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方志学科建设回眸与展望*

2022-11-06 05:54张安东
上海地方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方志理论学科

张安东

一、方志学科建设基本状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编地方志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专兼职相结合、具有良好作风的方志人才队伍,取得了大量具有资治、教化、存史作用的志鉴成果,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在这四十年间,一大批方志学者深入探讨方志理论问题,积极开展方志学科建设研究,方志学科建设获得长足发展。

一是方志学科地位得到一定巩固。从大环境来说,四十年来,地方志事业和方志学科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首先,从上至下普遍建立地方志工作机构和编纂机构——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及各省市县的地方志工作机构。同时,对地方志编纂时限做了明确规定,国务院办公厅下发文件明确要求“20年左右续修一次”,形成良好的修志风尚。其次,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准则、条例,指导地方志编修。如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的《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关于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的若干意见》《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等,对修志的方法、审查流程、内容取舍等方面都做出具体的规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关心和重视地方志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参观首都博物馆时指出: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这对方志学科地位提升是一个极大推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明确要求:“加强地方志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制定方志、年鉴理论和方志学、年鉴学学科建设规划,建立和完善方志、年鉴理论研究学术规范,力争到2020年形成较为成熟的方志学和年鉴学学科体系。充分发挥方志期刊和各级地方志学会的作用,活跃学术研讨,推动理论建设。加强与相关学科交流合作,开展地方志编纂、地方志事业发展等重要理论问题研究,编写方志学、年鉴学通用教材及各分支学科研究论著。总结历代一统志编纂经验,开展编修一统志的可行性研究。”这是地方志事业发展和方志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涉及方志学科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明确了方志学科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是学术研究园地进一步拓展。地方志学术刊物纷纷涌现,如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主办的《中国地方志》,各省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主办的公开刊物《上海地方志》《沧桑》《黑龙江史志》《江苏地方志》《史志研究》《志苑》《福建史志》《中州今古》《湖北方志》《广东史志》《广西地方志》《巴蜀史志》《新疆地方志》等,以及内部刊物《北京地方志》《天津史志》《河北地方志》《内蒙古地方志》《浙江方志》《安徽地方志》《江西方志》《志与鉴》《河南史志》《湖南地方志》《海南史志》《巴渝史志》《史志林》《云南史志》《西藏地方志》《陕西史志》《甘肃史志》《宁夏史志研究》等。这些地方志学术刊物和历史学、图书情报学、文献学等地方志相关学科刊物,刊发了大量方志学理论研究文章,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修志经验和成果,对于人们深入认识新时期方志事业的发展以及重要性具有重要意义,推动了方志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三是学术活动异彩纷呈。20世纪80年代以来,方志学理论研究学术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仅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和中国地方志学会举办的地方志学术会议就达十多届。中国地方志学会方志学分会几乎年年举办学术会议。各省市地方志办公室和地方志学会也纷纷组织学术会议,积极开展理论研讨,如: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自2016年开始每年举办全国性地方志理论研讨会;安徽省和河北省两家地方志工作机构合作,已举办多届皖冀方志理论研讨会。这些学术研讨活动大多围绕地方志编修的组织、管理、制度、人物、成果,方志学学科建设、方志学著述、各种地方志相关研究成果,修志者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精神风范以及方志普及推广等论题开展,丰富了方志学科体系的内涵。

四是学术研究成果非常丰富。新时期以来,方志学理论研究取得了不少学术成果。论著的数量为前人所不及,涉及的范围也很广泛。代表性著作如《方志学》《方志学通论》《方志学简论》《中国方志学概要》《中国方志学通论》《中国方志学概论》《方志学新论》《方志学史》《方志学概论》《方志编纂系论》等。论文数量更加丰富,仅在20世纪80—90年代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就达3000篇以上。另据《中国地方志论文索引(1981—1995)》统计,从1981年至1995年,发表在国内省(包括自治区、直辖市)级以上专业刊物及其他地方志相关刊物上的论文和备征文献21600余条;除去备征文献(包括领导讲话、会议纪要、通知、文件、规章、社论、工作报告、规划、总结等)约3000余条外,其他均为研究论文,总计有18000多篇,平均每年近720篇。据统计,新时期以来,方志学理论著作出版1000多部,论文发表60000多篇。

