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田园综合体为抓手建设西部美丽新乡村

2022-11-06 03:24甘肃省城乡发展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明寿
民生周刊 2022年22期
关键词:李家庄综合体田园

□ 甘肃省城乡发展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王明寿

随着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相继成为国家战略,城乡融合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虽然我国已消除绝对贫困,取得巨大而突出的成就,但“三农”问题并未彻底解决,农业转型升级、农村空间整治和农民文化重塑三大问题交织,迫切需要建立城乡互动和联动机制。

作为城乡联动和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田园综合体不但推动了农业农村的制度创新和空间重塑,培育了农村发展新动能,也形成了新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对于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至关重要。

自从2017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将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发展的新载体,提出鼓励和支持田园综合体建设以来,全国各地开始进行田园综合体建设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功能定位雷同造成区域间恶性竞争,片面追求三产融合造成农业用地减少等。

2018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见》对田园综合体重新定位,指出田园综合体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于一体,着重统筹田园综合体的空间规划和布局。2020年,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提出继续大力发展田园综合体,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将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且乡村振兴亟待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探索新时代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及发展路径和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田园综合体的核心是人地和谐与城乡融合,也就是在规划和原则上将自然空间和社会空间融为一体,在业态和功能上则将城乡与乡村联结在一起,因此,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也应该具有地方特色。

就田园综合体的地理格局而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依水而居,人口密集,科技发展,适宜发展水产养殖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田园综合体。中部地区适宜发展规模性种植业和以二三产业为主导的田园综合体。而西部地区地势较高,地形复杂,经济社会发展相较于中东部地区相对落后,但自然资源丰富,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过程中,以因地制宜和人地耦合为核心原则,借助和发挥地方优势,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结构,打造独具特色的产业项目,通过“农业+文旅”模式,形成集农事体验、健康养生、运动休闲、娱乐消费于一体的“康养型田园综合体”,不啻为一条成熟路径。

西部地区乡村振兴需要探索新的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李家庄村自然地理条件和地缘经济优势突出,过去有大片荒地,资源闲置和浪费严重,乡村振兴乏策乏力。借助和引入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之后,当地成为“全国首批、西北唯一的8个建设性试点之一”,以“三园一地”为总体愿景,发展集特色小镇、美丽乡村、产业园区于一体,融文化创意、田园观光、生态农业、康养医疗、娱乐休闲于一体的休闲旅居目的地。

建成以来,村容村貌发生巨大改变,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800余个,拓宽了村民的收入渠道,户均每年增收3万余元,带动村集体增收300多万元,为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蹚出了新路。

以“农业+”为核心,形成现代农业发展新机制

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关键是发展现代农业,主要依托先进科技改造传统农业,充分挖掘乡村农业资源,引进高端生产技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延伸农业生产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形成新型农业。

农业发展与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田园综合体建设必须考虑区域差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我国东中部地区地势平缓,土壤肥沃,农业生产拥有良好的自然地理条件,而西部地区地势较高,自然地理状况复杂,相对不利于农作物生长,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往往是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最大挑战。

李家庄村以“农业+”为突破口,引进新能源新技术发展生态有机农业,通过“现代农业生产型产业园+休闲农业体验型新业态+社区康养型配套产业链”的发展机制,改变了传统单一的农业发展模式,深入推进三产融合,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形成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新业态。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特殊性,使得边坡开挖支护技术被广泛应用。为了解决施工中的各种问题,将边坡支护与边坡开挖相结合,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提高工作效率,使得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顺利完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应用边坡开挖支护技术,解决了施工中坡度不稳的问题,保证了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质量,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稳定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李家庄村有5000余亩耕地,借助“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以农业产业园区整合和发展“大农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循环农业、创意农业。

与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合作,引进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建立有机农业种植试验站,主产“疫苗替代农药、秸秆替代化肥”的有机果蔬,改善果蔬的品种,提升有机果蔬的产量,大力发展“原生态、高品质”的现代生态有机农业,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延伸有机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最终形成以特色农产品为核心产业,以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为支撑产业,以餐饮、住宿、培训、娱乐等配套为创意农业,以特色农产品和文化创意成果为要素投入的“三产融合”的新农业格局。

