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赛艇梦

2022-11-04 10:43编辑卢娜周一泽
东方企业家 2022年11期
关键词:赛艇赛事上海

文、编辑/卢娜、周一泽

图/视觉中国

这个金秋,中国赛艇的好消息不断,先是中国赛艇队在捷克拉齐采收获1金1银两枚世锦赛奖牌;后有中国上海获得2025年世界赛艇锦标赛举办权,这也是世界顶级赛艇赛事首次落户中国。对此,一些朋友激动地表示:“盼了这么久,赛艇世锦赛终于还是回到上海了!”

一项首次落“沪”的赛事,为何会用上“终于”和“回”这样的字眼?原来,上海1997年曾以一票之差与赛艇世锦赛失之交臂;2017年,上海获得2021年赛艇世锦赛的举办权,但因新冠肺炎疫情未能举办。这次梦圆背后,正藏着一段赛艇和中国、和上海的往事。

“上海是中国赛艇的起点,也是中国现代体育的起点。”中国赛艇协会主席、国际划联副主席刘爱杰这样评价上海。

赛艇运动起源英国,十九世纪上半叶随外侨传入中国上海。这座依水而建、因水而兴的城市,就此同赛艇运动结下了百余年的不解之缘。1852年,上海最早的赛船会成立在黄浦江畔,之后的半个多世纪,赛船活动一直是苏州河一年一度的盛会;后来在1905年,中国第一家赛艇俱乐部——划船俱乐部在上海的苏州河畔成立。跨越蜿蜒百年的历史之河,2025年赛艇世锦赛将在上海水上运动中心举办。它位于苏沪交界的淀山湖上,是东南亚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水上训练和比赛场地。毫不夸张地说,上海与赛艇的故事,正是中国浓缩了的百年赛艇梦。

“这是我有生之年最大的安慰”

在中国现代体育之路上,上海始终是水上运动的重要力量。从这里走出去的,不乏赛艇全国冠军、奥运冠军、世界冠军,更有包括“中国赛艇第一人”程骏迪在内的一批中国赛艇运动先驱。

程骏迪出生于1933年,现已年近90的他身形不算很高大,还有些偏瘦,全白的头发整齐地梳在脑后,但和眉毛一样都已经有些稀疏,明显后移的发际线让他的脑门儿显得格外饱满。他说话多少带着一些“沪普”的口音,语速不快,但因吐字有力,倒并不太有吴语的软糯感。乍一眼,他只是个普普通通的“上海爷叔”,但相比同龄人来说格外板正的脊背和更快速的反应能力,外加微微下垂的眼皮底下射出的清明目光,还有他双手粗大的指节,依然在彰显着这位老人当年在赛场上的高光岁月。

当过救生员,划过中国传统的舢板船和乌篷船,在接触赛艇运动前,程骏迪就已经称得上是一名运动健将。1949年上海解放时,他还不到18岁,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回忆起自己和赛艇的故事,他的叙述中总是会夹杂一些属于那个年代的词汇。

“1953年,上海市军管会要接收帝国主义在上海的产业。当时外白渡桥下的南苏州路76号,是原来英国人的‘划船总会’,里头不光有室内泳池(后更名为黄浦游泳池,向公众开放),还有20多条赛艇、60多支桨。那些船两头是尖尖的,和苏州河上的船都不一样。单人艇被挂在墙上,多人艇放在船架上。结果那个英国领事汤普森还讽刺我们,说,你们中国人拿走了也不会划!”

英国人的傲慢无礼让才二十出头、正血气方刚的程骏迪“不大服气”:“外国人能划这些船,我们为什么不能试一试?如果大家都不敢试,这些船艇接管来有什么用?”于是,在当年8月的一个凌晨,他和同事王炳耀说服了船库保管员曹德钧,选了一艘训练艇,悄悄抬到了苏州河畔的码头,大着胆子上了船。

年轻时的程骏迪 资料图

时至今日,程骏迪对那个凌晨依然记忆犹新。那天,曹德钧弯腰拉着船头,招呼王炳耀上船。后者一只脚踏上船,另一只脚才刚离开地面,就听“扑通”一声,船艇翻了个底朝天,人也掉进了水里。岸上的曹程二人赶紧合力将船身翻正,倒掉船舱内的积水,而落水的王炳耀从水中蹿出,一把抓住船舷,想借力翻身上船,结果却因船艇重心不稳,又一次连人带船翻入水中。

如此反复五六次,他们终于基本掌握了上船和划行的方式。据程骏迪回忆,大约两周之后,他和王炳耀就已经划得有模有样,而这全都靠他们自己摸索。他不无自豪地说:“如何发力、如何保持平衡,桨的角度如何最有力,这些全靠我们一面划,一面琢磨,在这个过程中逐步积累技术诀窍。”

后来,在时任上海山东路体育场(现黄浦体育馆)场长祝益寿的支持下,黄浦游泳池的救生员们在空余时间都开始跟着程骏迪、王炳耀和曹德钧学习划船,三人也因此成了新中国最早的一批赛艇“教练”。

练习中,船艇难免有折旧磨损,为保证船艇的安全使用,他们特地将从上海划船总会退休的木匠师傅沈林华请了回来。修船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是木料。赛艇的用料极为讲究,既要防水又要不易变形。英国人留下的赛艇是用柚木做的,但柚木当时要靠进口,操作上存在困难,于是他们求助同济大学材料研究所的专家,反复实验,通过多次比较之后发现,只有东北生长的胡桃木最适合作为替代。这种木头在解放初年的上海极稀缺,负责采购的工作人员跑遍全市,才终于在一家木材行的仓库中找到了它的踪迹。由于数量有限,沈林华每次修船、修桨都尽量节省,并将使用木材的数量详细记录在案。

尽管困难重重,但新中国的赛艇运动就这么在上海起步了。仅仅经过三年的训练,既有天分又肯卖力的程骏迪已经具备了优秀运动员的实力。1956年11月,他在杭州举行的全国第一次四城市划船表演赛上获得男子单人双桨第一名,这是中国赛艇历史上第一个全国冠军,他创造的9分49秒的成绩也是中国赛艇的第一个全国最好成绩。1957年到1959年,他三次蝉联全国冠军;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赛艇项目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派队参赛,上海赛艇队一骑绝尘,夺得全部8个男女项目中的5枚金牌。

退役后,程骏迪担任教练,1984年他率领年轻的中国赛艇队首次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亮相,在女子四人单桨(有舵手)项目上进入了决赛(即前八),取得突破性的“1”分,而且“计时类项目进入奥运会决赛,当时是唯一的一个”。

谈及世锦赛落户上海,这位已经白发苍苍的老人毫不掩饰自己激动的心情:“世锦赛在上海举办,是我练赛艇的初心。当初为了回击英国领事汤普森对我们的讽刺,我苦苦奋斗了68年,所以在上海举办,我感到特别高兴。说明改革开放之后,上海在国际上的影响,赛艇世锦赛落户上海是我有生之年最大的安慰,希望中国赛艇队争气,取得好成绩!”

