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家治疗恶性癌瘤的效果及处方分析

2022-11-07 08:50陈列红张天一潘雪飞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9期
关键词:扶正病理分组

陈列红 朱 澄 张天一 杜 斌 潘雪飞

(1.江苏省中医院门诊部,江苏 南京 210029;2.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医院中医科,江苏 南京 2100023.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部,北京 100853;4.南京中医药大学内科教研室,江苏 南京 210029)

癌症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居于第2位的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疾病负担。中国肿瘤登记中心2016年数据[1]显示,我国癌症病死率为176.28/10万、发病率为284.55/10万,在世界范围内属于较高水平,仅次于心脏病,并有超过心脏病病死率的趋势,造成了严重的健康寿命损失,也给社会和家庭带去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因此,本研究通过文献的检索,汇总分析中医专家治疗恶性癌瘤的效果,挖掘统计经验方的中药信息,以期发现内在的用药特点与组方要点,探索梳理辨治规律,传承名中医的抗癌理论,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与学术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检索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检索时间段为2010年10月1日—2020年10月30日;检索主题词为:国医大师、教授、名老中医、主任医师、癌、肿瘤、肉瘤、恶性病变等。

1.2 录入要求与内容 统计表包含论文题目,主治资质,撰稿者资质,基金名称,刊物名称,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疾病名称、病理、有无西医治疗,诊治次数、效果(治愈、好转、无效)、随访时间。录入中药名称及剂量信息以末次处方为准;每篇论文录入1例病案,每位专家录取1~4例,不录入无药物剂量病案,不录入无方剂数量(疗程)病案,不录入丸散药病案。

1.3 分组信息 主治医师分为国医大师组、教授组及主任医师组;基金分组包含国家到单位的经费支持组及无基金组;病理分组分为有病理组及无病理组;转移分组为有转移组及无转移组;治疗方法分为中医组及中西结合组(只要有西医治疗者均归入此组)等。

1.4 信息判读

1.4.1 疗效判断 治愈:治愈无复发,随访3年以上;好转:病情稳定,但未说明有无复发等;无效:死亡。

1.4.2 疗程判断 未具体说明者按给药处方量计算,有说明者按病案信息时间计算。

1.4.3 随访时间判断 无说明者按给药处方量计算,有说明者按具体要求时间计算。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采用论文211篇;主诊医师141人,其中国医大师11位、教授115位、主任医师15位;基金论文65篇;141位作者,其中教授撰写2篇、副教授1篇、主任医师5篇、副主任医师3篇、讲师(主治)7篇、住院医师3篇、博士生10篇、硕士生43篇、本科生1篇、未注身份者66篇。

2.2 患者一般情况 患者211例,男性117例,女性94例;年龄4~88岁,平均(57.65±15.17)岁;实体肿瘤204例,血液类疾病7例;有病理110例,无病理101例;发生肿瘤转移70例,无转移141例;有西医治疗173例,中医单独治疗38例;中医疗程0.23~120个月,平均(9.99±16.49)个月;随访时间0.23~221个月,平均(21.28±31.89)个月。

2.3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中医组总有效率为92.11%(35/38),中西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7.69%(169/173),χ2=7.963,P=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治医师分组、基金分组、病理分组、转移分组间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种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比较 [例(%)]

2.4 中药使用情况分析 共使用374味药物,单方质量41.5~741.0 g,平均(275.47±108.58)g,单方药味2~40 味,平均(16.33±4.88)味;补益药物质量(33.99±17.36)g,清解祛毒药质量 (24.07±17.39)g,补益药物味数(5.43±2.78)味,清解祛毒药数(3.73±2.55)味;补益药物质量及味数相对偏多。各分组间药物质量、味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5 使用频率占30%以上的单味中药分析 常用药为5类:(1)扶正补益类(黄芪51.18%、白术51.18%、党参28.91%、山药20.85%、太子参20.38%、枸杞子20.85%、麦冬20.38%、当归18.48%、女贞子16.11%,山萸肉15.64%、生地黄14.69%、人参14.69%、鳖甲14.22%)。(2)清解祛毒类(白花蛇舌草37.44%、半枝莲32.70%、山慈菇14.69%)。(3)健脾理中类(茯苓50.71%、薏苡仁34.12%、陈皮25.59%、麦芽20.38%、鸡内金17.54%、枳壳14.22%、神曲16.59%、谷芽16.11%)。(4)化痰散结类(半夏26.07%、莪术21.33%、浙贝母16.59%)。(5)其他类(甘草42.18%、白芍25.12%、柴胡15.64%、仙鹤草14.69%)。

