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2022-11-06 05:36戎向东
政工学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党员政治文化

戎向东

习主席深刻指出:“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党内政治文化是强党兴党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党内政治文化带来的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既是理解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百年征程的“钥匙”,也是成就一个百年大党斗志长存、风采永盛的密码。

一、党内政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伟岸而立的生命基因

文化就是以文化人,“文”是内容、“化”是方式,文化的根本就在于“化”。社会领域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被文化“涵化”的过程,政党也不例外。正是党内政治文化,撑起了百年前那艘从浙江嘉兴南湖启航的红船的筋骨,历经军阀混战的兵燹之乱、外寇入侵的浴血抗争、抗美援朝的慷慨壮举、白手起家的惊世奇迹,径直开往通向新时代的航程。

政治文化是党的精神之源。习主席指出:“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这一重要论述深刻表明,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绝不是“飞来峰”和“天外陨石”,也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文化虚无主义者”,其形成与发展不是一时、一地、一人之举,其中充满了斗争,是一个艰难而又持久的过程,有其深厚的理论渊源、文化传承、实践基础及时代脉动,体现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内蕴着伟大真理的力量、先进阶级的力量、时代潮流的力量。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这种融科学性、革命性、时代性于一体的特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并成就了我们党的文化品性和强大的文化气场,从源头上铸就了党内政治文化的根脉和底色。

政治文化是党的发展之基。诞生之初,“除了信仰几乎一无所有”的中国共产党,何以能够在现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一个政党的根本力量源于所信仰的主义,其现实力量则体现在其组织能力的强弱。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以践行初心的行动、担当使命的自觉,对党绝对忠诚、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贯彻、对党的组织纪律严格执行,把对政治立场、政治信仰、政治纪律等的坚守融入为党工作的方方面面,积淀形成了具有鲜明标识的以忠诚为本的党内政治文化,保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证了我们党牢固的凝聚力、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涌现出一大批勇立潮头的党组织、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英烈、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推动党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政治文化是党的活力之本。很少有人能想到,一个初创时只有50 多名党员的政党,会发展壮大为拥有9500 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 亿多人口大国、历经百年却依然活力迸发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马克思指出:“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以“彻底的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自我革命的精神始终在血液里流淌。从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到延安整风,从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务必”,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拨乱反正,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启的全面从严治党新征程,我们党敢于刀刃向内,敢于刮骨疗伤,敢于壮士断腕,通过一次次自我革命不断修正和超越自己,及时消除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党员清正、领导廉洁、政治清明迎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更好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和实践发展要求。风雨沧桑、百年更迭,自我革命、敢于斗争的党内政治文化虽然无形,却是支撑我们党不懈奋斗的强大动力,任何时候都要铭刻心中、紧握手中,浸润在新时代的赶考之路上。

二、用健康党内政治文化滋养共产党人精神家园

“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从风雨如晦的年代,到苦难辉煌的岁月,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影响因素有很多,但最为根本的是积极健康党内政治文化构筑的良好政治生态。而党内政治文化作为先进思想武器,是在与消极、庸俗、腐朽、落后有害思想文化的斗争中催生发展的。新时代,我们党要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必须激浊扬清,用文化力量守住为政之本、攒足为政底气。

始终坚守共产党人价值观。山峰耸立,挺立的是脊梁;政党勃兴,昂扬的是精神。共产党人价值观,是我们党的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价值支撑,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习主席指出:“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就是要把共产党人价值观根植于心、落实于行,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必须真心诚意维护核心、看齐追随,决不能有丝毫虚假和偏移;必须在风浪考验面前站稳正确立场,决不能见风使舵、骑墙摇摆;必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决不能信口开河、信谣传谣;必须对党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决不能隐瞒自己的错误和真实思想。让共产党人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让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持久的向心力,让鲜红的党旗始终凝聚起磅礴力量。