TIPS 赛艇小百科

图/视觉中国

相比皮艇、划艇等水上项目,赛艇运动最显著的一项重要特征是什么?

背向终点前行,是赛艇运动最显著的一项重要特征。

专业赛艇比赛有哪些项目?

赛艇运动根据桨手人数、体重、操桨方式及有无舵手,可分成8种比赛项目。

单人双桨、双人双桨、双人单桨无舵手、双人单桨有舵手、四人双桨、四人单桨无舵手、四人单桨有舵手、八人单桨有舵手。

为什么赛艇运动是向后冲刺?

赛艇比赛中,桨手背向艇前进的方向而坐,借助全身肌肉力量,通过桨和桨架的杠杆作用进行划水,推动艇向终点前进,艇首率先到达终点的队伍获胜。不过,如果是有舵手的项目,作为“大脑”的舵手,是艇上唯一面向终点方向的队员。

赛艇运动为什么没有世界纪录?

作为一项户外运动,赛艇比赛的成绩与变幻莫测的大自然息息相关。由于每场比赛的场地、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均存在差异,即便是前后两组比赛或同组比赛位于不同航道的赛艇面临的自然条件也可能是不同的。因此,赛艇比赛的成绩不具有绝对的可比性。比如风向的变化,一般会遇到微顺风、平风、侧风、微顶风。即便是同一位/同一批顶尖水平的运动员,微顺风和微顶风之间的成绩也可能相差有十几秒。所以赛艇运动只有“最好成绩”但没有世界纪录,也不设立世界纪录。

赛艇对场地有哪些要求?

专业赛艇比赛必须在静水水面上进行。从起点到终点,应是同样宽度的直航道。航道长2000米,宽度为13.5米。国际性赛艇比赛通常有6条以上航道。比赛的航道除有2000米的比赛距离外,还有适当的准备活动水域。终点线外至少留有100米的自由水域。航道两边,应各留有一条航道宽度的安全警戒水域。

航道由串联在一起的浮标区分。浮标的间隔为10米或12.5米,浮标表面应该是柔软的,直径不得超出15厘米。整条航道上的浮标颜色呈规律分布。浮标从起点至100米为红色,从100米后至1750米为橙色或白色,从1750米后至终点为红色。在整个赛道两侧每间隔250米应有明显的距离标志。

“拿到亚锦赛冠军时,我哭了”

1997年,上海曾以一票之差与赛艇世锦赛失之交臂;2017年,上海获得2021年赛艇世锦赛的举办权,但因新冠肺炎疫情未能举办。正所谓好事多磨,一代代的中国赛艇人和程骏迪老人一样,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期待,迎接这届“终于回来了”的赛艇世锦赛。现已退役的原国家赛艇队运动员、赛艇亚锦赛冠军曹明磊便是其中之一。

目前,他在位于上海北外滩的白玉兰广场经营一家名为“Rowing Pro”的划船健身空间,这也是国内第一家专业采用赛艇训练模式来做大众健身的公司。有意思的是,这里距离划船总会的原址不过15分钟的步行路程,似乎是在冥冥中牵起了赛艇在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

80后的曹明磊是辽宁人,身高足有197cm,即便是在“遍地高人”的专业赛艇运动员当中,也是条件极为出众的。赛艇运动对运动员的身高臂长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所以一般都是从十七八岁,身高基本定型的少年中挑选。2005年时,正是由于长得 “高人一等”,还在读高三的他从市里的运动员选拔中脱颖而出,入选了赛艇队,专攻八人艇。这一练,就是十年。

八人艇是赛艇比赛中最具团队性和观赏性的项目,艇身长17.8米,重量约为96公斤,由8个桨手加1个舵手同时参赛,舵手被称为“水上指挥家”。因为艇上人数最多,且是人类在不借助机械动力的情况下,速度最快的水上项目,所以它一直被视为赛艇运动“皇冠上的明珠”。

赛艇是背向运动,从艇头开始向后,依次是1至8号桨手,坐在艇尾的是舵手。1、2号位的桨手滑行过程中要兼顾平衡;7、8号位桨手要控制节奏,控制幅度,3、4、5、6号位是动力桨手。曹明磊练的是3号位,他分享说,赛艇项目最大的特点就是练起来“全年无休”,“有些项目可能还有季休,能停一停,但我们不行,对运动员的肌肉、耐力、心肺的要求都很高,还要能协同配合,要求你始终保持在竞技状态,要是放个假不练,你马上就划不动、划不齐了”。

夏天,他和队友们主要在辽宁丹东训练。为了避免曝晒过度消耗,都是早上五点起床开练,中午十一点午餐,然后休息调整,下午两三点左右再练到傍晚五点。冬季则是在千岛湖,一般是早上八点半练到中午十一点,休息调整后下午一点多练到傍晚五点。其他季节,全队会在信阳、郑州、舞钢、南阳等多个训练基地主攻陆上训练。

不同于外界的想象,赛艇运动员的训练大多时候都是在一种名为“划船机”的测功仪上进行的(国外通常俗称尔格或ERGO),专业运动队和赛艇俱乐部都会配备这个设备,所以划船机也叫陆地赛艇。

