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学计量分析的生态资产研究进展

2022-11-04 09:56张益宾史云扬段文凯刘海轩成超男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核算资产文献

张益宾 李 锋* 史云扬 段文凯 刘海轩 成超男

(1.清华大学 建筑学院/建筑学院生态修复研究中心,北京 100084;2.中国农业大学 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 100193;3.中国农业大学 图书馆,北京 100193)

经济全球化给新时代带来机遇和挑战,同时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1]。当代国家安全所包括的16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中,生态安全[2]和资源安全[3]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发展时期的重要议题[4-5]。此外,快速城镇化正在改变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6],据联合国人居署发布的《2020年世界城市报告》指出,人类当前所生活的世界已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未来10年世界将进一步城镇化,城镇人口占全球人口比例将从目前的56.2%在2030年达到60.4%[7],由此所导致的生态环境变化将引起社会、经济、资源和人口等多方面问题[8-10]。

早在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和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就提出推动全世界共同行动起来保护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11],而生态产品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构成要素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2]。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态文明建设高度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13];2021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全面系统部署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关工作[14],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中关于生态资产的评估及核算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更是践行“两山理论”的关键路径,对于实现生态文明和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5]。

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发现,20世纪以来已从不同视角对生态资产的内涵、研究方法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相关研究文献中与生态资产密切相关的术语包括资源、资产、资本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尽管以上内容均体现出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但是从微观层面来看依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生态资源资本化的最初提出是为了解决国家债务问题[16],在新时代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理念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生态资源的梳理、开发、投资以及运营,形成“生态资源-生态资产-生态资本”的演化路径[17],拓展了国际上对自然资本(Natural capital)的理解并提出“生态资产”的概念,即自然生态系统存量与流量之和[18-29]。从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来看,对“生态资源”从“生态资产-生态资本”的研究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生态资源”单一价值特性的障碍,既树立起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同时又能实现其应有的经济价值。而传统的经济学概念中对价值的认识局限于产品和服务的劳动价值、使用价值以及稀缺性,生态资源虽然具有使用价值但并不需要人类劳动的投入且稀缺性不足。但是随着全球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以及先进技术的进步,资源环境问题成为阻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各类矿产、生物以及自然资源所创造的产品和服务逐步被赋予其价值与价格,而优质生态资源的“稀缺性”也进一步显现,对生态资源价值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重视程度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例如,中国学者从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整体逻辑出发,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客观存在的物质量的基础上于2012年提出把自然生态系统的生产总值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评估核算体系,以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来评估生态状况,将生态资产定义为自然生态系统中客观存在的物质量(存量)和价值量(流量)有机统一[17,30-42]。

可见,随着相关学者对生态环境的认知水平逐步提升,国际上对生态资产概念的理解不再局限于生态资源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而是在自然资源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2个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二者的结合与统一,表征人类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43]。但仅有少数学者从定性角度对生态资产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缺少以综合概念对生态资产从主客观结合视角进行文献科学计量分析[44-59]。因此,有必要使用定量分析方法进一步挖掘生态资产最新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以明确研究热点并探索适应于新时代的研究方向。

鉴于此,本研究使用CiteSpace可视化文献计量分析软件,基于上述对“生态资源-生态资产-生态资本”演化路径的梳理和总结所形成的生态资产综合概念,选取“生态资产”“生态资本”“生态系统服务价值”“Natural capital”“Ecosystem service value”为检索词构建检索式,全面分析生态资产研究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及研究路径,以期为中国生态资产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知识图谱分析

知识图谱分析[60]是以知识域(Knowledge domain)为对象,描绘某一领域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像,具有“图”和“谱”的双重性。CiteSpace是一款科学文献数据挖掘和可视化分析软件,以作者、机构和关键词等作为抽取信息进行隐含信息的挖掘,以可视化知识图谱提供抽取信息和相关信息之间的关联数据,通过对信息的运行处理来呈现出所分析学科领域的知识框架及发展趋势,解析科学问题研究过程中的热点、传承度、交叉性及前沿,在情报学、社会学和信息与知识传播等诸多领域的应用日益普及。

