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无障碍教学资源开发实践研究*

2022-11-01 05:56李怀彬庞春梗
中文信息 2022年8期
关键词:手语听力教学资源

李怀彬 庞春梗

(安徽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安徽 合肥 230012)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的《“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中指出“促进医疗康复、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融合。充分应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特殊教育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建设。开发特殊教育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无障碍教学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满足残障学生学习需求的一种以人为本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以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社会适应力为根本,将抽象思维直观化、客观世界虚拟化,开发“特教+职教、思政+技能、理论+实践、项目+资源”的优质特色教学资源,助力特教学生“‘看见’思维,‘听见’声音,‘触见’现实”,促进教育公平。

一、无障碍教学的内涵

无障碍教学理念萌发于1998年的加拿大圣玛丽大学大西洋残障学生科研及支持中心,其主要做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来满足特殊人群的学习需求。在最初的无障碍学习环境中,志愿者担任记录员或手语翻译员,帮助残障学生实现与教师的交流。随着科技的发展,无障碍教学的理念也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教育理论。该理论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打破传统信息传递的局限,教师可以将语音信息和抽象思维以手语、唇语、实时字幕、思维导图等形式直观呈现在听力障碍学生面前,将实物特性通过增强现实技术(AR技术)直观呈现,提高残障学生的感知能力,突破了传统教与学的障碍。在无障碍教学理论的不断完善中,逐步衍生出“无障碍教学资源”的概念。无障碍教学资源主要包括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其显著特点就是让特殊的受教育者学习无障。

二、无障碍资源的类型特点

1.解决问题的针对性

无障碍教学资源的开发主要解决长期困扰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痛点问题。

1.1 特殊教育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针对性不足,教材短缺,资源匮乏。国家尚未建立特教中职学校教学标准、教材体系。特殊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长期沿用普通中职标准、教材和资源,学习内容、结构顺序等与听力障碍学生认知特点不匹配。

1.2 听力障碍学生课堂教学感知性不够,听力受阻,思维受限。传统课堂教师手语、唇语、板书传达信息直观形象差,缺少图文、动画、语音同步翻译、虚拟仿真、思维导图等支持;学生因听力受阻、思维受限,难以建构知识体系。

1.3 听力障碍学生传统教育适应性不强,模式单一,方法落后。传统课堂教师一对多讲解示教,学生个体认知分层差异大,面向人人失效。重理论、轻实践的单一课堂,缺少“感知—体验—实践”途径,与听力障碍学生主要依靠实践获得能力的客观规律相悖。

2.类型教育的双重性

无障碍教学资源的开发以“产教融合、残健融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为引领,融合创建听力障碍学生适用的教学标准、无障碍教材、数字化资源,编制“基于国标、适应类型、融合发展”的教学标准;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双元育人的作用,教师与企业行业专家共商共研,开发“特教+职教、思政+技能、理论+实践、项目+资源”的特色教材,并配套建设建设“课件、手语、字幕”融合的内容“目标化、项目化、实践化”和形式“碎片化、可视化、泛在化”的“三融六化”特色资源;以人工智能为支撑打造“‘看见’思维+‘听见’声音+‘触见’现实”无障碍育人环境;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主体、校园活动为辅助、社会实践为补充”的“一体两翼”教学实践体系,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融建·创见·行践”教学资源开发应用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无障碍教学资源开发模式

3.多维融合的有效性

在无障碍教学资源的具体应用中,实施“课内课外、线上线下,体验、感知、实践,虚拟场景与真实场景”互融互通的“双线两课三段两场景”教学模式。教师及行业专家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标准体系、职业岗位标准体系,共同研发出配备“中国标准手语”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活页式创新校本教材,以弥补通用中职教材缺少针对性的缺憾。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将项目任务碎片化、任务实施流程化,配套研发数字化学习资源。以线下教材资源为主,以线上数字资源为辅,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以课堂教育为主,以课后拓展延伸为辅,实现课内课外深度融合,以学校教育为主,以社会实践为辅,实现学校与社会融合;无障碍教学资源的多维融合性有效增强了听力障碍学生职业教育的针对性、适应性,让每一位听力障碍学生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三、无障碍资源的开发载体

1.基于“三窗同屏”的融媒体工具

所谓“三窗同屏”就是将教学课件、手语翻译、字幕原本需要三个窗口显示的画面内容整合在一个屏幕进行显示。主要开发工具包括数字媒体课件制作软件、视频摄录设备、音视频编辑设备、语音识别软件以及同屏显示软件。以碎片化的项目任务为基础,围绕核心知识点、核心技能点,制作符合新时代特征的交互式教学课件,帮助残障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与技能体系;通过视频摄录设备将教师针对重点、难点教学内容的手语翻译以及操作演示过程等关键环节录制成视频资料,并嵌入多媒体课件;通过“讯飞听见”软件将教师讲解的语音实时转换成文字信息,并通过同屏显示软件显示在教学一体机上,突破师生交流障碍,增强信息传递的精准性。

2.基于“泛在学习”的智慧学习平台

2.1 基础建设。笔者学校所建设的“泛在学习”智慧学习平台(以下简称 “智慧平台”)是基于无障碍理念和大数据智能分析的建设思路,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构建与数字化校园互融共享的专业教学平台。智慧平台兼容性较好,能将各类异构存储设备有效融合,提高视频解码功能,支持弹性存储空间、灵活配置数据资源,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1]。

2.2 平台功能。以共建、共用、共享为目的创建的智慧平台资源丰富,功能强大。平台汇集共享课程数十余门,各类课程网络资源500余条。学生既可以学习平台上的资源,也可以通过“一键共享”学习其他平台的海量资源。平台的无障碍性,满足不同残疾类别学生的学习需求,达到“时时处处”和“面向人人”的泛在化目的;通过大数据分析,教师能实施掌握学习学动态,为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进度提供重要依据[2]。

