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雅乐作品《声律启蒙》的音乐特点与育人价值分析*

2022-11-03 16:11杨欣然
大众文艺 2022年20期
关键词:雅乐小节旋律

罗 莎 杨欣然

(湖南女子学院,湖南长沙 410000)

近年来,融古典与流行于一体的新雅乐在国内快速发展,新雅乐是在传统音乐基础上创编的一种新的音乐风格,以中国古典音乐为基础,作典范,把中国的古典文化和现代的创作手法融入音乐当中,具有“思想上的美”和“形式上的美”的两种文化层面的艺术特征,有着独特的韵味和演唱技法。作为新雅乐代表作品之一的《声律启蒙》具有深厚国学底蕴,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用音乐的方式将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哈辉演唱的歌曲《声律启蒙》是古代经典诗词与新雅乐相结合的音乐作品,作品曲调优美、精美雅致,有着独特的音乐特点和育人价值,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一、新雅乐作品《声律启蒙》概况

被称为最美音韵的《声律启蒙》,音乐人赋予了它新的生命,用优美的旋律将其进行谱曲,并进行推广传唱,在优美的音乐中让诗中的古韵再次璀璨如新,也让我们可以再次感悟和聆听到中华语言的生命力。

1.作品简介

《声律启蒙》的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车万育,是非常经典的古代儿童蒙学读物,分为上下两卷,以训练儿童的应对、体会并掌握声韵格律为主的启蒙读物.根据韵脚,它包括天文、地理、文字、鸟兽、花木、器物等的虚实反应。通过单字对和双字对,上升到三字对和五字对,再到七字对、十一字对,我们可以得到语音、词汇和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就像唱歌。在启蒙读物中,它是独一无二,经久不衰的,对于开启儿童幼年对语言格律的掌握具有非凡的价值。歌曲《声律启蒙》是古典与流行融合于一体的新雅乐作品,是由中国古典音乐演唱家哈辉曾监制并演唱的儿童古代经典蒙学读物,特邀作曲家姜景洪为其谱曲。歌曲《声律启蒙》为儿童教学提供了新的素材、注入了新的内涵。作品用意在于提升学生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打开启蒙教育的大门,让学生在感悟音乐美、思想美、韵律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更多的孩子关注蒙学经典,从童年奠定古诗文的基础,培育诗歌精神,扎根中国传统文化。

2.创作背景

近年来,中央决定在全国中小学推广国学文言文经典教育,其中《声律启蒙》就是课程中选择的教材之一。越来越多喜欢我国传统文化的音乐人也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来传承传统文化,哈辉老师就是其中之一。2010年中国古典音乐演唱家哈辉曾监制并演唱的儿童古代经典蒙学读物新雅乐母子演唱版《声律启蒙》,正因她内心对孩子有着真切而纯质的爱心,对社会有着明确而崇高的责任,所以大胆开拓、不遗余力地进行制作,大力推广“新雅乐版”《声律启蒙》,力求通过吟和唱的演唱方式,让更多的孩子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陶冶心灵,同时帮助孩子们轻松记忆,感受学习的乐趣。

3.作品风格与内涵

《论语》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与乐”。《论语》强调了礼乐的教育功能,强调了乐舞在人的内在修养中的建设性作用。作品《声律启蒙》,紧扣了新雅乐“高雅、纯正、后古典”的艺术理念,既有“礼”又有“乐”,实现礼乐交融,曲调旋律中正平和,柔缓而又庄重,既体现了古诗词的清新、古雅,又不失现代技法融入后的活泼、时尚。

二、新雅乐作品《声律启蒙》的音乐特点

音乐是以声音为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意向的塑造通过有组织的音为材料来完成。每首作品都有它特有的音乐特点,歌曲《声律启蒙》作为新雅乐作品,更有着独特的音乐特点。

1.二段体的曲式结构

作品曲式结构为不带再现的并置型二段体,为2/4拍,强弱起伏明显,动力强大。从音乐结构的整体形态来看,其主要的陈述乐段为A、B乐段,作者在乐句的处理上,依照歌词进行了填充,基本上保持了结构上的对称,但在乐句中仍有着些许扩充,打破原本的方整结构,故而这首曲子的乐句呈现非方整性结构。从音乐的旋律出发,曲子的调性建立在D宫七声雅乐体系之上,为B羽七声雅乐调式,在传统的五声音阶上加入了变宫和变徵,该调性贯穿了整个作品,调性呈现出收拢性的结构。

