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会儒墨文化的探索与实践
——以高职信息技术公共课为例

2022-11-03 00:26刘允涛汤春华黄丽民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公共课思政传统

刘允涛,汤春华,黄丽民

(1.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2.山东外事职业大学 综合学院,山东 威海 2654504)

引言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高校课程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山东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是儒家文化和墨家文化发祥地。如何在课程思政中传承古代优秀传统文化,融会贯通儒墨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是山东高校课程思政的重要课题。2021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如何结合新课程标准,结合国家课程思政要求和山东特色,归纳提炼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学生信息、文化和思政素养共同提高,需要山东“双高”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率先做出研究和探索,为全国信息技术课课程思政改革提供有效且富有特色的路径和方法。

作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A档)建设单位,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课程团队,将课程思政与儒墨传统文化相融合,灵活运用现代职教手段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模式,探索了“儒墨会通的四载体六方法”实施路径,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在信息技术公共课课程思政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

一、基于儒墨传统文化的课程思政总体设计

信息技术公共课课程思政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化自信”的讲话精神,根据学校国家优质学校和“双高计划”建设项目对公共课的立德树人高标准要求,对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各二级学院人才培养和全校学生发展需求,发挥课程团队儒墨传统文化研究和课程教研优势,围绕(班墨)工匠精神、(儒墨)文化自信、家国情怀、(信息)社会责任等思政内容,突出山东传统文化特色,将育人和育才紧密结合,确立课程思政育人总目标:培养高职学生精益求精的班墨工匠精神,促进全校学生信息技术技能提高;在信息技术课课程思政中加强儒家和墨家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以我国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案例,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才智;强化学生正确运用信息技术、尊崇法治和敬畏法律的意识,具有良好信息社会责任的职业素养,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通过对儒墨两家教育思想融合研究,在信息技术课课程思政中,把儒墨传统思想文化充分地融会贯通,探索了“儒墨会通的四载体六方法”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即融会贯通源于山东的儒墨两家教育思想和传统文化,通过“教学主体、环境、资源和活动”四种载体,采用“修身、言传、身教、明辨、力行和默化”六种方法,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实施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案例引入、学做一体、项目实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1],分别从“知”“信”和“行”三维度,构建将理论考核功能与行为导向功能有机结合的考核评价机制。

二、融入儒墨传统文化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一)基于四方需求,重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

对接国家、学校、各二级学院和学生四方需求,根据山东传统文化优势和信息技术课程情况,重组了融入山东儒墨传统文化特色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围绕工匠精神、文化自信、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四方面的思政内容,设计了信息技术公共课六个单元的思政元素(如表1所示)。

(二)基于学生特点,探索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基于儒墨传统文化,根据高职农村生源占多数、信息素养偏低的特点[2],在信息技术实训课课程思政教育中,融会贯通儒墨两家传统文化和教育思想,将儒家的仁爱、修身、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启发式教学、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等,与墨家的兼爱、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主动教育、严格管教等优秀传统文化和教育思想[3],在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教学中有机结合,通过“四载体六方法”实施课程思政。

信息技术公共课将思政载体分为教学主体、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四种,涵盖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课程思政的教学主体为双主体(教师和学生):教师作为主体,不是退步到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而是借鉴墨子“不扣而鸣”和“强学强教”的主动性教育原则[3],强调信息技术教师在正确的价值引领下进行知识传授,承担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思政教育主体责任;学生为主体,既强调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也选择优秀的学生在课程思政教学中作为载体,发挥品学兼优学生的带头引领作用,带动全体学生在学业和品德修养两方面共同提高。教学环境指教室、实训室等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建设,借鉴墨子“染丝变色”的环境论,为学生学习创造更好的实训环境和条件,在教学中发挥环境育人作用。教学资源包括立体教材、教学案例等,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一方面将企业的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和职业素养等内容融入立体教学资源[4],进行职业素养的思政教育;另一方面使用传统儒墨文化、古代工匠大师、传统文化、祖国大好河山等作为信息技术的实训项目素材和案例,间接潜移默化地进行工匠精神、文化自信和爱国主义的思政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和实践形式,寓教于乐。将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方法分为“修身”“言传”“身教”“明辨”“力行”“默化”六种。“修身”“言传”“身教”是指教师在教学以及日常生活中,关爱学生,传承儒墨仁爱和合、兼爱非攻的传统文化,以身作则,在言行中起模范作用;“明辨”“力行”是指借鉴墨子“辩乎言谈”,组织学生通过研讨、辩论、实践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则用“默化”的方法熏陶改变学生,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效果。

