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教学改革中小场训练赛的应用

2022-11-07 14:05戎梦伟吉林体育学院研究生处
灌篮 2022年1期
关键词:足球场足球运动足球

戎梦伟 吉林体育学院研究生处

在颁布《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实施意见》之后,由教育部主导校园足球改革发展工作,在其发展校园足球的主要目标中包括:要在校园足球的推进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能够掌握足球的运动技能,为中国足球的腾飞培养足球人才基础。而要落实校园足球的发展目标,离不开足球教师或足球教练在面对学生主体时,对传统足球教学方法的扬弃,同时积极学习探索对足球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合理应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恰当的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教学。足球运动是一项复杂的团体运动,既有个人能力、团队协作,同时也有攻防转换节奏快、对抗性强的特征,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足球技术,对教学要求较高,因此在校园足球教学改革中有必要采用小场训练赛的教学方法。

一、国内小场训练赛的现状

小场训练赛是近些年在国外采用比较多的一种足球教学与训练方法,最近通过各种渠道传入到国内,但由于国内学者对小场训练赛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对其的理解并不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并且望文生义的将其仅仅作为3人制、5人制或者是7人制的小场足球比赛,其实根本上未将小场训练赛作为一种足球教学与训练方法,可见对小场训练赛的本质理解不透彻,对小场训练赛的运用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在依据小场训练赛的起源、内容、特点以及理论基础等的前提下,学者李虎的文章研究中对小场训练赛进行了较为规范的阐述与理解,认为小场训练赛是最早起源于国外的街头足球,后由荷兰人根据迁移理论的“共同要素学说”与“模型理论”的理论基础,将其进行规范并引入到足球教学和训练中,通过调控或设置在足球教学或训练中的足球元素,追求足球训练模式与真实足球比赛情形实现最大匹配的、区别于传统足球训练的特定教学与训练方法。小场训练赛作为足球教学与训练方法在国外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若要在国内校园足球教学改革中使用,首先必须对小场训练赛的理念基础、开展形式、可行性等拥有清晰、具体的认识与理解,才能够把握住其本质,科学合理的把小场训练赛具有的独特优势在校园足球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实现提高校园足球普及的质量和效率。

二、小场训练赛的优势

(一)目的性明确

采用小场训练赛的足球教学与训练方法,使得在对学生的教学和训练过程中目的性更加明确,就是要实现让学生掌握足球基本运动技能并能够在足球比赛中灵活运用。在传统的足球教学或训练中,对足球基本技战术技能的教学,多数的足球教师或教练都遵循着讲解示范、学生模仿、自主练习的教学程序,而对学生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的训练则是通过长时间耐力跑、力量房等方式,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单一。在这种形式的训练下学生一是没有足球运动中的身体对抗,二是没有足球场上的心理压力,学生即使掌握了足球基本技战术动作,但难以在赛场上能够“学以致用”。小场训练赛在足球教学过程中强调模拟比赛的情形下,在具有防守、对抗中实现学生身体素质训练与足球技战术技能的掌握和应用。相对于传统的足球教学来讲,其在教学中更加强调的是学生技战术训练,而并非是学生的技战术动作训练。如与足球比赛相匹配的身体素质,表现在不同情形下身体对抗或持球中的不同速度跑动、变向、急跳、急停等。小场训练赛明确的目的性,保障了在足球教学中的训练内容和形式与赛场上所需体能和技能最大匹配,实现学生对足球技能的真正掌握和运用,推动校园足球的高质量发展。

(二)针对性更强

小场训练赛的针对性更强主要是表现在足球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存在的体能或技战术短板,通过改变小场训练赛的各种足球元素,如训练时间、同场人数、球门大小、比赛规则等,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短板进行训练、发展提高。如在某节足球课中的教学目标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并且能够在比赛中熟练的灵活运用脚内侧传接球。若采用传统足球教学方法中,仅通过两个学生之间合作式传接球练习,一是达不到教学训练目标要求,二是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脚内侧传球的效果不佳。教师在足球课中采用小场训练赛的教学方法,就可以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需求及学生足球训练中的需求,通过设置小场训练赛的各种足球元素,从而来实现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任务。如设置对阵学生传接球次数、比赛时长等,从而增加学生在赛场上的传接球次数,达到对脚内侧传接球的掌握和灵活运用。同时为了提高学生之间的传接球配合,还可以让学生在较小的场地内进行不射门的传抢练习,小场训练赛针对性强的特点,将有助于实现每节足球课教学目标的完成。