图/视觉中国

轻松一扫马上分享

“划船机是一种以训练为目的,用来模拟水上赛艇运动的机器,可以测量运动者在运动中消耗的能量。由于训练数据、运动员的做功强度会在划船机的液晶屏上实时显示,想偷懒都不行,所以很多练赛艇的,提到划船机都发怵。”他半开玩笑地说。

靠着出色的身体条件和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练赛艇的第二年曹明磊就拿下了全国冠军。19岁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年纪,出于对自己和队友实力的绝对自信,他坦言,夺取全国冠军所带给他的兴奋,还比不上想到能靠5万块奖金给父母在老家首付买房的喜悦来得大。不过,当2011年,他在韩国华川郡以国家队队员身份,站上象征亚洲赛艇最高荣誉的亚锦赛领奖台时,他还是不由自主地淌下了男儿泪。“看着五星红旗在《义勇军进行曲》的伴奏下庄严升起,而这一切是因为我们拿到的金牌,那感觉,真是难以形容。”

2011 年,曹明磊(二排左起第三位着红衣者)在韩国华川郡代表中国赛艇队夺得亚锦赛八人艇金牌,图为颁奖仪式 图/受访者提供

2015年,也就是练赛艇的第十年,曹明磊因腰伤退役。和大多运动员一样,他把就业方向定在了健身房,正好表哥在上海,他就此开始了“沪飘”的生涯。前几年,因为《纸牌屋》《欢乐颂》等热播电视剧里出现了主角练划船机健身的镜头,大众对它产生了好奇,国内一些健身房也开始引入了这项赛艇的专业训练器材。但作为专业人士的他很快发现,健身房虽然有了划船机,却鲜有真正懂得如何用这台设备的人。

他告诉笔者,这个设备“即便姿势不标准,瞎划也能划起来”,让不少人错以为自己“用对了”,这不光容易造成运动损伤,也达不到好的健身效果。所以,2020年,他下定决心跟几个朋友一起开了国内首家专业划船健身空间,让更多人以科学、标准的方式用好划船机。

毫不夸张地说,划船机是曹明磊公司最贵的家当,一台就要八千元人民币。他介绍说,划船机机身特别狭长,能有2.5m,所以虽然整体占地面积不大,但真要摆在家里当做日常健身器材,无论从价格还是空间上考虑,都还是有一定限制,因而相对还是更适合在健身房使用。提到健身行业,他也坦言,目前疫情还是给他们的客源造成了不小的影响。“2020年年底,我们开业,当时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吸引到了三四百个长期会员,每周差不多能有400多人来练。但今年以来,可能流失了30%左右。”

不过,或许是青少年时期从竞技体育中磨砺了意志和坚忍,在他看来,困难都只是一时的,只要坚持,总能过去。他表示,赛艇运动在中国也经历过很难的时候,“没有拿出成绩之前就得不到什么资源和经费,所以我特别佩服也特别感谢我们中国赛艇协会的主席刘爱杰,为我们这个项目争取了很多。现在赛艇拼出了世锦赛、奥运会这样一些很有含金量的奖牌,有了这些,赛艇项目就有多一些话语权了”。

曹明磊正示范划船机的正确使用方式 图/受访者提供

他直言不讳地说:“在专业赛事之外,我们国内有影响力的赛艇比赛几乎是空白,之前只有南京大师赛和鄂尔多斯大师赛叫得上名字,水平也相对高。”正因如此,世锦赛落户上海令他格外兴奋,也充满期待:“现在上海搞世锦赛和‘上艇’,赛艇在大众层面上曝光度就增加了,比如在苏州河搞‘上艇’,围观的市民一看,再加上主流媒体的报道,大家就会知道,原来赛艇是这样的。项目的影响力和赛事品牌被更多人看到,我觉得这就是最重要的。”

曹明磊提到的“上艇”,是上海自2021年起打造的“上海赛艇公开赛”。不同于世锦赛这样在静水河道全长2000米的笔直赛道内举办,且仅有专业运动员才能参与的最高水平赛事,“公开赛”形式的“上艇”更加大众化——赛道选设在苏州河内,为增加可看性,设4.2公里追逐赛和500米城市冲刺赛等项目,参赛选手分为专业组、高校组和俱乐部组三个组别。

2021年,曹明磊就代表上海一家比较老牌的民间赛艇俱乐部SDBC参加了“上艇”。这家俱乐部的创始人暴小暄当时就感慨说:“成立之初,成员几乎都是老外,但现在是倒过来了,基本全是中国面孔。一开始的中国会员都是一些出过国、受过海外赛艇文化熏陶的人,他们再口口相传,逐渐带动身边的人玩赛艇,到现在我们已经有像‘上艇’这样的本土赛事了。”

南京赛艇大师赛是目前国内爱好者中 较有影响力的赛事,图为2020年的比赛现场 图/视觉中国

SDBC赛艇俱乐部成立已有6年,起初只是上海一些赛艇爱好者的自娱自乐,但真要做好一个赛艇俱乐部也并非易事。首先要有一个室内活动区,请专业教练带大家用划船机来做陆上训练;其次要有艇库,也就是放艇的区域;其三还要有水域,这个水域还要符合水环境保护的资质,适合开展水上运动,这就需要他们跟水上运动中心、上海迪士尼乐园这些有静水河道的单位对接,寻求场地租用。

可即便解决了这三个问题,还得有人把这项运动推广出去。不过,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俱乐部也摸索出了一些商业运作的办法,一边创收一边推广,其中一块就是对接企业团建。这些参加赛艇团建的企业有的是长期的,有的是一次性的,但基本以外企以及一些海外名校毕业生比例较高的单位为主。比如,特斯拉、星巴克、中科院等企业和机构都会通过SDBC组织长期的赛艇团建活动,而这些团建活动也是曹明磊公司的重要业务来源之一。

在与Rowing Pro工作人员的闲聊中,我们了解到,2022年上海疫情开始后,这里周一到周五的散客数量减少了许多,但是那些了解划船机优势的健身爱好者,依旧保持每周参加至少2到3次划船课程,“所以目前我们还是以团课为主,双休日的课程会比较集中。现在一周大概30节课,人次在300左右”。

