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鳗鲡循环水养殖技术

2022-11-05 03:36唐黎标
渔业致富指南 2022年2期
关键词:鳗鱼池子氨氮

○唐黎标

日本鳗鲡属于高级食用鱼类,其销量一直供不应求。在现代的养鳗业中,日本鳗鲡循环水养殖技术凭借其自身的优势,深受鳗鱼养殖者的喜爱。日本鳗鲡循环水养殖技术最大的优点是能够进行高密度的鳗苗培育,水资源可循环利用,大大节约了水资源,增加了单位水体的出苗率,提高了鳗鲡的养殖量,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经济收益。

一、养殖设备

选择循环水养殖技术的关键因素是养殖设备的配备。养殖场的选址很重要,需要选择通风性好、远离污染源且交通便利的地区,以方便鳗鲡的养殖和运输。养殖场的面积要根据鳗鲡的养殖数量而定,不同规格的鳗鲡要分开养殖,因此要准备多个养鳗池。通常,一般规模的养殖场要配备2个饲养鳗鱼苗的池子、2个饲养小规格鳗鱼的池子、2个饲养中等规格鳗鱼的池子、3个饲养商品规格鳗鱼的池子以及2个备用池。为了方便池水的循环,养鳗池的形状最好修建成八角形状。水泥是修建鳗鱼池的最佳材料,因为水泥池耐用,不易磨损,方便实用。如果资金有限,可以考虑选用聚乙烯膜池,或者池壁用水泥修筑、池底用泥底,或者选择传统掘泥建塘的方式。

不同类型的养鳗池规格不一样,其规格大小根据鳗鲡的大小逐级增大。饲养鳗鱼苗的池子面积一般是30-40平方米,深度50-60厘米;饲养小规格鳗鱼的池子面积一般是100-150平方米,深度与饲养鳗鱼苗的池深一样;饲养中等规格鳗鱼和大规模鳗鱼池子的深度是一样的,都是90厘米左右,不过面积则不同,饲养大规格鳗鱼的池子面积一般是200-300平方米,饲养中规格鳗鱼的池面积一般是150-200平方米。

养鳗池的供水系统按照养殖场的条件来配置,若条件允许,尽量选择配置高的供水系统。供水系统的水体大多选择地下水,因为地下水的水质比较稳定。养鳗池的最佳水温是25-28℃。为了促进幼鳗生长发育,养殖者会用锅炉给池水加热,以维持水温;或者将养鳗池修建在温室中,以便更好地调节温度,给鳗鲡营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

鳗鲡不能受到强光的照射,所以当阳光光线太强时,要采取遮阴措施,可以将养殖场的门窗遮挡住,给鳗鲡提供光线较暗的生存空间。

二、养殖技术

鳗鲡的养殖关键因素在于饲料的选择和投喂,选择正确的饲料进行喂养,有助于提高鳗鲡的存活率,增加鳗鲡的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一)饲料处理

鳗鲡的饲料通常选择红虫,因为红虫含有丰富的营养,基本上能满足鳗鲡的日常营养需求。在选购红虫时,需要选择正规的厂家,确保红虫的质量。为了给鳗鲡提供更优质的食材,购进的红虫需要先进行处理。

第一,把红虫用流水暂养一天,其间要不断地进行耙洗,频率是2次/小时,主要是为了防止红虫结块而出现缺氧死亡,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第二,投喂的红虫还需要经过两次以上的压爬处理,之后把经压爬处理后的红虫放入循环水桶中养殖。

第三,在准备投喂的前1个小时,需要把海水注入循环水桶中,盐度控制在5‰左右,并且加入2.5%五倍子,对红虫进行消毒处理。

第四,在准备投喂时,需要捞起红虫,并用水清洗干净、滤干,为了增加鳗鲡的营养,可以加入适量的鳗鱼多维,均匀混合后方可进行投喂。

(二)饲料投喂

鳗鲡的喂养通常是一日三餐,早晚可以适量加入鳗鱼多维,以加强营养,促进鳗鲡的生长发育,提高鳗鲡的抗病能力。鳗鲡的投喂量要根据当天鳗鲡的摄食情况、水温以及天气情况等多种因素进行合理的调整,养殖户要仔细观察鳗鲡的摄食情况。投喂的饲料量不能过多,最佳状态是半小时内鳗鲡能消耗所有的饵料,并且投喂之后要做好相关情况的记录,方便后期的跟踪监测。鳗鲡的不同生长阶段,需要的营养成分有所不同,养殖户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如幼鳗阶段需要适当补充钙和磷。

