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光环下的女性身份
——研究科幻小说《火星的女宇航员》中的女主人公的伦理身份

2022-11-01 03:56◎李
今古文创 2022年41期
关键词:尼尔宇航员伦理

◎李 柯

(宁夏大学 宁夏 银川 750021)

传统科幻小说主要是以科学常识为基础描写大量离奇的情节,如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凡尔纳三部曲》。直到20世纪上半叶之后,科幻小说开始成熟,可以被称为“软科幻”或者现代科幻小说。最主要的原因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这也使人们认真思考科技对社会及人类的影响。而反映社会变化的文学则要对科技时代下的社会做出记录。因此,现代科幻小说的形式和体裁也越来越丰富,不只是单纯的奇异生物和太空旅行等,或者是依靠科学逻辑预测未来。而是正如达科·苏文说的是“科幻小说是在现实基础上的反思”。

随着21世纪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反映现代科技与社会和人类关系的科幻小说也逐渐确立了在文学界的主流地位。作为评选年度最佳科幻小说的雨果奖由刘慈欣著的《三体》获得2015年最佳长篇小说之后,已经被女性作家蝉联5年。而且,作为《火星的女宇航员》的作者玛丽·罗比尼特·科瓦尔截至目前也获得4次雨果奖。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19届雨果奖中涵盖了种族与性别的议题。《火星的女宇航员》这部短篇小说是在2012年第一次以音频形式出版,于2013年9月在Tor.com上以作者首选文本的印刷格式出版,并于2014年被评为雨果奖最佳短篇小说。小说讲述的是63岁的女宇航员艾尔玛获得可以重返太空的宝贵机会,但因考虑其丈夫的身体情况,陷入两难的抉择。

一、作者和小说《火星的女宇航员》的介绍

玛丽·罗比尼特·科瓦尔(Mary Robinette Kowal)出生于1969,是美国当代的科幻女作家之一,2019年起担任美国科幻奇幻作家协会的轮值主席。截至目前她共获得3次雨果奖,分别是2011年的最佳短篇小说《就因为丢了一枚马掌钉》、2014年最佳短篇小说《火星的女宇航员》()和2019年最佳长篇小说《计算之星》()。她凭借其作品《计算之星》荣获2019年星云奖、轨迹奖和雨果奖的最佳长篇小说奖,一炮而红。科瓦尔在2019年雨果颁奖典礼发表感言时,表达了自己对女性、少数群体和身患残疾人的关注,指出全球有超过500人登上过太空,其中只有64人是女性,所以她在写作时喜欢找寻这些人的身影。她明白她们也在现场,只是在叙述时被抹去了,而相比过去人们关注的,他们的故事会更有趣。《女宇航员》这部短篇小说的故事背景是,地球遭遇一颗猎户星座撞击之后,已经无法再供人类长期生存,包括女主人公艾尔玛在内的第一批宇航员带着人类的期望前往火星寻找新的栖息地。在地球被撞击的30余年之后,一大批人类已经移居到火星上生活。此时的艾尔玛虽然已经是一位63岁的老人,但她仍然很向往再次去探索宇宙。作为一名宇航员,她每天接受着医生的例行检查,虽然身体状况很好,但却没有任何工作可做。她的丈夫那撒尼尔患有严重的疾病,只有依靠助行架才可以艰难行走,这也使他感到很自卑,但他作为一名航天程序员,每天会有组织派给的工作。一天,每天只是例行接受检查而无事可做的艾尔玛突然收到组织的通知,有一项航天任务,很需要她,而且只能是她。这当然是她梦寐以求的事情——可以去太空。但是她考虑到丈夫的身体状况之后,开始陷入两难境地。

二、艾尔玛的伦理困境

作为一位现代女性,艾尔玛·沃克具有多重伦理身份。她不仅是一位妻子,也是一名非常出色的宇航员,现在更是一位老年人。另外,她还有自己想扮演但没有实现的母亲角色。年轻时候的艾尔玛为了宇航员的梦想,与丈夫商量决定不要小孩。而现在,63岁的艾尔玛虽然由于年龄制约着她的宇航员身份,但是当有机会可以重返太空时,即使考虑到照顾丈夫的义务与责任,从而陷入伦理两难,但是最终她还是让妻子的身份妥协于宇航员的身份。小说《女宇航员》主要刻画63岁的艾尔玛突然得知自己可以重返太空的前后心理状态。本文不讨论艾尔玛再次登上太空的原因,而是通过分析小说如何通过第一人称女主人公的视角运用心理描写的方式,让读者真切感受到艾尔玛的几重伦理身份是如何相互制约,以及最终为了重返太空而做出的牺牲与选择。

