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稻田养蟹的优点、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2022-11-05 05:44王炫凯曲宝成艾孜买提阿合麦提康磊王树伟
水产养殖 2022年3期
关键词:盘锦河蟹稻田

王炫凯,曲宝成*,艾孜买提·阿合麦提,康磊,王树伟

(1.大连海洋大学 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2.设施渔业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辽宁 大连 116023)

20世纪80年代,稻田养殖在南方地区兴起。起初是稻田养鱼,后来出现了稻田养虾、稻田养蟹等模式。盘锦市地处辽宁省西南部,境内沟渠纵横交错,水资源十分丰富,为稻田养蟹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盘锦河蟹的学名是中华绒螯蟹(H.Milne-Edwards),是我国蟹类中产量最高的淡水蟹。辽宁盘锦的“盘山模式”既不属于稻田养蟹,更不是蟹池种稻,而是把水稻、蔬菜种植以及水产养殖三者有机结合,打造“稻、蟹、菜”复合型生态系统。稻田水质良好、温度适宜、溶解氧充足,适合浮游生物生长,满足了河蟹对饵料的需求,且茂盛的稻株为河蟹栖息和隐蔽提供了天然场所。此外,稻田养蟹还能改土、培肥,降低污染,产出绿色食品,具有投资少、风险低、见效快、效益好、操作简单等优点。然而,盘锦的稻田养蟹产业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统筹规划、产业链不完善、河蟹养殖与水稻种植矛盾等,直接制约了稻田养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现通过调研文献,分析了盘锦地区稻田养蟹产业的优势,以及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可行性建议,旨在为盘锦地区稻田养蟹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 盘锦稻田养蟹的优点

1.1 改善土壤品质,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盘锦的稻田养蟹模式将地里种稻、水里养蟹、埂上种菜相结合,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建了立体种养殖复合生态系统,对提升土地肥力、改良土壤结构起到重要作用。河蟹在稻田里的活动能够疏松土壤,增加土壤中氧气含量,促进水稻的根系发育,其排泄物可为水稻种植提供有机肥料,有研究发现经常养蟹的稻田通常其土壤肥力较高。该模式可维系稻田的生态平衡,将土地资源充分利用,最终实现水稻、河蟹、蔬菜三丰收。

1.2 提升稻谷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盘锦稻田养蟹将“水稻不减产”作为基本原则,明确水稻是主角,河蟹是配角。稻蟹共生的模式下,河蟹捕食害虫、杂草,减轻稻田内的病虫害状况和杂草数量。水稻又为河蟹隐蔽、蜕壳和生长等生理行为提供庇护场所,促使稻田湿地环境友好、和谐发展,所以养蟹稻田的稻谷不仅不会减产,反而会提产增效,属于名副其实的资源利用型、生态友好型、食品安全型的新型产业。同时,最大限度地节约了耕地资源、水资源,满足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有利于保持我国基本粮田的稳定,真正实现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1.3 节约生产成本,增加综合经济效益

稻田种养结合,河蟹不仅去除了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同时其排泄物还增加了稻田所需的肥料,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频率;节省了人工劳力与生产成本,可使水稻产量达到原先的1.05~1.10倍,在实现“一水两用,一地三收”的基础上,提高了稻田的生产力,生产出无公害的绿色食品——盘锦蟹田大米,由于几乎不使用农药、化肥,可使收入提高15%以上。农业农村部科教司和渔业渔政管理局曾对稻田种养新技术进行现场验收,某科技示范户的水稻每667 m产量约681 kg、河蟹每667 m产量约33 kg,每667 m稻田的综合经济效益在1 600元以上,是普通稻田的1.6倍,收益相当可观。

1.4 实现绿色防控,取得良好生态效益

盘锦稻田养蟹充分利用河蟹除虫、除草、培肥和防病。河蟹在养殖阶段,会在稻株间活动、取食,对浮萍和水绵等杂草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饵料较少时,河蟹会捕食杂草或稻叶,降低植株老叶率,提高通透性,减少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概率。河蟹也会取食小型节肢动物,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对害虫具有防治效果,大大减少农药与化肥的使用,促成发展农业生产和维护生态环境双赢目标的实现。上海海洋大学王武教授曾提出“水稻+水产=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概念。稻蟹共生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促进了稻谷和河蟹品质的提升,还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2 盘锦稻田养蟹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2.1 技术水平较低,加大科技成本投入

