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难时刻的生命书写
——对经典作品《鼠疫》的重温

2022-11-01 04:07◎杨
今古文创 2022年40期
关键词:危难加缪鼠疫

◎杨 悦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湖南 吉首 416000)

《鼠疫》是一部象征小说,表层上叙述了一个鼠疫泛滥于全城的故事,实际上是明确且具体地影射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侵略国在欧洲肆意侵入的残酷事实。现如今,多种危难时刻的发生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这使得人们去重新捧读经典作品《鼠疫》。当下,人们对于这种文学的关注不断提升。鼠疫爆发时的城市样貌、人物形象和情感价值,以及对反抗时所描述的团体力量体现和对生命的思考都展现了加缪疾病文学作品中强烈的生命意识。

一、灾难情景的重现

从《鼠疫》的开篇提到,于20 世纪40 年代发生在奥兰的奇特事件作为作品纪事的素材。特别强调“奥兰的确是一座普通城市”。作者用了很多笔墨描绘出奥兰是一座没有臆想的且纯粹现代的城市。然而正是这样一座普通且又毫无特色的城市,在作品中向我们传递了一个客观事实——灾难、危机随时会降临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在《鼠疫》中,鼠疫发生后人们的情感变化、其疾病的传播速度还有防疫措施都可以引起人们的共鸣,许多场景可以反映出危难时刻的场景的凄惨与人们的恐慌。比如当城市的大门关闭后,所有人都会处于一种未知与恐慌之中。那么面对这样的场景,人们会产生对生命的思考和探索。

(一)奥兰城的社会图景

当灾难降临在这座普通的城市,起先很多老鼠在这座城市的角落逐渐出现然后随之死亡,后来越来越多的老鼠在城市的各个地方离奇死亡,继而出现第一例感染者,然后是越来越多的感染者,感染者的人数呈上升趋势。面对这种局面里厄医生和其他医者对此都不敢妄下定论,因为他们不太相信在这样一个普通的城市如此荒诞地出现了宣称已经绝迹的鼠疫。直到那个可怕的数字急速上升,局势越来越严峻,他们才将那个抽象概念具体化,那个曾经在历史中出现过,具有巨大生命威胁的答案终于在政府的电报中被宣之于众——进入鼠疫状态,奥兰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境遇。

被封锁之后的奥兰,随着鼠疫发展的严重程度实施相适应程度的防疫措施,染上鼠疫的患者会被强制隔离,感染者的亲属也会被送进隔离营进行隔离,所以他们必须与家人们分离。那么对于奥兰的市民来讲,这座普通城市的封城像是一座囚牢,外面的人不让进,里面的人不让出,与外界彻底隔绝。鼠疫无喘息的压迫所带来的极端折磨造成了人们的萎靡,他们对上升的数字渐渐感到麻木甚至是冷漠。但还是有像里厄这样的医务人员和像塔鲁一样的志愿者日夜承担着高负荷的工作量,积极地去研究怎样防御疫病。瘟疫让奥兰人民饱受摧残,荒诞的命运在社会中的民众身上上演。

(二)处于危难中的人物形象

从鼠疫的开始一直到爆发再到结束,里厄这个人物形象可谓是最突出的。这个人物形象好似“镜中人”,他作为一个“双重叙事人”,主叙事以里厄为视点人物,结尾又告诉大家“笔者”就是他本人。他既是见证和亲身经历的人同时也是执笔记录者。这样的写作手法使小说成为反思人性、警醒世人、思考生命的独白。他是最早发现这个城市可能会迎来灾难现象的人,看着一个一个市民患病继而死去,他开始产生了一种怜悯之心。过了一段时间,越来越多的人出现相似的病状且一直是一连串无休止地更新相同的场景,里厄意识到此时现状的艰难程度,现实的情况使他感觉到怜悯也将成为无用之物。从文中塔鲁和里厄的对话中可以看到做圣人,做英雄都不是他在意的,他所感兴趣的是做一个真正的人。这句话的回答有些出乎意料,但却也在情理之中。小说中也可以看到里厄有着面对鼠疫的勇气,但对于未来的发展似乎是缺了一些热爱,因为他对鼠疫的现状没有把握。但是面对鼠疫灾难和丧失道德的社会,他作为一个医者尽自己所能,为这些生命忙碌着,这个人物是人性光辉的体现,也给这座被黑暗笼罩的城市带来了一丝光亮。他脚踏实地坚持着每一分每一秒,一刻也不曾因为失败而放弃救治。而在灾难的反抗者形象中与里厄相对照的人物还有塔鲁、格朗、帕纳鲁、朗贝尔、柯塔尔等。他们共同组成志愿者防疫队,无关乎英雄主义和伟大的雄心壮志,只是干着默默无闻而又不可或缺的工作,在加入反抗灾难的同时又会维持自己原有的物质生活,使得能问心无愧地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这些人所代表的人物形象组成了一种集体反抗者的形象,无关乎自己,只是想尽可能救助每一个患者,为国家、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