坚决抵制落后腐朽文化的消极影响。“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党内政治文化滋养出来的党性修养、理想信念就是今天共产党人的心学,是共产党人的底座和基石。没有这个底座和基石就会意志薄弱、迷失方向,失去天地良心,甚至导致官术、学术、心术不正。我们应该看到,“拜码头”“搭天线”“抱大腿”等封建文化毒瘤无时不在侵害党的健康肌体,个人主义、功利主义、自由主义等西方文化垃圾无处不在污染党的政治生态。要通过严格党内政治生活锻炼,让党员干部脱去“隐身衣”、捅破“窗户纸”,敢于揭短亮丑、真刀真枪、见筋见骨;要堵塞制度漏洞、严防“牛栏关猫”,推动“四种形态”末端落地见效,勒紧被糟粕文化侵蚀甚至俘虏的“缰绳”;要把践行“三严三实”贯穿于全部工作生活中,养成一种习惯、化为一种境界,推动党内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干干净净的政商关系”,让党的肌体更加健康、各级组织更加坚强。

牢固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习主席指出,用人导向最重要、最根本、也最管用。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对用好一名干部,等于树起一面旗帜、清洁一处水源;用错一个干部,好比推倒一面旗帜、污染一片水域。涵养积极向上的党内政治文化,关键在于通过把好干部用起来而立稳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风向标”。选人用人要统揽“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关注“政声人去后”,重品行、重才干、重作风、重口碑,让吃苦者吃香、优秀者优先、有为者有位,大力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以破立并举净化政治生态,以用人环境的风清气正促进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

三、在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中积蓄强军力量

世纪征程,波澜壮阔;千秋伟业,浩瀚诗篇。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以发展健康党内政治文化为抓手,全员参与、同心同德、综合施策、协作推进,奏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大合唱”,在文化建设中获得真理之光、精神之钙、信仰之源,汇聚起强军兴军的磅礴力量。

在持续深化思想教育中不断汲取真理力量。文化灭,则精神灭;精神灭,则中华殇。只有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才能不断增强党内政治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力,使党员干部始终做到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要始终把思想教育在工作全局中摆到位、抓到位、落到位。以“走在前列”“关键要实”的要求,坚持把习近平强军思想作为学习教育主题主课,自下而上开展理论服务走基层活动,宣讲组进机关、到基层,走边防、赴海岛,上高原、奔戈壁,体系化宣讲、通俗化阐释、故事化解读,从根本上解决信与不信、行与不行的问题,用理性思考吹散笼罩心头的“思想雾霾”,让“伪道理”无所遁形,让真道理发光发热。

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中推进风气建设。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政治生活是政治文化滋生的实践平台。只有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以文聚心、以文聚智、以文聚气、以文聚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始终强调坚持和完善党内政治生活实践,把党内政治文化体现到贯彻民主集中制上、体现到党内组织生活上、体现到党内监督上,推动思想建党由“治污”向“清源”迈进,推动组织强党由“关键少数”向基层党员拓展,推动制度治党由“治标”向“治本”转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由“宽松软”向“严紧硬”跃升,实事求是讲原则、科学决策靠民主、自我解剖见胸襟、较真碰硬存公心成为习惯和常态,党内正气、部队风气迎来脱胎换骨式的变革重塑,格局为之一新、作风为之一新、面貌为之一新。

在坚持以上率下中强化党员角色意识。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是党的细胞,也是党内政治文化的载体和表征。任何一个党员角色意识淡化、弱化和偏移,都将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只有全体党员明白“我是谁”,真正的文化自觉才能涵养起来。习主席指出,身体力行是最有效的示范,以上率下是最有力的引导。各级始终严把党员质量关,从领导机关做起、党员干部严起,带头接受教育、带头执行严实要求、带头践行军队好干部标准、带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当好部队的精神向导和道德模范,业已形成“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的角色意识,立起了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实践导向。在抗洪抢险、处突维稳、国际维和等重大活动中,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共产党员永远是冲在最前的那一个、挑起最重的那一个、守到最后的那一个!

猜你喜欢
党员政治文化
我是党员向我看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政治呵护只为“挑刺”?——县镇干部眼中的政治呵护:护长不护短
政治呵护只盯“短处”?——乾 县“政治呵护”重在政治激励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党员之家
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9514.8万 北京市党员总数:240.8万
办公室政治
谁远谁近?
党员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