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校园足球发展机遇与推进策略 研究

2022-11-04 06:21吴建泽黄亚玲
少年体育训练 2022年9期
关键词:双减足球政策

吴建泽,黄亚玲

(1. 北京体育大学中国足球运动学院,北京 100084;2. 北京体育大学中国奥林匹克高等研究院,北京 100084)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双减”政策)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减负治理开始走向学校教育、校外教育协同治理的格局,这是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的重大政策创新,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对学校体育工作也有重要的促进价值。 校园足球是全面推进学校体育综合改革、推进体教融合深度发展的探路工程。“双减”政策背景下,校园足球发展将迎来更大机遇,大有可为。各有关主体应把握现阶段主要矛盾、突出现时期工作重点,协同发力、合作共治,为“双减”政策深入推进、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1 “双减”政策背景下校园足球的发展机遇

1.1 筑牢“主阵地”——课后延时服务之机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双减”政策的主战场。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是“双减”政策的重要内容。“双减”政策从时间保障、质量提高、渠道拓展、线上资源开发推广等多个维度,就课后延时服务作出规划,强调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

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专项运动竞技能力培养,转变传统体育教学只注重一般性身体素质锻炼的现象。因此,运动项目教学训练类活动定然成为体育类课后延时服务的基本内容。在各运动项目中,足球进入课后延时服务选项的竞争优势相对明显。一是足球蕴含着极高的教育价值和健康促进价值,是“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良好载体,是学生社会化的优质中介。足球首先是一项育人活动,其次才是一种竞技运动。二是作为世界第一运动,足球在我国的社会关注度始终处于较高水平,群众性足球活动已具备一定规模,学生爱好者十分广泛。三是党和国家对于校园足球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就校园足球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主持中央 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审定《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将校园足球定义为“扩大足球人口规模、夯实足球人才根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性工程”,赋予了校园足球重要战略意义。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改委、中国足协等有关单位也相继推出多项与校园足球发展高度相关的政策文件,在制度机制、师资队伍、场地设施、竞赛体系、品牌塑造等方面给予了充分支持。当课后延时服务成为学校教育、学校体育“必答题”,作为国家级专项工作开展已近13年的校园足球,必定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2 增强“外动力”——学科类培训压减之机

依法从严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和培训行为,是“双减”政策的重中之重。在较长一个时期内,受制于教育评价导向不科学、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弱化、家长焦虑心理以及“剧场效应”等因素影响,学科类培训需求非常旺盛,市场资本大量过度涌入,滋生了诸如过度营销、违规聘用教师、过高收费等行业乱象,严重扭曲了家长教育理念,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双减”政策对培训机构审批、培训行为规范、运营监督管理等作出了严格部署,明确了“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学科类培训始而快速降温,大量资本纷纷向非学科类培训转移。同时,在教育评价改革特别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用下,社会公众的心态和认知发生了积极转变,教育功利化倾向得到一定扭转,“五育并举”的氛围愈发浓厚,加之家长群体中广泛存在的“课外时间不能浪费”的心理补偿机制,共同促成了非学科类培训快速升温的局面。

对校园足球而言,社会足球培训服务供给的增加,在市场竞争机制作用下可以产出更多优质的足球培训资源,成为学校自身相关资源的有益补充。这既便于学校更好地与社会足球培训机构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及其他校园足球课程合作,也便于更多的学生足球运动员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到校外接受更高水平、更符合项目发展规律和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的足球训练,更多有天赋的学生足球运动员也将因此有机会进入精英青训系统的选材视野,迈向更高的发展平台。

1.3 改善“内驱力”——家长观念转变之机

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和终身教师,家庭育人是教育的起点,家庭教育具有一定的扎根性和奠基性。“双减”政策要取得实效、校园足球要实现发展,离不开家长群体的参与和支持。“双减”政策强调,要“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努力形成减负共识”。可以预见的是,“双减”政策的接续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趋势的发展,将有力引导家长正视“全面发展”之义,弱化“唯分数论”和片面智育观,科学确定子女发展方向,合理建立子女成才期待,因教育应试思维、体育锦标主义以及行业不正之风而在相当程度上被忽视的体育的多元价值、足球的育人功能,也将重新得到家长的审视和关注。