二、方志学科建设存在问题

我国方志学科建设与其他学科相比,相对落后。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一是方志学基本范畴界定不清。方志学基本范畴是方志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基本标志,也是方志学科独立的基本依据。然而,当前方志学界对方志学概念、方志学学科特性、方志学理论发展史、方志学研究基本方法、方志学理论架构和学科体系、方志学理论与方志实践关系等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和普遍认同的看法。因而时至今日,方志学基本范畴界定不清,方志学的基本范畴体系没有真正形成和建立。这种情况,最终导致方志学科地位低下,学科的话语权缺失,方志学的研究与探讨缺乏规范性的表意特征和表意符号;也导致研究论著除了对地方志发展史的表述与地方史、地方文献等其他相关研究不一样之外,在内容研究、方法和路径研究方面并没有突出地方志理论研究自身特色。有的研究论著采用交叉学科研究方法,但效果不明显,实际研究内容泛化,拼凑现象严重,找不到学科归属,看不到真正学科意义上的方志学研究。

二是方志学的独特研究方法缺乏。方志学与任何其他学科一样,也应有属于自己的基本研究方法和独特的方法论。地方志是百科全书,而以地方志为研究对象的方志学与许多学科关系密切,这就要求方志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必须借鉴和使用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此来建构自身的理论体系,丰富其方法论。相对来说,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均需借鉴,当然也要吸纳相关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固然重要,但要注意消化和吸收适宜为我所用的成分,并结合方志学学科实际形成自身独特的方法论和基本研究方法。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当前的方志学科建设中,还未见学界全面系统的论述,更没有形成被学界普遍认可并属于方志学特有的研究方法。

三是方志学科没有明确定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13745.2009)》将方志学(代码770.7050)作为三级学科列入了一级学科历史学(770)的二级学科专门史(770.70)之下。2012年10月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地方志学术年会通过的方志学学科建设规划,虽然提出在目标上可以设想将方志学列入历史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但仍旧将方志学科属性归位于历史学科。从学科认知来说,有学者甚至认为:根本不存在方志理论学科,而且也不需要存在,只要有历史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就可以了。这种学科定位不清、认识模糊的问题,不利于对方志学科地位的认可,而且严重制约方志学科进一步发展。

四是学术研究成果质量不高。这些年,学界大都围绕着方志学传统论题展开研究,研究论题重复,结论趋同化、概念化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研究探讨大多只是停留在方志学概念、内涵、演变、历史地位及作用等问题上,其中的有些研究观点又没有进一步提炼和统一,如方志学学科属性、研究对象、研究内涵以及方志学特点、方志学形成和发展、方志学学科体系等问题仍存在分歧。一方面,既有论题过于狭隘、陈旧;另一方面,新论题开掘不足。申报立项的研究课题,没有国家级的,省部级的也极少。学术研究突破性进展缓慢,更缺乏影响较大的研究成果。现有的各种方志学著述,绝大多数还是20世纪80—90年代撰写的,21世纪之后的理论著作出版面世的很少。这些情况表明,学界需要更加重视方志学理论研究,特别是对方志学学科体系的研究,以推动方志学科建设和发展,建立起被学界广泛认同的真正意义上的学科体系。

五是缺乏学科发展的科学规划。目前,虽然有中国地方志学会及各省级地方志学会,但真正的方志学科研究中心几乎没有。方志学科也没有被纳入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学科发展规划之中,总体上还处于分散发展的状态。参与研究的学者大多是基于个人兴趣,真正从事专业研究的人很少,学科自觉意识普遍不高。更为严重的是,围绕方志学科开展研究的学术成果发表比较困难,现有学术刊物多发表实证性强的具体问题研究论文,较少发表对理论问题探讨的研究论文。

六是方志人才严重短缺。从事地方志理论研究的专业队伍一直并未形成。其研究者大多来自历史学、文献学等相关专业,或是地方志机构的管理人员、工作人员以及个别研究者。长久以来,未能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到地方志理论研究中来。人才队伍培养也并没有纳入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硕士、博士培养体系之中。因而,地方志理论研究领域存在人数少、力量弱的现象。而专业人才的缺乏,极大地制约了方志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三、新时期方志学科建设的基本原则与路径

(一)方志学科建设的基本原则

当今的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对于方志学科发展而言是重要的机遇期,其建设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在方志学科发展与学术研究之中坚持不动摇,用学术研究讲好方志故事与方志理论内在演进逻辑。为此,学界以及学者个人必须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学术与观念、学术与理论之间的关系。

2.要高度重视方志学科的发展。充分认识方志学科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学科发展的自觉与自信。加大投入力度,争取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中立项地方志研究课题,在科研机构与高等学校学科发展规划之中纳入方志学科,较多培养年轻科研人员与学术骨干。努力打造高质量方志理论研究刊物或学术辑刊,积极搭建专业化学术交流与展示平台。