对企业来说,团建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团队凝聚力,赛艇作为一项非常小众的运动,虽然不见得能提供一个提升团队凝聚力的标准答案,但无疑能让参与者从中得到愉悦。而这简单而不易得的“愉悦”,或许才是我们在户外运动中所追求的本真。

“这是我唯一能坚持下来的运动”

轻松一扫马上分享

“牛肉哥”周昆(4号位)在八人艇项目中挥洒汗水 图/受访者提供

通过划船机健身这个形式,曹明磊的一些学员也开始接触并爱上了赛艇运动,有的还参加了2021年的“上艇”,被朋友们戏称“牛肉哥”的周昆就是其中的典型。

周昆是个70后,说起开始玩赛艇的理由,他的回答简单而直接:减肥。

原来,在投行工作的他一直处在高强度工作下。长期以来出差、饮食不规律,加上昼夜颠倒的生活,给他累积下来,除了颇为丰厚的存款,还有一身厚厚的脂肪。“我原来是一个240多斤的大胖子,2020年因新冠疫情居家时每天只吃不动,我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必须减肥。但只靠节食也没什么效果。有了这个念头后,正好我太太在曹教练那边健身,就把我带去了。”

在健身房里,周昆第一次接触到了陆上赛艇,也就是常见的运动器械——划船机。刚开始,他掌握不好发力方法,划了五分钟就开始吭哧吭哧使不上力。在教练的鼓励下,他咬牙坚持了下去。等他能连续划四十分钟左右的时候,不光体重减下来六十斤,划船技术也突飞猛进,从一开始的每小时十二公里提升到每小时十五公里。“身体塑形有成效,成绩提高的比较快,成就感让我对陆上赛艇一发而不可收拾,现在也停不下来了。”周昆笑着说道。

他还与笔者分享了他队友的“成功案例”:“我们有一位年纪六十多岁的队友徐叔,他非常喜欢打高尔夫球,由于年纪上来了,高尔夫总是打几个洞之后力不从心。开始划赛艇后,只练了一段时间,他的体力就把几个高尔夫‘老伙伴’远远地甩在身后,打球时候还劝他们说你们这体力真不行,还不来练练赛艇。”

那么玩赛艇的花销是多少呢?据周昆介绍,陆上赛艇和普通健身项目相似,只要家里空间足够,自己买一台划船机在家里练习也是可行的。“陆上赛艇和水上赛艇相比,水上赛艇花销肯定要大一些,我所在的俱乐部年费大约18,000元。请教练指导和健身房其他项目差不多,教练费用在每节课300元~500元左右一节课。再进阶的装备是船和桨,价格不等,如果不追求特别高级别,桨大约三四千元,船可以和一起划的伙伴‘团购’一艘,每个人大约出资2万~3万元左右就能买一艘40万左右的二手艇划起来了。”

谈及赛艇对他的人生影响,周昆颇为感慨,因为在地面上使用划船机和真正踏入赛艇,在水中来一次激烈的角逐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验。周昆练了一年半的陆上赛艇后,2020年年初在教练的建议下体验到了“真正的赛艇”。

“水中的不确定性和陆地上的平稳差别很大,也更激起我的好奇心和挑战心。”水上赛艇既讲究个人的成绩,也有团队的合作,所以周昆认为赛艇还是带有比较强的社交属性的。

“我跟曹教练去世纪公园的花木赛艇俱乐部第一次划了八人艇后,体会到多人赛艇是非常讲究配合与团队协作的一项运动。赛艇上的人要有配合意识,才能把艇划起来、划得快。通过赛艇,我也理解了赛艇为什么受国外大学的喜欢——欧美一些知名学府会招赛艇专长的学生,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赛艇对抗赛也是英国的一项著名赛艇赛事,原因是它很考验学生的配合能力。每个人的身高和臂长都不太一样,而多人赛艇需要落水点一致、发力时点一致、出水时点一致,需要通过改变自己的习惯配合其他人。我开始的时候也不太会配合,要一点点改变自己的各种运动习惯,发挥自己的特长,迁就别人的短处,大家凝结成一个和谐的团队才能获胜。”

2021年,周昆在教练的带领下参加了上海赛艇公开赛。在此之前,自觉“人到中年”的他从未想过会参加有如此规模的体育赛事,“就像做梦一样”。不过这也和周昆的刻苦与坚持不无关系,在此之前,他曾创造过40~50岁年龄段,2000米的公开级业余组的最好成绩。他谦逊地表示:“当然,也会有很多高手没有参加比赛,但拿到了成绩也让我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爱赛艇。”

虽然赛艇目前在国内主要还是小圈子的自娱自乐,疫情之前每个月仅有一些各地零星举办的业余赛事,也构不成规模和长期效应,但谈到赛艇在中国的未来,周昆还是非常有信心:“不一定像飞盘一样大红特红,但我相信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赛艇这样富有魅力的运动一定会吸引更多的人来了解。据我观察,愿意了解赛艇的年轻人近几年越来越多,我期待未来水域开放更多,让赛艇成为一项‘全民运动’。”

“赛艇是我的生活方式”

“在所有的运动项目中,我觉得最有诗意、最有美感的就是赛艇——在劈波斩浪间,平衡之美、力量之美、灵动之美被罕见地同时展现了。”王石曾这样描述他玩了20多年的赛艇运动。经他的大力推广,在他事业的起点深圳,赛艇也早已是一项并不令人陌生的休闲运动。

深圳优美绵长的大沙河上,水面波光粼粼,几条赛艇浮在河面稳稳行进,速度不一,赛艇上的人有男有女,虽然都汗流浃背,但他们坚毅的眼神和表情都透露出,此时此刻,他们都沉浸在热爱的运动之中,这中间,就有在互联网行业工作的85后赛艇爱好者凤婷的身影。

跟周昆一样,凤婷也参加了2021年的“上艇”,只不过,她参加的是单人双桨。采访中,她不止一次地向笔者提到,赛艇已经成为她生活中重要的部分。

之前凤婷在国外工作生活,并且爱上了帆船。2021年回国工作之后,她虽然也想继续帆船,但帆船的水域离她较远,去一次耗时久,“性价比”不高:“我自己毕竟还是很喜欢水上运动的,觉得有些遗憾。有天上班的时候刚好发现公司楼下就有一家赛艇俱乐部,好奇心驱使下开始接触赛艇。”