(三)教学设计灵活

若把小场训练赛能够取得的训练效果作为因变量,那么影响其的自变量指标较多,包括一场比赛中的对阵人数、传球射门次数、规则以及时间等。在一次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改变足球各种元素中的一至两个自变量指标,进行符合本节课学习内容特征和学生个性的小场训练赛,训练和提升学生某一方面的专项素质,来实现本次足球课中的教学目标。同时小场训练赛针对性强的特点,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性格差异进行分组。在孙洪田径教学中的分组教学研究中,在获得学生基础能力的基础上,将学生分为基础组、普及组和提升组,在此分组基础上,分别对不同的分组进行设置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以及课后的教学评价。但是田径属于个体项目,足球属于团体项目,即使依据学生的基础能力进行分组后,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依旧难以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小场训练赛在校园足球教学改革中应用,可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各种差异来实施灵活的教学设计,改变相应的自变量指标,区别对待学生个体特征,达成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对场地要求低

小场训练赛顾名思义是在小场地进行的足球比赛,鉴于此其对场地需求面积较小,几乎可以在室内或者室外任何一块平整空地上进行。据研究在小场训练赛人均至少75平方米的场地内,就可以使球员正常发挥其技战术技能,并且能够在训练中取得练习效果。由此可知,在一块长105米,宽68米,总面积7140平方米的正规足球场内,若按照人均75平方米的场地计算,就可同时进行16组3V3的小场训练赛;或同时进行12组4V4的小场训练赛;或同时进行8组6V6的小场训练赛。虽然我国把发展“校园足球”作为国家战略规划,作为学校体育改革的试点项目,在政府、社会等扶持下基本上实现各个校园都拥有一块足球场地,但是在校园足球发展过程中依旧面临着三大难题:师资力量短缺、足球场地缺少、学生参与率低。若能够在校园足球教学改革中充分利用小场训练赛的教学方法,那么就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校园足球发展中现有足球场地依旧不能满足需求的难题。

三、校园足球教学改革采用小场训练赛的可行性

(一)校园足球作为学校体育改革试点项目的目标要求

在我国学校体育的教学中长期面临着学生“学不会运动技能”的怪象,学生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开始上体育课,可上了十几年的体育课仍未能掌握一项体育技能。以足球项目来讲,究其原因是在多年的中小学足球课堂中,足球教练或者体育教师在平时的课堂训练和教学过程中依旧沿用传统的足球教学和训练方法,对学生学习足球技术往往过多地强调单个技术动作的练习,如颠球、传球、运球和射门等,而后整个技术单元的训练课程或整个学期的足球课程就结束。而作为团体项目的足球运动,其特点具有持球过程中对抗强、攻防转换节奏快以及比赛中变化性极高且复杂等,又决定了足球项目的教学和训练难度大、特殊性强,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降低学生对足球运动的趣味性和课堂足球训练效率,同时难以避免地陷入学生“学不会运动技能”的怪圈。

随着让体育回归教育,再由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政府不断探索和尝试体育的发展之道。以校园足球作为体育回归学校教育的试点项目,就是要探寻实现能够让学生“一专多能”的教学方法,避免学生学不会运动技能现状。因此改变这种现象的重要抓手之一就是要在教学方法上做出改革,校园足球作为学校体育改革的“先锋”,有必要大胆尝试、创新把小场训练赛的教学方法应用到校园足球的教学改革中去,积累经验,为学校体育改革提供借鉴,突破壁垒。

