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音乐与音乐数字传播问题探讨
——评《智能音乐学与中国音乐数字媒体论》

2022-11-04 07:47赵海花
传媒 2022年20期
关键词:音乐学乐谱数字

文/赵海花

书名:智能音乐学与中国音乐数字媒体论

作者:陈根方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4月

定价:50.00元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飞跃发展,在不同领域均得到广泛应用。智能音乐是人工智能在音乐艺术领域的应用,也是音乐与科技的碰撞,其不仅丰富了音乐的艺术表达,也促进了音乐的对外传播。以现代新媒体技术为依托,以人工智能的发展为导向,以数字音乐的传播为思路,构建形成“智能音乐学”新范畴,可以实现艺术与技术的完美融合,促进音乐艺术的长足发展。由陈根方所著的《智能音乐学与中国音乐数字媒体论》一书,是基于现代新媒体技术对新型智能音乐的探究,也是对音乐传播问题的探析,本书融合传统音乐理论、人工智能理论、现代媒体技术等多学科多领域知识,提出了“智能音乐学”的概念,对工尺谱及古琴音乐媒体展开分析,并从图像分割、乐谱识别、智能检索、音乐建模等多个层面,探讨了智能音乐的表达方式及智能化处理方法,探寻传统音乐与现代技术融合的路径。

音乐艺术历史悠久,是人类丰富情感的表达方式,也是多元文化的精彩呈现。音乐媒体作为音乐的载体,也随着音乐艺术的发展而不断进化,形成崭新的形态。从原始时代到符号时代,从电声时代到数字时代,再到虚拟时代,不同时期的音乐媒体有着与当时技术发展的契合之处,也有着不同的音乐表现方式,更推动着人与音乐互动模式的颠覆创新。本书从音乐媒体展开,回顾音乐媒体进化之路,强调数字媒体时代音乐表达形式、呈现方式、互动模式所产生的新变化,提出了“智能音乐学”的概念,进而探讨了中国传统音乐媒体与智能处理的问题;循序渐进,细致梳理音乐媒体的演进过程,有的放矢,探讨智能音乐的全新特点。从历史与现代的多重视角,对音乐媒体进行了剖析,带领读者一起感受不同音乐媒体的特色,最终落脚到现代智能音乐上,着重探讨了新技术所带来的音乐变革。时至今日,有了现代新媒体技术与人工智能,音乐演奏的方式得以革新,人们可以去探索全新的音乐体验,感受音乐传达的艺术与美好。毋庸置疑,有了数字技术的支撑,音乐媒体进化形成的崭新形态更生动,无论是仿真乐器的演奏,还是智能创作中作者创作意图的精准表达,抑或是音乐要素的呈现,都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也使得原本不可能实现的音乐成为可能,丰富了人们的音乐体验。

人工智能与音乐媒体的融合,推动了音乐媒体颠覆性革新,实现了音乐艺术领域的拟人化、个性化发展。智能音乐学,即利用人工智能的方法,研究音乐媒体之间相互转化及变换的过程,是技术与艺术结合的产物,也是音乐媒体全新的发展领域。本书从人工智能技术的视角,全面剖析音乐媒体的转化思路,进而深入探讨音乐创作、存储、传播及编码等多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作者着重从智能音乐学的理论及应用双重层面,阐明了学科特征、指出了研究范畴、清晰了学科性质。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已经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对传统教育内容体系、教学模式形成冲击,对实现个性化教育提供支持。在音乐创作领域,“智能+音乐”的发展模式也成为变革的方向标,融入多种前沿技术的音乐创作与表达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此为背景,探讨智能音乐学的相关内容,贴近音乐发展的实际,也能够实现音乐学科的理论创新。本书所探讨的智能音乐学,着重从音乐的感知层、语义层及表示层三个层面深入,并分析三者之间的转换关系,形成了学科研究内容的概括论述,也为传统音乐智能化发展提供了依据。音乐理论、人工智能理论、图像处理技术、MIDI技术、模式识别技术、信号处理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等多学科、多领域知识,通过智能音乐学这一新的学科而实现整合。作为数字音乐研究领域新的研究范畴,智能音乐学的提出,丰富了数字音乐的内涵,也开启了音乐媒体智能化呈现的全新视角,促进了多学科多领域的融合发展,推动音乐学研究与实践的深入。

传统的音乐艺术形态在现代新媒体技术发展的浪潮中,得以传承与发展,有了新的表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智能技术与传统经典音乐艺术交融,将彼此的优势合二为一,形成了颠覆性的创作表达模式,也为读者更好地认识传统音乐提供了契机。本书选择工尺谱音乐媒体及古琴音乐媒体深入探究,旨在阐明智能音乐学的研究价值与应用路径。工尺谱是传统音乐的记录形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为我们保存了丰富的音乐遗产,是不可多得的音乐文化载体。在数字化的新时代,传统工尺谱也迈向了数字化发展之路。本书分别从工尺谱的元数据方案、工尺谱可编辑语义文本表示与工尺谱语料库,以及工尺谱类MIDI的存储方案三个方面细致分析,形成了工尺谱信息化的路径,拓展了工尺谱在数字媒体技术时代发展的空间。工尺谱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全面承载与存储工尺谱所记载的音乐精华,使传统音乐形式在当代持续散发新的光彩。在古琴音乐媒体研究中,立足古琴音乐艺术强大的生命力,抓住古琴音乐的艺术特点,探索数字化的发展思路,形成智能音乐学层面的科学分析。本书创造性地提出基于SVG的古琴Web乐谱重建,以便捷的方式完成古琴乐谱的录入与展示,形成了适应数字音乐与智能音乐时代的古琴乐谱呈现模式。无论是音乐研究、音乐创作、音乐教育,还是音乐传播,都脱离不了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大环境。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为音乐注入活力,赋予传统音乐以现代气息,使之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也正是本书研究的意义所在。

