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高校武术教学的元素挖掘与实践路径研究

2022-11-04 04:52刘前进吴广宏张亚弟陡源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14期
关键词:武术思政体育

刘前进 吴广宏 张亚弟 陡源

(宁夏大学 宁夏银川 750000)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在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必须贯彻落实思想政治工作。此外,要合理使用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各类课程教育,同时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发展,努力发挥协同效应。在高校改革中,课程思政理念备受重视,在不同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思想政治以及立德育人的理念非常关键。

就体育教学而言,其中也涉及了大量的思政内容。作为高校体育教师,必须重视我国的民族体育文化,并以此为前提条件,对其加强传承和发扬。对于我国高校教育而言,一个非常重要的旋律就是爱国主义。当然,我国体育教材中也涉及大量的爱国教材,无论是古代的传统体育文化,还是当代的文化,以及我国当前体育发展得到的显著成就,这些都可以引入教材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在体育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非常丰富,素材也比较多元化,具体实践性非常强,这是体育的重要优势,是其他科目不可比拟的,这也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和保障。比如,在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亲自参加活动和项目,让学生体会运动员的不易,感受生活的不易,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意志力,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我国的体育项目中,武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它在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体育教学中,引入思政教育是有特殊性的,可以通过武术教学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提高教学效果。

1 武术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体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在强调“三全育人以及协同育人”的新时代,体育在思政课程建设中,不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研究价值。武术课程是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内容,不仅有强身健体、防御侵袭等作用,更是中华文化的有力体现。武术的发展经历了很多阶段,其概念的界定历经很多变化,主要有“技击论”和“套路论”两种论述。1988年,对武术的定义进行了诠释,兼并了武术的本质技击性和内容。武术的内容不仅是其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而且包含了中国的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无不体现着中国礼仪之邦。随之,武术被纳入高校以及各年级体育课教学中,武术课程的开设,不仅丰富了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也充分发展了文化自信,使得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传承与发扬。作为高校体育课程的一部分,无可厚非承载了重要的作用,不仅让学生学会武术的外在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武术的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培养具有爱国主义情怀,且对社会具有贡献的新时代好青年。

2 课程思政融入武术存在的问题

目前,针对课程思政融入武术课程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3个问题。一是思想的重视程度。传统的体育课侧重强调强身健体,以学习技能为主要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体现出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所以,要改变传统的观念,武术课不仅让学生学习技能,还要让学生从中学习到做人的重要品质。二是课程思政的实施者。武术课程思政融入的实施者主要是武术教师,而武术教师的知识体系有限,对思政课程的知识内容掌握有限,这就导致在融入过程中,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三是长期的坚持,课程思政的融入,不是一节课、一门课的任务,而是长期的育人目标,需要全方位协同育人,因此,在教学中,长期坚持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而不是阶段性融入,这点尤为重要。

3 武术课程思政的特点

武术是一种以技击对抗为主的运动技术,通过长期训练可以培养广大青少年自强不息的精神。《体育之研究》认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深刻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始于体育运动。武术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具有独特的特点,其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从而达到教学的效果,因此,在课程思政融入武术教学中,要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特点,将课程思政更加合理地融入其中。

4 武术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4.1 武德的融入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有某种技能和知识的专门“人才”,而是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对于武术文化而言,其核心在于武德教育。在学习过程中,重点内容在于提高学生的技能,主要作用在于体现出课程思政价值。“未曾习武先习德”,武术课程的德育要求是融入课程思政。针对武术行为规范,武德是非常重要的标准和原则,这会影响人的精神,影响人的文化和素养。在高校武术课程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建设武德。在正式上课后,主要的问话模式就在于武术抱拳礼,通过该礼仪来表现出以文盖物,展现出谦逊礼让的人格特征。这样的仪式感会给学生带来重要的影响,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形成良好的品格和修养,并且让学生感受到武术中的文化。当然,教师自身的行为举止也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教师必须发挥示范作用。武德教育和课程思想的育人要求,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所以把思政教育引入武术教育中,体现了课程思政的核心价值。