三、养殖管理

(一)鳗鲡病害防治

人工培育给鳗鲡创造了优质的生长环境,因此在培育鳗鱼苗期间很少有病害发生,最常见的是拟指环虫病。拟指环虫会寄生在鳗鲡的鳃中,致鳗鲡呼吸困难,阻碍幼鳗的进食,影响幼鳗的生长发育。幼鳗会感染拟指环虫病,主要是由于没有彻底消除红虫而导致的。由于拟指环虫会因为环境不适离开鳗鲡的鳃部,因此可以向养鳗池注入海水,适当控制育苗池水的盐度,从而有效地防治拟指环虫。在现代鳗鲡养殖业中,鳗鲡养殖场的选址会选择在海边,适当将海水引入到养殖池中,借助海水防治鳗鲡因在淡水中所引发的病害。

除了拟指环虫病,鳗鲡另外一种常见的病害是虹彩病毒病,这种病害主要是鳗鲡受到日本鳗虹彩病毒、欧洲鳗病毒等病毒的感染。一旦感染,通常会出现鳗鱼身体变黑,没有力气游动,有时还会出血,鳃部会有黑褐色的颗粒出现。感染后期,鳗鲡的内脏器官会逐渐褪色,脾脏出现肿大,严重时会死亡。虹彩病毒病常发生在水温20-25℃时,所以防治的最佳方式是控制养鳗池的水温,尽量将水温维持在25-28℃,可以适当用锅炉给池水加热,提高水体的温度。

(二)对水体进行监测

鳗鲡的生存对水温的要求很高,因此要对养鳗池的水温进行控制。适合鳗鲡的最佳生长水温是25-28℃。在对池塘水温进行监测时,推荐使用声学法温度场检测技术。这种技术较为先进,是一种基于层析成像、非接触温度场测量的技术,可以提高池塘中水温检测的准确度,能及时发现水温的变化,比起热点温度测量更加精准有效,可随时掌控水温、适时调节水温,给鳗鲡创造最佳的水温环境。

除需监测养鳗池的水温外,还要监测池中的水质,水质的好坏也会影响鳗鲡的生长发育。监测养鳗池的水质,本质上就是监测池中的氨氮容量。池塘中含氨氮的浓度不宜过高,否则会影响水中的含氧量,不利于鳗鲡的生存。一旦池中氨氮含量过高,易导致鳗鲡缺氧死亡。所以要经常巡视养鳗场,随时监测养鳗池中的水质。如果发现池中的水氨氮含量过高,就要及时更换养鳗池中的水,可将海水注入养鳗池中,也可以使用“生态护水灵”溶解掉养鳗池中的氨氮。在日常管理中,要适当地投放增氧产品,提高养鳗池中的含氧量。除控制好氨氮的容量外,养鳗池中的pH值含量也极其重要。在进行鳗鲡养殖前,要全面对水源进行监测,保证水源的质量。在更换养鳗池的水体时,不宜一次性更换,也不宜进行大排大灌。应尽量增加灌水的频率,采取换少量的水,使排灌前后的水质保持一致,避免鳗鱼出现不适应的情况。

猜你喜欢
鳗鱼池子氨氮
生活饮用水氨氮的检测
次氯酸钠去除电镀废水中氨氮的研究
生活饮用水氨氮的检测
关上灯,才看得见
夏天,当一条鱼多好啊
水中鳗鱼机器人
豌豆青苗粥
善待“对手”
天然沙粒对氨氮吸附的影响
鳗鱼与狗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