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提高初中学生体能素质训练方法的实践研究

2022-11-07 14:05叶惠霜厦门市东山中学
灌篮 2022年1期
关键词:体能训练素质体育

叶惠霜 厦门市东山中学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体育理念,生动地诠释了发展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这既有利于全民族健康素质的提高,又有助于“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可以说,青少年的健康水平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展的关键时期,此阶段又是体能素质发育的敏感期,体育教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这个敏感期对培养青少年终身体育意识及运动兴趣的重要性,并结合学生机能发展规律、心理变化规律和教材特点等实际,制定符合初中生不同体能素质的训练计划和内容,通过新颖、有趣、多元的体能素质训练方法,不断提高初中学生的体能素质和健康水平,从而实现全民健康等目的。

一、初中学生体能素质训练存在的误区和困惑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与发展,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体能健康发展。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遇到有的学生的运动成绩达到一定“峰值”时,就会出现“停滞不前”或退步等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未能帮助学生寻找突破瓶颈的方法,那么学生不仅容易丧失主动参与训练的欲望,而且会大大地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因此,教师要及时总结学生体能素质训练存在的误区及遇到的困惑,以便更好地提出应对措施。

(一)对体能素质概念理解不到位

当前,很多体育教师总把体能素质简单地理解为,体能就是发展学生的体力,体能就是加强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等。造成这种误解,主要原因在于未能把握体能素质的内涵,导致训练指导上的偏差。教师只有通过正确的训练方法,激发学生主动锻炼意识,才能提高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水平。

(二)体能训练内容的安排过于随意

在初中体育课堂中,很多教师未能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选择补偿性的体能内容进行练习,这种“忽视训练主题,随心所欲安排体能练习”的错误观念,不仅不能起到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而且从长远看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甚至造成许多学生对身体素质训练产生抵触情绪,久而久之,学生参与体能训练的兴趣与热情就不言而易了。

(三)体能训练中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性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体能练习中,经常会忽视了一个关键要素,即:未能按照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所练习的专项特征,设计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能素质训练方案,且在练习中经常出现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安排过多或偏少等现象,导致有的学生“消化不了”,有的学生“吃不饱”等窘状,未能达到改善并提高学生体能水平的效果。

(四)体能训练手段过于单一

在日常体能训练中,教师经常误以为一种练习手段在某一节课上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就一直“循环”使用,长期以往,造成了训练方法、手段等过于单一,学生深感单调、乏味,甚至出现“怨声载道”等现象,他们更多的是“消极”地完成教师布置的训练任务,既不能激起学生主动锻炼的热情,又无法达到“事半功倍”的锻炼效果。

二、提高初中学生体能素质训练的有效方法

作为身体运动的一项基本能力,体能素质越来越深受到社会各界及每位教师的关注。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体能基础、接受知识能力等实际,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地开展适合不同个性学生体能发展的训练方法。

(一)Crossfit训练法

Crossfit作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体能训练方法,它注重基础性和功能性的动作训练,如今,它也成为一种新型的训练模式。

CrossFit训练是一种交叉混合型的训练,是一项核心力量与适应性的结合训练,其包含田径、体操、力量等综合性项目,也包含了有氧、无氧以及高强度的间歇性训练。由于它不再是对肌肉发力进行单一的训练,而是一种多种肌肉共同参与协作完成的训练,因此,无论是从训练内容的变化,还是训练方式的优化,都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动热情,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

教师要善于抓住初中生体能素质发展的敏感关键期,并有机地渗透于体育课堂教学与体能训练中,在提升学生体能素质的同时,逐步完善教学训练体系,达到终身锻炼目的,这有助于促进我国全民健身的实现。例如:深蹲高翻挺举、徒手体操、氧耐力、力量等混合性训练。训练的强度负荷以及间歇时间,可随着学生的体能状况进行随时的调整。在训练方式上,既可以自主进行练习,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集体训练,从而促使学生的运动水平得到快速提升。而在训练内容的安排上,如:在开始热身部分,可进行5~6min的开合跳、跳起旋转、登山跑、波比跳、动态拉伸等进行练习;在发展学生速度心肺耐力上,可设置跳绳、快速跑(30米、50米、)200米、变速跑、折回跑、让距跑、绳梯等;在力量类 方面,可进行负重弓步走、哑铃半蹲、小哑铃火箭推、负重静力性、负重单腿蹲起交换练习等,以此让每位学生都能更加积极的投入到体能训练中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普拉提训练法

作为一种有精神文化内涵的运动,普拉提训练法深受广大体育爱好者的喜爱。普拉提训练法在加强学生肌肉力量、提高身体柔韧性、改善身体姿态、缓解精神压力以及促进身体整体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目前,大多数的体育教师都普遍重视学生四肢力量的训练,但对于学生的核心力量及其相应的躯干力量训练却显得非常淡化,造成学生在身体重心的稳定性及身体的平衡能力等方面存在严重的缺失,尤其在对抗性、竞争性或运动强度较大的项目练习中容易造成身体受伤等弊端。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练习时,如果采用普拉提训练法,能提高学生参与体能素质练习的内驱力,达到身体不同部位的肌肉协调发展等目的,进而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如:为了提高初中学生手臂、背部、腹部等力量,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持杠铃直臂扩胸练习,这种运动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背部,帮助改善学生含胸弓背带来的不良影响;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呼吸频率和节奏,让学生能体会到身体内外换气所带来的自然感、清新感和流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腹部肌肉运动。如:学生在进行仰卧交替对角伐木练习时,下半身保持不动,卷腹时转体呼气,还原时吸气,手背触碰大腿两侧,每组12次,每次练习三组;又如:平板支撑交替抬腿,首先将腹部收紧,腿伸直交替抬起;普拉提法还通过动作与呼吸的结合将平衡、力量、柔韧、肌耐力、协调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帮助学生提高不同类型的身体素质,如:进行瑜伽和太极训练时,教师将“呼吸节奏”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并教会学生正确掌握呼吸的方法,同时有机地融于日常的柔韧、平衡等身体素质练习中,由于以呼吸和运动为核心的配合动作,还需要在一个标准的姿态和体位下进行,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身体的中立位和延伸性练习,帮助学生维持一个正确的坐立姿态,有效地改善初中学生不良的身体形态,这为提高学生的基础核心躯干力量及良好的体能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学生后续的运动生涯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三)体育游戏训练法