3.要积极探索新的问题领域,打造新的研究重点和热点。未来更长时间里地方志事业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应该都是方志学科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问题领域。方志学科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在开展好原有论题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更新研究方法,不断探索和形成新的研究重点和热点,推动方志学科向纵深发展。

4.要加快构建方志学科体系。在致力于方志学科体系构建中,注意吸收方志学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注重借鉴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方志学的成功经验,争取早日形成自己的学科特点、学术特色、话语特征。

(二)方志学科建设的路径

综合当前情况,方志学科建设应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史志重要论述研究、方志学基本理论与应用理论研究、方志学理论创新发展研究、方志学理论与方志实践关系研究、方志学学科体系建设研究、方志的治国理政作用研究、方志学科的话语构建研究、方志学方法论研究、方志编纂学研究、方志文化的海内外传播研究等。

1.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方志学科体系。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方志学科体系是当前方志学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建构一个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理论体系,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基本内涵、基本结构、实践功能和价值取向。具体来说,方志学科体系的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方志学理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首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方志学建设和发展的理论指南。习近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重要论述,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习近平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作用、价值意义、基本内涵和传承弘扬的原则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重要论断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脉络清晰,为新形势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地方志是最深厚的国家文化软实力之一。习近平的重要思想和论述既是方志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也属于方志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但方志学科建设要结合自身的特色,要有研究问题的特有视角和基本方法论,深入研究方志学科建设的难点和重点,从而达到方志学科建设的目的。从一定意义上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精神和分析方法,是方志学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灵魂和实质。其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命力,在于它始终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方志学理论也都是在继承历朝历代方志学理论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与时俱进与创新是其本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是方志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基本原则,方志学是一门特有的学科,有着自己独特的研究范畴,不能片面僵化地套用某些词句,而要结合方志学的实际开展研究。再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方志学科建设,也要积极大胆吸收当代其他学科研究的优秀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各门学科均获得了长足发展,提出了很多新的研究课题,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这种情况下,方志学要广泛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促进自身的繁荣。当然,对其他学科的成果,不能生吞活剥、盲目照搬,必须结合方志学科实际,吸纳适宜为我所用的成分,使之融入方志学的理论体系。

第二,方志学理论应该研究和反映新时代中国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情况。任何一门学科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立足于社会的需求,方志学科也是如此。方志学的建设发展,必须契合新时代中国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情况。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地方志事业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方志学科建设发展应与新时代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实践相结合,明确研究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探索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建设需求。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建设如火如荼,方志学科建设和发展获得了难得的机遇。方志学科建设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深入开展新时代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不仅仅要系统研究各种方志人和事现象,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志的发展规律,而且要对历代历朝的方志思想和方志理论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其中的有用成分和合理内容,建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特色鲜明的方志学科体系。

第三,方志学应有独特的理论体系。方志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应有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基本结构,体现出自身的特点和应用性。建立独特的理论体系,是方志学科建设发展的关键。需要高度重视的是,在方志学理论体系建构过程中,必须明确方志学的学科属性及基本范畴,尤其是对方志学的内容构成与理论架构更要清晰。方志学理论体系应由三大部分构成:方志学基本理论、方志学应用理论、方志学发展史。理论部分是方志学的灵魂,应用部分是方志学的实体,二者和方志学发展史构成方志学的基本结构。当然,各部分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要根据体系安排的逻辑联系来恰当处理,有的部分还需要根据形势的变化进行及时的调整。总之,理论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在学科理论体系不断完善的前提下,不断挖掘新的研究领域,在动态中发展。

2.系统开展方志学理论研究。

方志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必须以方志学理论研究为基础。当代学界对方志学理论已做了较多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同质化研究情况严重,实质性学术成果不多,理论提升不明显,尤其对方志学学科特性、学科基本范畴、学科理论结构研究不深。因此,系统开展方志学理论研究,要兼顾解决上述问题,做好如下工作: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提供足够的研究经费;加强沟通协调,整合各方研究力量,尤其是各方志机构、人文社科研究机构、高校和相关地方文化研究会的专家学者,联合开展对方志学理论的研究;拓展研究思路,扩大研究领域,创新研究方法,积极开展一些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论题的研究;加强方志学理论专题研究,开展对方志学理论研究对象、研究范畴和基本方法的探讨,对方志学理论的形成基因和变迁发展的研究,对方志学理论地位与价值的研究;重点做好方志学理论与中华文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关系研究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互动关系的研究;推进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方志学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探索构建方志学理论体系的新途径。

