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探究

2022-11-01 01:38杨丽霞
物流技术 2022年9期
关键词:宜昌枢纽港口

江 华,杜 晨,杨丽霞,马 洲,张 天

(宜昌市物流业发展中心,湖北 宜昌 443000)

0 引言

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是以港口物流枢纽为核心,整合城市优势物流资源,畅通城市内外物流通道,高效串接城市一二三产业,汇聚区域乃至全国、全球资源要素,以港口物流为牵引,通过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融合,推动城市经济规模扩张的新载体。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科学判断和重要战略选择。作为长江经济带关键节点城市,“大国重器”三峡大坝所在地,宜昌肩挑长三角地区和成渝双城经济圈两大世界级城市群。同时,宜昌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承载城市,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雄厚的产业基础、不断提升的物流枢纽地位,均为宜昌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1 宜昌具备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的基本条件

1.1 从物流产业规模上看

2021年宜昌现代物流产业实现量质双升。全市社会物流总额12 055.91亿元,同比增长33.72%。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13.98%。全市港口吞吐量1.15亿t,同比增长41.33%,集装箱吞吐量15.14万TEU,同比上升20.6%;水路货运量7 789万t,同比增长42.1%,水路货运周转量553.8亿t·km,同比增长42%。

1.2 从港口物流枢纽地位上看

宜昌扼守长江三峡大坝、地处沿江和二连浩特至北部湾等国家物流大通道交汇点,有串接长江中上游,衔接南北方的区位优势。宜昌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作为湖北省唯一、中部地区5个枢纽之一入列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创建了全国优秀物流园区、全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成全省首家物流公共智慧物流平台。

1.3 从物流特色业态来看

宜昌依托特色鲜明的多式联运业务,以白洋和茅坪双港为主体的大分流、小转运水铁公多式联运被评为国家示范项目。商品车、集装箱翻坝转运、滚装甩挂、冷链物流、保税物流、国际物流、电商物流、快递物流发展迅速。

2 宜昌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的重要意义

2.1 有利于宜昌深度参与建设“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宜昌扼守三峡通道要冲,是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具有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良好基础和比较优势。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求宜昌顺应趋势,主动作为,通过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融入国际国内物流大通道,高效衔接“一带一路”国际经济走廊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成为“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样板城市。

2.2 有利于宜昌融入国家骨干物流枢纽网络体系,发展枢纽经济

《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布局确定了127个城市212个国家物流枢纽。2019年宜昌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成为全国首批23个国家物流枢纽之一,意味着宜昌在国家骨干物流网络中的战略地位得到官方确认,为多方合作奠定了基础,提升了城市知名度,为宜昌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提供了国家平台。新技术在物流领域广泛应用的新形势下,要求宜昌准确把握科技革命和物流转型发展的交汇性机遇,强化港口物流枢纽平台和物流网络组织联动功能,积极培育要素聚集、产业融合、规模扩张的物流枢纽经济新范式,为宜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新增量。

2.3 有利于宜昌从根源上解决长江三峡“肠梗阻”,提升物流枢纽地位

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将进一步加快宜昌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实质性带动内河水运货物通过宜昌进行集散中转,实现由交通枢纽向多式联运枢纽和物流组织枢纽升级,从根源上解决长江三峡“肠梗阻”问题。建设港口型物流枢纽城市还将带动港口物流、港口集疏运、外贸通关、保税物流、信息化等相关业务发展,促进宜昌融入长江经济带多式联运网络,加快宜昌参与国际物流市场竞争,将宜昌由货物通过型物流节点变成物流组织型枢纽,提升宜昌在长江经济带沿线的物流位势。

2.4 有利于促进宜昌临港产业发展,打造有国内竞争力的临港产业集群

多式联运是宜昌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的核心服务系统。高效低成本的多式联运物流服务网络,不仅让坝上坝下物流园、产业园成为宜昌临港产业布局和规模扩张的最佳选址,而且可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要素资源,解决宜昌因三峡大坝形成的要素分割市场,带动宜昌快速打造有国内竞争力的临港产业集群。

3 宜昌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港口集疏运体系存在功能性短板

港口方面,秭归港集装箱作业区存在严重障碍,港前航道清理任务重。航道方面,荆江航道有5个堵点,其中3个在宜昌,枯水期宜昌段水深3.2m左右,最高只可通行3 000t级船舶。铁路方面,境内具备铁路货运干线通道功能的只有焦柳线,既要保客运,也要保煤炭货运,加上复线改造工程,运力紧张,宜昌通过铁路融入全国多式联运网络的短板依然存在。公路方面,高速公路南北运行不畅通,国省干道标准不高。航空方面,宜昌三峡机场基础条件虽好,但主要采取客机腹仓带货方式,无专门的货运航线。

