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宝玉石职业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机制研究

2022-11-01 03:14周琦深邝演锋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宝玉石西南地区对口

周琦深,刘 浩,舒 骏,万 欣,邝演锋

(1.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2.湖北省珠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4)

西南地区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少数民族分布广泛。2020 年西南各省市区(云南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总人口约2.067亿人,占西部地区总人口的 54.40%,占全国总人口近 1/7。西南地区作为我国生态建设、国家安全、民族发展、脱贫攻坚等方面的重点区域,有着极大的人才智力需求。因此,职业教育作为市场生力军主要的人才产出方式之一,与经济社会紧密联系,不仅能够提供智力支撑,还能助推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活力。

然而,地理位置、办学基础、办学资金缺乏及专业设置与产业结合不紧密等诸多因素给西南地区职业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同时,西南地区职业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政企校多元主体联动机制不够完善、受援地方政府服务积极性不强、受援院校主动性不强、挂职干部作用不能全面发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缓慢、监督考评机制缺失等。受援地区的产教融合的问题有:校企产教融合方向模糊、融合困难和产教融合的观念壁垒难以突破等问题,这些均造成了融合效率低下,影响甚至阻碍了具有良好初衷的对口支援工作开展。如何扫清认知和行动障碍、制定精细的职业教育对口支援政策、从工作机制上整体性解决多主体统一协同动作等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教育部于2021年5月发布了《教育部等四部门关干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以下简称《衔接意见》),分专项章节提出“加大脱贫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与“延续完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对口帮扶工作机制”。2022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脱贫地区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深化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和社会力量帮扶,增强脱贫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1 国内研究现状和趋势

1.1 高校对口支援

在脱贫攻坚时期,高校作为教育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主体,通过实施专项计划,开展支教活动等形式参与扶贫,对于教育精准扶贫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针对高校教育扶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扶贫模式和措施等方面。

高校教育扶贫模式方面。方原结合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构建“抓党建带引领、抓动力强干劲、抓产业促脱贫和抓民生固基础”帮扶方案,为高校精准扶贫、助力地方发展提供有益思路[1]。在措施方面。周小韵提出了高校在精准扶贫中具有落实教育帮扶政策、利用技术手段助力脱贫、助力信息化建设、引入校地校企合作四个方面的优势[2]。杨树东提出了要坚持扶贫瞄准的针对性、差异性和时效性,适当调整扶贫瞄准到州市级的比例,并且部属高校要与其他扶贫主体合作协同扶贫的改进措施[3]。

此外,近年来专家学者也对高校教育扶贫的具体实践进行了研究。例如,魏泽昊等[4]以南京农业大学对接帮扶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地区为例认为,南京农业大学在科技助力下逐渐探索出“线上做服务、线下建联盟”的双线共推扶贫模式;张明[5]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定点帮扶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地区为例,把重点放在“志智双扶”和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上,在驻村帮扶中探索出“教育+N”精准扶贫模式;史建伟等[6]以北京理工大学帮扶山西省方山县为例,将党建工作、常规工作和文化建设3个方面分别与扶贫工作进行深度融合,探索出“三融合”常态化扶贫模式;刘君等[7]、李敏等[8]分别以湘潭大学定点帮扶龙山县补洲村和内蒙古农业大学定点帮扶四子王旗公合成村为例,探析高校扶贫模式,提出应由党建引领脱贫,对农民进行智志双扶,对产业进行科学规划,集结多方力量,开通多种扶贫渠道;杨茹等[9]以昆明理工大学定点帮扶宣威市羊场镇兔场村、普瓦村、茨营村为例,总结了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推进产业发展,巩固物质基础、紧抓文化教育,提高内生动力的经验。

1.2 职业教育对口支援

职业教育对口支援是我国实现教育公平、促进贫困地区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针对西部地区教育对口支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模式、政策及支援动因等方面。

(1)在对口支援模式方面。张怀英等[10]提出了对口支援西部高校的三种典型模式:全方位战略对接型、内涵建设助力型、多方合作共援型;蔡慧[11]对“五精准五提升”对口支援帮扶模式进行优化,提出了构建精准支援工作模式、重构支援内容、由单向输送向双向受益转变等优化策略。