1.2 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分别来源于Web of Science(WoS)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通过对多个检索式进行测试,以确保数据的权威性和全面性。以篇名或关键词或摘要=(“Natural capital、Ecosystem service value、生态资产、生态资本、生态系统服务”)AND语言=(“English或中文”)AND文献类型=(“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CSCD来源期刊、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来源期刊、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EI)来源期刊”),不限制时间,以2021-08-01为检索基期。由于核心期刊与CSSCI来源期刊、CSCD来源期刊、SCI来源期刊和EI来源期刊存在部分重叠现象,经过人工去除报纸、通讯和科技成果等非论文条目以及重复文章,共得到2 127篇英文文献数据和4 693篇中文文献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文献数量特征分析

从文献年度分布看(图1),国外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国内于1994年出现相关研究。除个别年份外,国内外研究均呈现整体稳步增长态势,2000年后国内研究进度显著高于国外水平,但2014年后出现明显回落。通过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14年后所发表的生态资产相关文献数据分析,导致国内研究进展回落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能是中国学者为Web of Science数据库提供了22%的研究成果。

图1 全球生态资产相关文献占比情况Fig.1 Proportion of global ecological asset related literature

生态资产最初发源于国外的自然资本概念,1973年国外出现了关于生态资产相关研究。以Web of Science获取的生态资产文献数据可知(图2),1973—1996年之间总体发展趋势较为缓慢。1997年,随着Constanza的经典论文《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 and nature capital》[18]在《Nature》发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受到学术界极大关注,相关研究发文数量出现明显增长。尤其在2008年以后发文总量出现急剧增长,截至2020年共增加92.01%,是前35年发文总量的11.5倍,其中以Ecosystem service value的发文量最为显著,Natural capital相关研究发文量呈缓慢波动增长态势。

图2 国外生态资产相关文献数量分布Fig.2 Quantity distribution of foreign literature related to ecological assets

图3 中国知网生态资产文献分布Fig.3 CNKI ecological asset literature distribution

由CNKI获取的生态资产文献数据分布可知(图3),1994—2020年文献数量总体呈波动上升态势。1980年我国开始重视并关注对资源环境的研究,尤其对自然资源系统量化概念和核算方法的引入使我国生态资产前期的研究逐步开展。如:1988年《自然资源核算及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课题由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美国世界资源研究所联合开展[61];1994年国务院审议通过的《中国21世纪议程》提出努力促进和实现资源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开始考虑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否可以纳入生态系统要素[62-64],但1994—2000年期间生态资产相关研究的发文总量依然少于20篇。2000年后文献总量出现明显上升态势,尤其在2004年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保局明确了生态资产价值量研究方向并共同开展中国环境与经济绿色GEP核算后[35],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成为研究重点,仅5年时间(至2008年)发文量增长14.28%,是之前10年发文量的4倍。2013年,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推动了国内各学科领域对生态资产评估方法和模型的研究[34],如:自然资本计划(The natural capital project)研发的InVEST模型在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中应用广泛[65]。截止2020年经过各相关领域学者17年的深入探索,生态资产相关研究发文总量达96.18%,生态资产系统性量化与核算研究已取得明显进展。新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以及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个重大战略目标,国内对于生态资产的相关研究依然有很长一段路程要走。

2.2 科研网络分析

采用CiteSpace对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的生态资产文献进行科研网络分析。以“Author或Institution或Country”为节点类型(Node types);时间切片(Time slicing)=“1973—2020”或“1994—2020”“Years per slice=4”,从而提高知识图谱在时区上的区分度;Selection criteria赋值为“TopN=50”,以简化网络;可视化知识图谱以寻径网络算法(Pathfinder)和修剪切片网(Pruning sliced networks)呈现。

2.2.1中国知网科研网络分析

中国知网中关于生态资产的文献被引数量排名前5的机构分别为(表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42次)、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28次)、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27次)、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20次)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5次),可见中国科学院是国内生态资产研究领域的主力,并且已经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学术研究成果。

表1 1970—2020年作者合作特征及频次统计Table 1 Author collabo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frequency statistics from 1970 to 2020

2.2.2Web of Science科研网络分析

基于Author构建的知识图谱(图4)网络聚类分析得到17个聚类,节点数和连线数分别为216和370(Density=0.016),Nodes labeled=1%,Modularity Q=0.779,Mean silhouette=0.570,表明网络聚类分析较好。整体的知识图谱网络结构各个网络聚类相互联系,但也有分离聚类。最大的聚类群有22个成员,轮廓值为0.961,通过LLR聚类算法将其定义为生态系统服务聚类群,其中以R COSTANZA为聚类中核心研究学者。从研究学者发表文献的被引次数来看,排名前5的学者从高到低依次为:NORA FAGERHOLM、JASPER O KENTER、R COSTANZA、GREG BROWN和CHRISTOPHER M RAYMOND。从突现值来看,排名前5的学者分别是NORA FAGERHOLM(5.61)、JASPER O KENTER(4.90)、BARTOSZ BARTKOWSKI(4.40)、CHRISTOPHER M RAYMOND(4.27)和GREG BROWN(4.25)。从中心性看,排名前4的学者分别为R COSTANZA(25)、S FARBER(22)、M GRASSO(22)和R DE GROOT(19)。

