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022-11-01 03:54李君如
人民论坛 2022年18期
关键词:世界观方法论马克思主义

李君如

“全党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这是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重要思想,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身体力行的重要思想。因此,我们可以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本人和党中央的生动实践,来深化认识这一重要思想。

两次学习,一个坚守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由此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光辉。

以党的十八大为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与此同时,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需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去解决;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及其提出的新问题,国内经济呈现的新常态和经济结构调整提出的新问题等,也需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去解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中央政治局加大了集体学习的力度。从2012年11月17日到2017年9月29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进行了43次集体学习;从2017年10月27日到2022年6月17日,十九届中央政治局进行了40次集体学习。令人瞩目的是,2013年12月3日和 2015年1月23日的两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题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先后学习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说:“安排这两次学习,目的是推动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更全面、更完整的了解。”

这两次集体学习,体现了一个“坚守”:坚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这两次集体学习的时候,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

在这两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学习和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主要有:

一是关于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原理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认识论原则。在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学习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不能脱离这个基点。既要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每个阶段呈现出来的新特点。”“准确把握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使主观世界更好符合客观实际,按照实际决定工作方针,这是我们必须牢牢记住的工作方法。”

二是关于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原理。在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辩证唯物主义并不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而是认为这种反作用有时是十分巨大的。我们党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第一位,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就是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辩证法。我们必须毫不放松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建设、意识形态工作,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三是关于认识与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在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我们推进各项工作,要靠实践出真知。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对经过反复实践和比较得出的正确理论,要坚定不移坚持。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四是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在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我们党现阶段提出和实施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正确,就是因为它们都是以我国现时代的社会存在为基础的。”

五是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在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完善上层建筑。”“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态度。”

六是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在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学习和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唯有如此改革才能大有作为。”

七是关于事物矛盾运动的原理。在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对待矛盾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直面矛盾,并运用矛盾相辅相成的特性,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事物发展。我们强调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出化解产能过剩,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等,都是针对一些牵动面广、耦合性强的深层次矛盾的。”

八是关于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在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当前,我国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十分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反对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看形势做工作不能盲人摸象、坐井观天、揠苗助长、削足适履、画蛇添足。要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规律,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

九是关于两点论和重点论辩证关系的观点和方法。在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些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就是为了坚持和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所强调的:“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到今天,170年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仍然是完全正确的。我们要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性、历史性及其相关规律,关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规律,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特别是他主持中央政治局两次集体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强调的这些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观点、方法,就是贯穿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全部实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掌握精髓,守正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中处理复杂矛盾时,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问题上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强调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二是强调要守正创新,坚持在实践创新中推进理论创新。这也是我们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时,必须注意到的两个重要特点。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而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特点。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我们在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时,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好习近平总书记鲜明的人民立场和始终坚持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民主集中、独立自主以及辩证方法。

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具有“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诚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这是尊重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

实事求是。习近平总书记来自基层,最懂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过,最懂得“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懂得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

民主集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各级领导岗位上担任过领导职务,最懂得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的道理,懂得领导班子内部的民主和团结是做好工作的保证。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批示要重温毛泽东同志的《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是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所作结论的一部分,其核心思想是要坚持领导班子的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是闪耀着马克思主义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的重要文献。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了《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加强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建设的通知》。重温这篇经典著作,对于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方法建设和领导能力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独立自主。习近平总书记经历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风风雨雨,最懂得独立自主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独立自主是我们党从实际出发、依靠党和人民力量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必然结论。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辩证方法。习近平总书记从地方到中央处理过一系列复杂矛盾,最懂得社会的复杂性、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和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学习贯彻党的文件时,“要防止一知半解、断章取义、生搬硬套,要弄清楚整体政策安排与某一具体政策的关系、系统政策链条与某一政策环节的关系、政策顶层设计与政策分层对接的关系、政策统一性与政策差异性的关系、长期性政策与阶段性政策的关系,既不能以局部代替整体、又不能以整体代替局部,既不能以灵活性损害原则性、又不能以原则性束缚灵活性。”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坚持在实践创新中推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能够不断与时俱进的内在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总结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时,明确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来自于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