注重方志学理论应用研究,既要从方志实践中抽象凝练理论,又要注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做到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充分发挥方志学理论在新时代地方志事业发展中的作用,为地方志编纂实践服务。方志学理论时代性、方志学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必须讲究实践效应。方志学理论应用研究,不仅能够深入推进方志学理论研究,而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方志事业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要将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理论研究结合起来,在实践层面上不断推进方志学理论体系建构。

3.引入新理论,深入开展多元化基础理论研究。

在现有研究中,“蜻蜓点水式”的论著占了大多数。一是新理论的引入太少。方志学与历史、地理、社会、政治、经济、法律、思想等各种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是个交叉学科,需要引入多种学科理论探讨和阐释问题。现有的一些研究成果,其采用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单一,或者是直接使用相近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没有在引用基础上很好地消化吸收,因而看不出方志学科理论研究和方法的独特性;或者是在理论的运用上具体有余、抽象不足,对许多问题的讨论不深入、处于浮表层次,以致文章结论看上去很新,但让人感到理不直、气不壮。二是基础理论研究用功不够。不少论文简单地从学理出发,对方志的一些现象直接进行定性。然而,方志学理论研究必须从方志学研究对象、研究内涵、研究方法等最基础性的工作做起,需要明确方志学的学科体系和基本结构以及方志学理论的重要地位。所以,方志学理论研究要取得新进展,应运用历史学、地理学、社会学、文化学、文献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美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必须深入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深入思考。

4.扩大宣传,提升方志学理论的影响力。

要提升方志学理论影响力,必须结合实际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一是举办成果展,全方位、多角度地向社会展示方志学理论研究成果。二是举办方志学论坛、讲坛,邀请专家学者定期举办系列讲座。三是加强方志学理论成果馆藏建设。通过对方志学理论成果的搜集与整理,建设方志学理论成果数据库,形成方志系统特色馆藏体系,为广大民众提供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四是做好方志学理论传播工作。如建立方志学理论成果专题网站;通过电视、电台、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媒体和报纸、杂志、书刊等平面媒体,推广方志学理论成果、扩大方志学理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加快构建方志学学科体系。

构建方志学学科体系,要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注重吸收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方志学理论,争取形成自己的学科特点、学术特色、话语特征。要高度重视方志学学科的发展,充分认识其在新时代地方志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方志学学科发展的自觉与自信。要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学科建设中加大投入力度,培养方志学科研人员与学术骨干。要积极打造学术交流与展示的专门平台,办好国家和省级的各类方志学学术刊物。方志学学术刊物作为理论研究的一块专门化阵地,应在推进方志学学科体系建设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以考虑开辟关于方志学自身建设和学科基本问题研究专栏,通过广泛、深入、反复的讨论在一些主要问题上求得基本共识。要积极探索方志学理论研究新的问题领域,探讨新的重点和热点论题。“十四五”时期乃至未来更长时间里中国地方志事业面临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应该都是方志学学科关注和研究的问题领域。方志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向纵深推进。做好方志学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并纳入科研机构与高等学校学科发展规划之中。加强方志人才队伍建设,尤其重视高校对方志学硕士、博士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建立各级各类的方志学科研究中心,特别要激发和培养专家学者对方志学学科建设的研究兴趣与自觉意识。充分发挥方志学学术园地作用,积极支持发表方志学研究的学术成果,尤其是理论问题研究成果。

6.在继承与创新中发展方志学理论。

继承是指在对方志学基本范畴予以界定的基础上,深度挖掘方志学的内涵特征以及方志学理论体系和基本结构;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去除糟粕,剔除那些不符合时代内涵需求的部分,提升方志学学科地位和影响力。方志学理论自产生以来,不仅内涵逐渐丰富,而且发展形式也日益多样且不断创新。真正的继承是在充分理解和深度挖掘方志理论内涵的基础上,针对新时代背景下的现实需求积极创新,积极利用好现有的方志文化资源,以此来实现通过方志理论发展推动方志事业发展的目标。要积极寻找方志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先进文化和时代文化的结合点,激发方志理论的现代生命力。最终,建构起以方志文化精神为基础,以方志文化传播、方志文化实践为载体,独立且具有自身特点的方志学理论体系。

猜你喜欢
方志理论学科
河北省档案馆馆(省方志办)藏《永壁村保甲册》鉴赏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坚持理论创新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超学科”来啦
设置方志学专业硕士学位探讨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