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2-11-02 07:54朱禄聪
考试周刊 2022年28期
关键词:双减教学模式课堂

朱禄聪

一、 引言

随着我国中学地理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地理课堂的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如讲授、对话讲授、微课讲授、小组合作讲授等。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教育逐步进入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并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别人一起学习,能够拓宽自己的思维;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见,合作能够促进人才的品德、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二、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目的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是在新时代背景下经过层层实践的、全新的教学模式,课堂上不再单一地讲解教材内容,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发展,课堂的主题从由教师为主体,转向了以学生为核心,教学的重点不再是单一地按照教材照本宣科。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下,将学生们不易理解的内容作为重点讲解,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现阶段初中地理教学当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被广泛实施,让学生们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开展自主学习的当中,可以针对自己学习薄弱的内容进行弥补。在当今时代,随着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个人的成长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当一个人加入一个群体中去,那么他的成功概率就会大大地提高,团队协作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长远发展的课堂组织形式。

三、 小组合作教学方法的含义

小组合作教学方法的核心内容——生本理念。在学生们的学习过程中,教学目标为学生们指明了学习方向。在初中地理课程当中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们提出的以及觉得学习比较困难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教师通过提出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们进行课业学习,让学生们自己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在该模式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课程更加丰富,从而也能够更加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培养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式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探究环境中,在老师循循善诱的指导下,通过创设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情境,让学生在独立自主的学习和与小组人员合作讨论的前提下,以其所学的现有教材作为讨论的基础和内容,以学生所处的实际环境为主要参考模板和以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作为理论依据,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自由的发挥、自由的表达问题、探究与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让所有学生通过自己、小组之间的合作或者是集体活动等多种活动的方式,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去检验自己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组合作式教学是以问题为教学中心,最大的特征就是学生找到需要解答的真正问题。重视论据与辅助资料在探究中的作用,学生收集到的论据与辅助资料是探究收获新知的关键所在。小组合作式学习,使得学生针对问题获得不同的分析切入角度与想法,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小组合作式教学过程一般包括五个方面,即提出问题、提出假设、推断假设、检验假设、得到结论。

四、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

第一,在不同的公共课上,教师们都非常重视团队合作的教学,并在所做的实验中采用了团队协作。新课改的实施给中学地理课带来了可喜的改变,但是,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它的应用环境,就像是团队合作学习一样。第二,尽管在各个层次的公开课中,小组协作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但是在实际的地理课中,只有极少数学生采用了小组协作的方式,并且大部分的小组协作学习都是随意和无效的。这就表明,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团队协作的使用太过正式,教师只将其当作是课堂上的装饰,对其实际意义、内涵和价值认识不足。

(二)合作学习的内容无价值

在实践中,团队合作学习的价值是实现团队合作学习的重要因素。而一些教师在使用团队协作学习时,缺乏对小组协作学习内容的必要判断,从而使课堂上的团队合作学习没有任何价值。在实践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不断地改进教学手段。因此,它既可以改变教学内容、安排时间,也可以使教师和教学资源发生变化,使学生的探究、个性化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三)合作学习时机选择不当

通过对中学地理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还发现,对于在什么情况下、何时使用团队协作学习仍有疑问。有些教师在适合学生实际操作的内容上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有些教师则在适合班级或教师指导的教学内容上进行分组讨论,有些教师会在课堂上多次进行小组讨论。但真正有意义的团队配合,却因为时机的问题而错失了。

五、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运用

(一)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中学地理知识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世界地理和我们国家的地理环境,而课本中的许多内容都是一些理论性的东西,学生们从来没有亲身经历过。在地理课上,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既能让学生了解地理课本中的知识点,又能通过多媒体软件来进行地理知识的传播,从而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能丰富教学内容。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发散思维,提高自己的思考水平。

在现阶段的初中地理教学当中,很多学生对地理的学习感觉是无聊的,对学习地理提不起兴趣。因为学生在书本当中没有找到明确的“学习目标”,无法开展针对性的学习,导致单元以及章节的学习无法准确定位目标信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习惯教师单一的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导致对知识的接受以及学习处于机械化,不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在学习《东半球以及其他国家》课程内容的时候,学生很少会主动发表自己对“东半球还有哪些国家”的想法,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不利的,从而导致学生在现实当中一切都等待教师下达任务指令,这样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合长期的教学。但是如果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换成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学习《东半球以及其他国家》的时候,首先,设置“东半球由几个洲组成,具体有哪些国家?请查询不同国家的特色?”通过让学生自主搜集东半球国家的信息,并且通过资料信息去了扩展了解教材上没有体现的信息。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地理文化”相融合的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兴趣。引导学生之间通过小组讨论,展开对相关知识的探讨,有助于学生更加明确当前阶段自身的学习目标。

