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增效,控量减负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2022-11-02 07:54庄炳渊
考试周刊 2022年28期
关键词:双减数学知识数学

庄炳渊

一、 引言

“双减”背景下学校教育是政策实施的起点,也是落实整个教育改革目标的重要场所。所以教师面向“双减”政策下的教育教学形式改革,应当从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优化等方面出发,才能做好双减政策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落实工作。并以可持续发展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为核心,考验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以及自身所具备的“双减”政策贯彻落实意识,才能围绕学生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升,创新教学模式来增加教学成效,减轻学习负担来控制学习质量。因此,以丰富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推进“双减”政策全面落地,为小学数学教师开启全新的教学模式奠定基础,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真正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要求

(一)激发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主要途径。所以“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前提条件,这样才能实现启发学生学习思维,专注于课堂教学探索知识。因此,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思考并判断数学知识的应用方式,保证学生思维活跃、思维敏捷,才能为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奠定基础。所以教师抓住“双减”课堂教学的特点,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学习意识与问题思维为核心,强调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状态下展开知识探索,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真正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体验中。

(二)培养习惯

小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成长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可以以学生积极思考、实践探究、勇于表达等习惯的培养为起点。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在不同层面形成良好的习惯,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和综合素质,确保学生具备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围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开展教学活动,既需要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提出不同的要求,也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养成习惯的过程中给予相对应的纠正建议,确保学生不断内化自身的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可以看出,只有当学生自身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感染力,才能独立突破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

(三)掌握方法

在“双减”政策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改革中,引导学生学会知识学习的方法与掌握学习的方式,主要侧重于教师引导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在独立自主探究全新的数学知识时,确保学生形成终身学习与探索学习的意识。因此,围绕减负提质教育教学理念,站在学生角度感受学习成长过程,以及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引领学生掌握切实有效的学习方式,才能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进一步巩固与复习所掌握到的数学知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发展与成长的引导者和培育者,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数学知识,以及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落实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对应的指导,以此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分析。由此可以看出,“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减负提质教学理念的运用,为构建高效课堂教学体系奠定基础,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将课堂还于学生,并且从学生学习发展角度改变并完善教学模式,进一步大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品质,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三、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依托学情做好教学准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增效与控量减负是“双减”政策的具体要求,也是教师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依据。所以做好充足的教学准备工作是有序开展“双减”教学工作的前提。教师只有围绕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创新,以及围绕学生学习状态与发展规律,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并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才能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准备工作之后,有序进行课堂教学工作并贯彻“双减”政策精神,从而使得小学数学课堂取得优异的教学效果。因此,依据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主要侧重于教师建立合理的教育理念。一方面,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际创新能力,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数学知识处理现实问题,有助于围绕学生基础性发展与延展性发展,重点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与意义,进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针对这一节课的教学准备工作进行设计与规划,应当着重考虑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以此确定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点知识内容的延伸价值进行分析,可以确定这一节课教学的切入点,以此明确教学主体方向开展有序的教学活动;针对教学环节中给予学生指导的时机进行分析,体现出教学完整性、全面性的教学流程,真正减少不必要的形式化,才能实现讲练结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空间。比如,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展现出视听结合的知识内容呈现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空间思维意识,也能确保学生表现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尤其在生动形象的数学知识点呈现后,学生轻松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类比思维思考方式掌握数学知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数学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这样一来,数学课堂教学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依托学生学习情况做好相应的教学准备工作,促使学生轻松掌握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内容,形成更加全面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以丰富多样的引导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让学生积极探索数学知识,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为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升做好教学准备工作是极其重要的。

(二)营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主要方式,也是奠定学生学习效果的基础保障。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需要发挥出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实现课堂达到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不仅是数学教学效率提高的基础,也是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关键。其中,数学知识点与教学实例相结合,可以将枯燥的知识点转换为生动形象的内容,确保学生在学习兴趣的驱动下深入探究知识。而活跃课堂气氛是教师体现教学能力的一种方式,教师有意识地调整教学进程,以学生学习数学思维与学习态度的提升为核心,有助于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此消除学生学习的疲劳感,从而全身心地融入数学知识学习中来。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位置与方向》时,结合以往教学工作的经验可以发现,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良好驱动力,也是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的主要措施。为此教师根据这一节课教学的内容进行设计,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流程,可以实现学生以积极饱满的探索热情进行知识的实践。比如,教师将所要教学的知识点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主要侧重于学生结合所掌握到的内容解决问题,以此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增强学习信心。同时,也将在具有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如让学生绘制从家到学校的路径图,可以通过游戏比赛的方式,提升学生参与热情,促使学生围绕详细的位置与方向进行展示。由此可以看出,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探索数学知识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不仅能够指引学生独立学习探索知识,也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此外,小学教师在检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时,应当提供恰当的学习支持解决学习困难,才能实现对学生恰当的教学指导,确保学生轻松接触新知识。