李家庄村还结合独特的地理优势,以兴隆山景区资源为依托,围绕生态有机农业推进“农业+”特色农业活动,打造以“农业+田园小镇”“农业+田园野趣”“农业+开心农场”等为特色的功能区。充分发挥兰榆40分钟经济圈独特优势,形成“农业+亲子体验区”“农业+养生养老区”“农业+特色餐饮区”“农业+非遗文化区”等为特色的功能区,使园区与景区融为一体。

以“农民+”为主体,创建乡风民俗新特色

农民是乡村振兴主体,也是田园综合体主体,但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农村老龄化、空心化现象愈发严重,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短板。与此同时,乡村独特的民俗文化和田园生活却成为吸引城市消费者的潜在力量,而乡村生活与文明构建的主体还是农民,培育新农民和形成新文明是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关键。

田园综合体建设需要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底蕴,结合地域人文特色,发展与当地生活相契合的多元的乡村文化。相比东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多民族杂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推动西部地区田园综合体创新发展,必须坚持以农民为本的发展理念,将地域特色文化创造性转化,通过“农民+文化”的新途径,实现重塑乡村文明,形成新的乡风民俗的目的。李家庄村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确保农民参与获益,并按照“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理念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村民主观能动性,不断强化人才支撑,贯彻了“以民为本”的田园综合体建设核心理念。

李家庄村拥有深厚文化底蕴。围绕“农民+”,先后成立李家庄田园综合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巧妹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等组织,把全村2400名农民进行细分,引导帮助农民在综合体建设过程中发挥主人翁作用,积极参与其中,共享发展成果。

以“农村+”为载体,重塑乡村发展新格局

农村是自然空间与社会空间的统一体。自然空间是“绿水青山”,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和相对稳定性,是农业发展的基础;社会空间是“金山银山”,体现着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创造力,是农民的立身之本。

以乡村振兴为目标的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不仅要以乡村自然空间建设为基础,还要重点建设乡村的社会空间,形成自然与社会的完美结合。田园综合体既注重“三产融合”、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的内部空间规划和建设,因其连接着城乡空间,也强调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对流与互动,所以,本质上讲,它是通过空间上的连通和联动而发挥作用的。

李家庄村通过农村空间的整治,推动自然空间与社会空间有机融合。以“农村+”为载体,以创新农村用地为突破口,保持田园风光,留住乡愁记忆,构建“1+1>2”的新空间格局。具体而言,以栖云田园小镇为平台,盘活沉睡资源,提高了空间利用率;按照九大功能区重新规划布局,通过耕地资源整合完善自然空间布局,通过棚户区改造和整村搬迁提升了社会空间布局;立足于村集体和村民,将集体土地、林地、水域等自然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入股方式盘活了自然资源,也增加了集体收入,形成了“农村+”的新发展格局,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实现可持续发展。

田园综合体既需要瞄准解决“三农”问题的最终目标,也需要统筹自然与社会、城市与乡村、生活与生态等方面,这就需要极大地发挥和延伸田园综合体的地方特色和效应,形成聚焦“三农”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李家庄田园综合体以“农业+”为核心形成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机制,以“农民+”为主体创新了乡土文化并形成特色,以“农村+”为载体塑造了乡村发展的新格局,并极大地推动了城乡融合和区域联系,是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典型样本,对我国其他地区的田园综合体建设具有借鉴价值。

乡村振兴和田园综合体建设最终都指向城乡融合发展。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伟大时期,西部地区乡村振兴需要重点关注和扶持。以田园综合体为抓手振兴西部乡村,推动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不仅关乎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探索新的典型的乡村振兴模式,并将其推广,实现共同富裕,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猜你喜欢
李家庄综合体田园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西班牙AIGÜES DE VILAJUÏGA建筑综合体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为“田园CEO”成长添把火
晋州市李家庄村
B CAMPUS教育综合体
田园乐趣多
田园美景
田园风
李家庄青年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心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