图谱连线代表节点之间的相互联系,节点大小表示作者在文献中出现频次高低。节点越大表示出现频次越高,反之越低。图4、5、6、13和14同。The line in the graph represents 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nodes,and the node size represents the frequency of the author’s occurrence in the literature.The larger the node,the higher the occurrence frequency,and the lower the occurrence frequency.The same as Figure 4,5,6,13 and 14.图4 1973—2020年Web of Science生态资产研究学者合作网络图谱Fig.4 Collaboration network map of Web of Science ecological asset research scholar during 1973 to 2020

基于Institution构建的知识图谱(图5)可知,发表论文数量在10篇以上的机构共29家。中国科学院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刊文量最高,具有较高的中心度,发表文献数量分别为119篇和37篇;北京师范大学、瓦格宁根大学、哥本哈根大学和瑞典农业科学院等机构的发文量也较高,这些机构在网络图谱中的字体和节点半径都较大,是生态资产研究的代表性机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明尼苏达大学中心度最高,说明美国科学研究创新价值最高。在时间序列上,生态资产研究主要集中在1997年后期,1997年Costanza等[18,21]对全球生态资产评估方法的提出,使得该领域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2001年6月联合国启动千年生态系统评估项目[66](The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对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多尺度综合评估,同时期中国政府启动中国西部生态系统综合评估[67-68](MAWEC)项目对中国西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现状、演变规律和未来情景进行全面评估;2010年TEEB(The economics of ecosystems and biodiversity)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69]以及中国科学院欧阳志云等[70]开展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评估(GEP),使生态资产研究受到了全球学者和政府的极大关注。

通过对研究领域的合作关系分析以了解研究领域合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为该研究领域的研究前沿和成果积累提供方向。从1973—2020年生态资产研究的国家影响力图谱可知(图6),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和澳大利亚等经济及科学技术发展趋势良好的国家关于生态资产的研究存在较为紧密的合作关系,其中以大学和研究机构为主要的研究力量。由此可见,稳定良好的社会发展状况以及先进的人才培养体系,成为生态资产研究最坚实的支撑保障。

2.3 研究热点及演化趋势

从中国知网数据库1994—2020年生态资产研究突变性关键词可以看出(图7),进入21世纪以后,相关研究已从基础研究逐渐过渡到对价值、服务功能、生态文明和生态逻辑等方面的研究。尤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后,生态资产与生态修复、生计策略和乡村振兴等跨学科研究受到关注,表明对生态资产的研究趋向将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纳入到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当中,可为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确立提供参考。

图5 Web of Science生态资产研究机构合作图谱Fig.5 Cooperation atlas of Web of Science ecological asset research institutions

图6 Web of Science生态资产研究国家合作图谱Fig.6 Web of Science national collaboration atlas for ecological asset research

由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73—2020年生态资产研究突变性关键词可以看出(图8),生态资产相关研究更偏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政策理论研究。直至21世纪初,相关研究的关键词才呈现突现状态,其突现的顺序分别是System、Ecosystem service、Valuation、Economic value、Benefit、Economic、Conservation和Classification等。可见,进入21世纪后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生态资产评估和核算的方式对区域内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用货币的形式进行定价,帮助人们以更直观的方式来认识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成为新的热点。

为深入探析生态资产研究热点及趋势的发展状况,通过对文献数据的梳理将生态资产分为3个研究阶段,时间序列由长到短分别为波动增长阶段(1973—2003年)、快速增长阶段(2004—2014年)和剧烈增长阶段(2015—2020年),并以知识图谱可视化对不同研究阶段的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

图7 中国知网数据库1994—2020年生态资产研究突变性关键词Fig.7 Mutation keywords of ecological assets research in CNKI database from 1994 to 2020

图8 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73—2020年生态资产研究突变性关键词Fig.8 Mutation keywords of ecological assets research in Web of Science database from 1973 to 2020

2.3.1波动增长阶段(1973—2003年)