促进体能的全面发展及体质健康水平得以不断提高,是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完成的任务及达成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以往组织学生进行素质练习时,经常存在着练习内容单一、运动负荷较小、动作难度较低等缺陷,从而影响到学生练习的欲望与锻炼的效果。为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体育游戏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活泼生动及趣味性强等特点,选择符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的游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氛围中,满足自身的情感需求及情绪体验,更好地发展体能,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如:发展腿部力量的“蹲跳”“纵跳”“蛙跳”“单脚跳”,发展上肢力量的“推板车”“俯卧撑”,发展灵敏素质的“抓尾巴”“速度闯关”“贴膏药”等游戏;教师还可以增加一些有规则的体育活动,或者以“胜负”作为判断比赛结果依据的游戏进行练习,以此提高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例如:为了发展学生下肢力量,提高学生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蛙跳追捕”练习,学生按性别分组,在教师事先设置的活动范围内,让一名学生充当“追捕”的角色,并采用蛙跳的形式,触及同伴身体的任何部位,同伴的身体一旦被触及,即被判为“失败”,然后交换角色进行练习;又如:为发挥学生灵敏性和协调性,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急停转身跑”练习,以小组为单位,各组排头者采用站立式起跑方法,向前跑至标志杆前作急停动作,后做后转身继续向前跑,绕过第三根标志杆,快速跑回起点线,以击掌的形式与第二位同学进行“交接”,依此类推,最后以用时最短并跑完全程的小组为胜,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对提高学生主动地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团结互助、体育学习素养及体育精神等品质的形成。

(四)课外体育活动训练法

课外体育活动不仅能陶冶学生的运动情操,而且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体能及运动能力的逐步提升。教师要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体育工作规划中,认真细致地做好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安排,继续抓好广播操、大课间及新颖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内容广泛且趣味十足的活动中快乐锻炼,以达到丰富文化生活、增进身心健康及提高身体素质等目的。

例如: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将体能训练融合到课外活动中,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课外活动,如进行既有基本步伐与手型,又有队形穿插转换,还有旋律配乐的集体舞练习;组织开展“单腿踢毽子”“盘踢毽子”“单腿绷踢毽子”及“跳踢毽子”等适合于不同学段、不同水平学生的踢毽子活动,既可以个人形式进行锻炼,也可采用小组竞赛方式进行,在这过程中,教师及时加强对学生技能、技术等指导,逐步规范学生的技术动作,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同时,不断创造让展示个人运动风采的平台,促进学生间的友情互助,达到共同学习、共同借鉴、共同进步等目的。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本地区、本校的校本资源与学生特点,创编出独具特色的活动操,如:健身操、哑铃操、球操、沙袋操等,同时把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引进课间操,开展“武术操”“少年拳”“搏击操等项目,不仅丰富了学生练习内容与方式,而且弘扬了我国民间传统优秀项目;还可将每天的“大课间活动”延伸并拓展为“校园跑操节”,让学生在进行锻炼与比赛中,提高自身的肌肉耐力和心肺功能,并且作为一项集体活动,它更能凝聚学生的团队力量,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跑步活动中,不仅促进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体能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

(五)拓展训练法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它给体育与健康课程注入新的理念与形式,给体育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与发展。为了促进学生体能、技能及身心发展等目标,教师可采用新颖、实用的拓展训练法进行体能训练,在激发学生挑战自我、树立必胜信心的同时,发展学生的体能水平,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团队精神。

例如:在游戏中将体能、素质、技能、心理等多种学习目标融于课堂教学中进行拓展训练,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等能力的发展;将“阳光体育”与拓展项目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和合作精神;通过创设具有挑战性的体育活动项目,让学生在教学与比赛中扮演不用的角色,体验不同责任与担当的重要性;以体能活动为基础,将多种技能,如跑、跳、投、爬、钻、跨等多种技能结合起来进行比赛,让学生在“繁多”的项目竞赛中,体验战胜各种困难及合作与竞争带来的乐趣;改革单一的教学模式,将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结合起来进行练习,如:在进行“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球操热身,然后组织学生以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传接球等基本技术动作的练习,在复习、巩固已学技术动作的同时,进一步学习学生深感趣味且新颖的“花样传接球”练习,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和练习欲望,而且使学生较好地发展了体能,掌握了传、接球技术动作,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创设让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乐于思考、善于合作与探究的教学环境,从而满足不同个性学习的学习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受益;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力挖掘、开发富有趣味性、挑战性的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凸显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这对促进中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理念的体育教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体能训练观念,正确把握核心素养的精神实质,进一步明确提高初中阶段学生体能训练的重要意义,要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遵循体能素质循序渐进的训练规律,不断吸收和改进先进体能训练体系,科学系统性地制定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体能素质练习计划,不断地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能素质训练内容,合理地安排、调节学生的运动负荷,优化新颖、有趣、实效的训练方式与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达到增强素质、发展体能及提升技能等效果,促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及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形成良好的终身锻炼意识与行为。

猜你喜欢
体能训练素质体育
康复性体能训练在跆拳道运动损伤中的防治研究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训练策略的分析
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理念创新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我们的“体育梦”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数学素质浅谈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