一方面,足球对人的各类价值,尤其是无形价值,唯有通过经常、科学的参与才能全面、直观显现。毋庸置疑,“双减”政策将直接带动更多学生参与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及校外体育培训,足球运动参与的频次和质量将相应提高,这有助于学生和家长共享对足球的价值理解,形成对足球的本质属性、校园足球的第一属性是教育性的价值认同,明晰校园足球在学生身心教育、行为塑造、精神培养、美学教育与社会化适应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双减”政策对学生评价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强化体育评价的导向将更加鲜明;体育在中考中的分量将越来越重,考核与评价方式也会更为科学,已被教育部纳入全国中考考核项目的足球的“优先级”将进一步扩展;体育进高考也正在积极论证、推进,足球进高考已非主观臆想。此外,高校高水平足球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体育“单招”足球项目也在不断扩招,为更多学生足球运动员解决了出路问题。这些都将有效缓解家长群体的焦虑情绪,有力消弭将体育看作“小三门”的认知短见和“学习不好才踢球”的育人偏见。

2 “双减”政策背景下校园足球的推进策略

2.1 学校:夯实质量,注重激励

学校是校园足球的根基、是“双减”政策和校园足球发展的主要主体。一是要切实提高质量。要鼓励并支持承担足球项目授课任务特别是有一定足球专业基础的体育教师(教练员)定期参与足球师资培训,考取执教等级证书,习得科学的教学训练方法。要以《中国足球协会青少年训练大纲(2022年版)》《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指南》等指导性文件为遵循,建立课后足球教学训练服务质量控制机制。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以购买服务等方式与社会力量、市场力量等开展合作,并着重明确运动伤害事故风险共担原则,构建预防及应急处置机制。二是要强化激励保障。可设置足球执教等级提升专项津贴,在足球专项教师(教练员)获得不同等级、不同类别的执教证书后予以发放。可建立课后足球教学训练服务绩效奖励计划,科学设置评价指标,精准评价服务效果,据实进行绩效奖励。还可设计推出课后延时服务专项荣誉表彰体系,并跟进做好典型事迹宣扬。应特别注重学科均衡问题,避免出现校内奖薪分配领域的“体育边缘化”,既要确保形式公平,也要力求实质公平。要做好足球专项教师(教练员)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关怀,既要教育引导其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中国足球奉献的责任意识,也要及时做好压力疏导、心态引导、工作指导。

2.2 政府:全面支持,立破并举

政府要当好“双减”政策和校园足球发展的支持者、服务者和维护者。一是要提供全面支持。要加快充实区域校园足球师资队伍,保证学校足球专项教师(教练员)基本需求,加强兼职足球师资建设管理工作和足球专业人才进校园任教工作。要积极完善域内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合理确定赛制赛程,严肃规范赛风赛纪,并推动城乡间、区域间、等级间赛事的衔接贯通。要大力支持域内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特色幼儿园和新型足球学校等特色样板工程的建设、申报和治理工作,拓展、夯实区域校园足球阵地。要提高财政资金保障力度和使用效率,重点支持学校特别是条件保障相对困难的学校购买校园足球课程服务,并健全完善各服务采购环节的管理监督机制,避免学校因追求低成本服务而忽视服务质量、排斥社会资源。要主动与足球协会、体育类高等学校等专业主体建立合作机制,为服务校园足球发展提供更多高水平专业资源。要连贯起育才与选材,注重足球专项教师(教练员)基础性选材知识素养的提高,让足球人口优势向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二是要着力统筹立破。要把握好学科类培训之“破”与非学科类培训之“立”的此消彼长关系,坚持问题导向,紧盯一些学科类培训机构在政策高压、执法高压下由明转暗,以“‘一对一’家教”“更改名头,实际‘换汤不换药’”“住家家政”等形式出现的问题,深化校外培训综合治理。要跟进做好社会足球培训机构监管工作,维护社会足球培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防范资本无序扩张和逐利侵蚀。