前奏部分9个小节,奠定了全曲的调性基础以及音乐风格,通过短短的9个小节便将羽调式独有的抒情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品的A段由a+a1两个乐句构成,为8+9小节。这里作者使用的是一个同头异尾的创作手法,将a句材料稍加变化发展。

作品的B段由b+c+c1三个乐句构成,为9+8+8小节。作为对比乐段,B段所使用的新旋律材料、新节奏音型等都与A段构成了较强的对比性,丰富了音乐的色彩,实现了情感的升华。

作品的间奏为14个小节,用于反复陈述时的衔接。

作品的尾声为15个小节,作者使用了B段的歌词材料,以及部分的旋律材料,进行收尾的陈述,同时将速度放慢,再次反复该材料,用以强调,结束全曲,营造一种意犹未尽的音乐画面,给人无限沉思与遐想。

2.富有动力的音乐节奏

节奏就是音乐的骨架。《声律启蒙》的节奏富有动力,为四二拍,强弱规律是:强-弱,采用了二八、前八后十六等节奏型,为音乐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如:“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这一句里就有8个二八的节奏型,且大多在每一节的重拍上,结合四二拍的节奏规律一个强拍一个弱拍的交替,使得歌曲更加有活力,音乐流动性更强。如:“两岸晓烟杨柳绿”,“晓烟”这里的节奏是一个前八后十六,这一句重复了两遍来进行演唱,二八和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的结合为歌曲充满动力奠定了基础,推动情绪的递进,增强感染力。

3.朗朗上口的音乐旋律

《声律启蒙》的旋律非常舒缓,优美动听,朗朗上口,易于传唱。歌曲的第一小节与第二小节节奏一样,第三与第四小节是一小节的扩大,都是逆分型,节奏简单明了,使歌曲的旋律更加的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歌词是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叠对,光是读出来就犹如唱歌一样,又配合着简单明了的节奏更使得歌曲易于传唱。歌曲一开始的对偶部分“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旋律比较舒缓,音域适中;“两岸晓烟杨柳绿……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旋律的上扬与舒展使歌曲情绪不断攀升,从而达到了一个情绪的高点。全曲以级进音程为主,前、后段的旋律基本相同,便于记忆。朗朗上口的旋律不仅便于传唱,还可以让儿童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感悟中国的对偶艺术,为儿童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让传统文化从小扎根在幼小的心灵。

4.吟诵似的音乐风格

新雅乐体系有着一种独特的演唱风格——吟诵风格。这样一种风格来源于古代诗词的吟诵韵律,能够强化古风色彩,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流畅性。诵读是非常需要语言技巧的,只有将语言的声音表达处理好,才能使作品更加的有感染力。新雅乐作品《声律启蒙》的演绎非常讲究诗词的韵律,巧妙的借鉴吟诵的抑与扬、轻与重、疾与徐、顿挫等特点,有机融入演唱中来。

抑扬:抑扬是指声音的高低起伏、曲折变化。当表达激动、满怀豪情的情绪时,则加入音调上扬的处理。“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部分演唱者的声音逐渐的上扬,到了整首歌曲的高潮部分“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时,比前一句“天上广寒宫”更加充满激情,往外传递情感和声音;下一句“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的音调又变低了,声音与情感由扬转抑,旋律也变得缓慢,情绪变得低沉、内敛。

顿挫:顿挫是指声音的停顿和转折。在歌曲《声律启蒙》中在前面对偶的一部分,就能明显地感觉出来声音的停顿感,以及富有动力的感觉,如“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顿挫韵律的加入使得整首诗歌清晰明了,富有律动感,针对句末节奏点上的字和正好处于换气的地方,适当将停顿进行延长。顿挫的处理,是为了更深刻地感受作者的情绪,更是为了使声音可抑可扬,可收可放,鲜明对比。

轻重:顾名思义,轻重指的就是声音的强弱。所有的诗歌里的词汇和语句都有着自己的使命与色彩,为了情感表达或色彩需要,都会有需要被强调和突出的地方,像这样的词汇或者语句我们就要对它来进行加重的处理。在这首歌里对偶部分每开头的词语都要被强调比如“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这一句中需要被强调的有云、雪、晚照这几个词语,其他地方就要做弱化处理,音乐强弱交织,从而更好地强调中心词、句,传递中心思想。