在此之前,凤婷眼中的赛艇很无聊:“我们都看过奥运会、全运会这些大赛事上的赛艇比赛,作为观众来说看赛艇有点枯燥,在镜头里运动员除了肌肉线条比较惹眼外,动作单一,看久了很疲劳,但自己尝试了赛艇之后就能感受到它的趣味。”

在她看来,真正的赛艇既有竞技性,又能有效提高身体素质。

“陆上赛艇训练3个月左右,我真正开始进行水上赛艇的训练。没有接触过水上运动的人还是需要更久的训练的,因为我已经有8年的帆船经验,比较有‘水感’,上手更容易一些。开始划水上赛艇后,就能感知水中赛艇的美妙之处——能真切地感受出河流的不一样,桨是手臂的延伸,帮助你获得平衡,我们需要做的是在保持平衡的时候用自己的身体力量和陆上赛艇学习的动作把船推出去。”

听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并不简单。凤婷强调,划赛艇的核心是身体本身,需要经历日复一日的、枯燥的陆上训练;转而水上赛艇的时候要适应不同河道的感觉,甚至要做好翻船落水的准备。如同西天取经一般,经历过种种磨难,她最终也收获了赛艇带来的纯粹的快乐:“接触赛艇之后,我的身体素质变好了,额外的收获是我的车技也有提升。原本我也是个打怵后方停车的司机,在划赛艇后,背后感知能力提升,现在可以不用看后视镜轻松地停车了,这一点也是意外之喜。”

轻松一扫马上分享

赛艇已经是凤婷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图/受访者提供

不过,谈到赛艇的大众化,她认为这个哪怕在国外也并不大众的运动项目应该不会破圈。“能划的水域有限,我感觉赛艇不太会像飞盘一样成为‘爆款’运动。”凤婷的担心不无道理,再加上赛艇看起来不是很有趣,很多人在接触之前就望而却步,除了亲朋好友介绍入圈,普通人看视频很难对赛艇燃起兴趣。

可即便如此,凤婷依然认为赛艇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因获得过多项国际赛事金牌而被誉为“中国赛艇第一人”的中国现役赛艇运动员张亮是她的偶像:“许多运动员是又有天赋又努力,而张亮是我觉得天赋没有比普通人高很多,但他异常地努力,也拿到了如今的好成绩。张亮的存在激励着我,普通人通过努力也是能做出成绩的。在赛艇上,我也会认真对待,希望某一天能作为职业选手划出成绩。”

末了,她告诉笔者,2022上海赛艇公开赛她也会跟俱乐部前往。她的赛艇生活,还在精彩继续,而中国的赛艇梦,也正随着他们手中的船桨,一代又一代地精彩传承。

有26年历史的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如今已是上海对外形象展示的“金名片”,图为2020年“上马”在外滩鸣枪开跑的盛况 图/视觉中国

把体育赛事办成“城市名片”

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先生曾经说过:“要想让全世界的人民了解一个城市,体育是非常好的媒介。”放眼全球,许多城市都把体育文化建设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力打造体育名城、体育之都、赛事名城等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以此提高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带动力,中国也不例外。

比如首都北京,便因“双奥之城”的光环闪耀国际,而“东方明珠”上海,也通过举办包括马拉松、滑雪、网球、F1赛车、电竞、赛艇等体育赛事,为这座城市注入体城融合的力量。赛场上,运动员们在专业场馆进行着一场场激烈角逐;赛场外,在舒适宜人的户内外空间里,全民健身热度提档升级。体育赛事在提供城市可持续发展之力的同时,也成为其展示魅力与形象的鲜活名片。

体育背后是城市发展的脉搏

10月29日,2022年上海赛艇公开赛在苏州河上鸣锣开战。在独具海派风情与历史韵味的水道上,运动员们的矫健身姿与岸线的旖旎风光为市民带来难忘的观赛体验。

上海赛艇公开赛

沿着苏州河4.2公里黄金水道逶迤向前的“上艇”,如同一条斑斓的时光隧道,穿起苏州河上大大小小满是历史印迹的一座座桥梁,也穿起邮政博物馆、划船总会、四行仓库等诸多历史街区和景点。它们遥遥相望,见证着上海的百年变迁和中国的百年赛艇梦,不仅折射了一项运动的历久弥新,更触摸着一座城市的发展脉搏。

在赛事承办方——上海东浩兰生赛事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瑾看来,赛艇运动与这座城市有着太多的契合点,既是历史的传承,更是时代精神的彰显。因而,“上艇”赛道的设置走向也颇具深意——起点从位于静安区的一座建成以来只供行人和自行车通行的“平民小桥”普济路桥开始,象征的是上海的市井生活;冲线是向着外白渡桥方向,毗邻原划船总会,如今是欣赏浦东现代城市风情的好地方,“从苏州河望向陆家嘴,寓意着这座城市从历史走向现代”。

在运动中体现城市的发展进步,这让“上艇”不只是一项众望所归的体育赛事,也成为城市发展与河道治理成效的一个绝佳展示窗口。

2021年,上海赛艇公开赛首次举办就了吸引20000人次观众现场观赛 图/视觉中国

“现在的苏州河水清了,漂亮了”,“苏州河两岸变化太大了,原来房子街道都很陈旧,现在都是崭新的”,“小时候在苏州河边走,就幻想着有一天自己能在河面上荡起船桨,现在这个愿望实现了!”……回忆起第一届“上艇”,比起比赛现场百舸争流、你争我赶的火热战况,这些上海市民和本土参赛选手发自内心的评价给笔者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因为就在30年前,这条上海的母亲河曾有过自己的“至暗时刻”。

1920年代,上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便直接排入了苏州河,河道的“黑臭”迹象初现端倪。到了1970年代后期,苏州河在上海境内几乎全部遭受污染,市区河段终年黑臭,鱼虾绝迹,成了影响上海城市环境的痛点,市民痛心之余也是怨声载道。