2.6 联合使用2味或3味中药的频率统计 相对而言,补气健脾理气药物党参、黄芪、茯苓、白术、薏苡仁、陈皮常联合使用,再配清解祛毒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以及软坚散结之莪术等。见表2、表3、图1。

3 讨论

汇总分析文献提供的数据显示:中西综合组疗效为97.69%(169/173),有患者生存长达17年之年,表明中医协同治疗恶性肿瘤效果良好,一方面减缓了患者的不适[2],减轻化疗后的不良反应[3],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4];另一方面少部分患者在中医治疗下得到治愈,有些患者长时间生存[5-7]。

各位专家共使用374味中药,处方频率超过30%的药物仅有31味;单方质量平均 (275.47±108.58)g,单方药味平均(16.33±4.88)味;常用药分为5类:扶正补益类、清解祛毒类、健脾理中类、化痰散结类及其他类药。补益药物质量及味数比清解祛毒药偏多;二联用药与三联用药也符合上述规律,以扶正为本,重视中焦脾胃,兼顾癌毒痰瘀等。

表2 211篇论文中联合使用2味中药的频率统计 [篇(%)]

表3 211篇论文中联合使用3味中药的频率统计 [篇(%)]

图1 关联规则筛选出的组方规则(Graph图)

3.1 扶正固本是基本治则 正气亏虚会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肿瘤一旦形成,则长期耗损人体气血阴阳,使人体脏腑功能失常,气血津液运化失调,进而产生气滞、血瘀、痰湿、热毒等一系列病理变化,导致肿瘤生长、转移,形成恶性循环[8]。李东垣曰:“养正则积自消”。由于“因病致虚”,为此强调“不断扶正”,通过调理人体的气血、阴阳的偏盛偏衰,以调节脏腑的功能,培补先后天之本,恢复人体正气抗邪的功能,对于改善患者局部及全身症状具有重要作用[9,10]。

扶正固本药物在肿瘤治疗中使用频数较高[11]。诸如黄芪、人参、太子参、枸杞子、当归、女贞子、山萸肉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免疫调节作用。黄芪抗肿瘤主要成分为黄芪多糖、皂苷类、黄酮等化合物,可作用于多种免疫细胞,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对临床肿瘤放化疗患者所造成的免疫抑制、骨髓抑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12,13]。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已被证明具有显著的抗结肠癌作用。其可通过抑制癌细胞增殖、减少癌细胞侵袭和转移、影响细胞周期、诱导癌细胞自噬并促细胞凋亡等作用发挥抑癌功效[14]。枸杞多糖对呼吸、生殖、泌尿、消化系统等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15]。

3.2 解毒抑癌占主导作用 有学者认为“癌毒”是机体在内外多种因素作用下、在脏腑功能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能够导致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特异性病理产物和致病因子,是导致肿瘤发生、发展及加重的根本。癌毒具有“毒”的一般性质,癌毒具有猛烈、顽固、流窜、隐匿、损正等特性[16]。有学者强调“祛毒即是扶正”“邪不去,正必伤”,扶正是防御性姑息疗法,而抗癌解毒才是积极的、主动的、进攻性的治疗措施,以毒攻毒则是治疗癌症的核心手段[17]。