数字技术发展,助力音乐媒体革新,推动着新技术、新方法融入音乐媒体之中,并随着技术的创新,探究全新的音乐空间,谋求传统音乐形态创新发展的新路径。智能音乐学的学科价值,体现为通过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有了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便捷与支持,能够有效激发传统音乐的生命力。本书从乐谱图像分割、光学乐谱识别、数字音频识别、中国律制建模与古琴音色建模等多个方面,深入探讨了现代媒体技术应用在音乐艺术中的表现方式,揭示出智能音乐学的学科优势。在乐谱图像分割方面,结合工尺谱及古琴乐谱进行分析,是对已有研究的延伸,也是展示现代媒体技术图像分割特色的方式。传统工尺谱及古琴乐谱的记录及呈现方式虽保留着特色,但与数字时代的高效率快节奏模式相比难免逊色。通过图像分割的方式,可以抓住乐谱中的关键性内容,使之有了数字化的呈现,从而大大提高记录的效率,也能扩大应用的范围。在光学乐谱识别方面,本书提供了模式特征提取的数字化乐谱识别方式,并尝试通过在工尺谱乐谱识别与古琴谱字识别中应用光学乐谱识别模式,将传统乐谱中的音乐信息提取出来并转换成为数字音序,以此来提高乐谱识别的效果。在数字音频识别方面,本书探讨了识别传统音乐音频并将其转换为直观的音乐要素的方法。

音频是常见的音乐记录方式,也是音乐传播的方式。数字音频携带丰富的音乐信息,因其数字化的表现特点,借助于现代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顺利转化成为其他音乐媒体形式,如数字乐谱与数字音序。智能音乐学不仅关注图像、音序及音频等数字化的音乐信息记载及呈现方式,也强调不同模式之间的转换。因此,本书从智能音乐学的视角对数字音频的分析,并未简单地停留在对数字音频的识别、记录层面,而是逐步深入探讨了数字音频与数字乐谱及数字音序的转换方法,实现音乐信息要素在不同记录模式中的多重呈现。在数字音频识别领域,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可以实现对民族乐器的自动分类,也能对传统戏曲唱腔音频进行归类,亦可以完成音乐的智能检索,以及演奏音频分割、音高和节奏的识别,甚至是情感识别都可以展开。可见,数字技术赋予了音频以更多的表达,使之有了更丰富的音乐要素,提供了更便捷的应用方式,由此也成为智能音乐学发展的推动力。传统音乐有了数字技术的支持,有了创新的内容呈现,也有了广泛的传播范围,更有了传承与保护的可靠保障。

现代新媒体技术、人工智能与音乐的融合,不仅仅体现在图像分割、智能检索、音频识别等方面,还有着其他方面的应用,也成为推动音乐数字传播的可靠支持。本书集中梳理了人工智能与数字媒体技术在音乐领域的其他应用,从算法作曲到音乐的可视化,从手势识别与虚拟乐器演奏到古琴打谱的智能分析,最终落脚到音乐保护的层面。音乐领域十分广阔,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也是令人心生向往,两者创造性地融合,能够产生颠覆性的成果,无疑也能成为音乐进步的支撑,是音乐艺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方向,也是人工智能科学应用的崭新视角。

算法作曲,依托数字技术提炼形成形式化的音乐生成规则,借助于一定的参数,即可以完成音乐的创作;音乐可视化是对传统无形音乐状态的颠覆,通过音乐、数字音频、图像处理及虚拟现实等多领域的融合,构建形成可视化的音乐环境、令人震撼,也颠覆了人们对音乐的认知,体现出了音乐的科技感;手势识别与虚拟乐器演奏,通过对乐器弹奏中手势的捕捉、识别与记录,完成虚拟乐器的演奏,实现音乐表达方式的虚拟化,也充分展示出人工智能的特色与优势;古琴打谱的智能分析,利用数据技术,为古曲在现代的“复活”提供技术支撑。数字技术与音乐的巧妙结合,最终都可以落脚到音乐的传承与保护层面。以技术作为依托,根基深厚、内涵丰富的传统音乐,不仅可以有更丰富更精彩更多元的呈现,也能够展示出独特的艺术价值,实现保护与传承。

综上所述,本书从跨学科的视角,探讨了传统音乐与现代技术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提出了“智能音乐学”的概念,结合传统音乐形式,提出了音乐数字化与智能化的方法与应用,提供了智能音乐发展的方向。通过回顾历史,梳理音乐媒体的沿革与发展;立足全新视角,概括阐释智能音乐学科特征;依托数字发展,助力传统音乐革新;推进技术创新,探究全新音乐空间;通过多元应用,展示智能音乐应用,并循序渐进地探讨传统音乐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的独特魅力,形成智能技术与音乐艺术普及传播的科学之路。本书研究前沿,内容详实,既有从技术视角的分析,也有从音乐艺术层面的探讨,既有概括的论述,也不乏结合实例的讲解。本书是音乐人工智能与数字化发展时代的跨学科研究,也是对传统音乐传承与保护的历史回望,更是对未来音乐创新发展的科学展望。

猜你喜欢
音乐学乐谱数字
山之高
乐谱:放飞梦想
摇船歌
转型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Ethnomusicology一词中文译名的博弈
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流行音乐研究
答数字
一毛学琴记——乐谱失踪
基因密码乐谱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