从1988年开始,上海制定了苏州河综合治理方案,经过30余年的努力,目前整个苏州河已经达到Ⅳ类水质标准,也达到城市景观水体的标准——这是赛艇驶入苏州河的必要条件,也是上海申办赛艇世锦赛的“入场券”。据了解,截止2021年年底,上海已有2万6千条河流达到标准水质,适合开展相关水上运动,这一数据占上海河流湖泊总数的一半以上注。

作为上海申办赛艇世锦赛的亲历者之一,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罗文桦表示,赛艇世锦赛的主办方世界赛艇联合会有着许多组织愿景与目标,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运动促进环境向好”。

据他回忆,在那份长达60多页的赛事申办问卷中,世界赛艇联合会就环保问题向组委会提出了多项要求。比如赛艇工作用船的油料如何排放?办世界级运动赛事,饮用水有大量的需求,那可否减少饮用水塑料瓶的使用?“运动促进环境向好,赛艇世锦赛的环保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崇。”

以体育运动促进城市环境改善、传递环保理念,赛艇已经助力上海向前迈出了更坚实的步伐。

《2021上海市河道(湖泊)报告》显示,2021年,上海共有河道(湖泊)47086条(个)。

以国际赛事催生自主赛事

两年前,谈及申办赛艇世锦赛的初衷,罗文桦介绍:“对于要打造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上海来说,水上项目大赛还是一个空白。上海水系众多,有非常多的河道适合开展水上项目,其中赛艇是一项自然与体育高度结合的项目。无论是同上海的历史渊源还是跟我们城市的底蕴、竞技体育的成绩,赛艇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他坦言:“希望赛艇世锦赛在成功举办之后也能留下宝贵的财富,比如修缮过后的水上运动中心,不管是办赛还是向市民开放都是好事。不只要办一届比赛,也希望以此作为契机,推广项目本身的发展,并推出未来的自主品牌赛事。”

图/上海体育

虽然本该于2021年在上海举办的赛艇世锦赛因疫情取消,但江河入怀的自然条件,和这两年愈发浓厚的运动氛围,已经在上海培育了许多喜爱赛艇运动的市民,也有越来越多的专业赛艇俱乐部落户上海。据了解,上海目前已有近10家赛艇俱乐部,因而上海体育人、赛艇人,都渴望一项高水平的赛艇比赛来弥补水上赛事的空白——“上艇”也就应运而生。2021年,这项首次举办的赛事共吸引观众20000人次现场观赛,赛事直播观看人次达449.58万,短视频平台累计播放量达2711万。

第一批认定为“P”级别品牌赛事的有:

上海ATP1000大师赛

上海马拉松

FI中国大奖赛

世锦赛汇丰冠军赛

第一批认定为“H”级别品牌赛事的有:

钻石联赛-上海站

上海超级杯短道速滑及花样滑冰,队列滑大奖赛

上海环球马术冠军赛

环崇明岛国际自盟 女子公路世界巡回赛

世界斯诺克上海大师赛

射箭世界杯赛-上海站

第一批认定为“D”级别品牌赛事的有:

别克LPGA锦标赛

世界体育舞蹈大奖赛总决赛

上海10公里精英赛

高校百英里接力赛

上海杯象棋大师公开赛

中国坐标·上海城市 定向户外挑战赛

21/22国际雪联城市越野滑雪中国巡回赛上海·杨浦站颁奖仪式 图/视觉中国

轻松一扫马上分享

更让人兴奋的是,这座城市对这场赛事的未来愿景,“希望‘上艇’越办越好,每年都能看到”“下一届观众席名额再多点,我怕抢不到”……面对这些来自广大市民的呼声,体育管理部门和办赛主体则拿出了决心——“相信未来的‘上艇’将和‘上马’一起,成为撑起上海自主品牌赛事的脊梁。”市体育局局长徐彬如此回应说。

事实上,上海作为国际化的体育城市,此前就已经拥有了F1、ATP网球大师赛等多项国际顶级赛事,体育赛事也是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核心要素之一。以全球视野、世界眼光,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在充分挖掘上海体育特色元素的基础上,打造本土特色体育赛事品牌,这是上海一直以来的坚持。2021年,上海市体育局结合上海现阶段赛事特点、全球体育赛事格局和国内外相关经验做法,建立了“上海赛事”品牌认定体系,同时公布了首批获得“上海赛事”品牌认定的18项赛事名录。(见第34 页)

“上海赛事”品牌认定体系

据了解,“上海赛事”品牌认定体系为“1+3”模式。“1”是指创建一个“上海赛事”品牌,简称“S”品牌,包括一次性举办的赛事和常年举办的赛事两个类别。“3”是指常年举办的赛事依据赛事特点和城市发展需求分为“P”“H”“D”3类,其中,“P”赛事指顶级赛事、“H”赛事指标志性赛事、“D”赛事指培育型赛事。

另据上海市体育局发布的《2021年上海市体育赛事影响力评估报告》显示,2021年上海市举办的46项国际国内体育赛事中,上海半程马拉松、国际雪联城市越野滑雪中国巡回赛上海站、上海赛艇公开赛位列前三名,成为2021年上海最具影响力的赛事。

上海半程马拉松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相比2019年时举办163项体育赛事的数量,2021年上海体育赛事规模和等级都有所下降,但在国际赛事国内落地较难的情况下,上海举办的体育赛事依然呈现出服务奥运、自主创办等办赛特点,并涌现出多项特色赛事。

比如2021年,在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的备战期内,上海积极承办“冬夏双奥”的奥运资格赛和选拔赛,包括“国际雪联城市越野滑雪中国巡回赛上海站”“全国跳水冠军赛暨东京奥运会选拔赛、全运会跳水资格赛”“诺卡拉17级亚洲帆船锦标赛暨东京奥运会洲际资格赛”3项专业性赛事,举办奥运周期系列赛事也为国家队备战奥运贡献出上海力量。越野滑雪是冬季运动的基础大项,跳水是中国的传统强项,诺卡拉17级帆船是新兴的运动项目,上海举办以上三项专业性赛事,都为中国选手争夺奥运资格提供了重要平台。