疾徐:我们在诵读时要掌握的语速的快与慢就叫作疾徐。这首歌曲的整体的风格是属于比较优美缓慢,所以这首歌运用了吟诵中的徐读方法来演唱,在侃侃而谈中传递作品的思想内涵,通过反复的声韵格律,强化学生对中国的对偶文化的体验。

三、新雅乐作品《声律启蒙》的育人价值

歌曲《声律启蒙》在育人方面也有着一定的价值,因为其独特的体系——“新雅乐”和古代经典诗词结合,诗乐交融,通过音乐传递着中国古典诗词的思想内涵,因此,新雅乐在提升儿童知识、能力、素养方面都有着一定的研究意义。

1.以乐促学,育儿童知识水平

儿童时期,音乐对儿童的影响非常重要。人类对于音乐的感觉十分敏感,宝宝时期,孩子听到音乐,都会做出相应的反应,比如眼睛会随着音乐骨碌碌地转,手脚会跟随着节奏上下舞动,头也会随音乐而摆动,由此说明,音乐对促进孩童潜移默化的学习十分有益。《声律启蒙》旋律优美、典雅,歌曲内容为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儿童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了解了天文、地理、人物、鸟兽、花木、器物等虚与实的对应。文章从单字对(如:云对雨)到双字对(如:晚照对晴空),三字对(如:三尺剑,六钧弓)、五字对(如: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七字对(如: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到十一字对,歌曲声韵协调,朗朗上口,便于记忆,难度循序渐进,加上优美音乐的加持,更加方便儿童学习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得到语音、词汇,还有修辞方面的训练,促进知识水平潜移默化的提升。

2.以乐启情,育儿童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指对美好事物或艺术的欣赏的鉴别能力。音乐本身就是一种美,一种无年龄、无国界、无性别的美,其在培养儿童审美能力上起到了极好的推动作用。《声律启蒙》通过优美的旋律让孩童感悟音乐的线条美、声音美、意境美。歌曲歌词极具对仗之美,“云对雨”犹如一幅山水画的画面在眼前,云雾缭绕的山川,伴随着淅淅沥沥的小雨。“雪对风”好像腊月寒冬,湖面上飘着雪花,诗人站在湖面上,吹着风。“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春天到了,河边杨柳发芽变绿,园中杏花开了,一阵春雨过后,杏花飘落,地上铺了一层红色的花瓣……每一句歌词都有着不一样的美,孩子们在歌曲中就可以触摸想象到这些场景,感受歌词里的美,对他们自身的审美是一种极大的陶冶和提升。

《声律启蒙》用音乐的方式与古代经典读物巧妙地结合起来,使读物在本身的内容美、精神美上,又增添了音乐旋律、画面等方面的美,极具感官体验,而儿童经常接触美的东西,情感上就会有美的体验,产生创造美的思想及能力,审美能力得到提升。

3.以乐开智,育儿童人文素养

儿童的人文素养教育,最主要是提高儿童各方面的认知能力,比如艺术、历史方面。歌曲《声律启蒙》是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和音乐的结合,不仅可以学习音乐,还可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高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力,从而提升人文素质。当儿童听到“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歌曲简单的节奏、旋律和内容会使儿童不由自主地去记忆,在倾听歌曲的过程中还将我国的对偶文化传输到大脑中,了解事物的应对和传统文化的特殊形态。对偶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对中国汉族文化瑰宝的对联文化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联文化源远流长,起源于古代的桃符,在山海经中也有记载,这样的文化形态流传至今。对联的要求就是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平仄结合,音调和谐,内容相关,上下衔接。《声律启蒙》本身的虚实对应,单字对、双字对、三字对等内容,是中国对偶文化的浓缩,孩子通过《声律启蒙》等作品,掌握了这些语音、词汇、修辞方面的知识,以对偶的修辞手法引导他们扩宽思维,为他们写对联或者做对子的时候打下文化积淀,从小培养起儿童对音乐和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培育儿童的人文素养。

结语

歌曲《声律启蒙》作为新雅乐的代表作品之一,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音乐特点,在育人方面也有着丰富的价值,作品通过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审美感悟中撒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进而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诗一般的心灵,以乐感人,以乐化性。

猜你喜欢
雅乐小节旋律
论宋代宫廷雅乐中筝的使用
快把我哥带走
Jay—A Revolutionary Musician
给你的信
雅乐的来龙去脉
中国雅乐史
7月,盛夏的旋律
大地的旋律
节节草的秘密
演奏西贝柳斯《d小调协奏曲·作品47号》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