四、无障碍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经过实践研究,样本学校探索出从前期分析阶段到方案设计阶段,从技术准备阶段,再到作品创作阶的无障碍教学资源开发流程[2]。

1.前期分析阶段

1.1 需求分析。在正式开发无障碍教学资源之前,需要明确特殊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知识和技能体系的呈现形式。

1.2 内容分析。内容分析是对无障碍教学资源的项目任务和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解构、提取、重构。依据校企合作真实项目任务,解构知识体系。理论性知识主要涵盖事实、概念、原理等,所开发的资源要锚准“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实践性知识主要涵盖经验及策略,主要锚准“怎么做、怎样做得更规范”的问题。

1.3 可行性分析。结合特殊群体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知识呈现形式,分析出无障碍开发的可行性。理清学校现有哪些设备,教师具备哪些技能,资源发布需要哪些平台支撑,学生具备哪些学习条件等影响开发的核心要素。

2.方案设计阶段

2.1 开发设计。开发设计一般聚焦“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教学过程的有效组织”“教学评价的有效落实”3个问题。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要依据知识技能点的实际特性,确定哪些可以以线下纸质形式呈现?哪些可以以线上形式呈现?教学过程要聚焦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双重特点,突出理实一体,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教学评价形式要以增值性评价为目的,强化过程性评价,丰富评价主体。

2.2 脚本设计。脚本设计一般包括语言组织、动作安排、画面效果等具体内容。无障碍教学资源开发也应有具体的脚本,脚本内容包括画面、时长、交互方式、音视频效果、所需设备、镜头设计、呈现效果图等。一般来说,脚本设计得越细致,越有助于加快资源设计的进度、提高资源设计效率。

2.3 效果设计。根据特殊群体的实际,无障碍教学资源的界面不宜复杂,应当清晰明了,突出信息交流的无障碍性。在核心技能操作视频资源中增加提示性的标识。手语翻译窗口不遮挡核心操作的画面,字幕应置于主画面下方,字体颜色与字号要适中,且容易识别。

3.资源创作阶段

3.1 任务划分。无障碍教学资源开发周期长,过程复杂,不可控制因素多,开发时要有意识地对资源任务进行分解,然后根据每个子任务的实际情况实施分步开发。任务的划分要依据课程标准和岗位标准的具体要,既要在面上统一,也要在点上相对独立,最大限度满足特殊群体学习需求,提高特殊教育教学质量。

3.2 工具准备。教学资源正式开发之前需要根据技术方案准备开发工具。这个过程涉及制作软件准备、拍摄工具准备、资源脚本撰写、课件制作、素材准备、录屏软件安装、手语录制等。前期准备得越充分,资源开发也就越顺利。

3.3 素材制作。根据任务划分明确资源呈现形式选用不同的载体呈现资源。理论知识,根据三维教学目标或学科核心素养制作演示文稿(PPT)或者思维导图;实践技能根据企业生产实际制作实践导学案、活页式校本教材等;核心技能点可以通过拍摄、屏幕录制作微课视频。

3.4 无障碍资源合成.依据基础素材样稿,教师充分融合特殊教育的类型特点,在纸质资源中配备标准化手语图片,以直观解读抽象的理论知识;在数字资源中录制标准化手语翻译视频,形成画中画效果,运用语音识别软件精准生成字幕,形成一个“手语+视频+字幕”的数字化无障碍教学资源。最后通过智慧化的学习平台发布教学资源,学生将通过移动终端学习资源。

4.资源实践应用阶段

课前体验导学。教师通过智慧教学平台发布有关重点、难点讲解的无障碍微课视频,学生学习微课,体验任务,形成初步认识。智慧学习平台根据学生在线任务完成情况生成学生自画像数据,教师根据数据调整优化教学策略。

课中实践助学。教师依据学生试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围绕难点易错点重复播放微课视频或者进行操作演示,讲授新方法,突出重难点;学生根据无障碍导学案、微课视频等具体资源分析错误原因,厘清思路,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课后迁移拓学。教师根据学生课前及课中表现完善一人一案,发布个性化分层助学资源,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实施精准指导,帮助其完成基本任务,泛在化无障碍学习资源引导其他学生继续修改作业,完成拓展任务、实现知识迁移,能力内化,提升核心技能,择时预习下次课学习任务。

五、无障碍资源的应用及成效分析

1.建设了一批创新性教学资源

通过实践研究,笔者学校依据服装设计与工艺、工艺美术4个涉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开发了《信息技术》《成品旗袍定制工艺》《服装结构设计》等9本无障碍活页式校本教材;建成了78门线上课程,500余例微课资源,800余例无障碍导学案和配套的习题库等。

2.打造了一支能说会做的教师队伍

通过教学资源的开发,笔者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得到空前提高。尤其是专业课教师“双师型”比例从五年前的不足10%,提升至90%以上;教师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通过信息2.0的综合测评,优秀率达76%,合格率达100%;教师职业认同感倍增。

3.大幅度提升了听力障碍学生人才培养质量

近年来,涉聋专业学生学习效果显著提升,500余名听力障碍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就业率达到100%,学校被授予全国残疾人就业服务“突出贡献单位”。多名在全球全国及全省技能竞赛中获一等奖17项,数十名优秀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并带动上百名残疾人就业。

结语

无障碍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有效增强了特殊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针对性、适应性,让每一位残疾学生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猜你喜欢
手语听力教学资源
手语学习,只为更懂你
自然手语在聋人大学生手语中的使用调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