2.3 社会:明责担责,成风化人

社会是“双减”政策和校园足球发展的“大环境”与重要支撑力量。一是要聚焦社会足球培训机构。社会足球培训机构应在不断提升服务品质上发力,担当起应该担当的社会责任。要树立担当社会责任的思想认识,真切理解自身的核心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育人成效,自身的核心价值是对人的价值,把“以人为本”作为运营发展的引领性理念。要增强担当社会责任的能力本领,从提升师资队伍资质、训练过程评估、内部管理规范、业务布局优化等方面着手,让社会足球培训机构成为学生足球运动员靠得住、信得过的力量。二是要聚焦新闻舆论工作。有积极正向的社会舆论引导,才能为“双减”政策扎实推进、为校园足球发展绘就思想“同心圆”,营造良好文化环境。要拓展表达角度,既要做好“双减”和校园足球相关政策解读,也要说清“双减”政策和发展校园足球背后的逻辑,揭示其与其他社会制度之间的内在关联、作用机理、后续影响。要创新表达方式,用好直播平台、短视频软件、问答社区等新应用新业态,充分考虑家长、学生、教师等不同人群触媒特点,增进内容的吸引力、感染力。要发挥建设性功能,输出优质内容,建构公众对中国足球、校园足球和“双减”政策的积极态度,尽力消释应试内卷心态和中国足球负面刻板印象。要加强自媒体舆论和行业管治,坚持法治与自治相结合、激励与惩戒相结合,通过构建“把关人”机制、妥善发布权威信息、科学设置议程等手段,教育引导自媒体坚守道德底线、提升新闻素养、增强大局意识、树立正确义利观。

2.4 家庭:建构预期,融入角色

家长教育观念正确与否,家庭教育角色如何发挥,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双减”政策和校园足球发展成色。一是要建构“三个预期”。要建构教育评价改革预期,认识到唯分数、唯升学、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教育评价顽瘴痼疾,正在并终将被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评价“指挥棒”代替。要建构学校体育改革预期,认识到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意义重大,对德育、智育、美育、劳育的托举价值重大,体育“弱势学科”地位已在迅速改变。要树立中国足球改革预期,认识到足球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部署,由中央层面推动的重大改革事项,绝大多数从业人员为之付出了艰辛努力,做了大量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已经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需要全社会葆有耐心与信心。二是要成为“三个角色”。要成为子女未来规划的“引导者”。要以开放的态度、平等的视角、坦诚的方式,经常性与子女沟通交流,尊重其独立理性思考未来,不强加个人职业成见和成才方向意志。要成为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在场者”。要树立“家校社协同育体”的责任意识,密切与学校、社会足球培训机构的联系,共享经验、提供建议、反映诉求,不当“甩手掌柜”,实现家庭与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联结互补。要成为教育内卷的“抵制者”。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不只重视排名这“一事之先”,更要重视子女的身体健康、人格健全与能力发展;不只关注分数这“一时之得”,更要关注子女的自我实现与成长性自我认同的形成。要带头反对校外培训机构违规行为,助力“隐形变异”培训机构治理,决不助长不正之风。

3 结 语

“双减”政策实施和校园足球发展,都是复杂而艰巨的长期性系统工程,是共同面向教育改革、共同指向学生全面发展、共同关系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事业。各方力量应当抓住机遇、挑起责任、放眼长远,让“双减”政策踏石留印,让校园足球摆脱更多枷锁,绽放更大的 光芒。

猜你喜欢
双减足球政策
政策
政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