4.2 武术理论知识

武术文化类型丰富,而且博大精深。但就我国的大部分大学生来看,他们却并不理解武术理论知识。虽然也会强化学习,但是却并不理解其中的原理和方法,这样的训练其实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对于教育而言,其核心任务就在于传承知识和培养优质人才。要提高实践能力,就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给学生传授丰富多样的理论知识,让学生的武术思维变得更加准确,让他们全面了解新的文化内涵。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武术文化,了解武术思想,这样能够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技能,了解我国的文化。即在武术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保持品德教育和身体锻炼及健康增进之间的高度统一性。

4.3 武术电影

通常情况下,人们把武术电影叫作武侠电影,或叫作动作片,在我国的电影中,武术电影是非常重要的构成类型,其核心在于中华武术技艺表演,其中蕴含着各种各样的武术文化,同时也体现着我国的爱国热情。比如,由甄子丹主演的《叶问》系列电影,这部影片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咏春拳的推广,同时也展示了深刻的爱国情怀。再如,一代武术宗师李小龙,通过武术的传承与发扬,让全世界更多人了解武术,锻炼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等。在武术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引入这些题材的电影,推荐或者让学生观看,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文化精神与内涵,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4.4 儒家思想

在我国的各项文化中,儒家思想发挥着主流作用,我国的武术就是把武的思想和儒家思想融合在一起而产生的,充分展示了仁、义、理、智、信,武术不仅能够增强一个人的体魄,其文化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中华武术强调内外兼修,也就是说,除了要让每一个人的外在具有良好的技术外,也要通过武术训练来强化一个人的修行,提高一个人的道德和素养。针对高校武术课的教学来说,引入思想政治内容是非常关键的,不仅能够推动传统文化的教育,还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武术的内涵和文化,培养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形成爱国、诚信、进取、自强的卓越精神,建立正确的体育与健康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4.5 武术拳种类型

武术套路拳种丰富多样,如传统拳、长拳、少林拳等,不同的拳种象征着不同的流派特征,不同的拳种有不同的演练方式。以长拳为例,在练习的过程中,动作必须灵活,出拳速度要快,并且要有一定的力度,节奏感比较强,同时还伴有蹿、蹦跳跃等。在练习的同时,学员必须能够“手随眼走,手到眼到”。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入“务实”这一重要的思政元素,要让学生学会脚踏实地,而不是眼高手低。再如,太极拳,这种拳种更加缓和,动作也够慢,包括十三势,即抨、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动作虽然非常缓和,但也是有一定力度的。在训练过程中,非常重视“抱球”,力量撑圆。其中,融入的课程思政元素在于“全面发展”,只有个体全面发展,才能够像太极拳动作一样,每一个方向都具备足够强的撑力。

4.6 武术谚语

武术谚语是对武术的实践化结果进行高度整理和归纳,其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一寸长,一寸强”“滴水穿石,日进有功”,均揭示武术基本功之重要性。“手、眼、身、法、步”,这样的总结也非常简单且直白。例如,“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若要功夫好,一年三百六十早”,这充分体现了要练好武术,必须得吃苦。总而言之,武术谚语至关重要,通过学习这些武术谚语,也能够让学生了解武术的内涵和文化价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力。

4.7 竞赛规则

体育教育是规则在先,运动在后,规程在前,竞赛在后。对于武术教学来说,武术竞赛规则的学习也非常重要,规则重点在于强调公平、公正和公开。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遵守规则,而这种规则不仅体现在武术学习中,也应该贯彻在生活和学习中,将学生培养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举行小组比赛或者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担任裁判,让学生进行比赛结果的评选,这不仅可以让他们学到武术的规则,还可以体会裁判公平、公正的重要性。

