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闻图片的质量把控与摄影技巧提升

2022-11-05 02:01
今传媒 2022年4期
关键词:摄影记者受众主体

郑 雷

(阳泉日报社,山西 阳泉 045000)

新闻图片对新闻的内容、价值和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图片的应用能够压缩新闻内容,为受众呈现新闻的主题和核心,有助于吸引受众的目光。新闻图片的类型多样,涉及社会生产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够实现对新闻内容的浓缩表达,给予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与感受,提高读者对新闻内容的兴趣。如今,新媒体技术发展迅速,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短视频、增强现实 (AR)等先进形式备受人们的青睐。要提高新闻图片的竞争优势,摄影记者就要提高新闻图片的视觉冲击力,不断增加摄影的深度,即使受到新媒体的冲击,仍然能够使摄影作品更具生命力。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新闻图片质量的把控,掌握先进的摄影技巧,进而有效提高新闻图片的吸引力。

一、新闻图片质量把控与摄影技巧提升的重要性分析

传播新闻内容时,为了使受众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新闻工作者需要加强对新闻图片的重视,对图片质量进行全面把控。人们在浏览图片时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同的情感共鸣。新闻图片质量把控与摄影技巧提升不仅能丰富新闻内容,为受众带来全新的视觉感受,强化作品的独特艺术色彩,能激发受众情感上的共鸣,提升作品的美感,吸引更多的受众观看,增加作品的点击率。同时,新闻图片质量把控与摄影技巧提升对新闻报道的传播也具有重要作用,只有保证新闻图片质量,充分运用先进的拍摄技巧和手法,才能为人们带来震撼的视觉感受。

如今,新闻图片已经成为新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摄影具有诸多技巧与艺术表达方法,为了提高图片的新颖性、观赏性,吸引受众眼球,新闻工作者要加强对新闻图片质量的把控,不断提高自身的摄影技巧,通过图片还原真实事件,强化新闻的真实感,引发人们的思考,提高人们的满意度。

二、新闻图片质量把控要点

(一)明确新闻图片表达的主题

对新闻图片来说,合理选择主题十分重要,主题的选择也是核心内容筛选的过程。在对新闻图片主题进行选择的过程中,首先要深入了解媒体自身的报道范围,例如,对体育新闻媒体来说,就要选择与体育事业、体育产业、体育健儿等相关的图片;其次,需要分析新闻图片表达的主题是否与新闻内容相符,避免发生张冠李戴的问题;最后,需要确保新闻图片能够充分体现新闻的核心思想,使受众能够快速获取新闻报道的主题。

(二)掌握信息含量的大小

新闻图片将新闻事件浓缩为简短的片段,使立体事物成为平面影像,将新闻场景作为有限的空间,因此,具象性是其信息含量的主要特点,摄影记者在拍摄图片时要合理把控新闻画面的信息量。

首先,摄影记者需要充分利用视觉元素,确保所采用的视觉元素与新闻现场、画面和主题存在密切关联,对影像结构进行补充和优化,深入挖掘画面的价值,深化其表达作用;其次,认真分析哪类符号对主题的表达存在不利影响,在全面分析的作用下得到有效空间;最后,保证新闻图片的层次性,丰富视觉语言。

为了确保新闻摄影作品传达准确丰富的信息,不断扩大画面形象范围并非是唯一有效的手段,单一、简洁的影像结构同样可以传达丰富的信息,例如,一张反映自然灾害的照片,画面中的儿童右手紧握一支圆珠笔,这一画面形象强化了读者的视觉体验感。单一的视觉符号便可以充分表达丰富的画面信息,这便是摄影表达的常用艺术手法,摄影记者需要注重思考,深入挖掘符号的价值,在个别现象中筛选典型现象。主题是画面的主要元素,需要具备相应的背景,保证其象征性和典型性,从而有效深化主题,彰显新闻的内涵,精准传达新闻主题。

(三)准确把握新闻图片的视觉冲击力

新闻具有突发性的特点,因此,很多新闻都是抓拍形成的。这需要摄影记者具备一定的现场观察力,能够结合现场情况,在合适的时机按下照相机的快门,拍下能够准确表达新闻主题与内涵的新闻图片。新闻图片形成的过程,是摄影记者通过判断,将新闻动态情景转化为永恒静止画面的过程,同样也是3D立体转化为2D平面的过程,更是评估摄影记者专业能力的过程。对全球新闻摄影获奖作品展开分析,其评奖标准均包括视觉冲击力,视觉冲击力也成为主要的评估标准。荷赛与全球年度图片奖是两项知名的新闻摄影奖项,其中,《穿越内陆》的作者将自己在澳洲环游3万多公里的行程浓缩为三张新闻图片,表达了人与自然的主题,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为观众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作品 《无题》的内容为罗辛亚难民男孩的眼神与其他难民涌入孟加拉国的场景,为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引发了人们对战争的思考。新闻图片的视觉冲击,不仅来源于新闻本身,摄影记者的主观营造也十分重要。

(四)合理把控文化内涵的深浅

具备文化底蕴和内涵的摄影作品是一种层次更高的新闻影像图片。高层次也对摄影记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和较强的审美能力,能够在普遍的现象中深入挖掘出具有价值的信息、事物,掌握摄影语言的应用要点,这样才能满足受众的精神需求,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例如,《苏丹,生死线上挣扎的女孩》记录了20世纪90年代苏丹发生的严重饥荒事件,该作品充分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引发了人们的深思。