比如,《中国的自然资源》这一课程,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国家的自然资源以土地、水资源为主。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了解国家的自然资源,同时也能让学生了解到当地的自然资源。我国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但人均占有的土地数量较少,同时又具有可持续、利用性。同时,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在夏季、秋季降雨较多,而在冬季、春季则相对较少。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二)开展地理课外教学活动

初中地理教学活动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建立起一种基于兴趣的合作学习小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创作有关自然的小报,也可以写一些小的地理文章。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研、环保等方面的研究。我们还学到了自然环境的破坏,这会对我们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可以通过“保护环境”这个话题,来加强学生对地理的认识。

新时代背景下,在地理教学开展过程中要积极地落实教育改革政策,紧跟时代的大背景。在初中阶段学生初次接触地理课程,对新课的导入是十分重要以及关键的,科技的发展为现代化的教学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在前期开展地理课程教学的时候,多多地采用图文结合以及视频的方式,将教材信息转化为一种更加形象的表达方式,同时多媒体的融入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

让学生对什么是地理有一个基础的印象,融入趣味化的小组合作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学习初中地理的兴趣。教师们通过“设置”的方式呈现教学目标,在课堂中多留出时间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思考交流,在课下尽可能地减少纸质的答题试卷。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力是最好的,因此重点内容的讲解以及复习尽可能多的留在课堂上,课下可以让学生们观看地理纪录片等视频,丰富学生的课下生活,开阔学生们的视野。

比如《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课程,就有关于自然灾害的知识,但有些自然灾害常常是因为人的不合理行为造成的,使自然环境失去了守恒。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地教学,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调查城市的积水情况,调查、统计绿化和硬化面积、排水系统、暴雨和城市积水的数据,把这些情况写成一份报告,并附上个人的看法。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自己的机会,也是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通过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这种活动,学生不仅能加深对地理的理解,而且还能通过课外作业来巩固自己的知识,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从而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三)发展学生的思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中学地理是一门比较基本的学科,它主要讲述的是我们国家的环境,而学生则是需要更好的认识自己的国家。在中学地理课上,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讲解,同时要把握好教学的节奏,避免让学生分心,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从而达到有效的学习效果。这种状况对实施“双减”的策略也是有益的,不需要做太多的功课就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有效的学习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住地理知识,提高学习质量。

比如在学习《中国的河流》的时候,教师需要提前通过视频的方式为学生引入“河流”相关的知识,比如我国的黄河,教师可以再深入地为学生们讲解“黄河”母亲的故事,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教学内容更加的丰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比如在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的时候,在班级中组织“保卫家园绿色行动”来增强班级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学习水资源课程之外,为学生养成节约水资源的良好行为习惯。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对初中地理教学所产生的变革与意义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保障学生的学习主体权益,使学生能自主完成学科知识的构建与生成,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学科认知与思维品质得到了优化。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积极引入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增强了初中地理教学的效果。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为了促进初中生的全面成长,初中地理教师要积极利用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来组织学科教学。

六、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建议

(一)基于探讨交流式的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协作学习,探索互动学习模式,既能丰富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又能促进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扩展自己的学习思路,增强学习方式的灵活性。就像一名教育者所说:“你的想法,我的想法,在我们互相交流后,能得到两种不同的想法。”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探究型互动式的小组协作教学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在中学地理的日常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课程内容的需求,采用讨论型、互动型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激发他们学习思考。比如,在讲授“气候”的时候,教师会根据江南地区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展示中国的气候分布,让他们了解江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然后再让学生看漳州的年平均温度和降水量,并组织团队协作,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分析,对其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进行探讨。这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探索提供指导。在教师的提问推动下,学生自然会进行有效的交流,从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江南的地理环境,加之太平洋东南季风和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共同作用,使得这里的气候变得湿润、炎热,风景秀丽。与单纯的教师讲授方式相比,这种以探究式互动为主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地将课堂上的知识消化。很多学生在初中第一次接触地理课程,很多家长以及教师对“地理课程”的定位也放得比较低(相比较语文数学英语),导致学生对初中地理课程并不重视,教师对作业的设计也不重视。通过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丰富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感受地理课程的欢乐,营造欢快的学习氛围,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学生之间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在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影响下,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通过融入地理文化来深入教学,延展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形式,通过游戏化教学方式的融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综合素质能力。比如在学习《天气与气候》课程当中,通过视频导入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天气幻化的形态,播放南方特殊气候——梅雨——造成的天气变化。提出“天气与气候有关系吗?为什么?请列举一个例子。”学生会根据视频中看到“梅雨”季而对“天气以及气候”的关系引发思考,通过课前案例的导入,方便学生调查相关的资料信息,也为更好地开展课程教学提供了事例依据。