(2)支援政策方面。李祥[12]基于政策要素与政策工具的二维分析框架,将70年来民族地区教育对口支援政策分为“兜底性”“追赶式”“跨越式”“内生型”发展四个阶段,存在对口支援政策主体责权边界不明,政策工具运用失衡的问题。建议通过建立政府、市场和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的支援机制,建立政策执行的监督、评估与激励制度、创新对口支援的理念、模式与机制、保障和提升对口支援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对口支援动因方面。刘明松[13]对西藏地区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现实进行分析,对推进西藏教育均衡发展做了必要性、可行性分析,提出了西藏教育发展的非均衡性是对口支援的动因。

除了地区宏观研究外,专家学者也对西南地区教育对口支援的具体实践进行了研究。黄慕雄等[14]以华南师范大学对口帮扶西藏林芝地区为例,从理念层、方法层和实践层构建出了一套适用于“三区三州”的高校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模式;徐鸿[15]以莎车县职业技术学校受援情况为例,梳理上海及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援疆做法与经验,提出需要积极配合政府及办学主体抓师资队伍建设、发挥政府主导专业设置作用、构建“M+1+N”托管新模式等建议。

综合观之,虽然学者们的这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整体及新疆、西藏等地区,而专题针对西南地区职业教育对口支援专门研究较缺乏,更缺乏西南地区宝玉石职业教育对口支援方面的研究。现阶段,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时期,西南地区的宝玉石职业教育对口支援活动的开展亟需后续精细化的政策措施支撑。

从高校对口帮扶实际案例出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教育部党组关于脱贫攻坚的有关文件要求和工作部署,通过有效整合学校教育资源,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对口支援多个大学的教学管理工作,其中包括从无到有帮扶建立云南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珠宝学院,为以西南地区为主的院校的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突出贡献。本研究课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聚焦传统的对口支援地区-西南地区,政策机制的着力点放在能够支撑区域长远发展的职业教育对口支援机制上,以期为我国的西南地区的长远发展做出有力的智力支持。

2 西南地区宝玉石教育现状

西南地区宝玉石院校受宝玉石资源和产业分布的影响,主要分布集中在滇西地区,宝玉石职业教育对口支援需要依托于当地产业环境和教育现状。据前期调查,现如今,滇西地区开办珠宝相关专业与职业教育培训课程的院校共有12所,其中2所属本科层次院校,包括保山学院与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珠宝学院,专科层次院校共4所,高职类院校1所,中职类院校共5所、培训机构共2所[16]。滇西地区宝玉石相关的院校及机构如表1所示。

在政策指引下,西南许多宝玉石院校对自身的课程体系、办学模式等都作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专业的进一步建设还需多因素共同支撑,包括外在环境与物质相关条件,内部学生综合素质、教师团队整体水平和素养,及组织系统各个部分的互相联动[16],在这些方面西南宝玉石教育仍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借助对口支援政策来加强这些方面的建设。

表1 滇西宝玉石院校及机构Table 1 The gem colleges and institutions in western Yunnan

3 对口支援思路及方向

通过对整体背景和国内研究现状和趋势的分析,结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多年对口支援经验,针对西南地区宝玉石职业教育对口支援的工作机制,提出了6条未来在宝玉石职业教育对口帮扶方面的工作方法、专题研究的思路、政策研究的拓展方向等,可供后来研究者参考与借鉴。

3.1 探究西南地区宝玉石职业教育对口帮扶新目标和特征

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西南地区还有很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重点防返贫地区。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的任务还很艰巨,做好有效衔接,逐步地缩小脱贫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十分重要。本课题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提出“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教育部2021年5月提出的《衔接意见》框架下,分析从脱贫攻坚时期的特惠型对口支援政策,到衔接时期的精细化政策之间的转变特征,分析其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过程中,宝玉石职业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的差异性和协同性问题;同时,归纳西南地区此项工作的领导体系、政策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的分层次分类转变特点和目标。