3.2 多式联运组织中心发展能力不强

宜昌现有港口物流业态主要是传统装卸运输方式,要素聚集不够、产业融合不紧、规模发展小、网络体系不全,附加值低。如:宜昌商品车多式联运局限于单一运输环节,汽车交易、加工环节都没有在宜昌进行,增值价值没有形成。多式联运线路量小且频率不高,品牌效应差,吸引力不强,附加值低。港口枢纽经济新范式仅处于起步期,十四五及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推进宜昌港口由装卸中心向多式联运组织中心转型任务繁重。

3.3 港口冷链仓储等专业化设施欠缺

宜昌沿江8大港口后方有配套物流园区的仅2个(白洋、茅坪),其中茅坪港没有建设专用堆场的洋港虽具备港口硬件条件,但缺乏专业工作人员对冷藏箱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宜昌沿江农产品外贸企业均是陆运到外地集并到日韩等国,迫切希望宜昌本地水运能提供该服务来降低物流成本。

3.4 翻坝物流运营成本过高影响发展

由于翻坝高速公路计费方式由计重收费改为按轴收费,空箱重箱一个价,造成过坝集装箱公路短驳成本高出500多元。紫云地方铁路开通运营后,与白洋港具备铁水联运的良好条件和硬件基础,但因收费过高,每吨公里收费高于公路运价,导致目前水铁联运业务量非常少。

4 宜昌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的对策建议

立足宜昌实际,着力解决“通”的问题,做好“江”的文章。围绕“三张牌”即:长江经济带发展+港口型枢纽城市建设+国家拉动内需,将宜昌建成现代化多式联运枢纽,切实缓解三峡过坝运输“瓶颈”,培育物流枢纽经济新动能。

4.1 明确“一二三”空间布局

宜昌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要以中心城区为主体,联动黄金水道上下游秭归、宜都和枝江优势发展区域,构建“一带两轴三片区”空间布局,进一步畅通国际国内多式联运通道,吸附全球要素资源,助力宜昌抢占“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先机。

“一带”即沿长江黄金水道宜昌段形成的综合物流主通道,打造物流产业集聚带,形成“一江两岸”物流与产业联运发展格局。

“两轴”即焦柳轴和汉宜轴。焦柳物流发展轴主要依托南北向的焦柳线和呼北高速,呼南高铁;汉宜轴主要依托东西向的宜万线、沪渝高速等,打造物流经济通道。

“三片区”即中心城市的国际与城市物流集聚区;西部山区的农产品特色区和冷链物流区;东部平原区主要为化工、制造等生产性物流聚集区。

4.2 着力构建“米”字型城市对外物流通道

4.2.1 畅通沿江物流大通道(米字型的“一”)。发挥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正向外延作用,加快长江中游航道645工程进度,解决长江宜昌段卡脖子问题。通过坝上坝下统一的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实现与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物流干线组织、多式联运和区域集聚分拨辐射等功能。强化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物流通道高效连接,并通过上海港、宁波港等沿海港口与海上丝绸之路联通,通过重庆港等上游沿江港口与陆海新通道联通。

4.2.2 联通“一带一路”物流大通道(米字型的“\”)。加快推进宜昌至十堰铁路建设,加强与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联系。加快宜昌至常德铁路、宜昌至岳阳高速建设,加快与福建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联系。宜昌通过构建连接“一带一路”两大核心区的黄金枢纽,打造两者间互联互通的重要节点。

4.2.3 贯通二连浩特至湛江物流大通道(米字型的“|”)。提升焦柳铁路等级,加快推进呼南高铁宜昌段、宜昌至襄阳高铁建设,持续释放焦柳铁路运能;加快建设宜昌至慈利高速公路,打通宜昌南下的高速公路物流大通道。

4.2.4 打通济昆物流大通道(米字型的“丿”)。重点推进郑万铁路宜昌段、宜昌至巴东高速公路建设,加强和西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物流交流。东北向积极对接中原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西南向对接黔中城市群、滇中城市群。

4.3 优化城市内部“干线网+联运网”

4.3.1 完善宜昌市域物流快速干线网。以沿江港口为核心,充分发挥黄金水道优势,加快形成白洋、茅坪、云池、枝城、峡口、红花套、姚家港、七星台等港口联动发展格局,服务临港工业和腹地经济发展。以国家干线铁路、三峡翻坝铁路为重点,突出客运专线、区际干线建设,完善地方支线铁路交通,重点加快宜昌至郑万铁路联络线、三峡翻坝铁路、当阳至远安货运铁路建设,研究实施宜昌东至晓溪塔既有铁路改造,形成衔接顺畅的铁路网络。以建成国家高速路,畅通翻坝转运路,打通省际开放路为重点,加快优化宜昌高速公路网络结构,重点加快宜张高速渔洋关至鄂湘界段、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宜来高速、沪蓉高速宜昌横向联络线等高速公路建设,形成“环线+放射线”的高速公路网。加快宜都红花套长江大桥、枝江百里洲长江大桥和宜昌轨道三号线过江隧道等桥隧建设。

