℃/min、氮气加热速度30 mL/min程序下进行测定。

1.3.9 疏水性分析

天然淀粉和丙酰化淀粉在20 MPa压力作用下形成直径约1.5 cm的圆形压片,通过动态接触角测试仪测量接触角。在压片表面注入3 μL蒸馏水,形成的液滴不再扩散即可通过计算机软件确定接触角。

1.4 数据分析

所有试验均进行3次,结果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差。使用Origin 9.0和SPSS 18.0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丙酰化淀粉的丙酰含量和取代度

丙酰化淀粉的丙酰基含量和取代度见表1。

表1 丙酰化淀粉的丙酰基含量和取代度Table 1 The propionyl contents and degree of substitution of propionylated starch

如表1所示,丙酰基含量和取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酰基含量从22.36%增加到48.88%,取代度从0.81增加到2.67。这是由于高温加速了淀粉分子与丙酸酐的扩散速度,促使葡萄糖单元羟基不断与丙酸酐结合,导致取代度增大[13]。在丙酰化过程中,淀粉葡萄糖单元上的3个游离羟基被取代,因此理论上取代度最大值为3[5]。由于3种游离羟基的反应活性不同,与C2和C3上羟基相比,C6上的羟基更活泼,更容易丙酰化[14];丙酰化反应是不均一的,导致某些葡萄糖单元不能完全接触到丙酸酐[15],因此取代度小于3。

2.2 淀粉颗粒形态观察分析

天然淀粉及丙酰化淀粉的电镜图见图1。

图1 天然淀粉及丙酰化淀粉的电镜Fig.1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of native and propionylated starches

由图1可知,天然淀粉的表面光滑饱满,颗粒尺寸大小不一,大颗粒主要呈现为圆球形,一些小颗粒相互簇拥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的多边体。经过丙酰化处理,淀粉颗粒形态被破坏,并且随着取代度的增加,其被破坏程度加剧。PTS-1表面开始变得粗糙,这是由于丙酰基含量增加[11],进一步反应使得淀粉颗粒出现凹坑、聚集、破碎现象,PTS-3的淀粉颗粒完全被破坏。研究表明,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的减少和加热作用破坏了样品的结晶度,导致淀粉颗粒形态发生改变[8]。

2.3 淀粉颗粒结构分析

2.3.1 红外光谱分析

天然淀粉及丙酰化淀粉的红外光谱图见图2。

图2 天然淀粉及丙酰化淀粉的红外光谱Fig.2 Fourier Infrared spectroscopy of native and propionylated starch

由图2可知,天然淀粉表现出典型的多糖结构,即在3 416、2 932 cm-1和1 647 cm-1处存在吸收峰,分别代表淀粉分子的O-H拉伸振动、C-H不对称拉伸振动和水分子中O-H弯曲振动吸附[5]。与天然淀粉相比,丙酰化淀粉在2 984、1 740 cm-1出现新的吸收峰,分别归因于丙酰基的亚甲基(C-H)拉伸和酯羰基(C=O)的延伸,证明发生了丙酰化反应。此外,从图2可以观察到随着取代度的增大,丙酰基特征峰的强度也在增大,而在3 416 cm-1处的羟基峰值强度下降,这表明淀粉分子中的羟基逐渐被取代,使得分子间或内氢键减弱[16]。

2.3.2 晶体结构分析

天然淀粉及丙酰化淀粉的X射线衍射图见图3。

图3 天然淀粉及丙酰化淀粉的X射线衍射Fig.3 X-ray diffraction patterns of native and propionylated starches

淀粉颗粒具有独特的半结晶体系,由非结晶区和结晶区交替组成[17]。根据X射线衍射图中不同衍射峰的强度和位置,淀粉的结晶类型可分为A型、B型、C型和V型[1]。天然淀粉表现为典型的A型晶体结构,衍射峰在 15.23°、17.08°、17.96°和 23.17°左右,其中 17.08°和17.96°为未接受的双峰[8];与天然淀粉相比,丙酰化衍射峰的相对强度随着取代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相对结晶度也逐渐减小。当取代度增加到2.67时,其X射线图在20°附近显示典型的宽峰,说明丙酰化破坏了天然淀粉的有序结晶结构[15],这是因为丙酰基的引入会限制淀粉分子的活性,破坏天然淀粉分子链的规律性,从而削弱了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导致晶体结构被破坏[11],而在低 2θ 范围(6°~8°)内出现新的衍射峰则表明取代度为2.67的丙酰化淀粉有新的晶体结构产生,这与Xu等[18]的研究结果一致。Filippo等[5]的研究也提到酰化反应先发生在非结晶区域,然后继续发生在结晶度较高的区域。

2.3.3 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天然淀粉及丙酰化淀粉的核磁共振氢谱图见图4。

图4 天然淀粉及丙酰化淀粉的核磁共振氢谱Fig.4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hydrogen spectrum of native and propionylated starches

