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程思政的设计
——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例

2022-11-03 09:12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18期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专业课程思政

许 波

随着课程思政的快速推进,一个重要的问题日益凸显,需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称《纲要》)对各专业课程进行重新规整和二次开发,尤其是教材、教案、教法、教学评价等。本研究将尝试依照《纲要》,在协同开发模式下,以部分教师教育院校开设的“教师专业发展”(或类似课程)为例,对具体课程的课程思政从目标设计、内容开发到教学设计与实施等进行系统探讨。

一、“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思政体系设计的依据

“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思政的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无论目标设计、内容开发,还是教学设计与实施,都必须依据《纲要》,参照教师发展的政策、制度,结合本课程所在专业课程群的课程思政整体安排,立足学情,并基于“瞻前顾后”和“同向同行”的原则,处理好与先修课程思政、同步思政课程的关系,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多维度合力育人。

(一)基本依据及阐释

“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思政设计与实施主要有三方面的基本依据。第一,最根本遵循——以“四有”好老师为核心。观点凸显了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是“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思政目标、内容、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实施的基本遵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基本上涵盖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维度。第二,直接依据——《纲要》。《纲要》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对教师发展的各方面均提出了要求,明确了四个方面的旨向:师德师风教育,突出课堂育德、典型树德、规则立德,自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培育爱国守法、规范从教的职业操守;专业理想教育,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专业情感教育,培养学生传道情怀,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专业知识与能力教育,培养学生授业底蕴、解惑能力,进而成为“四有”好老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第三,党和国家关于教师的各项政策、制度——“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思政的重要参考。教师培养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党和国家关于教师的各项政策、制度均有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思政元素。

(二)基于课程性质的思考

课程思政建设最终要落到具体课程,因而必须重点处理好三方面的问题:如何基于专业课程群的立场进行具体课程的思政设计,如何基于课程自身的特征和内容体系进行思政设计,如何处理好先修和后接专业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思政课程的关系。第一,“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性质与位置。关于“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承担教师职前教育的院校在设置上、性质界定上有所不同——部分院校将其应包含模块打散在教育学相关课程的对应章节中(如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部分院校将其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如陕西师范大学和山西师范大学将其作为必修课程)。必须指出的是,作为一门课程,“教师专业发展”应为师范生必修课,并在师范生课程体系中基于思政教育要求,承担专业思政所分解的思政教育任务,发挥(与专业课程思政)承前启后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作用。第二,专业课程群的要求。作为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重要课程,“教师专业发展”一般以“教育学”或“教育学基础”等课程作为先修,部分院校也作为师范新生的“启蒙课”,以“教师专业入门”等方式呈现,但这种安排很难与后续的专业能力发展实践形成良好呼应。从专业课程群角度来看,该课程能够有效地将通识课程的思政元素与教师工作、发展和职业联系起来,把教育原理中与教师发展、教学活动、德育、师生关系等方面相关的思政元素具体化到教师发展的各维度之中,进而凸显思政元素的运用性和对教师发展的指导性。第三,课程的实施方式。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融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应采取“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模式,这就要求在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提炼和梳理上要兼顾教学方式的特征,在课程思政教学实施上凸显方法与模式的适切性,尤其在课程思政教学材料开发和使用上要突出针对性。

(三)参考与阐述——关联的思政课程、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不仅要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还要凸显内在的体系性和育人的连续性、逻辑性。前者要求具体的专业课程思政要与同学年的思政课程保持内在的逻辑互动,或者要求专业课程思政前后保持良好的衔接性。第一,与先修课程思政保持良好的衔接性和连续性。在基本思政知识点相对清晰的情况下,“教师专业发展”结合先修课程思政的设计,决定思政知识开发的深度与广度、呈现的方式等,不仅要凸显与先修专业课程思政在知识网络上的良好衔接,还要在运用思政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上形成呼应。第二,与后续专业课程思政形成良好衔接。这就要求在课程思政知识点的开发和教学中,要对后续课程思政有充分的了解,那些在后续课程思政中具有专题性、深入性的主题,如果本门课程无法实现,则应该以概要的方式呈现或者适当留白,以确保思政教育不贪多(防止变成思政课程)、不重复。第三,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显然,在课程思政的设计上,应首先关注思政课程的安排,两者在横向上形成良好的“协同”与“互补”,以便帮助学生加深对思政知识点的理解,提高运用思政原理和方法论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当然,这种“同向同行”并不是说两者要一一对应,而是说在同一主题思政元素相呼应的情形下,注意与两者在层次、程度、视角和侧重点上的“互补”和“协同”。

二、“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思政目标设计

专业育人目标最终要落实到课程。要依据《纲要》,立足具体课程的科学分析,使专业育人目标具体化和体系化,构建“特色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具体到专业课程的思政目标体系,可以依循“章节目标设定—课程思政教学大纲研制—教学案研制与材料开发”的路线进行设计。