4.3.2 构建翻坝物流联运网。加快构建以长江三峡干流航道为主,铁路、公路为辅,管道运输为补充的“两坝、两翼、两港”翻坝物流联运网络,推动坝上坝下物流枢纽联动发展,优化“大分流,小转运”的多式联运格局。充分挖掘三峡两坝既有船闸潜力,加快两坝间航道整治工程,提升两坝过闸能力。加快三峡翻坝江北高速、江南翻坝铁路建设,形成江北和江南两翼格局。完善翻坝中转港布局,重点加快白洋二期、云池三期、茅坪三期等项目建设,形成坝上、坝下转运港口集群。适应油品运输需求,重点实施南岸茅坪至红花套成品油管道工程,建成“茅坪-红花套”管道与水运联运体系,保障油品运输安全。

4.4 建设十大多式联运中转中心

4.4.1 “一主”——以火车东站至白洋港为核心区。主要建设四大中转中心。

粮油食品中转中心:主要布局在现白洋港后方的物流园区,目前业务已经开展,需要进一步配套建设仓储、作业、管理及相关设施。

特色农产品中转中心:主要农产品包括各类水果、香菇、木耳、山珍、魔芋、核桃、中药材等周边山区特色农产品,依托电子商务外销,主要布局在核心区的白洋物流园、综保区电商园区。

冷链物流中转中心:紧紧抓住当前中央加大冷链设施补短板机遇,在全市域范围全面布局之外,加快推进核心区大规模冷链设施建设,做好冷鲜水产品、时令果蔬、肉品蛋类及电商、航空冷链运输作业。

木材棉花中转中心:木材主要是吸引中欧班列进口木材至宜昌分拨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来自美洲、非洲进口木材海进江至宜中转。棉花主要是中转新疆的棉花。

4.4.2 “三副”——上游片区的茅坪、太平溪区域;江南片区的点军火车南站、红花套、枝城;下游片区的姚家港、枝江火车站、七星台,主要建设六大中转中心。

一是上游片区茅坪、太平溪区域。商品汽车中转中心:长江上游的重庆和下游的上海、武汉是中国汽车产业三大重镇,产能巨大,消费市场广阔。长江商品车滚装船运输规模越来越大,由于三峡大坝阻隔,需要在宜昌开展商品车翻坝。因此,在上游的茅坪港区和江南片区的红花套建设商品车中转中心。

甩挂运输中转中心:利用秭归汽车滚装船运输,建设秭归甩挂运输中转中心,降低物流成本。

二是江南片区点军火车南站、红花套、枝城。能源产品中转中心:利用大坝这一特殊要素,对煤炭、石油制品等燃气能源进行中转,形成能源产品中转中心。

建筑材料中转中心:启用点军火车南站的运能,把城区的钢材向火车南站转移,实行火车南站和红花套港的联合运输。城区及周边县市需要的磁砖、洁具,需求量大,适合铁路运输,可安排在南站周边园区作业。

三是下游片区姚家港、枝江火车站、七星台。化工产品中转中心:依托姚家港目前的港口、紫姚铁路和物流园区及枝江火车站周边区域,建设化工产品中转中心。

矿山产品中转中心:可在宜昌中转的矿山产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本地产品,主要是磷矿石、石墨、重晶石等;另一类是中转产品,如叶腊石。以这两类产品为依托,建设矿山产品中转中心。

4.4.3 “一补”——田家河作为补充功能区。适时补充一主三副10大中转中心建设。

4.5 打造长江三峡货运物流组织中心

4.5.1 构建辐射中西部、连接全球的多式联运一体化服务网络。以长江三峡枢纽“大分流、小转运”水铁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为牵引,依托重点企业统一整合水陆运输,构建“翻坝+转运”多式联运服务网络。加大与天津、上海、广州、西安、郑州、济南沿海及重要经济中心多式联运协动,构建高效联通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关中、中原等地区的多式联运服务网络。依托内陆港布局,强化与武汉、重庆、乌鲁木齐等地多式联运服务联动。创新铁水、公水等联运模式,重点畅通与重庆、钦州等沿江沿海港口之间的物流服务网络,构建多式联运一体化服务网络。