(一)艾尔玛的社会身份

艾尔玛主要的社会身份是一名宇航员,这个身份主导着她全部的社会活动。在火星上,艾尔玛在得知太空站的谢尔顿要找她见面后,猜想道“我想不出他想要如今的我干什么(11) 。”她明白已经63岁的她已经不可能再有机会进入太空。“现在,是第一次太空旅行30年之后,我只是一个老妇人,矮小的身材证明我来自地球( 12) 。”这是艾尔玛来到与谢尔顿见面的店里注意到有五个孩子的一组家庭,其中一个小女孩正埋头阅读一本有关太空的书籍。她细细地打量他们,可是他们却没有认出艾尔玛,她曾经可是媒体和观众的焦点人物。艾尔玛取笑自己现在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妇人,可以看出她对目前的自己的不满。“我点了炸鱼薯片因为它是菜单上的首个菜名( 12) 。”这是艾尔玛在点餐后的心理活动,因为她急切地想知道谢尔顿来找她的目的,所以她没有心情去浏览菜单。她猜想,难道是可以重返太空了吗?但为了掩饰自己的心情,她必须得点餐,于是点了菜单上的第一个菜品。这就是现代科幻小说的特征,通过对未来世界的设想来着重刻画现代人对科技发展的思考,以及对现在和未来世界的关切与焦虑。宇航员这一职业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这一职业要求过高的身体素质和科研水平。根据美国NASA研究,宇航员的黄金年龄是35岁,这就意味着超过这个年龄的宇航员是很少有机会进入太空的。而且在美国,宇航员的平均年龄在30到40岁之间,最晚也不超过45岁。再加上女性的生理结构和身体素质,女宇航员相比男宇航员进入太空的机会又少之又少。又因为客观因素,他们大多数人一生只有一次机会在全人类的瞩目下登上太空。在这之后,便会消失在大众的视野里。很少有媒体去关注他们今后的生活包括身体和心理。小说《女宇航员》中,艾尔玛看到一张照片时,不由地轻声发笑。“这是早期的宣传,我倚靠在那撒尼尔的桌子旁,桌子放在一棵榕树旁。尽管我穿着制服,我的头发还是呈完美柔软的卷发。在我工作时头发绝对不会是那样的。我想把它裹进头巾里,但那不是公众想要的样子(11) 。”这是30年前,在登火星之前拍的宣传照片。为了解除公众的担忧和恐慌,30年前,他们要在公众面前营造出极度美好和舒适的氛围。“需要你的一些照片,好利用它—我明白这话听起来不好听,但是在这儿我们都是朋友,对吧?我们可以诚实点,对吧?所以我们要靠你去让公众真正支持这个任务(19) 。”这是30年后,艾尔玛的同事对艾尔玛说的话。由于这次的任务危险系数很大,所以他们在提前准备对策来应对他们预测到的问题——群众的抗议。那就是利用艾尔玛在群众心中的美好和可靠的形象去让公众支持或者至少不干扰这次的任务。原文犀利地采用了“exploit”这个词来表达“利用”的意思。本文认为作者这样的描写并不是在批评政府欺骗群众,只是把公众无法理解但却存在的现实展现给读者,让观众去全面地看待宇航员们的工作。他们的微笑背后除了自豪和荣誉,是否也有担忧、恐惧或沉重的压力?

(二)艾尔玛的其他身份

艾尔玛除了是一名宇航员,还是充当着家庭身份的角色,如小说中程序员那撒尼尔的妻子。艾尔玛和那撒尼尔的感情很深,他们彼此相爱又相互为对方牺牲。30年前,他们一个作为宇航员,一个作为程序员,共同战斗,开着飞往火星的飞船去找寻适合人类的生存地。现在,丈夫病重已经无法自理,甚至时日不多,艾尔玛作为妻子悉心照顾。当她与太空站的谢尔顿聊过重返太空的任务之后,回到家她望着丈夫,心里想着“我望着他要记住他脸颊的轮廓和他嘴边的那颗小痣的形状( 17) 。”尽管艾尔玛拒绝了谢尔顿,但其实她内心深处知道,自己会接受这个再次飞往太空的任务。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她想要永远记住丈夫的模样。“但是我不能忘记,却向上帝祈祷可以忘记的,是那撒尼尔坐在那哭泣(23) 。”那撒尼尔半夜里想去卫生间,倔强的他不让“我”搀扶,但却在艰难的行走几步之后,失败了,尿在了裤子里。无论是多么伟大的人物都难逃岁月的摧残。艾尔玛作为妻子认为自己理应陪伴和照顾丈夫,不能让他独自一人死去。“社会的伦理规则是伦理秩序的保障,一个人只要生活在这个社会里,就必然要受到伦理规则的制约,”现代社会的伦理规则规定夫妻双方要互相照顾,无论疾病、贫穷等,都要不离不弃。所以艾尔玛离开生病的丈夫,显然是违反了社会的伦理规则,舍弃了作为妻子的伦理身份。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丈夫即使身体不适,仍然每天坚持研究太空项目,这从侧面表现了丈夫与妻子一样热爱太空事业,但是他明白自己的身体已经无法适应太空生活,所以他也鼓励妻子接受任务,带着他的那一份愿望,所以艾尔玛重返太空,也是在帮助丈夫完成梦想,履行妻子的义务。