现代研究[18]证实,清热解毒中药能控制和消除肿瘤及其周围的炎症和水肿,在某阶段起到一定程度的控制癌瘤发展的作用,且具有较强抗癌活性。常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龙葵、土茯苓等。半枝莲治疗肿瘤的作用机制涉及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自噬和凋亡、抑制转移、调节免疫功能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19]。龙葵具有抗肝癌、宫颈癌、结肠癌、乳腺癌等药理活性,其药效物质主要为生物碱类、皂苷类及糖蛋白等[20]。

3.3 消痰散结乃常法之一 痰浊内阻是肿瘤形成的重要病机,也是肿瘤复发、转移的重要病理因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痰”证以相应的不同形式出现于肿瘤的各个阶段,是痰、湿、瘀、热、寒、毒等多种因素相互交融综合的过程,认为肿瘤亦与“痰滞作祟”有关。因此在中医药抗肿瘤治疗过程中,消痰散结就成为癌症论治的常法之一[21,22]。魏品康教授以导痰汤化裁而成消痰散结方(由制半夏、制南星等药物组成)作为防治胃癌的基础方剂[23]。

常用药物有半夏、莪术、浙贝母等。半夏的抗肿瘤作用研究逐渐增多并有所深入,现代研究[24]分别从细胞毒性、抑制肿瘤细胞侵袭、阻断细胞增殖信号、化疗增敏、逆转耐药、调节抑癌基因表达、调节细胞周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8个方面起协同作用。浙贝母甲素、浙贝母乙素对肿瘤细胞的耐药性起逆转作用,能和其他抗肿瘤药物起协同作用[25]。三棱、莪术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改善炎性微环境、抗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抑制细胞外基质降解和改善血液循环等干预机制,作用于肿瘤微环境以抑制肿瘤进展[26]。

3.4 健脾理中是根本原则 花宝金教授论治肿瘤尤重脾胃[27]。其临证以脾胃为核心,认为脾胃在生理、病理及治疗上均处于重要地位,“得脾胃者得中央,得中央者得天下”。“凡欲治病必须先籍胃气以为行”,肿瘤临床治疗用药大多离不开扶正和抗癌,扶正则视气血阴阳的盛衰而调补之,虽有益气、养阴、温阳、补血等不同,但必须注意“补药呆胃”;抗癌中药大多性味苦寒,易伤胃气,所以在组方谴药时更需注意“苦寒伤胃气”[28]。邱佳信教授认为,脾虚是胃肠道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根本因素,健脾是治疗的根本原则,临床中多采用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等方加减[29]。参苓白术散在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亦有显著效果,其中尤以胃恶性肿瘤为主,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化疗毒副反应[30]。

理论上,中医药参与肿瘤的治疗形成了维持治疗、巩固治疗、强化治疗以及序贯治疗等不同模式[31,32],实际上中医治疗多为手术后、放化疗后的各类病种患者,起到配合、协同与善后等作用。本文中西结合组患者总数达到了82%,各撰文作者精选的有效个案内容也佐证了这一点,选择末次中药处方更是强化了调理巩固效应。

总而言之,中医协同治疗恶性癌瘤有较好效果;辨治肿瘤提倡以“扶正为本,祛邪有度”为治则[33],主要是应用扶正固本的方药,配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药物组成扶正抑瘤之剂,从而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症状,最大限度地降低放化疗的毒副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病灶的发展,减少肿瘤转移复发,改善患者的体质,使获得根治性治疗的肿瘤患者完全治愈,使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延长带瘤生存期,达到“带瘤生存”的效果。

猜你喜欢
扶正病理分组
分析乳腺癌病理诊断对临床诊治的价值
小细胞肺癌病理特征及免疫研究进展
术前MRI检查对宫颈癌病理分期及宫旁浸润评估的诊断价值
健脾扶正法治疗和护理2型糖尿病合并卵巢癌疗效研究
为何要病理会诊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画说中医
分组
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有一个分组叫“爸妈”
刘嘉湘扶正治癌经验