4.5.2 借助国家铁路大动脉,畅通陆海新通道,助力宜昌港口型国家枢纽建设。以白洋沙湾站为依托,规划建设宜昌铁路口岸。以提升宜昌东站集装箱中心站编组、装车作业能力为重点,统筹南站、北站、当阳、枝江、白洋、枝城站铁路物流布局和分工协作,推进铁路专线、高等级公路进港口作业区、进重点产业园区,建设国际铁路陆港。依托焦柳铁路和呼南高铁,争取焦柳线宜昌-怀化段纳入国家物流通道规划,以利宜昌枢纽对接广西南宁枢纽和北部湾港,进入东南亚市场;依托沿江货运班列和宜汉欧班列,接入中欧国际大通道和西部陆海新通道。

4.5.3 提升港口物流智慧水平。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北斗定位等新技术,与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合作,深度介入长江中上游过坝船舶的运输调度组织。从起运开始将货物品类、船舶信息、停靠港、目的地、船期等信息传递至信息平台,提前对船舶过坝运输进行调度组织,有序引导适宜翻坝运输货物利用上下游枢纽港开展翻坝物流业务运作。积极对接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等主要港口班轮船期,加强与海关通关系统对接,为国际联运货物提供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将宜昌打造成长江翻坝航运中心。推进与上海航运交易所合作,在航运交易等方面进行业务复制,谋划建设上海航运交易所分中心和长江中上游航运交易所。

4.6 融合产业发展培育港口新业务

4.6.1 形成“翻坝”物流运作新模式。加强黄金水道与沿江铁路、公路的衔接协作,引导与协调过闸直航运输、“翻坝”运输和水陆联运等物流组织方式按照市场规则进行分工,发挥组合效应,结合产业布局,重点推进坝上坝下水陆联运发展。三峡大坝下游重点以宜昌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白洋物流园区为载体,承载长江下游货物水陆转运,依托铁路、公路开展面向上游的干线运输和辐射周边的区域分拨。三峡大坝上游以宜昌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秭归翻坝物流产业园区为载体,重点以重庆等上游地区汽车等制造业物流为突破口,联动下游武汉、湖南等地区及周边区域,开展“水转陆”干线运输和区域分拨配送。坝上坝下协同作业,依托腹地物流网络运作条件,产生时间、效率和成本竞争优势,形成基于市场运作机制的“翻坝”物流运作新模式。

4.6.2 提升港口物流产业链增值价值。结合三峡过坝货物特点,推动加工产业前移,依托茅坪港、白洋港、红花套港等主要港口后方产业园区,对具有较高附加值的翻坝货物开展精深加工或组装加工后,再经由坝下、坝上港口转为水路运输,实现货物“驻留”增值,为宜昌翻坝物流发展和产业链延伸提供新空间。推动大宗物资“散改集”,通过集装箱二次装船,获得优先过坝,缩短过坝时间。探索通过提高坝上坝下双向物流服务组织化程度,用枢纽间“干线+干线”、区域内“干线+分拨”的水陆联运,替代传统的水陆水“翻坝”物流组织方式,将通过性的“过坝”需求转化为坝区原生性“始发终到”需求,从根源上缓解三峡通道能力紧张,解决长江水运通道“梗阻”问题。

4.7 提升宜昌港口型物流枢纽城市国际功能

4.7.1 优化整合城市国际物流资源。进一步完善宜昌综合保税区、三峡保税物流中心(B型)、云池港水运口岸、三峡机场航空口岸等功能,支撑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宜昌片区建设发展,强化区内国际物流功能,为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发展提供运作平台。发挥枝城港、姚家港、白洋港等港口后方产业集中度高、产品出口量大优势,加快布局保税库和冷链库,设置宜昌水运口岸多分支港区,促进外贸货物在相关港区直接办理进出口业务,形成“一口岸多港区”联动发展态势。

4.7.2 提升拓展国际物流业务能力范围。依托宜昌水运口岸,进一步推进进口肉类、水果、粮食等指定口岸建设,完善口岸功能,依托保税物流中心和综合保税区,扩大水果、肉类进口,面向中西部地区辐射,打造长江中上游进口粮食、肉类、水果等物流和集散交易中心,吸引粮食加工等企业入驻。以枝城港、姚家港等港口后方精细化工产业和化肥等拳头产品为突破口,加快延伸国际贸易服务链和供应链,开展化肥的分装、通关、国际物流组织和贸易结算业务,促进相关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依托航空物流枢纽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跨境电商业务发展。引导宜新欧健康发展,联动汉欧、蓉欧、渝新欧,加快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运作体系。

5 结语

宏图已经绘就,目标触手可及。宜昌将努力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融入国家战略,持续发挥优势,拓展物流服务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打造“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样板城市,为宜昌“十四五”经济发展培育新机遇、开好新局面。

猜你喜欢
宜昌枢纽港口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威海港口》
济南、青岛物流枢纽成功入选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港口上的笑脸
枢纽偏好型产业
湖北宜昌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中国枢纽集装箱码头多式联运吞吐量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