中国知网所获取的生态资产文献数据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有土地利用、价值评估、时空演变、生态资本和价值共创等,人力资本、生态经济、生态价值、生态系统、商品价值、社会资本、物质资本、自然资本、经济学家、价值、环境、海岸带、服务功能、对策和生态服务等也是一些比较重要的关键词,具有较高的中心性。波动增长过程中各年份均有不同的研究主题,起初主要以生态资本、土地利用和价值评估为主,随后的研究过程中随着社会经济以及阶段性政策变化传承出多种多样的研究主题,如:生态资源、社会资本、生态社区、供需关系和生态视角等,其中1995年研究主题最多,1996年最少,其余年份较为均衡且各年份之间的传承性良好(图9)。

关键词共现图中每一个关键词所在的时区是在分析数据集中首次出现的年份。节点越大表示关键词出现频次越高,反之越低。图10~12同。The time zone of each keyword in the keyword co-occurrence graph is the year when it first appears in the analysis data set.The larger the node,the higher the frequency of keyword occurrence,and the lower the frequency otherwise.The same as Figure 10-12.图9 中国知网数据库1973—2003年生态资产研究关键词共现时区图Fig.9 CNKI database from 1973 to 2003 ecological assets research keywords total current district map

Web of Science所获取的生态资产文献数据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有Valuation、System、Sustainable development、Biodiversity、Resource和Mangement等,Model、Policy、Ecosystem service、Economics、Subsitution和Ecological economics等也是一些比较重要的关键词,具有较高的中心性。由于1973—1995年发表文献数量较少,且研究主题突现性较差,所以主要以1996—2003年间相关研究主题进行显示。图10可以看出,本阶段对生态资产的研究主题类型多样,以2003年为最多,1996年最少,且各年份间研究主题的传承度良好。

图10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1994—2003年生态资产研究关键词共现时区图Fig.10 Web of Science database from 1994 to 2003 keywords co-occurrence correlation time zone map of ecological assets research

从生态资产研究波动增长阶段可以看出,1973—2003年是生态资产内涵及相关理论逐渐形成的探索阶段,且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对于生态资产定义范畴差异较大,如:1974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Ehrlich[23]在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问题关系的生态探讨中详细阐述了人类发展与生态系统之间存在不可替代的协调关系,产生了自然服务价值评估的概念,唤醒各界相关学者对自然资源研究的重视;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对自然资源价值进行计量,同时核算自然资源所提供的其它非物质价值,并建议将自然资源资产的相关核算纳入到国民经济核算当中,进一步补充完善了生态资产研究的概念和内涵[71]。通过相关学者对生态资产研究的初步梳理,生态资产基本理论及概念内涵的形成为该阶段的主要突破,且为后续大批相关学者对生态资产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如:英国伦敦大学教授Pearce和Turner于1994年在《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中提出了与人造资本相对应的自然资本(Natural capital),Daily将自然资本定义为产生自然服务和有形自然资源流的总储量[19];1995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自然所提供资源和服务的经济价值视为自然资本;1997年Constanza经典论文《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e capital》[18]在《Nature》发表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关注,自然资本的概念在国际自然资源核算体系中得到进一步延展并逐步提出环境资产和生态系统资产的概念。

相较于国外使用范围较广的Natural capital和Ecosystem service value,在我国的自然资源核算相关研究和工作中多使用生态资产的提法来对区域的生态价值展开相关研究,如高吉喜等[33]以自然生态环境中能够为人类提供服务的自然资源价值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综合核算,同样符合国际对生态资产概念的主流认知(“存量”与“流量”的综合)。但事实上,至今对生态资产的管理及评估依然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管理及核算要素并不确定,但总体类似。

可见,国内外关于生态资产的核算在概念上具有一定的兼容性,但所针对的研究区或研究目标不同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基于当下人地耦合关系的进一步深入,为使未来生态资产的研究更加高效的服务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务必加强对生态资产概念的深入探究,以符合生态资产在相关决策中的支撑作用。

2.3.2快速增长阶段(2004—2014年)

从关键词共现关系时间线图看,CNKI所获取文献数据的知识图谱结构比较紧凑(图11),学者关注点分布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各个方面,对区域生态环境、发展战略、区域合作、景观格局、生态补偿和人类福祉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热点集中在服务功能、生态价值、遥感技术、生态足迹、生态补偿、生态危机、生态效应和生态用地等方面。关键词中与“价值”相关的词频非常高,包括价值评估、价值估算、价值核算、服务价值、经济价值、生态效益和价值共创等,这与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等政策的提出具有一定关系,表明生态资产逐步从综合评估走向兼容价值管理,反映出科学研究与政策制定的融合和促进。