2022上海明日之星U15冠军杯颁奖仪式 图/视觉中国

2022年,虽然受到疫情的较大影响,但上海推出自主赛事品牌的脚步并没有停歇。就在国庆期间,由徐根宝、柳海光、范志毅等上海足坛众多名宿与球星造势的“上海明日之星冠军杯” 在浦东足球场开打。作为继上海赛艇公开赛后,上海推出的又一项自主品牌赛事,上海市足协秘书长林毅对这项全新的青少年足球赛事寄予厚望:“力争在5年内将上海明日之星冠军杯足球赛打造成为亚洲竞技水平最高、最具号召力和影响力的青少年足球赛事;5到10年内,有参加过上海明日之星冠军杯的球员代表世界知名足球俱乐部参赛;经过10年的努力,发展成为竞技水平一流、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青少年足球赛事。”

体城融合赋能城市形象

体育因城而兴,城市因体育而盛。在上海,如果说有一场体育赛事能够引发广大市民对美好城市、美好生活的强烈共鸣、共情,那么有26年历史的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简称“上马”)当仁不让。

置身“上马”,所有跑者和观众,都会感慨于这座城市的宜居和自信——伫立外滩,浦江两岸现代上海的发展巨变尽收眼底;金陵路上,老上海风情迷人;淮海路、南京路、静安寺,代表着既现代又经典的“海派风味”……一场马拉松,以优中选优的经典景观,将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展露无遗。

“上马”能成为城市“金名片”,得益于马拉松这项运动本身的特性。那么什么样的运动还能复制同样的“城市名片效应”?从上海的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质来看,“马路”之后,唯有“水路”,这也是“上艇”能在短时间内成为上海最重要的三大自主赛事品牌的原因。

位于沈阳母亲河浑河上的赛道,享有“中国最美静水赛道”的美名 图/视觉中国

作为中国赛艇运动的起源地,正在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上海,用一场赛艇比赛吸引世界的目光聚焦苏州河畔,在一展运动员矫健身姿的同时,一览上海水域景观,展示独具海派特色的人文风情,更显现城市的组织协调能力。也正因如此,世界最顶级赛艇赛事赛艇世锦赛,才会相约3年后“归来”位于淀山湖的上海水上运动中心。

归来的,还不仅仅是赛艇。这两个月来,各路好消息纷至沓来——2024年四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2025年赛艇世锦赛、2026年国际自盟场地自行车世锦赛,相继选择在上海举办。这不仅是国际体育组织对上海的青睐,更饱含对中国上海办赛的信心,是借体育之力提升城市活力、振奋城市精神之举。

放眼世界,不少城市或国家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传统赛事。比如英国泰晤士河上跨越百年的“亨利杯”皇家赛艇比赛,从小镇温布尔登走出鼎鼎大名的“温网”,有“跑者殿堂”之称的美国波士顿马拉松,环法自行车赛等等,都是其城市乃至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象征。

事实上,近几年,用体育产业的城市融合来不断提升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认可度是大势所趋。还以赛艇为例,除了上海,北京、深圳、南京、沈阳等城市也在积极推广和建设自己的赛艇赛事,如北京城市副中心运河赛艇大师赛、粤港澳大湾区赛艇邀请赛、南京中国赛艇大师赛、沈阳国际赛艇公开赛等等。其中,位于沈阳母亲河浑河上的赛道,还享有“中国最美静水赛道”的美名。这一个“美”字,正点出了体育产业融合城市发展后迸发的能量。

正如著名建筑师设计师吴文一所言:“一座好的城市如同一本经典著作,每读一次,都有不同的发现,字里行间总有说不完的故事,而体育让这个故事变得更加美好。”体育赛事上的卓越发展,在潜移默化间让体育运动成为市民的生活方式,把全民运动变成全民健康、全民幸福。让我们一起期待,体育,让城市更美好!

轻松一扫马上分享

2019牛津剑桥赛艇对抗赛 图/视觉中国

赛艇比赛怎么看

赛艇运动起源于英国,1775年,英国制定了首部赛艇竞赛规则并成立赛艇俱乐部;1829年,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在泰晤士河上举行了首次校际赛艇比赛,这场比赛被视为现代赛艇运动的起源。赛艇运动发展至今,已经有较为成熟的比赛体系。接下来我们就看看赛艇有哪些级别的比赛吧。

2020东京奥运会赛艇女子四人双桨决赛,中国队夺金 图/视觉中国

专业赛ELITE

这个类别的比赛主要是针对专业的赛艇运动员。“Elite”直译为“精英”的意思,也就是指在赛艇运动中代表了世界顶尖水平的一部分人。他们经过了长期的专项训练,也有着丰富的比赛经验,一般都是专业的赛艇运动员。

这个类别的比赛通常包含奥运会、世锦赛等世界级高水平的比赛,参与者通常以国家和地区为单位。

1896年的第1届奥运会已将赛艇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但由于天气恶劣遗憾取消。1900年第2届奥运会上举行了赛艇比赛,设6个单项。由于当时的比赛规则不完善,比赛的距离、航道和比赛细则都不明确,留下了颇多遗憾。直到1934年,国际赛艇联合会规定比赛必须在2000米的直道上举行,宽度至少可容纳3条艇比赛,赛艇比赛才开始真正专业地运作起来。

奥运会设立多个赛艇项目后,促使各国对赛艇高度重视,推动了这项运动的发展。从1976年开始,允许女子运动员参加奥运会赛艇比赛。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轻量级赛艇比赛及新规则被引入奥运会,男子、女子同时设置了轻量级赛艇项目,比赛仍为14项。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赛艇队在女子四人双桨项目上获得了冠军,在此之前,中国赛艇队在奥运会的历史上仅获得过两银两铜。在刚刚过去的2020东京奥运会上,中国队赛艇女子四人双桨再次夺得金牌,男子双人双桨也突破性地获得了铜牌。

世界赛艇锦标赛也是全球最炙手可热的赛艇比赛,首届于1962年在瑞士卢塞恩举行,每四年举办一届,1974年开始每年一届。1974年增加了男子轻量级,1985年增加女子轻量级。从1996年开始在奥运年同时举办世界青少年赛艇锦标赛,2002年开始增加残疾人项目。

