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闻

2022-11-06 01:52
祝您健康 2022年11期
关键词:猴痘痘病毒全域

1 核酸检测是金标准,尽可能避免全域静态管理

现阶段,核酸检测是新冠病毒早发现的一个重要手段,特别是在判定感染者方面,它是一个“金标准”。通过近3 年防控实践的锻炼,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加强,中国已经具备了强大的核酸检测能力,现在每天可以有1 亿多管的单管检测能力,也就是说如果是1∶10 混检,一天可以检测十几亿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能力。目前,不少疫情都是通过常态化的核酸检测发现的。

中国疫情防控目标之一是尽可能用小的代价来获取比较好的结果。也就是说,防控的目标是要尽可能地避免全域静态管理,而不是把全域静态管理当作政府必须采取的一种手段和措施。当前要尽量避免全域静态管理,但是必要时实行一定范围的静态管理也是一个手段,但是要做到精准的判定,“快封、快灭、快检”这是非常重要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简称“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指出:国际的经验和实践都表明,核酸检测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都是高的,可以作为诊断的金标准。

2 我国成功分离猴痘病毒,开始疫苗药物研究

7 月23 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近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成功从感染患者临床样本中分离出猴痘病毒毒株,助力猴痘疫情防控的各项科研攻关,并开始疫苗药物相关工作研究。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其既往主要发生在中非和西非。但截至2022 年10 月,全球共累计报告了75141 例感染病例,100 多个国家发现猴痘病例。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印发的 《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 年版)》 显示,猴痘病毒的潜伏期是5—21 天,多为6—13 天。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病毒病应急技术中心主任谭文杰表示,所有新发突发传染病的应对原则都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而单靠隔离去发现猴痘是很困难的,目前仍需要重视猴痘的宣传教育工作、流行病学史调查工作等。

3 世界骨质疏松日:拒绝骨质疏松,为健康“骨”劲

世界骨质疏松日刚刚过去,一项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已有超9000 万名骨质疏松症患者,已成为骨质疏松症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

骨质疏松症也叫“静悄悄的流行病”,开始往往没什么症状,但骨量却在悄悄流失,许多患者直到骨折了才去医院就诊。有研究显示,骨质疏松与缺乏运动、维生素D 等多种营养素以及各种内分泌、代谢紊乱有关。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的重点高风险人群之一,65 岁以上的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的风险会明显增加;绝经后女性也会因雌激素出现断崖式下降,而出现骨量迅速丢失。其他人群如果出现了驼背、身高减少4 厘米以上等情况也须引起注意,及时进行相关检查。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宋纯理表示,我国骨质疏松治疗水平已经取得长足发展,但依然存在就诊率低、治疗率低、治疗依从性差等问题。因此,提高公众的防治意识,重视骨标志物检测,对提高骨健康、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全面优化个人健康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 揭秘病毒新机制!清华团队提出新冠病毒药物研发新思路

近日,清华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找到了新冠病毒RNA“安全帽”的新戴法,并提出相关药物研发新思路,为认识抗新冠药物作用的新靶点、新机制又前进了坚实的一步。

帽结构是新冠病毒信使核糖核酸(mRNA)在宿主细胞内发挥功能所必需的重要结构,在新合成的mRNA 的末端加上帽结构的过程被称为“加帽”。团队首次发现,新冠病毒能够利用其转录复制复合体中的单链核酸结合蛋白nsp9 作为媒介,介导全新的加帽过程。以此为突破口,团队观察到,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分子可以与nsp9 结合更紧密,从而干涉加帽过程,并由此发展新型抗病毒药物。

清华大学博士生黄羽岑介绍,以上成果的提出具有两方面重要意义:在生物学领域,它不仅是对病毒生命过程理解的重要更新,也是第一次发现以蛋白质为媒介来介导的RNA 加帽过程,拓展了生命科学中对核酸加工的认识边界。在医药实用领域,研究团队还阐明了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抑制“加帽”过程的分子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新的“诱导—封闭”的抑制剂设计思路。

猜你喜欢
猴痘痘病毒全域
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成功分离猴痘病毒
猴痘疫情现状及防控挑战
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鼠痘
用水痘病毒开发新型HIV疫苗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谋全域 图四时 大连金普新区的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