Web of Science数据库所获取的文献数据出现频率大于20的关键词有Valuation、Ecosystem service、Conservation、Management、Biodiversity、Value、Economic value、Framework、Willingness to pay、Contingent valuation、Impact、Benefit、Classification和Model,其中Valuation、Conservation、Ecosystem service、Ecology、Biodiversity和Benefit等也是一些比较重要的关键词,中心性高于0.10(图12)。

图11 中国知网数据库2004—2014年生态资产研究关键词共现关系时间线图Fig.11 Time chart of co-occurrence relationship of keywords in ecological asset research from 2004 to 2014 in CNKI database

图12 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4—2014年生态资产研究关键词共现关系图Fig.12 Keywords co-occurrence relationship diagram of ecological asset from 2004 to 2014 in Web of Science database

通过分析本阶段高被引论文研究方向和知识图谱中关键词分布可知,2004—2014年是对生态资产价值进一步深化认识的阶段,重点对生态资产的核算及评估展开深入研究,由上一阶段的“理论认知”上升为更加具体的“实践研究”,主要包括2个方面:1)生态资产价值化研究工作逐步开展并完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系统性量化与核算研究取得明显进展,有力推动了国内自然资源核算研究。但在自然资源价值量量化方面尚未出现统一的自然资源价值化方法体系,现有的自然资源价值核算往往是基于替代方法进行估算,如影子价格法、收益还原法、净价法和边际社会成本法等,导致不同方法量化的自然资源价值差异较大;2)生态资产核算及评估形成物质量和价值量的有机统一。生态资产是生态系统中自然资源直接价值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总和,是表征生态系统质量状况的重要指标,基于Costanza等[18]完成的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为基础,谢高地等[72]结合中国自然资源物质量的实际状况建立了适用于中国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并不断改进;王玉梅等[73]借助遥感技术对物质量辨识后结合谢高地等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对呼和浩特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估算;欧阳志云等[57]从物质量和价值量的角度对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提出具体估算方法及思路,对贵州省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和对社会经济发展共现进行了估算与评价。

国内外通过近十几年对生态资产价值评估的相关研究表明,估算方法、模型和目标等要素的差异均将造成生态资产无论是物质量还是价值量的结果偏差。因此,生态资产价值的评估与核算结果很难在社会生产生活中起到决定性的支撑应用效果。但是,由于国际生态环境的发展需求,关于生态资产价值核算的研究依然是未来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研究热点,如中国基于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为使领导干部的离任审计依据清晰且可以客观的评估当期自然资源资产实物量和价值量的变化所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贯彻以“先实物量-后价值量”[74]的核算思路,对中国良好生态政策的决策评估起到关键性作用。

本研究认为生态资产主要包括以自然资源实体资产为核心的物质量体现和以生态系统服务为核心的价值量体现,目前主要从自然资源物质量及生态系统所提供服务的价值量总和来进行生态资产的评估与核算,但相关研究依然未形成对生态资产物质量的定量刻画,从而导致对生态资产价值量评估模型及方法的研究障碍。因此,关于生态系统支持服务和供给服务的数字建模是未来生态资产核算应该重点关注的内容。

2.3.3剧烈增长阶段(2015—2020年)

201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的发布以及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增强生态文明建设首次被写入国家五年规划,生态资产研究进入剧烈增长阶段。为使中国知网获取的文献数据知识图谱结构更加清晰,将频次最大的土地利用、价值评估、生态补偿、生态文明、生态系统和生态危机等关键词在图谱中略去,以关键词共现聚类知识图谱进行显示(图13),研究主题聚焦在生态资产的时空演变、生态补偿、生计资本和价值评估等方面,价值、经济、服务、人力资本、生产函数、生态移民、绿色发展、农户、生态环境、评估和服务价值等词具有较高的中心性。

Web of Science所获取的文献数据关键词共现关系图中节点圆圈越大,表示其关键词词频越大,即为研究热点内容;节点圆圈位置越接近中心,表示其所代表的关键词重要性越强,即为该领域的重要概念;连接2个节点之间的线条越粗,说明二者同时出现的次数越多(图14)。本阶段研究共分为15个重点内容,出现频率>100的关键词有Ecosystem service、Value、Management、Valuation、Biodiversity、Conservation、Impact和Framework,中心性>0.15的关键词有Environment、National park、Diversity、Community和Agriculture landscape。