5 课程思政融入武术课的实践路径

5.1 教学设计

长期以来,大学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格局未能形成,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上好一门课程的重要前提,在上课之前,要对这门课程进行整体宏观设计与把握,其设计得成功与否,不仅决定着其教学过程与方法的实施,更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学设计是课程思政融入课堂的重要前提环节。针对把思政教育融入武术课程教学而言,要从顶层设计来实施,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目标重点包括3个方面,分别是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由此可以看出,其中缺乏思政教育目标的体现,所以,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把课程思政的目标加入其中。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一门课程而言,顶层设计至关重要,应通过顶层设计,在其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5.2 课堂分组展示

在武术教学的过程中,使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非常多的,比如个人展示、分组教学、观摩学习等,大部分情况下,使用分组教学模式更加实用,效果更好,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还可以通过小组的形式,互相纠正动作,在小组展示过程中,部分学生会由于胆怯的心理,不愿意展示自我,而通过小组展示,共同克服紧张的情绪,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形成良好坚韧的品质。

5.3 教师的培训

对武术教师进行德育培养,是提高师德的有效途径,在课程思政融入的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就在于广大教师。但结合当前教师的知识架构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都没有经历专业化的系统培训,与体育专业能力进行对比,教师的思政教育知识还不够丰富,理论教学能力也比较弱,在教学过程中无法真正地贯彻落实当前的工作要求,无法熟练地将课程思政的元素内容和教学内容进行很好的融合。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让体育教师的思政教育知识更加丰富,提高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从而更好地将课程思政元素内容和武术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良好的融合。另外,培训方式也要多元化,如线上培训、线下培训、线上线下相结合,形成常态化学习,养成长效的良好效果。

5.4 课程评价

通过进行课程评价,能够很好地了解武术课程思政融入效果。评价的方式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短期教学效果评价和长期教学效果评价。对于短期评价来说,往往评价某节课程的教学效果。而针对长期效果而言,就需要制订长期评价计划和方案。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其重点表达的是教学的长期目标和效果的评价,因此,贯彻立德树人、以人为本教育的目标,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内容,让学生的未来发展能够因为一堂课而受益终身。

5.5 武术套路的创编

武术套路创编过程是把单独的动作进行编排融合,构成不同的段,这样就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套路。武术的套路是非常丰富多样的,对于新的套路来说,往往要借鉴参考原来的套路,但是并不是纯粹地将其进行组合或者连接,而是要在各个方面进行重新组合和优化,如动作节奏、动作构成、演练路线等,要具有创新性和独特的风格。

在教学的过程之中,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武术的基本功,常见的长拳基本内容有5种基本步型和3种基本手型,学生掌握了这些基本功之后,要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根据以前学到的知识,来创编一个小套路,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然后再学习规定的五步拳。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5.6 学科竞赛

俗话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句话充分反映了体育学科的特性就是竞赛。对于体育课程的学习效果的体现,竞赛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体育比赛来推动教学,达到以赛促教的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参加各式各样的武术比赛,这些比赛可以是课堂上的随堂竞赛、小组展示比赛,也可以是体育活动中的专业竞赛,或者是学校组织的比赛活动等。通过比赛,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会得到提升,而且会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团队荣誉感,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

6 结语

对于“课程思政”来说,高校武术课程是非常重要的载体,也是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保障。需要认真梳理武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融入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并从深层次角度来挖掘这些课程存在的思政元素,并探索合理的实践路径和方案。通过将课程思政融入武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养成更好的品德和修养,提高学生的意志力。本着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将短期教学目标和长期教学目标相结合来评价教学的效果。武术教师在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知识体系的不足与缺点,不断地进行长期的学习,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能力,这也将是一个长期且不断变化的过程。因此,在以后的教学研究中,要更多地关注武术教师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需求,鼓励武术教师积极参与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目标。

猜你喜欢
武术思政体育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校园武术“学、练、赛”一体化实践探索
我爱传统文化
中国功夫成青少年新宠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的思考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