2.5 ppm和3.3 ppm处对应的化学信号分别是溶剂DMSO-d6和水分子的质子吸收峰[9]。由图4可知,位于5.50、5.40、4.58 ppm的化学信号分别代表淀粉中无水葡萄糖单位上C3、C2和C6的羟基质子峰,5.10 ppm、3.3 ppm~3.8 ppm 处的化学信号是 C1、C2~C6的质子峰。而在丙酰化淀粉光谱中,取代度为0.81时,在3.29 ppm~3.65 ppm范围内的信号显示,由于只有部分羟基参与了修饰,仍能观察到葡萄糖无水单元的峰特征,在5.44 ppm、4.58 ppm时,羟基的质子比与天然淀粉相似;DS为1.53和2.67时,无水葡萄糖单元中羟基的信号消失,质子的化学环境与天然淀粉完全不同且丙酰化淀粉在2.2 ppm和1.0 ppm处出现了新的质子吸收峰,分别是新引入的亚甲基和甲基,证明丙酰化是成功的[18],并且随着取代度的增加,甲基峰和亚甲基峰的强度增加。

2.4 消化特性分析

天然淀粉及丙酰化淀粉的消化特性见表2。

表2 天然淀粉及丙酰化淀粉的消化特性Table 2 Dige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ative and propionylated starches

由表2可知,天然淀粉的RDS、SDS、RS含量分别为70.37%、16.38%、13.25%。随着取代度的增加,丙酰化淀粉的RDS含量逐渐降低,RS含量逐渐增加,与天然淀粉相比,其RS含量分别提高了4.07%(PTS-1)、19.18%(PTS-2)、69.06%(PTS-3),表明高取代度的丙酰化淀粉对酶的抗性更强,这可能是因为丙酰基的引入导致空间位阻增加,延迟了酶与淀粉分子的接触[19]。

2.5 热稳定性分析

天然淀粉及丙酰化淀粉的热重分析图见图5。

图5 天然淀粉及丙酰化淀粉的热重分析Fig.5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of native and propionylated starches

热重分析常用来评价淀粉的热稳定性[20]。由图5可知,第一个阶段(30℃~125℃),天然淀粉(8.58%)和丙酰化淀粉(PTS-1:8.97%,PTS-2:3.71%,PTS-3:3.73%)的失重主要是由于水分蒸发[20]。对于天然淀粉,330℃~360℃观察到第二次失重,并将其归因于淀粉热分解[21]。而丙酰化淀粉在第二阶段出现了两个峰,分别是由羟基未被取代的天然淀粉分子(210℃~380℃)和丙酰化淀粉分子(390℃~430℃)的热分解形成,并且随着取代度的增加,第一个峰的强度减小,第二个峰强度增加。丙酰化淀粉比天然淀粉热稳定性更强,这主要是因为丙酰化后剩余的羟基数量更少[22]。

2.6 疏水性分析

天然淀粉及丙酰化淀粉的接触角测量图见图6。

图6 天然淀粉及丙酰化淀粉的接触角Fig.6 Contact angle of native and propionylated starches

接触角是测量液体在材料表面润湿性的重要参数[23]。由图6可知,当水滴加到天然淀粉压片表面时,立马吸水膨胀裂解,测得接触角为5.33°,说明天然淀粉亲水性很强。当取代度为0.83、1.54和2.73时,丙酰化淀粉的接触角分别为 75.97°、81.67°和 65.53°,结合红外光谱结果分析,表明在丙酰化反应中,疏水性酯羰基通过取代部分亲水性羟基而连接在淀粉分子上,从而导致接触角增加。此外,随着取代度的增加,接触角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这是因为当取代度为0.81和1.53时,丙酰基和羟基会形成分子内氢键,此时甲基和亚甲基在疏水界面的生成中起重要作用。而当取代度为2.67时,羰基化合物会和水分子形成分子间氢键,导致疏水性减小,因此这个样品的接触角小于取代度较低的样品[18]。

3 结论

本文以木薯淀粉为原料,丙酸酐为酯化剂,对甲基苯磺酸为催化剂,反应温度为变量制备了取代度分别为0.81、1.53、2.67的丙酰化木薯淀粉,同时对这些淀粉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显示,经过丙酰化反应,FTIR中1 746 cm-1处出现的酯羰基及1HNMR中1.0 ppm和2.2 ppm处出现的甲基和亚甲基吸收峰,证实了淀粉分子上成功引入丙酰基,且随着取代度的增大,丙酰基的特征峰强度增强。另外,位于3 416 cm-1处的葡萄糖单元上的羟基峰减弱,表明了羟基被丙酰基取代,分子间或内氢键相互作用减弱,从而导致淀粉热稳定性和疏水性的提高。XRD的结果显示,木薯淀粉的结晶类型为A型,经过丙酰化反应,随着取代度的增大,结晶度逐渐减小,A型晶体结构也逐渐被破坏。从SEM中也观察到随着DS的增大,淀粉颗粒表面变得粗糙并出现破碎现象。此外,淀粉经丙酰化处理后,抗消化特性显著增强。以上结果说明此方案设计合理,可以准确评价丙酰化淀粉的有效性,不仅为将来开发新型变性淀粉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淀粉的应用提供了充分的参数和新途径。

猜你喜欢
羟基甲基葡萄糖
UIO-66热解ZrO2负载CoMoS对4-甲基酚的加氢脱氧性能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甲基芳烃液相氧化反应活性分析
羟基磷石膏晶须制备及有机改性的研究
医生手术后“豪饮”葡萄糖注射液 一般人能喝吗
珊瑚羟基磷灰石表面改性的工艺
糖尿病患者能吃氨基葡萄糖吗
超/亚临界水中还原糖分解特性
选择离子气质联用法同时测定食醋中2-甲基咪唑和4-甲基咪唑
羟基化合物比较与例题剖析
酸碱中和滴定知识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