3.2 分析多元主体的角色定位、联动目标、协同联动边界及联动机制

针对西南地区宝玉石职业教育对口支援进程中,仍然存在受援学校参与主体感不强、多元主体联动乏力、对口支援政策机制不协调等问题。本课题以经典的“三螺旋”协同创新理论为指引,对政府、支(受)援院校、产(企)业等所有涉及支援活动的主体,按照工作业务分层、分类。对每一类别主体通过问卷法、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进一步厘清在乡村振兴衔接时期,政府、支(受)援院校、企(产)业间在支援过程中的互动关系,明确各主体的职能定位、角色、利益诉求、服务形式、联动工作的边界,并提出多主体宝玉石职业教育对口支援的高效联动机制。

3.3 分析对口支援中出现的风险特征及提出监督和管控机制

本课题从西南地区宝玉石职业教育客观现状出发,分别对受援职业教育主体的自我发展能力、院校对口支援政策缺口、对口支援项目制考评、受援院校获得感与受援区域特色产业协同发展5个方面分析,并针对这个5个方面中的工作动机风险点、支援政策空白点、支援效率低等问题进行风险点归纳;并根据这些对口支援工作中的风险特征,分工作主体提出风险监督和管控机制。

3.4 分析职业教育对口支援的政策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当地经济发展是职业教育对口支援的逻辑起点和现实目标。职业教育的对口支援政策效果主要体现在受援地方职业教育发展、省际(县际)区域均衡发展、当地特色产业结构升级、特定区域的防返贫、灾后重建和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

职业教育对口支援本身可视为是一个生产系统,这一系统不断进行着将若干投入转化为若干产出的 “生产过程”,投入与产出均涉及多个性质不同的领域,本课题构建资源配置效率的 DEA 模型,从宝玉石职业教育对口支援的角度,对被评区域的宝玉石产业发展规模、质量和其所在区(县)域的基本经济指标进行政策效应及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由于DEA 方法无须涉及具体的生成函数形式,故不需要对对口支援资源使用的具体生产函数进行参数估计和检验,方便本课题全面评价对口支援投入所涉及的多方面,比如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的 “有形支援”,智力、技术、管理方法与经验等“无形支援”。

3.5 分析对口支援对当地宝玉石产业振兴的作用机制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均需要职业教育的精准赋能当地产业振兴作为保证。西南地区农村具有产业类型众多、结构复杂、职业技术需求较大及区域发展不均衡、产业形态进一步融合等特点。本课题将进一步梳理西南地区的“校-镇”“乡村学徒制”“农业众创空间”“校-企”四类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模式特征[17],从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提出宝玉石职业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模式对当地产业振兴的作用机制。

3.6 探究对口支援的后续工作机制建议及实施路径

在外力推动转向内生驱动的政校企“三元”育人趋势下,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放衔接的时期,本课题着重从宝玉石职业教育的对口支援工作的核心要素联动进行分析研究:政府-受(支)援院校-当地相关产(企)业;本课题综合上述目标机制、多元主体联动机制、风险管控机制和产业振兴机制,提出西南地区宝玉石职业教育对口支援的后续工作机制建议及实施路径;同时根据现阶段宝玉石西南地区职业教育现状和国家的对口支援政策,提出精细化的保障措施建议。

4 结语

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关键时期,职业教育对口支援仍是提升受援地人才水平和促进产业发展的有力举措。本文作者过去的3年时间里,在西南地区进行挂职,从事宝玉石职业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根据自己的切身经历与体会,结合国家和教育部的政策部署,以期为西南地区宝玉石职业教育对口帮扶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期提供有力的精细化政策智力支持。本文在对前人研究综合梳理的基础上,发现较缺乏专题针对西南地区宝玉石职业教育对口支援专门研究,因此本文提出了六条未来在宝玉石职业教育对口帮扶方面的工作方法、专题研究的思路、政策研究的拓展方向等,为之后的研究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宝玉石西南地区对口
基于MCI指数的西南地区近60年夏季干旱特征
西南地区干湿演变特征及其对ENSO事件的响应
常见宝玉石鉴定方法及步骤
山西队戏向西南地区的传播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对口帮扶这一年
几种蓝色宝玉石材料的宝石学特征对比研究
从对口帮扶到合作共建
Завершено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о крупнейшего комплекс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узла на юго
--западе Китая
承德地区宝玉石找矿方向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