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2-11-04 02:36
旅游纵览 2022年9期
关键词:特色美食钦州北部湾

黄 辉

(1.北部湾大学,广西钦州 535011;2.曼谷吞武里大学,泰国曼谷 10600)

一、广西钦州文化旅游业资源现状

文化旅游业涉及面广、涵盖性强,主要包括历史遗迹、名人志士、传统建筑、民族艺术、民俗与宗教、自然景观、现代景观、特色美食等内容。钦州古称安州,是有名的大蚝之乡、白海豚之乡、荔枝之乡、坭兴陶之都。钦州以历史遗迹为依托的文化旅游景点有三海岩摩崖石刻、马鞍山“灵山人”遗址、越州古城遗址、旧州唐城遗址、古立新石器时期山岗遗址等;以名人志士为依托的文化旅游景点有冯子材故居、刘永福故居、小董革命烈士陵园等;以传统建筑为依托的文化旅游景点有钦州老街、大芦村、客家文化村(大朗书院)等。钦州陶瓷业比较发达,主要生产“坭兴陶”和“小江瓷”。钦州自然景观主要有三娘湾、茅尾海、龙门群岛、麻蓝岛、八寨沟、五皇山等。民俗文化主要有敲烟墩大鼓、舞狮舞龙、采茶戏和粤剧等。近些年,钦州加快发展建设现代人文景观,营造良好的娱乐、休闲、度假、养生、营商环境等,主要建设有钦江两岸景观带、钦州园博园、仙岛公园、鹰山温泉、龙武鸣珂荔香生态观光旅游区、灵东水上游乐避暑风景区及吾悦广场、坭兴陶文化创意产业园、钦州保税港区、中马产业园等。钦州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滨海城市,海鲜养殖比较发达,餐饮业比较兴盛,各种海鲜产品、海鲜大排档及特色小吃比较多,如烤生蚝、炒螺、炒蟹、猪脚粉、狗肉粉、螺蛳粉、钦州瓜皮、酸嘢等。钦州的当地菜属桂东南菜系,钦州大蚝、蚝油柚皮鸡、蚝油香麻鸡、白切鸡等最具特色。钦州盛产荔枝、香蕉等水果以及八角、淮山、红椎菌、官垌鱼等农副渔产品。据钦州市统计局数据,2021全年钦州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为799.09亿元,占钦州市生产总值的48%以上,增速为9.8%。在《钦州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中,确立了建设北部湾滨海休闲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坚持“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广电体育为辅”的布局思路,在充分发挥各产业特色与优势的基础上,以“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为原则,构建“四城联动、三区并进、两带链接”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格局。

二、钦州文化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发展思路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发展思路方面,钦州文化旅游业发展主要面临产品开发与丰富的资源禀赋不相匹配,综合效益与旺盛的市场需求不相匹配,企业实力与广阔的市场空间不相匹配,公共服务供给与品质化发展趋势不相匹配等问题。钦州市文化旅游业发展思想和观念比较保守,缺乏文化创新活力,地方特色文化旅游品牌的影响力较小,建设思路存在模式化、套路化、零散化、单一化等问题,建设管理存在全而杂、多而小、不系统等问题,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文化旅游业项目建设成效不突出,特色文化品牌的建设力度不够,出现建设规模偏小、品质不高、地方特色文化不突出、与其他滨海城市相似等问题。

钦州文化资源丰富,有着发展文化旅游业的良好基础。钦州离东盟国家较近,且经贸交往和人员往来相对较多,还建立了国家级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钦州东盟商贸城、中国-东盟(钦州)农产品大市场等。中国-东盟旅游交流已跨入 3000万人次时代,旅游必将进一步密切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政治、经济、人文往来,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支撑。钦州地处北部湾核心地带,拥有北部湾区域相对优越的资源、条件和环境。当前,钦州创建了北部湾大学等很多以“北部湾”命名的实体单位,也将“北部湾”用在一些场地、道路、建筑物的命名上,如北部湾大道、北部湾海洋文化馆、北部湾大酒店等。这些体现了钦州在“北部湾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

