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老年患者术后恐动现状及对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022-11-03 06:25尉晨杨慧颖朱美霞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2年5期
关键词:神经外科问卷疼痛

尉晨,杨慧颖,朱美霞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上海 200040

恐动症是外科手术后常见心理现象,是躯体因疼痛或损伤,对活动锻炼出现的非理性恐惧的特殊心理现象。老年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多,且由于疼痛、术后置管引起活动不便等为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形成障碍,从而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延缓康复时间及降低生活质量。为此,研究分析老年患者术后恐动症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将有助于早期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20年11月—2021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后老年患者,采用问卷进行调查。

1.2 纳入标准(1)选取年龄≥60 岁神经外科术后老年患者;(2)在知情同意原则下,自愿参与研究;(3)意识清楚,能正常阅读理解和表达。

1.3 排除标准有意识、语言、理解障碍者;以及不愿参与研究者。

1.4 研究方法

1.4.1 研究工具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恐动症评分表、疼痛评分、Barthel 指数、9 项病例健康问卷和7 项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患者心理状态。

1.4.2 资料收集方法 此次问卷回收137 份,剔除不规范问卷21 份,回收率84.67%。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s)进行描述,各临床指标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一般人口特征见表1。

表1 神经外科手术后老年患者恐动症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2.2 影响恐动症多元线性logistic回归分析以恐动症发生结局作为因变量(1=TSK<38 分,2=TSK≥38 分),并对分类变量分别赋值,详见表2,对表1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的各变量进行多元线性logistic 回归分析,详见表3。

表2 自变量赋值表

表3 神经外科术后老年患者恐动症logistic 回归分析

与其他外科手术相比,神经外科手术在风险性、精密性上都比其他学科高,且因大脑本身复杂性,神经外科患者均有病情重、复杂多变等特征,术后由于疼痛、情绪不稳定、并发症等因素易导致患者预后不佳[5],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负担普遍高于其他外科手术的患者,老年群体尤甚。躯体上创伤和心理上应激的协同效应会严重干扰患者的心智,增加了包括术后恐动症在内的一系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3 讨论

本组研究对象为60 岁及以上人群,由表3可见,年龄与恐动症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国外学者报道[1],高程度恐动症主要存在于养老院的老年人中,与患者自感健康水平和疼痛程度呈显著相关。恐动症本身会因疼痛导致恐惧心理,敏感性增强,从主观上抵触肢体运动,且患者手术伤口位于头部,会产生自我形象紊乱,对疾病的不了解所致心理障碍放大了疼痛感知,引发逃避,拒绝早期锻炼。因此,需要从医护协作角度出发,帮助患者开展多个维度的认知干预。

本组恐动症平均(41.57 ±7.63)分,其中76 例≥38分,占65.51%,即半数以上老年患者不能正确认识早期活动对术后康复的重要性。

表1显示,高文化程度相对低文化程度的患者更能积极配合;同样高收入患者的术后恐动发生率较低,这与国外学者研究一致[2]。手术后时间天数影响患者活动依从性,与恐动症发生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术后时间越长,恐动症的发生率越低,与Ahlstrand 等[3]研究结果一致。术后疼痛会促使患者产生排斥心理,导致活动量减少,疼痛评分越高恐动水平越高。

Wurm 等[4]报道焦虑情绪增加会促使恐动症发生,本组表3也显示了这一点。事实上围术期焦虑情绪见于各年龄组的患者,进而增加心理压力,医护人员术前沟通有缓解效应。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人员应对神经外科手术后老年患者及时进行评估,识别恐动症高危患者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引导老年患者采用积极的方式来缓解心理压力,改善焦虑情绪,降低恐动水平,进而提高老年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神经外科问卷疼痛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疼痛不简单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疼在疼痛之外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张波:行走在神经外科前沿
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两种置胃管方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