(三)重视实践强化实践能力

减负增效是“双减”政策落实的重要体现形式,也是“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需要教师围绕问题设计为学生探索学习的线索,以此启发学生数学思维意识对知识点进行深层次分析。而学生带着问题深入掌握学习内容,并结合积累到的学习经验进行实践应用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真正体会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价值。因此,实践教学活动侧重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教师以问题的设计为线索,确保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问题解答方式的探索中,并且在具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时,真正学会在做中思、思中做。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圆》时,针对这一节课的实践教学活动创设,应当围绕学生带着问题有意识、有计划地探索知识内容。所以延伸数学知识内容拓展学生思维方式,可以将问题设计成具有层次性与探究性,既能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也能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时形成一定的学习技能。比如,让学生通过日常观察寻找出有关圆的物体,以及通过生活中圆的运用进行观点表达的问题,不仅与实践教学活动形成紧密的联系,也通过开放化,自主化的实践活动探索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通过这种以问题引导作为实践学习的线索,体现的是知识生成的过程与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途径,有助于学生通过实践探索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也将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时,切实感受数学学习的重要作用。这样一来,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探索的厌烦情绪,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喜欢数学,探索数学的教学目标,进而为促进学生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四)改革评价反馈学习情况

改革教学评价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不仅是反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认识自我,提升自我的重要依据。所以教学评价改革工作的有效落实,侧重于学生在短时间内纠正错误并巩固知识点,以及发挥教师教学更正与辅导作用,有助于增强改革评价的教育效果,从而确保学生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评价,既要求教师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矛盾,也要实现学生轻松学习知识的目标,才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寻找到真正的快乐,并且在积极向上的学习观念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因数与倍数》时,针对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与教学流程优化,应当围绕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的评价,真实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针对学生对数的理解转化到计算式中来,可以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并认识因数与倍数的情况做出针对性评估。比如,教师围绕体操表演排列队形的教学情景进行教学渗透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队形排法用算式进行表示,通过学生将所要表达的想法体现在不同的算式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方式与效果进行评价,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思维与探索形式,促使学生真正学会知识探索与发现知识的方法。如12人的体操队形可以用算式表示为:1×12=12,2×6=12,3×4=12,12÷1=12,12÷2=6,12÷3=4。通过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教师给予学生一定激励,有助于增强学生进一步探索数学知识的思维意识。此外,将这一节课教学的重点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入所要教学的数学概念:因数与倍数。以2×6=12为例,通过算式中数与数的关系,直观呈现出2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6也是12的因数,12也是6的倍数。教师让学生举其他算式作为因数与倍数学习成果的检验,主要通过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正面评价,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不断深入探究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得知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独立存在的关系。

(五)优化教研机制,激发教研活力

小学数学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途径,所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现减负提质增效的教学任务,不仅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体现教师育人水平的一种方式。因此,优化教研机制激发教师教学活力,主要是通过教师群体确定教学课题,通过集体备课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案,分层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教学过程不断优化,为教研活动的发展奠定基础,才能真正发挥出教研机制的引领作用。教师作为学生知识学习的引导者,精准定位教学行为提升教研品质,应当侧重于学生学习潜能的激发,结合所要教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尤其在细化备课流程时,按照相对应的教学环节进行分层控制,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优化教研机制从规范教学行为开始,采取精准教学目标定位,明确教育方向,真正实现“双减”背景下既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又保证教学质量。再比如,从教学重点选择层面出发,主要是通过结合实际,改进教学形式,以此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并重点突出数学知识,启发学生感受与思考。需要保证课堂教学围绕重点内容进行发散与深化,体现数学重点知识学习的价值。而这种贯穿课堂始终的教学理念的运用,既能梳理出关键性的数学知识点,也能进一步拓展数学知识,促使学生从整体感知到深入理解,从而切实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四、 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双减”背景下对教学改革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围绕“双减”政策提出减负增效的要求,可以通过改进并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掌握学习方式后轻松学习数学知识,有助于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始终保持主动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双减数学知识数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