二、危难时刻的生命书写

(一)生存困境的焦虑

加缪创作《鼠疫》中描写的奥兰居民不仅处于鼠疫肆虐的生存困境当中,还有就是奥兰人民心灵上的折磨也预示着整个人类的生存困境。“总之,他同我们这些还没有死于鼠疫的人在一起,就清楚地感觉到每日每时,他的自由和生活都处于毁灭的前夕”。鼠疫,对当时奥兰的市民来说意味着痛苦、囚禁、流亡、分离,人的命运都被这些体验所笼罩。人们没有自由,日夜活在恐惧、未知甚至是对未来的绝望之中。加缪曾经想以“囚徒”来作为书名,试图把处于危难中的人们比作监禁中的囚徒,人们不知道未来是怎样,是生是死,充满着迷茫与无助,甚至看不到任何的转机和希望。感觉奥兰这座平凡的城市即将变成一座封闭式的孤岛。鼠疫患者或隔离或死亡,其他的人怀揣着恐惧的心无法去面对人,造成亲属、情人、朋友之间的分离,也同时导致了社会秩序的紊乱和伦理道德的崩溃,这种情况下人们面临的生存困境也非常显而易见了。作品中,在疫病传染结束之时,仍然有几次逃跑事件。他们已在绝望中习惯,哪怕鼠疫已结束,内心的绝望也还是存在,没有消失。习惯绝望比其本身更令人灰心,这是来自生存困境的焦虑。

(二)生命意识的觉醒

当疫病蔓延开来,处在水深火热的人们就会开始奋起反抗,人们的生命意识会不断迸发。《鼠疫》中描绘出强烈而真挚的生命意识,正是这种强烈地超越了时空的局限,所以这种经典依然可以启发人们思考。作品既表现了人类在这危难下呈现出的生命体验,也表达了加缪对人类生命存在状态和文化生命观念的深切思考。对生命意识的界定可以参照杨守森的说法:“生命意识,是具有了意识活动能力的人类,对自我生命存在的感知与体悟,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对人的生命意义的关切与探寻,具体体现为生命体验、生命思考、生命策略与生命关爱等等”。“鼠疫”是加缪对于现世生活苦难的一种隐喻,人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危机时刻正如《鼠疫》中表面写道是一个鼠疫横行肆虐的故事,但实际涉及到当时欧洲战争时代背景,在法西斯强权专制统治下,巴黎民众过着与外界隔绝的囚禁生活。除了人类更为基本的本能生命意识,还有更为深层的文化生命意识。在《鼠疫》中生命意识体现在人们的反抗意识,面对这所孤岛,部分人觉得反正横竖都是要面临着生死问题,还不如奋力一搏,兴许可以改变自己悲剧性的命运。里厄医生与基督教神甫帕纳卢在面对鼠疫时所呈现的生命态度的是不同的。帕纳卢神甫抨击全体听众:“弟兄们,你们在受苦受难,弟兄们,你们这是咎由自取”。他认为鼠疫之所以出现是被困在城市中的人自己造的罪孽,而鼠疫的降临正是对他们的惩罚。他冷漠无情的布道着,且认为人类没有能力反抗命运,唯一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忏悔自己。里厄医生则不同,他并不相信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他虽然逐渐地抛弃了自己的怜悯之心,但是他一直积极地对抗着鼠疫,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鼠疫抗争到底,具有很强烈的反抗意识。《鼠疫》中塔鲁之死其实给了里厄很大的冲击,所以塔鲁也是具有特色的人物之一。他认为当时的社会处于混乱,即使他没办法去救死扶伤,但是他在任何情况下都会站在受害者的立场。但是富有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的他却难逃厄运,在胜利前夕,他因为救助鼠疫患者而感染,临终还对里厄说,“我可不想死,我要战斗。不过真要输定了,那我也希望有个好结果”。

(三)生死存亡的思考

《鼠疫》中有对人患病之后所经历死亡展现出痛苦进行的一段情景描写,阐释了生存的荒谬性和人不得不面对死亡的悲剧命运。

作品中有几个情景的描写非常震撼人心,法官奥东先生的孩子的死亡,小小的身躯被控制、被折磨,摇晃着脑袋,离开时眼边还有泪痕。小孩的死亡是生命逝去的缩影,渺小且脆弱,这是苦难中令人无法释怀的痛。其次是塔鲁之死,这样一个与疫病作斗争且有人道主义的人最后还是难逃厄运。其实这就是《鼠疫》的深层意义,反对杀戮、反对暴行,崇尚和平,尊重人性。

