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指导下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效果研究

2022-11-07 14:05袁佳彬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灌篮 2022年1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教师应育人

袁佳彬 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还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锻炼强健体魄及形成诸多美好品性。以“三全育人”理念为引导,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将自我教育理念革新,探究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将教学工作实效提升上去,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

一、“三全育人”内涵

在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影响下,促使教育领域持续创新与改革。高校在教育体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高校应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将多方力量凝聚起来,这不仅是高校的发展趋势,更是现阶段社会对其的期盼。在高校教学中体育教学也不容忽视,其能有效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确保学生健康成长。在“三全育人”引导以下,能提高体育教学实效,因而应透彻理解“三全育人”。

(一)全员育人

对于教育工作人员来讲,需要将传统填鸭式教学及时革新为渗透教学,不仅能够有效防止大学生产生负面心理,还能将其学习积极性与热情充分调动出来,提高学生体育课堂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出体育的教育价值。

(二)全程育人

对于全程育人是指结合纵向教育情况进行的,在大学生发展以及成长的过程中,应参与进体育学习活动之中,促使能够顺利进行具备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应对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日常生活加以了解,进而促使学生在何时都能够进行体育知识学习与进行体育活动。

(三)全方位育人

以横向教育方向为基础进行的全方位育人,主要是在进行高等教育教学的时候,教师应通过多种载体展开教学活动。以空间视角分析,课堂是以知识讲解进行的,课外是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多种多样的活动。以时间视角分析,提高学校以及社会教育的力度,给教育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提供可靠与稳定的支持。

二、“三全育人”融入体育教学的价值

现阶段大学生并未能正确认识体育教学的价值,未能重视体育学习。在“三全背景”引导下,能够将思政元素渗透到教学中,加强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具备终身体育意识,及时转化学习理念,能够理解体育中蕴含的真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运用传统教学方法,应寻找多元化方法,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核心素养的培养,促使学生理解体育锻炼的价值。教师应多运用启示性教学,促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思考,加强学习实效,有效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三、高校体育教学现状

随着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提升了体育教学的实效。然而在实际展开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生兴趣较低、教学方法单一以及未能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

(一)学生兴趣较低

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之中,体育课程相对有限,部分教师会过于重视教学进度,未能注重教学理念的渗透,也未能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在新课改不断深入发展背景下,部分高校缺少对教学理念、目标以及方法等的深入思考,依然运用传统教育理念与方法,盲目地通过灌输式教学展开体育教学,促使学生对体育技能与知识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难以将教育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来。导致学生缺少学习兴趣,课堂枯燥无趣,甚至部分学生会产生抵触以及畏惧心理,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对教学实效产生不良影响。

(二)教学方法单一

部分高校仍局限于应试教育,未能合理革新教育理念以及方法。在应试教育体制之下,使得我国大学生实际身体素质比较薄弱。部分大学生不仅缺少强健体魄,在心理与精神方面也相对薄弱,特别是遇到挫折以及困难的时候,并没有良好的抗压能力。在体育课堂之中,部分学生缺少学习兴趣,抵触体育运动,严重影响其身体素质。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仍存有传统的教学方法,未能优化教学体系,严重影响课堂效率。

(三)未能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

在部分高校体育教学之中未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高校体育教学是为了将学生体育意识以及技能有效提升上去,二者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然而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实践,对理论知识缺少详细讲解,导致学生并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难以确保体育动作的规范性。又或者部分教师未注重向学生讲解体育的价值与意义,难以有效纠正学生敷衍等不端正态度。

四、“三全育人”指导下高校体育教学工作预期效果

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高校展开体育教学,能够促进学生转变对体育课程的认识、培养终身锻炼的意识以及有利于良好品行的形成。

(一)促进学生转变对体育课程的认识

提升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认识,能够使其正确认识体育锻炼的价值与意义,减少排斥以及抗拒情绪。可以使得学生觉得体育课程具备良好的放松作用,缓解身心压力,由衷地热爱上体育活动,提升其对于体育课程的参与度、积极性,为教学效果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二)培养终身锻炼的意识

体育课程能够体现出终身锻炼以及全民健身,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技能以及身体素质对于自己后期发展的实际影响。而终身锻炼意识能够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生活与运动习惯,和未来健康情况也息息相关。

(三)有利于良好品行的形成

在“三全育人”指导之下,能够将体育课程的思想元素充分展现出来。通过体育教学,不仅能够有利于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还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与此同时,也能促使公平公正原则深入学生心底,还可以加强学生努力拼搏的品质,促进学生正确三观的养成,加强优异人格品质的培养,进而为学生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五、“三全育人”指导下提升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效果的策略

高校体育教师应及时革新自我教育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行之有效的策略将教学工作效果有效提升上去。

(一)组织体育竞赛

体育竞赛能将学生胜负欲有效激发出来,提升体育课程的趣味性,进而有利于将学生兴趣激发出来。因而教师应适当组织体育竞技活动,促使学生发现体育活动乐趣,营造和谐友好的氛围。还能加强学生体育自信心,发现自我优势,注重体育技能培养。除此之外,还能有利于学生培养学生竞技精神,加强师生以及同学之间的沟通合作。

例如,在进行短跑训练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相应的竞赛活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组固定人数,最适宜为每组4至5人,然后展开接力比赛,获胜小组可以得到适当奖励。进而能够将学生参与度与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也能培养学生团队意识,能够促进学生课下自主练习,促使教学不局限于课堂,进而将教学实效提升上去。