一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一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反复告诉我们: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能够既坚定不移“守正”,又能够与时俱进“创新”的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就是要始终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

提升能力、增长才干

在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时,还要注意到,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国家治理能力包括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转化为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思维能力,增长做好各方面工作的才干和本领。

我们都知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这里讲的“能”“好”“行”,都具有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鲜明特点。无论是一个党、一项制度,还是一种主义,能不能、好不好、行不行都不仅取决于党、制度、主义本身,还取决于和它们相联系的“人”和“人的能力”。在历史上,如果“人”或“人的能力”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党会褪色变质,制度会成为一纸空文,主义会被修正,再好的党、制度、主义都难以发挥它们自身的优势或优越性。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党的能力建设。

重视党的能力建设,首先要重视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防范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建设,在党的自我革命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更是党长期执政的实践所要求的。中国共产党作为要在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要“执政”就要有强大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要“长期执政”就要有坚固的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为此,就要有党的自我革命胆识和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说过:“全党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加强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防范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建设,就是要加强国家治理能力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关系时明确说过:“要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只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尽快把我们各级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本领都提高起来,尽快把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来,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更加有效运转。”

重视和加强党的能力建设,最重要的,是要重视和加强全党和各级领导干部的思维能力建设。有了成熟的思维能力,就能够在各种复杂形势和局面下,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防范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以及国家治理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及其立场、观点、丰富转化为全党和各级领导干部的能力时,对于加强哪些思维能力、怎样加强思维能力建设,有大量重要的论述。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就已经提出:“学习是进步的阶梯。干部要勤于学、敏于思,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正确判断形势,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在2017年10月18日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和25日举行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大思维”基础上增加了“法治思维”,强调指出:“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全党同志一定要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更好把握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更好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这一重要经验的时候,再次强调指出:“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增强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入调查研究,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衔接,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2019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又在原来强调的五大思维中增加了“历史思维”,指出:“领导干部要加强理论修养,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贯穿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不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注意到,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十分重视要掌握贯穿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尤其重视要提高体现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六大思维”即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

战略思维。唯物辩证法强调要用客观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正确的战略判断和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战略思维,早在2013年1月28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就已经提出要“加强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时候,明确提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书写改革开放历史新篇章。”总书记多次强调:“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领导干部要善于进行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正确的战略需要正确的策略来落实。策略是在战略指导下为战略服务的。战略和策略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

历史思维。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发展是以过程存在的,要正确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就要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即历史。中华民族历来就有“以史为鉴”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并多次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在建党100周年到来之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决定,强调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为了增加历史自信、增进团结统一、增强斗争精神。”

辩证思维。唯物辩证法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最根本的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必须尊重辩证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按照唯物辩证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避免工作上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时候,就已经明确指出:“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

创新思维。唯物辩证法认为,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创新思维,深刻指出:“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针对我国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及全球经济竞争的现实态势,明确指出:“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法治思维。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不能混为一谈。同时,唯物辩证法认为法律体现的人的意志归根到底还是要受制约于人的物质生活条件,依法治国也是社会发展规律对执政者提出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把提高法治思维能力作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方面提出来,而且强调“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这对于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和法治思维,增强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和能力,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底线思维。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会出现多重发展的可能性,要准备出现最坏的可能性,争取最好的可能性。习近平总书记把这种思维称为“底线思维”。2013年初总书记就已经提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在2013年7月25日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切实做好工作”。2014年4月25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必须清醒地看到,新形势下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增多,特别是各种威胁和挑战联动效应明显。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强化底线思维,有效防范、管理、处理国家安全风险,有力应对、处置、化解社会安定挑战。”守住底线,化解风险,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和各级干部的明确要求。党的十九大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为“三大攻坚战”之首。党的十九大后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2019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上强调:“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总书记就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重大风险作出深刻分析、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显而易见,提高全党各级领导干部这“六大思维能力”,不仅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这一原则深化了具体化了,而且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世界观和方法论问题上的一大特点。