当艾尔玛的身份是老年人时,这个身份是带有自然性的。但她的内心却从不矛盾,就是厌恶现在的这个身份,因为它阻碍她去探索太空。“我抬起我的手去安慰她。我胳膊下的肉轻轻摇晃,我便放下了手。我憎恨那个感觉(5) 。”当艾尔玛打算安慰别人时,发现自己胳膊下的肉在晃动,那是衰老的标志。她不喜欢甚至憎恶,因为它使自己失去了自己热爱的工作。

最后,关于她未能实现的母亲身份,那是在30年前她和丈夫共同决定的。“我和那撒尼尔决定不要孩子。太空上是不利于生命成长的。我是说,有辐射和失重。但主要原因是,我一直没有空闲时间。我不可能放弃太空的( 23)。”这是,当艾尔玛帮助丈夫换完纸尿裤后的心理活动。为了成为宇航员,或者因为成了宇航员,艾尔玛牺牲了可以成为母亲的身份。但30年前的决定也成了阻碍她现在再次去探索太空的一个因素。因为她现在感觉无法一个人承受照顾丈夫的责任,正如她说,“但我发现,我希望我们当时没有做那个决定。一部分原因是我希望和下一代有联系。更多是因为我希望有人和我共同分担压力(23) 。”可以看出艾尔玛为了自己的宇航员身份,做出了很多牺牲,包括放弃成为一位母亲,以及现在选择离开病重的丈夫。

三、艾尔玛的伦理选择

伦理两难又称伦理悖论,主要“由两个道德命题构成,如果选择者对他们各自单独地做出道德判断,每一个选择都是正确的,并且每一种选择都符合普遍道德原则。但是,一旦选择者在二者之间做出一项选择,就会导致另一项违背伦理,即违背普遍道德原则( 尚,36)” 30年前,艾尔玛面临伦理选择时,她选择成为一名宇航员因此放弃了成为一位母亲。30年后,艾尔玛再次陷入伦理悖论,必须做出伦理选择,是留下来照顾丈夫,还是飞向太空寻找更适合人类的栖息地?30年前,艾尔玛可以很轻松地做出选择,因为那是她和丈夫共同的决定,而且飞向太空,也是她与丈夫共同的梦想。而现在,她面临的抉择是必须抛下心爱的丈夫,所以她十分矛盾。艾尔玛一边想逃离这里飞往太空,因为她不想要看到丈夫一点点走向瘫痪,但是同时她又想和丈夫待在一起,享受和他最后的时光。最终她如何选择,小说给出了答案,在丈夫的鼓励和多萝西医生答应照顾丈夫的情况下,她最终带着对丈夫的回忆和他的项目飞向了太空。那撒尼尔明白艾尔玛拒绝飞往太空,完全是考虑到他,所以他鼓励艾尔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且希望她可以带着自己的研究项目一起去,这样也代表着他会一直陪在艾尔玛身边。小说结尾处,艾尔玛表示她带着对丈夫的回忆以及他的项目飞向太空,象征着丈夫也可以飞向太空。

分析艾尔玛的这几个社会身份,本文发现无论是30年前还是现在,无论是基于客观原因还是主观原因,艾尔玛的“宇航员”身份都是处于中心位置而其他身份包括“妻子”“母亲”还是“老年人”都处于边缘位置。《女宇航员》全篇人物之间的对话不多,大部分是关于艾尔玛的心理活动描写。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催生了一批新的职业,而在大众眼中的这些新兴职业的形象还是片面的。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视角,通过女主人公艾尔玛的自述,向读者描绘了一个更加立体真实多面的“宇航员”的形象。同时作者表达了,“宇航员”不只是科学光环下的宠儿,尤其是“女宇航员”同样有着多重身份,也要向其他工作者一样面临的取舍的问题。

①文中节选的小说译文均为本文作者所译。

猜你喜欢
尼尔宇航员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员工伦理型领导原型对伦理型领导有效性的影响:员工崇敬感的中介作用*
画宇航员
一个小奖品
浅谈我国社会工作伦理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尼尔丝历险记
宇航员的一天是什么样的体验
了不起的宇航员
我是宇航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