原本2021年世界赛艇锦标赛将在上海举办,但因为疫情影响而取消。目前,国际赛艇联合会设立的世界赛艇锦标赛有23个项目,分4个级别。即:男子公开级、轻量级;女子公开级、轻量级。每一个级别又按运动形式分单桨和双桨;按参加人数分单人、双人、四人、八人赛艇;有些项目还分有舵手、无舵手等。

展能赛艇 PARA-ROWING

“展能”一词的意义是指比赛中的器材因应赛事而非个别运动员的残疾情况而特别设计,属统一制式。因此展能赛艇面对的是符合其伤残界定范围的残障人士,不论男女。

赛艇是残奥会的新项目,在2005年开始成为残奥会赛事之一,并于2008年北京残奥会中首度登场。

23岁以下青年赛 UNDER 23

2018年,剑桥、哈佛、北大、清华等十余所中外名校赛艇代表队在杭州西湖展开了激烈的赛艇角逐 图/视觉中国

23岁以下青年赛(以下简称U23)是由国际赛艇联合会主办的每年一届的国际性比赛,考虑到部分青年赛艇选手参与青少年类别的比赛稍显年纪过大但和成熟的赛艇选手竞赛又缺乏经验,需要更多发展和磨练,因此以23岁为年龄界限而设立。“Under 23”的概念始于1975年7月20日的一场会议,比利时、法国、意大利、瑞士的赛艇代表最终决定举办一场名为“四国赛”的男子组赛艇比赛,自此拉开U23比赛的序幕。U23的比赛被国际大赛前各国赛艇小将视为练兵场,在这里经常能看到运动员令人惊喜的成绩。

大学生赛 UNIVERSITY

赛艇的起源就与大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谈到大学生赛就绕不开赛艇圈内津津乐道的“牛剑对抗赛”。

比赛的起源来自两位分别在牛津和剑桥大学的学生,他们是一对好朋友,而且都叫查尔斯。牛津的查尔斯突发奇想,向剑桥的查尔斯写下挑战书,在泰晤士河上进行八人艇挑战赛。

除了两校学生外,引来了大量民众的围观,牛剑对抗赛一炮而红。1856年后,这个比赛被延续下去,除了世界大战期间,从未间断。2007年的对抗赛,大约25万名观众聚集在泰晤士河两岸观看。收看BBC直播的有770万人,还有116个国家的5亿人也收看了卫星转播。这个数字足以媲美英超、温网男女单打决赛和F1英国大奖赛。后来,美国的哈佛和耶鲁大学也仿效牛津和剑桥,每年举办赛艇对抗赛。

在中国,最早将赛艇带入大学、带入人们视野中的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1999年,清华和北大的学子们在昆玉湖完成了两所名校之间的首次赛艇对抗,之后延续到了2009年,由于种种原因,“清北对抗赛”再无下文,但中国的高校赛艇并未止步于此。

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水上运动中心在2001年共建交通大学赛艇队,它是国内重点发展的新兴高水平运动队。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还承办了大学生世锦赛,来了23个国家和地区的147所高校,将近500名运动员,上海交大赛艇队在此次赛事上代表中国队拿下了首金。

青少年赛 JUNIOR

这个类别的赛事主要是针对18岁以下的在校青少年。在世界很多国家,赛艇在中小学中非常普及,有着非常广大的参与人群。世界范围的青少年赛艇赛事也给了学生们很好的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大师赛 MASTERS

大师赛的对象多为27岁以上的成人选手。从27岁以上到85岁以上又分为“A”到“K”多个年龄组。每个参赛队伍根据其选手的平均年龄与同年龄组别的选手竞赛。大师赛的目标主要关注于健康、社交和友谊,对象多为民间的赛艇爱好者、俱乐部、企业等队伍。

南京、扬州、南昌、沈阳、鄂尔多斯等城市均举办过大师赛,其中南京赛艇大师赛专业度较高,受专业人士认可。

除了以城市为地标举办的大师赛,还有国内民间组织展开的比赛。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是赛艇圈内的“大人物”,他自2001年接触赛艇之后,就深深爱上了这项运动,并致力于在中国推广。2014年,王石当选亚洲赛艇联合会主席后,承诺在亚洲推广400个民间赛艇俱乐部,2018年,王石通过媒体表示他已经在中国推动建立了300家赛艇俱乐部。

王石与朋友享受赛艇运动的乐趣 图/视觉中国

2014年,王石创办了一个面向中国企业家的短期训练营,每期把学员送去剑桥或牛津闭关一个月,接受赛艇集训、英文授课和沉浸式的生活体验。有王石的推荐,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跟他“入圈”,以公司为单位组建自己的赛艇队。

2018年中外企业赛艇挑战赛也落户上海,第一届在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举办。从2018年到2021年,挑战赛从12家企业队伍拓展到16家,第三届中外赛艇挑战赛吸引了来自爱建信托、申迪集团、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欧普照明等知名中外企业和新艇俱乐部、交大赛艇俱乐部、同济赛艇俱乐部等知名赛艇俱乐部队参加。

海岸赛艇 COASTAL

海岸赛艇是在海上进行的赛艇比赛,有专门为海岸赛艇设计的方便排水的船艇。 海岸赛艇可以说是赛艇运动的衍生项目,除了健身以外,还为赛艇爱好者进一步找寻刺激和体验冒险精神带来了快感。

室内赛 INDOOR

室内划船比赛是指在测功仪上进行模拟划船的比赛。测功仪作为赛艇的陆上训练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了多年,能很好的记录和转换出运动员的运动时间、距离、桨频等成绩,对于运动员的体能和技术水平都有直观的表达。室内划船比赛对场地的要求较低,易于开展,所以在多个国家受到欢迎。

自律的汗水和置身于自然让赛艇运动充满了魅力。赛艇制造大师乔治·耶曼·波克科认为:“赛艇是一项了不起的艺术,也是一项精致的艺术。这是一首运动的交响乐。”从关注自己到关注自然,或许是赛艇这项运动让人“尝试便不忍离开”的理由。

猜你喜欢
赛艇赛事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本月赛事
赛艇队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赛艇运动中运动员身体悬挂技术的运用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
赛艇LW2×竞速结构研究——以2014年世锦赛和世界杯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