盘锦稻田养蟹属于高科技产业,技术含量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对从业者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要求较高,如果从业者缺乏技术经验和管理能力,势必导致产量降低,甚至满盘皆亏。稻田养蟹是一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富民工程,政府部门应积极组织开展科技入户项目,完善科技推广网络,拓宽科技推广渠道,为农户配备技术人员,加强对农田的技术指导并提供咨询服务。此外,还可以开展稻田养蟹专项培训,丰富农民的理论知识,提高农民的实践技能,构建起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长效机制,对其他地区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最大限度降低产业风险,为农户保驾护航,最终促进该产业健康发展。

2.2 规划布局欠妥,需重新整合优化

实践证明,在北方地区,只有辽河水系的中华绒螯蟹适合养殖,辽宁是北方地区蟹种的重要来源地,而辽河水系的蟹种主要集中在盘锦市,因为盘锦市在河蟹苗种生产方面,拥有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自然优势、地理优势和技术人才优势,所以,盘锦河蟹产业的定位应该是苗种生产。盘锦地区应把河蟹产业放在北方地区河蟹产业的大框架中去规划布局,为北方地区河蟹养殖提供优质苗种和养殖技术。盘锦市要摒弃小生产的传统模式,将分散农户化零为整,建立生产合作社。同时,主动联合北方其他地区的河蟹产业,构建稻田种养示范基地,绘制一幅空间规划合理、生态效益良好、产业特色突出的渔业经济新蓝图。

2.3 稻蟹种养矛盾,亟待进行统筹设计

蟹种放养和水稻栽插的矛盾、蟹田暂养栽种水草与河蟹放养的矛盾、稻田浅灌与河蟹养殖的矛盾、施加农药化肥与养蟹的矛盾是盘锦稻田养蟹模式长期以来存在的主要矛盾。由于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和稻作方式的不同,需因地制宜,结合地理位置、日照时长、温度高低、农业机械化水平、农耕手段及养殖水平等,制定符合地方特色的稻田养蟹方案。尤其要从稻田工程、蟹苗暂养和放养、水稻插秧和管护、化解施肥用药矛盾、调控水资源平衡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统筹设计,研究、整合与完善稻田养蟹特色模式。不仅要合理解决水稻种植与河蟹养殖之间的矛盾,还要保证稻谷不减产,河蟹不降质量。

2.4 服务体系落后,构建新型产业链条

稻田养蟹离不开蟹苗作为基本物质支撑,饲料与肥料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做好病虫害防治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损耗。盘锦的河蟹会销往洪泽湖、太湖等南方地区,若南方市场饱和,会造成河蟹价格下降,出现河蟹过剩的情况。应完善产销信息专业服务体系,对河蟹进行深加工,从而增加产品附加值。目前,服务体系的不健全是影响稻田养蟹产业发展的根本因素。应摒弃小农思维,组建新型生产合作机构,例如河蟹协会等,可以提高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降低内耗,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快渔业产业化进程。构建起一个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技术、信息服务流通体系,使稻田养蟹产业经久不衰。

3 结语

在调研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辽宁盘锦稻田养蟹产业的优势,并针对该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必须将科技作为盘锦稻田养蟹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这是取得高产高效的关键一招。首先,稻田养蟹产业需不断调整优化,将各方优势进行整合,以提高综合效益;其次,针对稻蟹种养矛盾,要综合考量、统筹设计,实现和谐发展;再次,要突破小农思维,构建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推进渔业产业化进程。

猜你喜欢
盘锦河蟹稻田
巨幅稻田畫亮相瀋陽
关于北方河蟹养殖关键技术的探讨
稻田里的写真
空中俯瞰辽宁盘锦血色海滩 多彩画卷美得惊艳
稻田里的小猪佩奇
稻田里的稻草人
打造舰队 共享发展
“盘锦大米”品牌价值荣登全国大米品牌榜首
吃掉它不如放它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