锤炼作风,重在践行

在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时,更要注意到,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全党和各级领导干部的能力,而且还努力使之成为全党和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并且自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为全党作出了光辉的榜样。

党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和思想路线的体现。重视党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建设,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深谙毛泽东思想精华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并指出:“什么是优良作风?优良作风就是我们党历来坚持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等作风。”“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党必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党的作风建设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作风建设一丝都不能放松、一刻都不能停顿。”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强调要继承党重视作风建设这一光荣传统,还以雷厉风行之势正风肃纪,纠正党内一段时期以来盛行的“四风”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中央政治局就通过了《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拉开了向“四风”开战的帷幕。接着,从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全党分两批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集中整治“四风”问题。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告诫全党:“‘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进入新时代这10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刀刃向内,刮骨疗毒,扭转“四风”,取消特殊化。这10年,在同“四风”斗争中立案审查的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近400人、厅局级干部2.2万人、县处级干部17万余人、乡科级干部61.6万人,查处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力问题、“四风”问题62.65万起。与此同时,从上到下规范了干部住房面积、办公用房面积和配车、配秘书等制度。

值得提出的是,在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加强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建设的进程中,以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全党作出了光辉榜样。

一是践行实事求是作风,加强对地方和基层的调查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大了调查研究的力度,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走遍了全国各地。党的十八大一结束就轻车简从,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和广东其他地方视察调研。在领导全党打响脱贫攻坚战之初,总书记从河北阜平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在贫困山区实地调查研究中形成了“精准脱贫”的新思路;此后,总书记一次又一次深入贫困地区进行实地调研,提出深度脱贫等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党的十九大描绘了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要完成大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就必须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调研、经常调研,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全面了解情况,深入研究问题,把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强调在调查研究中“要实事求是,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特别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在调查研究中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一得自矜、以偏概全,草率地下结论、做判断。”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设法治国家等重大决策和“十三五”规划、“十四五”规划以及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战略,都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深入的调查研究中形成的。

二是践行密切联系群众作风,加强一般和个别相结合的具体指导。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强调同主观主义的和官僚主义的领导方法相对立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领导方法”有两个方法:“一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二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为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深入地方和基层调查研究实现这些战略目标的具体举措,而且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对地方和基层进行面对面的具体指导。我们注意到,在迎接党的二十大进程中,新华社和人民日报以及各地党报发表的新时代十年成就的新闻报道中,都有习近平总书记对各地进行具体指导的生动实例。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根据信息化和网络化大发展的时代特点,在制定“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筹备党的二十大的时候,直接从网上听取人民群众的声音。可以说,对地方和基层实行面对面的具体领导,是习近平总书记践行密切联系群众作风,加强一般和个别相结合的具体指导的一个重要特点。

三是践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加强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要“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增强党组织战斗力、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有效武器。”但是,“现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利器’在很多地方变成了‘钝器’,锈迹斑斑,对问题触及不到、触及不深,就像鸡毛掸子打屁股不痛不痒,有的甚至把自我批评变成了自我表扬,相互批评变成了相互吹捧。这次教育实践活动,要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上好好下一番功夫。”为了真刀真枪地开展党内各级领导班子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习近平总书记重点抓领导班子的民主生活会。而且,中央政治局在民主生活会上作出表率,进行触及思想和灵魂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从此以后,中央政治局每年都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也越来越健全。

综上所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努力学习领会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自觉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致力于加强党的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创新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猜你喜欢
世界观方法论马克思主义
佛阁:米拉日巴、诗与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建构
世界观(二)
马克思主义在陕西的早期传播
A Literature Review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浅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构建
重读《夜读偶记》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小镇“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