新闻画面中体现的文化内涵往往需要以真实的情境为基础,但如果新闻图片只注重对客观事物的记录,缺乏对内涵价值的挖掘,作品就不具备感染力与精神感召力。将文化内涵融入新闻图像,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世间万象进行审视。因此,摄影记者不仅要具备使命感,通过镜头诉说人间冷暖,对自然领域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还需要站在人生的角度去审视新闻价值。同样,新闻图片的内容不能仅局限于信息的传达,更需要注重自身在人文理念、情感共鸣方面的价值。因此,摄影记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有效提高新闻图片的质量。

三、新闻图片摄影技巧的提升策略

(一)以图片结构为基础,保证新闻图片画面的有序性

合理选择摄影的角度是保证新闻摄影图像质量以及新闻内容有效传达的重要基础。合理的构图也是新闻摄影的基本要素之一。因此,角度与构图是评估一幅新闻图片质量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需要加以重视。

摄影记者对摄影角度的变化进行合理调整,能够实现对主体与画面的全面优化。例如,在拍摄发言个体的过程中,正面拍摄并非是良好的选择,会导致人物不立体,缺乏生动性;在人物前方侧30°的位置进行拍摄,反而能够有效提高呈现效果。在对坐着发言的主体人物进行拍摄时,要适当的调整水平角度和垂直角度,采用自上而下的仰视视角,有助于提高人物整体效果。在拍摄一些建筑物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仰拍的视角,有助于深化建筑形象。在新闻摄影时,对角度的合理选择和调整十分重要,具体实践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被拍摄者的身份、角色、姿势等因素来确定。此外,要注重新闻图片的构图,突出图片中的主体与层次关系。要确保摄影画面的整洁、干净,可使用大光圈处理杂乱的画面背景,对背景进行一定的虚化调整,保证新闻图片主体立意的明确性,确保受众能够直观地认识到新闻事件所反映的内容。在拍摄过程中,如果一张照片存在多个视觉中心,可通过摄影对象的距离变化或者镜头变焦,达到画面取舍的效果,突出画面的拍摄主体。

(二)运用光线提高主体质感

对新闻摄影来说,光线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元素。不同的光线被设置在不同的摄影主体上,体现出的创意效果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光源主要包含自然光、闪光灯光等多种光类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不同时间段需要选择不同的光源,比如,在早晚进行拍摄,自然光较为柔和,拍摄主体能够呈现出良好的立体感与层次感,而在中午拍摄时,采用自然光便会显得过于僵硬,无法为受众提供良好的视觉体验。冷色光和暖色光是室内灯光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果拍摄期间室内光线较为暗,则需要采用外置光源进行补充,就会用到闪光灯。外置闪光灯的应用能有效避免画面发生过度曝光的情况,使用时还可以借助天花板进行光纤漫反射,使图片更具自然感。在采用外置闪光灯进行补充时,需要保持灯头处于垂直向上的状态下,照射顶部位置,在拍摄的过程中,光线的多次反射能有效提高皮色效果,保证打光的均匀性,保证整体拍摄效果。

(三)掌握快门光圈使用方法,使新闻图片虚实变换

图像进光量、照明的明暗度以及图像中细节的变化均可以通过快门和光圈来调节。在实际拍摄阶段,如果要抓拍某一个瞬间,需要提高快门速率;如果要达到延时的效果,需要减缓快门速度,呈现一种虚化的背景;如果追求宏达场景,强化纵深视觉感受,那么需要使用小光圈。比如,在拍摄会场时,摄影记者需要捕捉主讲人的表情、手势动作,突出人物主体,并尽量通过大光圈虚化背景,通过高速快门捕捉瞬间,合理拉高ISO,在确保新闻画面质量的基础上,强化感光度,获得理想的画面效果。再比如,在对体育场上的集体方阵进行拍摄时,需要尽量调小光圈,快门速度适中,这样能清晰地拍到整个运动场的画面,提高画面的整体性和清晰度。

(四)协调要素,深化新闻主题

事物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也具有一定的矛盾,对矛盾进行划分,可分为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在拍摄画面时也难免出现这类矛盾,被拍摄的画面便是由主要群体和次要群体构成。这也是新闻内容及特点的有效体现,所传播的思想便是新闻的主要元素,占据主体地位,在实际拍摄阶段,摄影记者需要充分表达主体的内涵特征。但是,对新闻摄影中的拍摄主体来说,在画面中不但会呈现主体内容,也会呈现其他内容,因此,需要及时挖掘与新闻存在的直接或者间接关系,并透露出关联性的信息,具备新闻拍摄的主体意识。

对新闻摄影而言,构图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体传播效果。因此,对新闻摄影记者来说,需要全面掌握相关拍摄原则与技巧,提高新闻摄影水平。

四、结 语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新闻的传播效果,摄影记者需要加强对新闻图片质量把控工作的重视,掌握新闻图片质量把控要点,进一步挖掘新闻的价值与内涵,提高图片质量;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先进拍摄技巧的学习,掌握相关拍摄技巧,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这样才能为大众提供更多真实、客观和有价值的新闻作品,激发受众情感上的共鸣。

猜你喜欢
摄影记者受众主体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何谓“主体间性”
与人为善的喜鹊
T台救美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相隔40年的中国:变与不变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