(二)基于竞赛式的小组合作学习

我国“双减”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其基本目标是要在有限的课时内,使课堂教学的效果最大化。因此,在实施团队协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针对具体的教学要求,采用竞赛式的团队协作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竞争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提高课程的学习质量。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往往会碰到把地理知识运用于地图的学习实践,如山脉、海洋、大陆等,如果仅仅依靠教师讲解,学生被动记忆,很难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在实施团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比如,在“中国主要的山脉及其分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事先准备好的“山”分布图和“山”的名字来进行分组比赛,让学生把不同的山贴到合适的地方,然后比较哪个组做得更快更好。通过这种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但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各大山峰的分布,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锻炼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学生在地理相关知识、经验等储备方面存在着差异,对某些地理问题易产生不同的解答方法。为弥补个人能力的不足,需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探究。在分组时,小组成员多为4~6人,同时要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要均衡考虑小组内成员的学习成绩、能力水平、性格特点。为了充分调动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小组内成员要做到明确分工,确保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在小组合作探究中,首先明确本组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该问题,小组成员各抒己见,然后进行组内讨论,研究解决方案,最终得出探究结果。如在学习“气压带、风带与气候”一课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前预习。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对我国南方与北方的气候进行调查与统计,如“在不同季节,南北方气候有哪些差异?造成气候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在学习“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一课时,小组成员间针对人类不同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从多个角度进行讨论与扩展,并针对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提出解决办法。在讨论与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巡视指导,留心观察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对产生困难的小组进行有效的指导,必要时也需要对学生以前学过的地理知识进行复习回顾,以帮助学生顺利开展探究。

(三)基于辩论式的小组合作学习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有不同意见”,特别是那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他们的问题和不同的声音常常可以作为新的起点。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善于以学科知识为基础,激发学生积极讨论,并通过辨证的方法,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门课的知识。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十分重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并在教材中加入了大量的学习资源。而辩证法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收集相关材料,在课堂上进行积极的讨论与探索,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如人口增长、农村人口迁移、文化遗产保护等问题,都是很好的研究材料。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深入地探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掘地理课程的学习乐趣,并在有效的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交流展示、归纳总结是综合评价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效果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在学生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各小组可推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向教师与同学阐述本组的观点。在小组代表陈述完毕后,其他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存在的错误进行纠正,对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完善。教师通过演示或讲解,告诉学生一些表达方法和技巧,要突出重点内容,要体现辩证思维等。在针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讨论中,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资源,利用多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就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进行概述,如面临哪些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对人们生活造成哪些影响?如何改善环境问题?从自身做起,如何保护环境?讨论与展示结束后教师可利用表格、示意图、思维导图等形式,对学生交流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对学生较为模糊的知识内容进行重点归纳,最终得出结论,帮助学生理清地理知识的复杂脉络,转变为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七、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引进团队合作学习以来,广泛应用于中学的各个学科。从理论上讲,团队合作学习符合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及人际关系技巧;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他们适应社会,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双减”教育方针的实质是要推动教师教学方法的优化,深入贯彻实施减负、提高效率的基本教育方针。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运用小组协作学习模式,既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补充与完善,也是教师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初中阶段的学生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也要综合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通过引入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提出,教学目标更加清晰,便于学生们更加明朗地进行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提出,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养成学生独自自主的良好习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课堂上,教师适当地采用较为新型的小组合作式教学方法进行地理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地理课堂中。教师在采用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讲授初中地理的时候,不仅顺应了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顺应了社会的发展需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全面、高效地接收地理教学知识,使得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更上一个台阶。要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将在地理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知识与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地理现象结合起来,更加充分地掌握地理原理和规律,提高地理思维、地理信息、地理感知等方面的能力。

猜你喜欢
双减教学模式课堂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