(二)运用游戏教学

游戏教学并不仅仅适合年纪小的学生,对于高校体育也能运用游戏教学,然而需要特别注意并非全部体育游戏都适用于高校体育教学,因而应确保游戏选择具备合理性。教师应围绕着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游戏。

比如,在篮球教学的过程中,倘若教师只是一味地进行篮球知识的讲解,并展开反复的技巧训练,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而教师可以运用小游戏,如踩线追逐,教师应将详细的游戏注意事项与规则告诉学生:以40人以及篮球全场为例,由一人进行追逐,其他39人能够在篮球全场全部线上进行踩线跑,追逐之人在线上进行追,将其他人捕捉到,就由被捕之人作为追逐人继续游戏。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直角转弯的过程也应按照球场线走;因三分线靠近罚球线圆弧,所以在此处不可跨线;并且被捕者不能进行反捕;如果人数在20人及以下,应围绕篮球半场进行。

(三)构建教学平台

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持续发展的影响下,改变了人们生活以及学习方式。网上具备更加全面的信息,能够打破学习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因而高校也应与时俱进,在体育教学之中融入信息技术,构建体育学习平台,促使学习渠道与形式趋于多样化发展。网络教学信息具备公开性以及共享性,使得学生随时能够学习体育知识,了解体育资讯,加深体育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平台,根据教学内容对恰当的教学资源进行收集,通过视频、课件等方式将教学画面展示出来,引导学生以课程内容为重心展开沟通,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也可以布置相应的线上任务,在学生完成之后,加以评价和整合。

(四)问题情境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会存在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缺少主动性与积极性,自主学习意识以及能力较低,对体育课程产生严重影响。因而教师应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创设问题情境教学,促使学生自己探究出答案,在思考中加深知识的吸收以及理解,提升教学实效。

例如,在进行压腿过程中,后腿脚需向前,部分学生脚尖会向外,使得该动作牵拉的由原来的股四头肌转变为大腿内收肌。因而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动作加以感受,并向动作不规范的学生提出问题,如“你觉得自己哪个部位被牵拉或感到疼痛”,并继续用问题加以引导“如何才能牵拉正面”,学会自然而然地调整动作,在调整过程中也能够发现正确方法,不仅能加深对这个动作的学习与理解,还能够促进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五)多元化方法

在基础动作或内容练习的过程中,对于同一目标以及主体,教师可以运用多元化的方法和手段。不仅能够促使教学更生动趣味,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够促使学生全方位以及多角度进行训练,进而强化教学效果。

比如,在足球教学的过程中,练习主要目的是增强球感,教师会通过颠球以及踩拉球进行训练,长期下来会导致学生感到枯燥,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因而教师应对球感球性的掌握要点加以把控,比如多触球,因而教师应结合要点,运用多元化的方法,促使训练方法更加丰富,如进行停传球等,在进行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合理把控训练重点,如应将重心放在多触球,并非传球以及运球,再加以正确指导,不仅能够确保学生具备良好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球感,将练习效果提升上去。

(六)手机运动软件

随着科技迅速发展,促使手机功能趋于多元化发展,提升了手机的使用价值。对于体育学习而言,手机能够将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上去。高校体育教学也应与时俱进,革新传统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有效性。教师可以合理运用运动类APP展开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兴趣以及课下锻炼的频率。

比如,教师可以运用咕咚以及Keep等,都具备丰富的内容。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运动小任务,让学生通过APP记录或者学习,进而突破教学的时空束缚。与此同时,教师也应正视实践类课程的意义,把控好与其他教学方式融合的度,才能确保教学效果良好。

(七)合理运用微课

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运用微课,比如引导学生自主在线学习、在室内教学引入微课以及课后通过微课加以巩固锻炼。体育锻炼会学生身体素质息息相关,在教学中运用微课有着诸多优势,通过教学资源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强度,还能激发其学习主动性。

比如,在讲解体育项目规则课程时,教师可以在室内引入微课,在讲解过程中穿插音频、视频等,给学生带来感官冲击,促使学生深入理解规则。此外,教师也可以运用微课加强巩固,教师可以总结归纳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并进行视频制作,上传微课平台,让学生进一步对知识点与动作加以巩固。

(八)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在“三全育人”理念下,教师应积极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在课堂之中,能够将其核心素养提升上去。现阶段教学中,教师并不是单纯的传授者,而是引导者,应善用科学方法强调出学生主体地位,给学生构建自主学习平台,将其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上去。

例如,教师可以合理运用分组教学,结合教学内容对编排新的课前准备动作,进而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也能够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健身操动作,鼓励学生向教师及时请教无法掌握的动作要领,教师应将引导者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对小组错误动作及时指导。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及时进行经验与心得的分享,促使学生能学习他人优点,进而将整体教学效果提升上去,营造和谐友好的课堂氛围。

六、结语

总而言之,在“三全育人”指导下,高校体育教师应及时革新自我教育理念,提升教育能力及水平,探究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而将教学工作效果提升上去。教师应组织体育竞赛,运用游戏教学,构建教学平台,创设问题情境教学,运用多元化方法和手机运动软件,合理运用微课,营造良好课堂氛围。进而将学生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提升教学实效,促进学生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体育精神等多方面能力与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教师应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