《鼠疫》中里厄面对灾难的态度是非常理智的,他只管做好自己应该做的救死扶伤的任务,奋不顾身的与死亡作斗争,鼠疫对他来说是个无休止的失败,但是面对不断地死亡时,他不能停,亦不能退缩。他不相信上帝,只相信现实,脚踏实地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去对抗。里厄也承认“鼠疫杆菌不会灭绝,也永远不会消亡,这种杆菌能在家具和内衣、被褥中休眠几十年,在房间、地窖、箱子、手帕或废纸里耐心等待,也许会等到那么一天,鼠疫再次唤醒鼠群,将其大批派往一座幸福的城市里死去,给人带去灾难和教训。”死亡并不可怕,生活中临难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不去反抗任其摆布。哪怕拼尽了所有力量也无法摆脱命运的悲剧,但人们依然去抗争不轻易屈服,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亲身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的作者本人,对死亡和生存有着更为独特的思考和体验。《鼠疫》之所以成功不仅有对于鼠疫引起的死亡表层的现象揭示,还有对生死存亡的深层思考。作者强调的是希望人类通过战胜自己的恐惧去积极地面对困境,与生死作斗争。人们相互团结压倒人性中的恐惧、自私,积极地去斗争,争取自己的爱和幸福,获取自己的生存价值。这也无形中传递了一种“向死而生”的哲学观,体现了加缪博对爱的情怀和对生死的思考。

三、经典的“结构性”观照

《鼠疫》能在很多层面给予一种“结构性”观照,特别是精神层面内涵上面的。在《鼠疫》中正是鼠疫的爆发,才有了无私的奉献和自私的“退缩”相对照。很多人也是在与内心的“恶魔”作斗争,战胜之后,便可以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安宁与放松,这也是加缪一直想要探讨的生命意义。通过重读《鼠疫》,将作品中的社会图景与现在很多时候面临的危难时刻相结合,给予人们很多跨时空的经验参照。人们对于危难时刻生命的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成了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之一。所以研究其超越时空、跨越民族的生命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发生这种危难的时候,通过对《鼠疫》这类作品的分析,主要是去了解作者对于现实生存体验的阐释。小说从来都不只是简单地反映社会现实抑或是表达主要思想,而是去挖掘生命意识中的悲剧意识和反抗意识供人们思考。小说中朗贝尔这个形象,他在奥兰封锁之后他寻尽各种方法出城,都没有成功。而且看着这个城市正在临难,他最后也加入到了这个防疫队伍当中。在危难时刻发生的时候,通常来说,有些人想要去逃跑,而有些人选择加入战斗,迎难而上。那么战斗的人会选择把心里的恐惧先抛在一旁,勇敢地进行反抗,争取生命的自由与幸福。《鼠疫》是作者生命体验的结晶,其中蕴含了自己直觉的感知和理性的反思,是对生命完整性的探索。重温《鼠疫》才可以将小说中的生命意识、作家的生命意识和读者的生命意识相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鼠疫》作为一部具有寓言性的小说,原本奥兰城的人们平时过着平庸的生活。但当鼠疫突然降临,生离死别的痛苦带给人们命运的苦难。随着鼠疫的蔓延,所有人都逐渐意识到他们所面临残酷现实,所以必须采取措施与其对抗。个人命运已经不存在了,有的只是集体的遭遇,以及对生死的反思,以及对生命意识问题的关注。其实在很多的古今中外的作品都涉及到瘟疫,这样的作品虽各有千秋,但想要传递的主题思想和背后的深层意蕴是有共同性的。这种经典小说让人们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有这样关于生死问题的思考。重温这些作品,可以审视作者与大众、文学与社会的关系,加深对生命的思考与探索。

①(法)阿尔贝·加缪:《局外人·鼠疫》,万卷出版社2010 年版,第212 页。

②杨守森:《生命意识与文艺创作》,《文史哲》2014 年第6 期。

③(法)阿尔贝·加缪:《局外人·鼠疫》,万卷出版社2010 年版,第141 页。

④(法)阿尔贝·加缪:《局外人·鼠疫》,万卷出版社2010 年版,第247 页。

⑤(法)阿尔贝·加缪:《局外人·鼠疫》,万卷出版社2010 年版,第292 页。

猜你喜欢
危难加缪鼠疫
The stranger under the waterfall 瀑布之下
借我一双慧眼
鼠疫并非无药可治
鼠疫“六问”
哲理思辨
重新认识鼠疫
鼠疫是一种什么病
加缪,一个道德主义者
加缪的沉默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