(二)在发展能力和水平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发展能力和水平上,钦州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公共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乏,因此存在文化旅游发展领头企业和文化旅游重要项目建设力度不够、文化资源开发进度缓慢、产业链不健全、集群化程度低、文化聚集效应不明显,以及文化旅游业公共交通、环境、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例如,城中村比较多,整体环境有待提升;城市导视系统设计不够规范,城市文化宣传广告少,设计水平低。陶都文化形象建设效果不明显,陶瓷产业链不完善、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缺乏陶瓷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没有比较有代表性的陶瓷商业大厦,缺少有影响力的陶瓷展销会、交流会等。连接钦州城区和各区县景点的道路大多仍是老、旧、窄的公路,而且往来的公共汽车车次较少,汽车质量参差不齐,乘车线路不够顺畅,影响出行心情、效率和质量。

三、钦州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路径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指出,广西有条件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要立足独特区位,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做足“边”的文章,全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推进关键项目落地,夯实提升中国-东盟开放平台,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要加快推进钦州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可重点发展“东盟文化”“北部湾文化”“陶瓷文化”“特色美食”“四季宜游”五方面,打好“五张牌”。

(一)打好“东盟文化”牌

2017年,李克强在“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年”的贺词中指出,旅游合作是中国同东盟国家人文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内容,增进了双方人民相互了解与友谊,带动了各产业领域的务实合作。钦州与东盟国家距离较近,有地缘优势,需要在多方面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旅游合作,在文化旅游领域多维度、多形式融入东盟国家文化,开发相关文化旅游产业。具体来说,一是需要充分发挥钦州沿海的区位优势,从东盟文化旅游产业规划设计、建设和发展上,广泛融入和应用东盟文化,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旅游合作,架起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在文化旅游领域多维度、多形式地融入东盟国家文化,开发相关文化旅游产业,推动钦州文化旅游产业国际化发展。二是研究判断钦州现有东盟文化产业和旅游资源发展的情况、趋势、存在的问题及根源等,探寻比较合适可行的解决方案,逐步优化文化旅游资源。三是引入东盟各国的特色餐饮美食、民艺民居、时尚生活、科技教育等文化旅游项目,以产业聚集化、管理集约化、项目品牌化的基本思路,开发建设符合中国国情和相关政策的东盟文化旅游休闲购物、东盟文化教育培训、东盟文化科技创新创业等产业,搭建东盟国家文化交流学习平台,以此吸引更多热爱广西和东盟文化的国内外人员到钦州旅游、学习或发展。

(二)打好“北部湾文化”牌

高质量发展钦州文化旅游产业需要应用和把握好“北部湾文化”,这是钦州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一是从诸多领域、更多视角进行创意设计,并积极拓展和延伸“北部湾文化”的概念和内涵,充分发挥“北部湾文化”对旅游产业的积极作用。二是加强以北部湾文化为主题的北部湾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美术馆、音乐厅等场馆建设和完善,凝练和提升北部湾文化内涵和精神。三是加强体现北部湾文化特色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已有的北部湾物流中心,北部湾海鲜、水果、农贸交易中心等场所的环境和功能,提前规划建设北部湾学校、医院、会展中心、高铁站、地铁、机场等,改善北部湾经济区生活环境,满足北部湾民众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三)打好“陶瓷文化”牌

钦州陶瓷文化历史悠久,具有良好的发展陶瓷文化旅游的基础,其中“坭兴陶”和“小江瓷”是钦州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陶瓷品牌。坭兴陶是钦州的传统民间工艺,有近1400年的发展历史,2008年6月国务院批准广西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小江瓷”是著名的传统文化品牌,其主要产地在钦州浦北县小江镇,2012年“小江瓷器手工制作技艺”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因此,钦州需要充分利用本地陶瓷文化资源,发挥好坭兴陶、小江瓷产业优势,打好“陶瓷文化”牌。第一,进一步优化钦州陶瓷文化产业规划与布局,整合零散的陶瓷企业、公司,引进大型陶瓷生产企业、生产技术,建立高水平、先进的现代陶瓷工业产业园,完善陶瓷产业链。提高钦州老街、千年古陶城、坭兴村等代表性、重点项目的建设质量和水平,力推中国(钦州)陶瓷艺术馆、坭兴陶大厦等新项目建设。第二,加强坭兴陶都城市形象建设,在高铁站、高速路出入口、永福广场、白石湖公园等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适当放置展现陶都形象、体现陶瓷文化的公共艺术作品。市区政府、事业单位等相关部门需大力倡导各类城市建设和改造项目,主动融入陶瓷文化元素,鼓励在餐饮、休闲娱乐文化空间等应用当地特色陶瓷产品。