(二)实现高质量普及校园足球

校园足球开展的目的就是要增加足球人口规模、培养足球人才,最终实现足球事业的发展以及高质量普及足球运动。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足球抓住了青少年,谁就抓住了足球的未来”,而在国内青少年则主要集中在学校,抓好青少年的足球,就势必要抓好校园足球,抓好校园足球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抓好足球教学。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发展校园足球,在国内进行的校园足球改革、发展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足球的恢复发展阶段,足球作为学校体育活动的载体;第二阶段是足球发展的动荡阶段,受足球职业化的影响成立足球学校,培养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第三阶段是足球发展探索阶段,以校园足球竞赛作为足球发展的主体;第四阶段是2015年至今,在教育理念的主导下发展足球的阶段。从校园足球发展的前三个阶段可知,经过改革是在一定程度上推广了足球运动,但普及足球的效果甚微。在校园足球这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中,足球运动的受众仅面向一部分学生,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的发展理念也逐渐分离,体教政令不畅通,制约校园足球的发展,影响足球运动的普及,更谈不上高质量普及足球运动。第四阶段的校园足球改革以教育部主导,让学校体育回归学校教育,作为高质量普及足球运动的有效途径,以及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若第四阶段的校园足球改革工作能够实现足球运动高质量的普及对学校体育改革将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实现校园足球的高质量普及,离不开校园足球的教学改革中对小场训练赛方法的应用。高质量普及可以认为校园足球的发展既要“高”,也要“质量”,而后才能普及。“高”就是校园足球学生的参与比例要高,不能再是少数学生的“专利”或学校的“锦标”;“质量”则是学生对足球运动不仅再是掌握,还要“学而有得,学而有用”。运用小场训练赛的足球教学方法,依据其拥有的优势特点,实现每个学生有“质量”的参与足球运动。校园足球要实现高质量普及足球运动、增加足球人口的规模,就势必要对传统的足球教学方法进行扬弃。因此,小场训练赛的足球教学方式具有的独特优势就适应了校园足球发展的需要。

(三)缓解现有足球场地缺乏的问题,实现场地高效率利用

小场训练赛的教学方法由于其对足球场地的要求低,尤其是足球场地面积需求小,从而能够实现对有限的足球场地高效利用,缓解足球场地缺乏的难题。虽然目前校园足球发展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每年财政有用于校园足球发展的专项基金,但由于基数大依旧面临专项资金不足,因此导致足球场地、装备等基础设施缺少,尤其是基层县级、区级非重点的学校。谚语讲: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科学合理的物质条件保障是校园足球开展的前提和必需条件,也是基层学校动力机制的具体体现,但在目前校园足球场地建设还在分区域、分阶段、分形式逐步完善的形势下,校园足球场地依旧是“远水难救近火”的局面。因此利用小场训练赛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场地紧张的问题。如上文所提及的,如果学校有一个标准的足球场地,在不考虑其他资源条件的限制下,可以同时进行8组6V6、12组4V4等不同形式的小场训练赛,也就是说一块标准的足球场地基本上满足96人参与,同时还可以基于小场训练赛的针对性、教学设计灵活性等独特教学优点,保证每个学生对参与足球运动的趣味性和较好的体验感。因此,在校园足球教学改革中采用小场训练赛的教学方式,对现有的足球场地进行合理使用,将实现有效缓解足球场地缺少的问题。

四、结论

从1903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到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的公布,再到2001年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中国体育学科发展经历百余年曲折;从改革开放初期到今天,足球运动的发展也历经四十余年的起伏,要从中积极吸取经验教训,扬长避短,大胆创新尝试。在校园足球教学改革中,小场训练赛的教学方式具有自身独特优势,其明确的目的性让学生能够掌握“有用”的足球技战术,而不是上过足球课还是不知道怎么踢球;其针对性更强、教学设计灵活的特点,则可以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实现“个性化”教学,针对学生不同技能水平、接受能力等进行因材施教;其对场地要求低,开展小场训练赛一般仅需要较小的场地面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校园足球场地缺少的现状。借势新一轮校园足球改革的潮流,把小场训练赛的教学方法应用到校园足球教学的改革中,将助力校园足球作为学校体育改革试点项目的目标达成。“质”是根本,“量”为基础,小场训练赛在校园足球教学中的运用,将实现校园足球高质量普及。

猜你喜欢
足球场足球运动足球
最美足球场
快乐足球
哈尔滨新建78块足球场
探秘世界
中职体育教学中有效开展足球运动的研究
世界杯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幼儿园引入足球运动的实践与思考
去足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