剧烈增长阶段(2015—2020年)与快速增长阶段(2004—2014年)研究主题和方向基本相同,均围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和生态补偿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但2015—2020年对生态补偿问题的研究成为重点。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的逐步建立,关于美丽中国的建设实践在不断深入发展,相关学者对生态资产的理论价值研究转向现实价值研究,围绕“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开展进一步促进生态资产的研究工作,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市场化和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可见生态补偿已成为新时代生态资产价值实现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关于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和实践还处于发展阶段,缺乏全面、系统、可行和长期的管理体系,特别在生态补偿的主体、标准、动态机制和连续性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因此,未来面向多情景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保障生态资产决策支持能力的提升应做到以下3方面:在政策引导方面,应参考借鉴国内外自然资源管理与生态管理的成功经验,将生态资产管理与国土空间规划以及“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工作相互结合,同时加速相关科研成果转化为政策决策依据,保障生态补偿机制的有力实施;在市场引导方面,应努力创新市场引导方式,适当引入第三方监管机制,加强对生态资产保护与修复工程的监管力度,尽快制定和完善详细的生态补偿政策;在强制性行业标准引导方面,要研究并出台相关标准和规范,严格把控项目初期、过程和最终验收环节,健全以生态补偿机制为保障的生态资产保育和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图13 中国知网数据库2015—2020年生态资产研究关键词共现关系图Fig.13 Keywords co-occurrence relationship chart of ecological asset research from 2015 to 2020 in CNKI database

3 讨 论

通过对生态资产相关研究趋势和热点分析可知,生态资产研究总体呈良好发展趋势。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发布“共建全球生态文明,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倡议后,未来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生态资产研究中。生态资产中的科学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涉及生态学、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多个学科,本研究在进行生态资产研究热点与主题分析时,没有形成以学科为类别的生态资产问题的分析,尽管整理并分析了1973年以来与生态资产相关的研究成果,但由于CiteSpace分析工具的局限性,仅能提取出每个研究热点频次最高的关键词和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章,对不同领域的研究脉络和重点探讨不够深入。

图14 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15—2020年生态资产研究关键词共现关系图Fig.14 Co-occurrence relationship diagram of keywords in ecological asset from 2015 to 2020 in Web of Science database

通过对生态资产研究热点与趋势的科学计量分析,以生态资产评估和核算的方式对区域内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用货币的形式进行定价,帮助人们以更直观的方式来认识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是生态资产保护的前提和基础。未来对生态资产评估与核算需要确定详细的评价体系,该体系的构建可为社会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确立提供参考,使自然资源管理更加高效。生态资产研究过程中会涉及到绿色GDP核算、生态资产负债核算和生态补偿机制等研究内容,可全面地把握社会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整体状况以及变化趋势,为自然资源管理、环境损害补偿和生态补偿等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依据。

4 结 论

本研究利用知识图谱可视化技术对生态资产研究的文献数量、学者、科研机构以及国家间的合作网络进行了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将生态资产研究划分为3个阶段,梳理各个时间段的总体情况和发展趋势,得出以下结论:1)1973年以来,相关学者对生态资产研究的刊文量越来越多,生态资产研究的受关注程度总体呈稳步增长态势。2015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被写入国家五年规划,中国知网生态资产文献数量呈现出“井喷式”增长。2)生态资产研究的相关学者主要集中在生态学、地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4个主要的学科类型中,其中生态学和地理学的相关学者在生态资产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3)具有生态学、经济学以及地理学优势的研究机构是生态资产研究的主要力量,生态资产研究合作较为紧密的国家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和意大利等经济发展趋势良好的国家。4)从发展阶段看:波动增长阶段(1973—2003年)研究热点演进过程为环境和经济核算理论体系-自然生态系统价值评估-生态系统及经济一体化评估,相关研究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生态需求和国家政策导向相吻合;快速增长阶段(2004—2014年)研究工作主要包括生态资产价值化研究逐步完善并形成物质量和价值量的有机统一;剧烈增长阶段(2015—2020年)研究方向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有显著的传承关系,对价值评估、生态补偿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高被引论文Top50中有50%的文献是关注于生态资产的价值评估和生态补偿等问题。

猜你喜欢
核算资产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2019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回到会计主体 谈基本建设项目审计——兼论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核算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