(四)打好“特色美食”牌

旅游观光一般离不开美食、购物等活动。搞好“特色美食”的生产加工、提高美食品质、营造良好的购物营销环境是促使钦州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为了打好“特色美食”牌,第一,要加强钦州“特色美食”的配套设施建设,规范管理餐饮行业,保证餐饮卫生环境和品质,提升美食加工和服务质量,树立特色美食品牌。钦州的饮食富有特色,种类繁多,老友面、干捞粉、螺蛳粉、卷筒粉、酸嘢等是钦州常见的特色小吃,在很多餐饮店都能吃到,但需要通过培训、指导、监管等途径解决部分经营场地环境混乱、服务意识薄弱、竞争无序等问题。第二,做好海鲜餐饮业规划、布局,根据不同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需求,设立不同档次、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海鲜餐饮场所,形成一座海鲜品种丰富、味道鲜美、环境舒适、服务贴心,让人流连忘返的“海鲜城”。钦州海鲜种类齐全,大蚝、牡蛎、车螺、海蟹、海虾、海鱼等应有尽有。海鲜的制作方法多为蒜蓉、清蒸、爆炒、烧烤等,吃海鲜的地方一般为各街区的海鲜大排档和海鲜酒楼。第三,完善水果和农副特色产品的产业链建设,从生产、运输到销售等各个环节建立比较系统的产业链,逐渐形成聚集、优质的水果和农副产品市场。钦州水果品种丰富,当地市场中荔枝、桂圆、杨桃、百香果、菠萝蜜、黄皮果等水果居多,由各种水果制作成糖果凉水(糖水)、现榨果汁,口感清凉,品质新鲜,特受欢迎。这些水果和农副产品既可以直接进入水果市场批发零售,或在餐饮店制作成糖果凉水(糖水)、现榨果汁售卖;也可以通过食品加工企业生产成干荔枝、干桂圆、水果罐头等特色食品,成为畅销的旅游消费品;还可以通过建立农业生态观光、水果采摘园、农家乐等方式,实现提升水果销售量的目的。

(五)打好“四季宜游”牌

钦州地处湿润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夏天不热,冬天不冷。一年四季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植被丰富茂盛,自然生态环境好,有“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而常放”之说。钦州的海湾不仅风景优美,空气质量好,而且自然灾害少,很少出现大的台风。地方特色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具有“沿海”“沿江”“沿边”等多样的文化旅游景观。钦州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需要打好“四季宜游”这张牌。夏秋季是旅游文化活动的旺季,适合设置品美食、吃海鲜、水果采摘、赏花、海中游泳、游船海上观光、体验坭兴陶文化等旅游项目。在夏秋季节,钦州常会举办蚝情节、荔枝节、坭兴陶文化艺术节、音乐节、沙滩排球巡回赛、自行车骑行、马拉松等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影响力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有特色,带动了钦州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值得继续举办和推广。冬季和春季钦州天气比较暖和,适合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如参观坭兴陶博物馆、刘永福故居、冯子材故居等历史文化景点,感受三娘湾、八寨沟等自然景观,参与和体验当地民俗文化活动,品尝各种特色美食等。应结合钦州“四季宜游”的特点,组织开展相关旅游文化活动,特别是要多开发冬季旅游活动和项目,突出自身优势和特色。

总之,“十四五”期间,钦州需要发挥“东盟文化”“北部湾文化”“陶瓷文化”“特色美食”及“四季宜游”五方面的优势,实现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特色美食钦州北部湾
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获奖证书
非洲特色美食,兰州牛肉面
乡村特色美食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
西部陆海新通道背景下加强钦州水上消防建设的思考
北部湾大学坭兴陶教学改革探究
钦州坭兴陶艺造型设计初探
“钦州大蚝”豪气崛起
建强堡垒铸就“ 北部湾第一哨”
北部湾的风
奇葩的特色美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