表1 六个单元的思政元素表

与此同时,课程团队还基于儒墨传统文化,探索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案例引入、学做一体、项目实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3-7]。学生课前线上自学。课中线下引入案例,启发指导;学生分组研讨,学做一体,选择虚拟、实操、大赛、科研和工程项目等实战。学生课后提升,教师线上指导答疑。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均按“儒墨会通的四载体六方法”的路径实施课程思政,畅通了信息技术培养和课程思政教育的“立交桥”。

(三)儒墨传统文化在信息技术公共课课程思政的具体应用举例

以课程“文档编辑制作”单元的“古代班墨工匠大师简介.docx”项目为例,具体说明课程思政的设计实施。

本次课以“长文档项目”实战为主线,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案例引入、学做一体、项目实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和墨子职教方法辅助教学,以“儒墨会通的四载体六方法”的实施路径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过程分为课前初学、课中强化、课后拓展三部分。

课前,指导学生利用课程线上教学资源自学,搜索我国古代班墨工匠大师材料,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并学会用辩证的角度看问题,明辨是非,学会自省自查、三省吾身和自主学习,为长文档项目实战做准备。

课中,先由学生分享课前对古代工匠大师的讨论及见解,教师总结。然后通过“编辑书籍长文档”案例引入,展开“古代工匠大师简介.docx”项目实战教学,引导学生讨论分析长文档“古代工匠大师简介.docx”结构和布局;教师强调并演示操作要点和方法。学生在分组讨论后进行长文档项目实战,教师指导答疑。期间以“儒墨会通四载体六方法”为路径,灵活运用儒家思想和墨家职教思想,使用“修身”“言传”“身教”“明辨”“力行”“默化”六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文化自信的思政教育。

课后,通过“好客山东欢迎您”项目素材,拓展巩固长文档排版技能,增强爱家乡和爱祖国的情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如表2所示。

三、课程思政融会儒墨文化的教学特色与创新

一是创新探索出基于儒墨传统文化的“儒墨会通四载体六方法”课程思政路径,为全国高职院校提供一个课程思政可复制可借鉴的实践案例。融会贯通源于山东的儒墨传统文化,开展信息技术公共课课程思政,特色鲜明,匠心独具;“四载体六方法”课程思政路径和方法,涵盖了教学所有活动环节和元素,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具体的课程思政,体现课程思政载体的立体性,方法的丰富性、有效性。

二是探索了基于儒墨传统文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案例引入、学做一体、项目实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和墨子职教方法,畅通了信息技术培养和思政教育的“立交桥”。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项目实战加深了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校企协同设计多个项目,便于学生选择练习。学生分组研讨,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能力[8-14]。灵活运用引导、启发指导交流、信息化技术手段和墨子职教方法,提高了教学的系统性和有效性,为其他公共课教学提供示范,为全国高职信息就技术公共课教学提供了一个“山东商职”范式。

表2 “儒墨会通四载体六方法”教学案例

三是基于儒墨传统文化构建了“知信行合一”的课程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知信行合一”考核评价法考核评价体系,强调知识、情感和行为并重,达到真懂真信真用的教学目的。“知”的评价:开发主、客观题等题库资源,通过人工智能技术高效分析学生观点、思维方法,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信”与“行”的评价:采用德尔菲法设计一套评价指标,通过问卷形式获取课程思政同行、辅导员、专家、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五方反馈。“知信行合一”考核评价法不仅能够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而且促进学生将课程思政教育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14-17]。

四、融会儒墨文化课程改革建设实践成效

一是融会儒墨传统文化的信息技术课程思政促进了全校学生品行、信息素养和技能全面提升。基于儒墨传统文化的信息技术课程思政促进了全校学生行为品质得到提升,学习态度、学习精神等学风现象明显改善,师生关系融洽;促进了专业技能提升,获信息技术类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17项。

二是融会儒墨传统文化的信息技术公共课课程思政建设提升了课程建设和教师教研水平。基于儒墨传统文化的信息技术公共课多年的思政建设和课程改革探索,促进了课程建设和教师教研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成果于2018年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1年获学校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在信息技术公共课课程思政实践中,课程团队成员荣获学校课程思政比赛一等奖3项。课程思政团队主要成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优异。信息技术课教师所在党支部被评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学校信息技术公共课“人工智能基础”被评为山东省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结语

信息技术公共课基于儒墨传统文化和教育思想,通过“儒墨会通的四载体六方法”实施路径,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促进了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全校学生文化、信息和思政素养全面提升,提高了课程建设和教师教研水平。同时,也促进了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将仁爱、兼爱定为校风的一部分,进一步提升全校师生之道德情怀,促进全校师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心,提高了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素养,为师生的文化素养提升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和方法。

猜你喜欢
公共课思政传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思政课“需求侧”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Factors Affecting Memory Efficiency in EFL
On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Vocabulary
On Memory Theory in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