(一)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计

教师专业课程自身负载了相关思政目标,但对照《纲要》的要求,还远远不够,系统化和科学化是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根本要求。第一,自身负载目标。从教师专业发展现有的课程目标来看,含思政元素表达的主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立德树人)和职业理念、坚定的教育信念、专业技能、专业规划与专业实践能力。实际上,上述的表达就是“四有好老师”,发展的目标就是“大先生”。第二,专业课程群的目标设定。作为培养教师的核心课程,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可以说是集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思政元素之大成,几乎所有的思政元素都能够从不同角度投向该课程。但鉴于在深度上的不同,教师专业发展更为聚焦在为师者应该如何贯彻其他课程所凸显的思政元素,这些元素在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中则具体到教师如何为人师、如何围绕为人师发展自己、如何塑造灵魂等方面。第三,思政课程的同向目标——基于“同向同行”的要求。从课程思政与先修、后来课程的关系角度看,要做到逻辑推进和科学衔接,就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而言,要做到基于科学的内在逻辑的协同发展。具体而言,课程思政的目标设计要做到“瞻前顾后”和“同向同行”。就先修课程的思政教学而言,要对“教育学基础”、部分通识课程等实现关照。而“顾后”,则需要结合后续课程,如实践课程中教师如何在行动中践行立德树人的要求,给予方法论和案例方面的支持。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则应该与“中国近现代史”的基于历史的信仰教育相对应,将这一培养目标深入贯彻到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上,具象到职业理念、教育理念等方面。

(二)各具体章节目标设计

“教师专业发展”在教材的编排上有多种体例。但无论体例如何变化,其中必须包含以下部分:专业发展史(教师教育史)、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维度(专业信念与情感、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道德、专业理念)、教师专业反思与专业职业发展等等。第一,专业发展史的探索。教师专业发展史是思政的“富矿”,就其思政目标来看,应该凸显对教师的理想信念、文化认同、民族自豪感、教育理念、师德发展、教育情感与情怀、教育理想与社会理想、知识与能力发展等目标的关照。第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先进的教育理念、专业发展理念、教育方法等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因而吸取这种先进的、代表着教育发展的理论,既是一项专业发展工作也是一项思政工作。不同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有其独特的视角和闪光点,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专业发展理念,可以进一步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第三,专业情感、信念、理念部分。通过内容挖掘,帮助教师树立对教育、对学生、对教师专业的情感,将自身的发展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结合起来,树立人人可成才、人人都有所长的教育信念,形成科学的育人理念。第四,专业知识与能力部分。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提高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要践行者的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

三、“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挖掘与提炼

《纲要》明确,要基于“思政”思维,“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形成课程思政的内容供给。因而,必须通过“深入挖掘”“深入梳理”,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形成知识图谱、教学大纲、教学案。

(一)建构内容体系

优化课程思政教学供给,就要紧扣《纲要》,结合对学情、课程、教学背景的把握,实施专业课程的二次开发,以构建立体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第一,挖掘梳理,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思政知识图谱。就建构路线来看,需要分析并提取各构成部分的思政元素,分别对教师情感与理念、专业理想与信念、知识与能力、专业道德等部分进行深入挖掘,“发现”思政原生态素材,在深入梳理与科学归纳中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思政知识框架体系。第二,通过“二次开发”,形成“教师专业发展”思政知识图谱。基于思政知识框架体系,根据思政知识点的内在逻辑进行“二次开发”,确定思政知识点位置并从层次、维度、侧重点等方面进行细化,建立起思政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进而落实到教学大纲上,为教学案的设计和课程材料的开发提供支持。第三,形成各单元思政教学案。结合“教师专业发展”的思政教学大纲,对初次挖掘的思政知识“胚料”从层次、维度、方法、切入点等方面进一步细化深化,通过“回填”使其与知识点(教学安排)有机结合,细化到教学环节安排中,形成具体的单元课程思政教学案。

(二)挖掘思政元素

就“教师专业发展”课程的思政内容梳理而言,需要立足主体单元的知识点,结合前述关于思政教学目标等设计,深入挖掘与提炼形成。第一,专业历史部分的思政内容。教师史就是一部教育史,而历史中所蕴含的思政知识点数不胜数,成为教育奉献、立德树人、师道文化的瑰宝。第二,专业情感与理念、信念维度内容的开发。“四有好老师”明确要求为师者要有理想信念,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率先垂范。要坚守教育的理想,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教育信念。第三,教师专业道德中思政元素的开发。教师专业道德部分的思政元素极为丰富,既能基于历史的角度挖掘师德案例,又能基于当代师德典范事迹进行全面呈现,还能以身边的道德事件作为鲜明的案例,并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第四,专业知识与能力角度。要从“四有好老师”必须具备的知识的角度,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同时引导未来教师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将自身发展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与时代发展结合起来。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发展专业课程思政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